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46:58
编辑推荐:
人家把孩子培养成狼,我们把孩子圈成了羊,将来怎么竞争?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和时代的需要,今后,我们要教育、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狼”,而不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羊”!
在竞争年代,要让孩子的思想、行为适应新的社会要求,每一个父母都要用狼的精神、狼性的优点、狼的生存哲学来教育孩子。它们是狼的“五大绝招”——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聪慧机警的智者精神、至忠至诚的友爱精神、独立进取的自主精神。如果一个孩子既有人性的优点,又有狼性的优点,他就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无往不胜,取得傲视“羊群”的骄人成绩!
坚韧力是狼最为杰出的本能。它们可以饿上几天,清风一样尾随着猎物,不放弃目标。这种顽石般的固执和毅力,就像一块鹅卵石,失去了全部棱角后,把收缩起来的重力和速度,在我们最为脆弱的意志底部,找到了后发先至的命中率。
——英语教学专家俞敏洪
我们就是要当群狼,我是头狼,所有的狼要一起布阵,一起进攻和防守。狼是整体作战。
——篮球明星姚明
狼是一种特别聪明而机警的动物。从狼那里,我意识到很多的东西,甚至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权利、生命等等。——美国“狼基金会”主席阿斯金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有情感者,莫过于狼。——英国动物学家绍?艾利斯
第一章竞争是一种野性的激励
狼的自白
我们有应对变化的素质,是我们能与人类共存,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持久的哺乳动物之一的主要原因。我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敏锐机智,善于捕捉目标;我们有组织、有纪律,讲速度且善于包装自己;常言道“恶虎不斗群狼”,每当大敌当前,我们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我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险恶艰难的环境下生存繁衍并发展壮大;我们精通丛林的游戏规则,善于躲避各种天敌的侵害。因此,我们将永远不败。
素质教育不应是羊式教育
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世界,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羊的教育突出驯服教育,培养出来的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逆来顺受那是懦弱的表现。现在有的孩子软得跟羊似的,一点儿竞争力都没有。教育为的是服务于国家建设,试想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如果都是“小羊乖乖”的话,那么能符合国家的建设需要吗?羊式教育,终会在若干年后为它的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甘做羔羊者终必为狼所吃。也许中国的发展史太沉重,太压抑,过长的封建奴役让西方人对中国有了羊的比喻。但我们中国绝不是羊!中国人也绝不是羊!所以我们要给予后代是“狼”的教育,而不是“羊”式教育!在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竞争!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进取的狼!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迫于生存的选择,狼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战斗、牺牲等生物界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强者,雄行天下。
在十多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叫《狼》的外国影片,其故事内容是叙述一对狼父母生养子女与自然界顽强抗争以求得生存的故事。这是一部感人而且真实程度极高的影片。让我最难忘的是,当幼狼基本长成后(如果按人类的观念来讲,即指幼狼进入少年时期),其父母便近乎“残酷”地将它们赶出家门。尽管子女对家庭恋恋不舍,一次次地返回,其父母仍然初衷不改,甚至用咆哮、撕咬等手段,最终将它们驱赶出门。
在大自然中,每当小狼快要成年的时候,母狼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小狼赶出家门,让它们自己去闯荡。母狼的这种行为规律被称为“母狼法则”。
在人类社会,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总是爱护有加,犹恐关之不切,爱之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中国人更是如此,甚至出现因溺爱而造成“废品”的悲剧。
湖南北部某县有个天才少年。在学习上,他是曾经轰动全国的“神童”;在生活上,他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弱智”。这个天才少年叫严永明,他2岁开始识字,8岁上中学,13岁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考取中科院硕博连读。2003年因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从中科院肄业回家,当年22岁。学习上的神奇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与其母李腊梅大有关系。李腊梅为了不让儿子学习分心,她把他生活上的事全包了,甚至还喂儿子吃饭。当儿子考入大学后,她去“陪读”。
青少年研究专家鞠青认为,在母亲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的是“拐杖”作用,孩子一旦离了“拐杖”便寸步难行。这种“羊式教育”方法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大学里,严永明不懂生活的礼仪常识,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很少与人打招呼。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老师是否已休息,就“嘭嘭”地敲门。门开了,一句话也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当严永明考入中科院后,极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再次暴露无遗。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中科院颜晓红教授这样评价他:“很难想象,如果严永明不能继续深造或做学问的话,他将如何生存。”
