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设定比精确估值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9:52
我们继续研究上一篇文章中的例子。假定有一位价值投资者买入和卖出的边际均为30%,他对上证指数的估值为3544.64点,自2005年6月6日至2009年5月12日的收益率为316.32%。
3544.64点是对2378.47点至4710.80点求中间值求得的,只要投资者对上证指数的估值在这个范围内,他就可以做到在指数涨至6124.04点前卖出,跌至1664.93点前买进。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在这个范围内,投资者的估值不同是否会导致收益率也不同呢?
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乐观到对上证指数的估值为4710.80点,还是保守到估值仅为2378.47点,只要遵从指数高于估值30%即卖出,低于30%即买进,在我们设定的期间内收益率都是一样的,均为316.32%。
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这个问题,设投资者对上证指数的估值为V,则收益率为
显然,V是多少无关紧要,在计算过程中它被省略掉了。
进一步分析,如果投资者设定的边际更大或更小会怎么样?答案是设定的边际越大,收益越高。不过,边际越大,对估值的要求也越高,高点来临前没卖掉,低点来临前没买到的风险越大。
因此,老练的价值投资者会(按不同的边际)分批买进,分批卖出,其中的道理就在于此。
类似这样估值+边际的策略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提到过:分析家能够成功地利用整个市场的反复扩张吗?经验表明,类似下列的程序可以给出满意的结果:
1。选择一个多样化的龙头普通股清单;
2。当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其过去7年平均收益的10倍时(比如说7倍),按上面的清单购买股票;
3。当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大高于其过去7年平均收益的10倍时(比如说是15倍),卖出这些股票。
这是罗杰?巴布森在许多年前提出的总体操作方案,它在1925年前取得了相当骄人的成绩。然而,在1921-1933年的周期(从一个低点到下一个低点)中,它应当建议人们在1921年时购买股票,然后大约在1925年卖出,从而在1927-1929年大牛市期间彻底离场,并在1931年重新进场购买,从而迎来市场价值的大幅缩水。
尽管如此,格雷厄姆对这一方案仍持肯定的态度,他说,“这种方案未免给人们的意志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不过如果未来的市场周期不像我们这个例子的时间这么长,涉及面这么宽(显然,这种预期是很有道理的),那么‘贱买贵卖’的总体方案将证明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如果我们相信府进步了,那么类似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惨状将很难再现,投资者大可放心使用价值投资的方法。此外,价值投资者不妨将买入和卖出的边际设得大一些,这样可以更好地规避大的市场风险。巴菲特总是喜欢保留一定的现金,这样做固然是出于当投资机会来临时不至无米下炊的考虑,但同时也是应对风险之举。
在不与价值投资基本理念冲突的情况下,价值投资者在具体方法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仍将继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