中移动年报六大看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29:43
题记:看点有多少,值不值得看,其实完全在于你所站的角度,站在一个中国移动用户的角度,年报的看点也许没有文中总结得那么洋洋洒洒。
中国移动最近发布了其2006年报,相关报道已经很多,甚至有以“中移动日收入8亿元,每天净赚1.8亿”为题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大家对中移动的无限兴趣,但相信有时间、有机会仔细阅读年报的朋友不多,那么正好,就来看看笔者的解读吧:

基本业绩数据:
1. 显著的运营成绩:收入增长21.5%, 净利润增长23.3%
2. 用户的持续、快速增长:月均净增长443万用户;用户总数超过3亿户
3. 日均短信发送量接近10亿条;非短信类数据流量增长强劲;增值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已达总业务收入的23.5%
4. 农村市场增长强劲并仍具潜力,几乎50%的新用户来自农村市场
5. 全年每股收益为3.32港元,累计红利达1.383港元,全年利润派息率为42%;全年一次性特别股息每股0.159港元
以上数据传递的信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总体增长明显,数据业务和农村市场尤为突出,股东回报丰厚。具体的财务数据请参见具体的报告和相关新闻,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数据虽然枯燥,背后传递的信息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倒也非常有意思。现就将年报中透露但一般新闻中没有报道出来的六大突出看点总结如下:
看点一:业绩如此出色——兼与沃达丰的比较
中国移动2007的业绩为何如此出色?年报如此归因:……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理性的竞争环境,本集团发挥强大的网络和品牌优势,推进规模效益型发展,开拓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实施积极有效的市场战略…...取得出色的经营业绩。云云。联想到2006中国移动全面实行集团“集采”等等大降成本的事实和管理层的励精图治,笔者完全认可以上归因。但是以上也许只是部分答案,在给出其他原因之前让我们来看看一组行业比较数据。
沃达丰(Vodafone)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其网络直接覆盖26个国家,并在另外31个国家与其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网络服务,全球用户超过1.79亿。沃达丰同时也是中国移动的战略投资者。目前沃达丰2006年的年报还没有出来,我们暂以2005年的年报数据作比较。
在营业收入上,中国移动2006年的营业收入为29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而沃达丰2005年营业收入虽然已经达到4350亿元人民币,但同比增长仅为10%,远远落后中移动,预计2006年沃达丰的增长会更低。
在净利润率上,中国移动2006年息税前利润率达到54%(2005:54.9%),净利润率高达22.4%(2005:22%),净利润为660亿元人民币,而2005年沃达丰经营亏损达2100亿元人民币。而进入2006年,沃达丰依然没有能扭转其亏损的态势,上半年的亏损数额就已经到达760亿元人民币。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同为全球领先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沃达丰的经营状况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相信两家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应该没有太大的差距,但是业绩的巨大差异确是明显——中移动的过人之处又在何方呢?
看点二:产品组合日趋完善——产业链前端一网打尽?
