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46:23

新中国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
作者:汪青松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内容提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角度,可以将新中国60年划分为近10年、20多年、30年三个时期,其特征分别为:完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强民富不懈奋斗的60年,是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发生历史性变化的60年。有学者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把新中国60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指出两个30年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从一个平台到一个新平台的历史性飞跃。笔者认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看,新中国60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近10年完成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期20多年准备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后期30年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60年的前期近10年(1949—1956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完成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前提。特殊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特殊的发展道路。中国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展开的,这决定了中国革命要“两步走”,即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怎样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党和人民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马列书本或别国经验,而是解放思想,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1953年,我们党不受庸俗生产力论束缚,坚持革命“两步走”不间断,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自愿性、互利性、渐进性、和平性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推进,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成功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两步走”的发展表明,“两半”社会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历经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开展什么样的民主革命、怎样进行民主革命的回答,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新中国前期近10年,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开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回答,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把新中国前期近1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个时期单列出来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贯通,我们才可以全面把握中国革命“两步走”实现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即“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才可以深刻认识由这两个历史性转变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开创与完成。
新中国60年的中期20多年(1956—1978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期。我们党历经艰辛曲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78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向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60年的中期20多年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期,是从1956年起步的。在新中国前期近10年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政体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的确定,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点建设的顺利进行。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对地方和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在这一背景下,始终坚持探索的毛泽东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弊端后,率先站出来冲破这个模式,走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和过渡也由此发端。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毛泽东开始,这是不争的事实。毛泽东探索的起步是正确的,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7年6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虽然这时的探索是不成熟的,还未上升到理论创新的高度,但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关系、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思想,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是以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探索的积极成果的继承。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发生曲折是难免的。1958年,我们党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未能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不发达的国情,导致“大跃进”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盲目求纯,并最终陷入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既然是探索,本来就包含成功或失败两种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之前也曾发生陈独秀右的错误与王明“左”的错误,只不过那是照抄照搬而不是探索发生的错误。毛泽东晚年的失误不是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失误,而是探索中的失误。这种失误可为后来者进一步探索留下经验教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对1956—1978年20多年社会主义探索中失误教训的扬弃和超越。
毛泽东的探索虽然在总体上没有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但这一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了理论与实践的准备。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和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上被确定为我们国家在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对毛泽东未竟事业和宝贵思想成果的新的创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以解决中国历史性与当代性的重大问题为目的,是否开始或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要看是否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现代化。新中国60年中期的20多年在探索的起步阶段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但后来探索发生失误。在总结这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成功地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薄一波曾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成功于邓小平。历史地看待1956—1978年的国史,“始于毛、成于邓”反映了这2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准备和过渡的重要意义。这里需要区分成功的与失败的两种探索,失败的探索是认识的量变但不是飞跃,只有成功的探索才是认识的质变和飞跃。毛泽东探索的意义在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准备了认识量变的基础,邓小平在这个认识量变基础上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认识质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60年的后30年(1978—2009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实现期。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以形成首创性、先进性、真理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标志,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1978年以来的新中国30年,党的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根本任务、政治保证、外部条件、祖国统一、依靠力量、领导力量、根本目的等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新中国后期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新中国从中期20多年到后期30年,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大创新是阐明了“一”与“多”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政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执政、民主党派参政,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政协实行多党合作与民主协商;在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等等。经济主体、政治领导、思想指导为“一”,经济形式、党派参政、社会思潮为“多”。建构“一”与“多”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独创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内在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先后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一步步得到实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今天,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人类历史的伟大变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