这种“羊式教育”法,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君不见,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接送小孩子的家长人头攒动,蔚为壮观。若是怕小学生出现交通事故,也就罢了,可是连初中生,甚至高中生也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如此作为,应该算是人们在高等动物上的一种“圈养”形式。
更为普遍的是不少家长只要孩子一心专读教科书,孩子自己应该做以及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都被家长全包了,还美其名曰: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圈养”。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题海中来,只做与考试有关的事,是另一种形式的“圈养”。这培养了若干的“考机”(考试机器),而不是有良好生存能力和高素质的公民。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日两国中学生曾经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举办过一次为期一周、志在考察和锻炼学生野外生存能力的夏令营活动。两国中学生在适应能力上的极大差别,着实让中国人为之汗颜。其实当你看一看日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就会明白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日本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早晨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一年级的小学生,背着黄包,头戴黄帽,雨雪天打着伞,自己上学、放学,家长也不接送。
那么小的孩子受得了吗?孩子安全吗?路上摔倒了怎么办?这样对待孩子,在中国的家长看来,无异于“虐待”。但正是这种“虐待”,增强了他们的体质,培养了他们独立、自强的精神。这也使他们更容易了解和适应社会。
西方采用的是“狼”式教育,个性十足,敢于超越,敢于挑战。而中国培养的大多是“羊”,温顺有余,中气不足,无法适应当代的竞争社会。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愿批评、不敢惩罚,正如家长的护短,可能会让学生是非模糊;一味赏识、无微不至的呵护,总是让孩子生活在顺境中,则会使一些独生子女更加娇气、脆弱,经不起挫折。本来,现实社会的竞争就是残酷的。既然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利,谁又敢保证,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没有一点磨难呢?一旦遭遇失败,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困难,走出沼泽吗?不经风雨,难见彩虹。缺乏磨炼,就形不成完善的人格。担心挫折,就培养不起来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我们中华民族应该进行“狼”式教育,而不应是“羊”式教育,不应是“圈养”式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让舒适的生活条件成为扼杀孩子独立精神的屠刀!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打破传统,我们吃的亏,绝不能在孩子身上重现。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以保持孩子独立的个性、提升其超强的竞争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先,在此基础上,用全世界最优秀的文明来教育他们。教育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存。鼓励孩子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快。这种“放养”式教育能够使孩子形成“我能行,我自己来”的良好习惯。当然,在进行“狼”的教育时,要注意羊的一些优点,也并非全盘否定,该保持的也要保持。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不同的教育方法,决定着孩子不同的命运。素质教育不应是“羊”式教育,不应是“圈养”式教育。那么我们青少年如何改变自己身上“羊”的怯懦性格呢?下面给你几条建议:
●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正在注视他的眼睛。
●开口时声音洪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软弱,那么闭嘴时也就软弱。
●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想方设法接触伟人,和比自己年纪大、比自己强的人交往。这样,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的弱点和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不断给自己出难题,实践克服怯懦的方法。
●不会的题目自己想办法做出来。
●学习时间大多由自己安排与支配。
优胜劣汰是铁律
优胜劣汰既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铁律。铁律就是由无数铁一样的事实铸就而成的,因而颠扑不破。所谓优胜劣汰,就是优的得以胜出,劣的将被淘汰。优胜劣汰的铁律并不保证劣不出现,而是保证劣肯定出现,但是必将被淘汰。优胜劣汰是竞争的结果。没有竞争,就没有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过程就是竞争的过程。竞争确实有其进步意义,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夫竞争者,文明之母也。竞争一日停,则文明之进步立止。”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竞争是生物成长的推动力量。而在竞争中取胜只能靠实力,实力、竞争力最强者才会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在狼群内部,狼的地位就是通过竞争取得的。一个狼群通常有十多个成员,其内部的管理制度是这样的:一头公狼或母狼做头狼,靠竞争上岗,然后选定一位“王后”或“国王”,合力对狼群的出猎与分食作出细致的安排。分食是群狼最有力的管理制度,通常都是头狼先吃,其次是身强力壮者,最后是弱小者。一次分食不够,便再次组织进攻,那些没吃饱的饿狼才会拼命向前。狼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最大限度地留给了强者。