传统的话音业务仍然在中国移动的产品线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2007年仍然有27%的增长,这得益于移动话音在和传统固定电话话音业务的交战中进一步攻城拔寨的胜利。
但是中国移动为用户提供的产品已经远远不仅仅是传统的话音业务。根据年报提供的资料,中国移动的服务产品组合按产品对于营业收入的贡献大小(ContributiontoRevenue)以及用户的规模(Customer Scale)来分类, 大概可以总结为三类:潜力型(Potential)、增长型(Growth)和收入驱动型(Revenue Driving)。
其中收入驱动型(RevenueDriving)组合,是目前的中国移动产品线的金牛产品,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为公司带来大量的营业收入,包括的产品有:话音、短信、彩铃、WAP、彩信等等
增长型(Growth)组合大多是移动信息服务类产品,是中国移动看得见的增长点,其中的部分产品经过进一步的开发,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能成为公司的金牛类产品。如果按波士顿矩阵来套的话,这些产品应该是明星类产品组合,其包括的具体产品有无线音乐、移动即时通信(飞信)、信息服务以及手机报等。
潜力型(Potential)组合的用户规模和收入都还很小,大多也是移动信息服务类产品,他们甚至是电信产业和其他行业未来融合的代表产品,其未来发发展模式还非常不清晰。尽管如此,价值链的相关各方还是这些产品的开发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当然,中移动在这些产品的未来发展上将发挥重要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这些产品是:
移动支付(MobilePayment)
手机电视(MobileTV)
移动游戏(MobileGaming)
移动电邮(MobileEmail)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无线搜索(MobileSearch)
其他新开发无线音乐产品(NewMobileMusicProducts)
以上分类及产品布阵,充分地展现了中国移动未来的产品组合战略,甚至代表了移动通信的未来。
然而,这些产品的运营模式、相关产业整合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监管策略对于行业的发展非常敏感且重要。2006年里曾经出现了中国移动和自由WAP站点的冲突以及封杀SP等事件。2007中国移动如何定位自己在相关产业链中的地位对这些产品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看点三:向移动媒体加速前进
手机正在成为未来的“第五媒体”似乎早就成了大家的共识。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移动电话用户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对未来掌控“第五媒体”有着宏大的野心和实力。但是“第五媒体”仍然在“在路上”,在其逐步揭开面纱的过程中,中国移动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用年报中的话来讲,2006年中国移动也在“加速向移动媒体演进”,并在无线音乐和手机报这两个产品上有所突破。
由于数字音乐产品敏感的版权问题,在过去的2006年,中国移动可以说是在“小心翼翼”地培育移动音乐产业。但效果已经初显:中国移动无线音乐俱乐部(M.Music)上线六个月用户就达到了一千七百万,和国际国内知名唱片公司的合作已经开始,无线音乐内容包括彩铃也在不断丰富。相信2007年,中移动一定会进一步整合运营商平台资源、品牌资源以及唱片公司等产业资源,深入到音乐内容渠道与版权管理、增值业务平台管理和运营以及无线音乐推广等所有环节,组成无线原创音乐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对用户来讲,一定有更多更丰富的无线音乐产品上线。
看点四:以终端定制带动增值服务
中国移动在增值服务业务上的拓展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的开发,2006年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手机电视、移动游戏、移动电邮、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搜索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产品开发,比如在无线搜索方面和Google的合作,在移动游戏上,已经成功吸引了一千万用户等等。
增值服务业务拓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值服务产品和手机终端的整合。由于手机终端生产厂家和型号以及用户操作性的千差万别,如何将手机增值服务产品整合到手机中去,甚至成为手机功能的一部分,是关系到增值服务产品能否为大量的用户接受和使用的重要问题。
部分手机厂商为了给用户提供差别服务,已经开始和SP进行和合作,比如诺基亚与新浪、Tom的合作,极大地刺激了SP的业务。中国移动在基于移动数据平台不断开发增值服务产品的同时,当然不会放弃对手机终端的控制。定制手机正是这样一个强力的控制手段——嵌入了运营商增值服务产品的定制手机的规模愈大,运营商就有越大的能力来进行增值服务产品的推广。
年报透露,截至到2006年年底,中国移动从厂商定制的手机型号已经达到惊人的149款。定制手机通过各种渠道销往用户手中的同时,也把内嵌的中国移动增值服务产品送到了用户手中。据统计,2006年,通过各种渠道销出的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已经达到了全国GSM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
