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著是没必要读原著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14:44
文/闲鹤通灵
所谓名著,并不是名人所写的文章著作就是名著。名著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检验。
名著可分为大众名著和专业名著,象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当属于大众名著,是普通人都能看得懂的文章;而专业名著一般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能看得懂的著作,如各门学科方面的论著。
读原著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涵义,理解作者的思想、创作目的意图以及所处的写作时代背景。
积极提倡阅读原著,不仅可以避免中间环节的误导,更重要的是可以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众所周知,许多优秀的原著不是一次可以阅读明白的,因为原作中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如果你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需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思考和分析作品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慢慢接近原作的内涵。这不仅是读书的方法问题,也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甚至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正确方法。当然,这样的方法首先需要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作风。这对于改变当下急躁、浮夸的风气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快餐式的名著缩写就是这种风气的表现之一。
但是,有许多名著我们是没有必要完整地去读原著的。这主要是因为:1、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不能用有限的人生读完无限(或有限)的名著;2、阅读名著的范围是有限的,受时间、地点等环境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借阅到所有的名著;3、人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名著涉及各门各派、古今中外以及体裁众多,而人的知识不可能包罗万象。
读名著大凡我们可以借助名著缩写本、简写本、改写本以及他人撰写的简介、读后感、心得体会等,来帮助我们理解。名著介绍是一种引领,可以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主体精髓,让我们领略名著的精彩和领会名著的精华。而读后感之类则可以帮助我们间接的感受名著,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名著的思想。
可是,这些传世之作、经典名著被人“缩写”过之后,就失去了原文的风格,味儿已经没了,有的甚至让人觉得乏味。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容易误导读者。经过“缩写”的原著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对原著的理解。无论别人的理解力有多强,他的思想也不能代替你自己,个人的文化养成、思想方法、审美趣味和能力都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各人理解的原著精神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当年曹雪芹为使《红楼梦》的艺术形式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样呕心沥血的作品,无论增加一字或者删除一字,都有可能损害作品的原汁原味,何况是大段大段地“改装”。二是容易养成读者“不求甚解”的毛病。如果以缩写代替原著,以为阅读缩写就理解了原著,那就会停留在不求甚解的表皮上。三是给功利之火浇油。古人早就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早就明白读书可以“金榜题名”的功利意义。后现代的今天,人们比古人聪明多了,不要说阅读什么名著缩写了,只要打开电脑就能获取知识、娱乐享受,甚至财源滚滚。一切与功名利禄有关的东西尽在掌握之中。但是,作为大写的“人”,你的灵魂、思想、感情、伦理、道德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如果这些都可以不要,岂不是变成了“物化”的野兽?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只要我们仔细、认真、深入地阅读一些原汁原味的经典性原著,思考一下人类文明史上那些孜孜不倦地在自然与社会中探索理的先哲们的思想,同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一下他们的思想和身边的社会现实,就会发现人类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文明,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丝毫不下于穿衣、吃饭和住房。
所以,借助这些方法来了解和理解名著,必须要带着批判的思想,特别是他人的读后感、心得体会之类,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人的理解水平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