相信尝到甜头的中国移动一定会在2007年加大这一块的力度。百坡认为,定制手机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移动对手机生产厂商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大。如果说定制和绑定销售还是移动对手机生产厂商控制力度的“毛毛雨”——绑定、“集采”已经很大程度压缩了厂商和代理的利润和市场份额,那么不排除将来中国移动给手机厂商来一场更具控制力的“狂风暴雨”——直接销售定制的手机,甚至推出“中国移动”的品牌手机。这种未来模式对于目前手机销售渠道的影响将是对中复、国美等巨头的重要考验。
看点五:农村市场快速增长并仍具潜力
2006年中国移动用户增长中的50%是来自农村市场。有人评论说这一块市场是中国移动的“穷饭碗”,百坡不敢苟同。从全球来看,移动通信产业的增长大部分来自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新兴市场除了增长迅速的特点之外,其他重要指标比如ARPU, 终端的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大都呈现走低的特点,可以说,目前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竞争的热点就在于如何抓稳抓牢新兴市场这块“穷饭碗”——全球的设备、终端厂商,跨国运营商都在这么做。 而媒体热炒的3G无论是在收益还是用户开发上目前仍然还只是设备商为大家在纸上画出的蛋糕而已。
因此,说农村市场是中国国内的“新兴市场”一点都不为过。而透过中国移动2006年报的数据,我们也看到中国移动对这块市场的重视和耕耘所带来的回报。
迫于“普遍服务”的责任,中国移动对农村市场的耕耘实际上多年前已经开始,并且由于国家对“普遍服务”的投资和政策倾斜,加上总部集中采购的举措,设备商为专门为中国移动农村覆盖定制低价设备方案等等原因的影响,中国移动在农村覆盖上的总体投入可谓是相当经济的。
2006年中国移动在针对农村用户的拓展中也采取相应的低价策略,在终端上推出经济的资费套餐+定制的低价手机(ULCH)+定制的农业信息增值内容服务的全方位组合。后台网络系统早就到位,又赶上2006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东风,可以说中国移动在农村市场的增长,既是普遍服务带来的意外惊喜,更是勤奋拓展的耕耘成果。
看点六:资本投资强劲——2G还是3G?
年报透露,2006年中国移动的资本投资达到870亿人民币,占2006年营业收入的29.45%。这个数字还是在中移动总部从省级公司进一步收紧投资权限,力推电子化集采平台基础上取得的,其投资价值可以说远远超过以往相同投资数目代来的价值。
2006年资本投资的去向主要在增值服务的开发、2G网络的优化和扩容。在国家3G政策不太明确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移动在2G网络上的投资着实让传统的电信设备商高兴了一把——他们在3G不确定的担心中意外地享受了一把因3G推迟而带给他们在2G市场上最后的“盛宴”——这或许是力拖3G上马、等待TD成熟人士们没有预料到的。
如果说2006年传统的电信设备商仅仅在中国移动的2G扩容和优化投资上捞了一把也是不确切的。年报透露,为在下一代网络上做好准备,中国移动在2006年已经开始在核心网和传输网全面部署全IP的设备和软交换设备,实际上已经进行了部分的3G投资,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007年中国移动投资预算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在3G牌照仍不明确的背景下,这么大的投入将归何处,引起各方“垂涎欲滴”也算正常了!王建宙在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电信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3G牌照的发放,可能引起行业和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也带来了商机也蕴涵着挑战。不知道W和TD阵营从王的话中悟出什么重要信息,但至少,2007对于产业各方不仅是商机和挑战,更多的是公开的、非公开的利益博弈!
总结
看点有多少,值不值得看,其实完全在于你所站的角度,从一个中国移动用户的角度来说,对中国移动2006年报的看点也许没有上文那么洋洋洒洒。作为消费者,我们关注的也许非常简单——我们在中国移动的消费到底是不是物超所值,抑或成了别无选择的“冤大头”!
年报透露,中国移动花在每位用户上的每月平均成本大约是62元人民币,而我们用户平均每月花在中国移动身上的钱(ARPU)是90元人民币,稍微算一下,毛利率达45%,而中国移动总体上的毛利率则达到了54%——这个利润率水平不仅远远高于电信产业的利润率水平,更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当大家惊呼中国移动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通信公司的时候;当大家在媒体的教育下为拥有这样一个优秀的高价值的国有控股公司而欢呼自豪的时候;当各方在为漫游、套餐迷魂包、单向双向而面红耳赤的时候;当降低资费成了某种不是恩赐胜似恩赐的东西的时候,试问,我们这些中国移动的“忠诚”用户到底是应该继续默默“享受”中国移动利润率奇高的电信服务还是别有它法来争取我们应有的权利呢?
——这是一个在任何年报中都读不出答案的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