同样在人类社会中,事无大小,人无高低,均在竞争中生存。良性竞争是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动力,培养自己竞争意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竞争意识,就会有一种积极的进取心;有了竞争意识,就会有一种锐气;有了竞争意识,就会有一种不争第一誓不罢休的顽强。对于青少年来说,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面貌尤其可贵。良好的竞争意识、催人奋进的竞争环境会让青少年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下面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林海洋的父亲巧施计谋,让两个儿子“龙争虎斗”,使成绩稳中有升,在高考中兄弟俩充分发挥,同圆清华梦。
2005年7月25日,哥哥林志杰高考总分667,弟弟林志瑞高考总分663分,两兄弟双双被清华大学录取。当这个消息传出后,轰动了他们的家乡江苏省东台市。林志杰和林志瑞分别于1986年和1987年次第降生。他们兄弟俩相差1岁,到六七岁的时候,兄弟俩的个头和长相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误认为他们是双胞胎。听到大家的议论,父亲林海洋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干脆就当双胞胎养着,让他们一起上学,互相比学赶帮,还能有个照应。就这样,兄弟俩就一起上了学。两兄弟也特别要强,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初中,成绩总是一路领先。2002年6月,他们兄弟俩被江苏省重点高中录取。
上高中后,兄弟俩的成绩依然不错,一度在班上领先。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兄弟俩却由自信转向了自负,有点儿不思进取了。2004年11月,学校组织高三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和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兄弟俩被学校选中,他们得知消息后,却十分紧张。哥哥林志杰对弟弟林志瑞说:“我们这次如果参赛拿不到名次,一定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弟弟也倍感压力地说道:“不光同学们会笑话,老师也会对我们失望呢。”兄弟俩最后达成共识,拒绝参赛。
班主任没料到兄弟俩会不参赛,心里一急,马上打电话给他们的父亲林海洋,希望他说服兄弟俩参赛。
父亲林海洋在来学校途中,左思右想,突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到学校后,他并没有一下子把兄弟俩都找到跟前,而是先找到大儿子林志杰,对他说道:“志杰,你和志瑞都是我的儿子,俗话说‘知子莫如父’,这次竞赛你不参加,其实志瑞最高兴呢!”
“他高兴啥?”林志杰不明白。“他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啊。”父亲林海洋说到这儿,故意停顿一下,瞧了一眼林志杰。林志杰的脸一下子急红了,他闷闷不乐地说:“难怪他竭力劝我不参赛,原来他留了一个心眼呀!不行!我不能让他得逞,不能输给他……”
林志杰的自言自语让父亲林海洋差点儿乐得笑出声来,他乘势“火上浇油”:“对,志杰,我就觉得你比志瑞强,你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我等着你的好消息。”林志杰果然中了父亲的“激将法”的计,他当场表态道:“爸,你放心,我不仅要参加竞赛,而且还要拿到好名次。”
林志杰哪里知道,30分钟后,父亲几乎用同样的话激将了弟弟林志瑞。林志瑞听了之后也像林志杰一样先是惊讶,后是不平,他也下了决心,一定要参赛,与哥哥一比高下。
为了能赛出好成绩,打败对方,兄弟俩都铆足了劲,他们除了上课专心听讲外,课外时间也各自到图书馆刻苦钻研。1个月后,竞赛成绩下来了。在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兄弟俩都得了91分,荣获江苏赛区一等奖。更让师生们吃惊的是,他们的物理竞赛成绩也相同,都是86分,荣获选拔赛二等奖。
父亲林海洋得知这一喜讯,非常高兴。当他发现两兄弟暗暗较劲、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时,他就启发兄弟俩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林海洋鼓励兄弟俩之间比思想、比学习、比纪律、比团结、比进步。让他们兄弟俩明白: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竞争不应该相互嫉妒,而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竞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立的,也是不易成功的。从此以后,兄弟俩常常在一起温习功课,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新型关系。2005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一场场考下来,两兄弟相约一起报清华大学。7月25日,清华录取通知书如愿送到兄弟俩的手中。
两个儿子成功地考入清华大学,让父亲林海洋喜泪涟涟。当众多家长向他取经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让两个儿子一起入学,比学赶帮,省了不少心呢!”
毋庸置疑,竞争是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有效催化剂。引入适度的竞争,能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曾有教育专家对某校小学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为期10天的加法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其中一班为无竞赛班,他们只是凭自己的学习态度做练习,无其他诱因。另一班为竞赛班,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天都被公布在墙上,给进步者和优胜者都标上红星。最终结果显示:竞赛班的成绩一直呈上升趋势;无竞赛班的成绩在前五天呈下降趋势,以后开始缓慢回升。这就是说,竞赛班的成绩远远超过无竞赛班。
总之,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呢?我认为,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是比较好的办法。比赛获奖后,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得到加强。如果在比赛中没有获奖,也没有关系,帮助孩子查找没有获奖的原因,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鼓励孩子今后继续参赛,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竞争中的胜利与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家长在孩子取得胜利时,要让其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高人在前头”的道理,终点永远在前面,失败时也别以为世界末日到了,输得起的孩子才有竞争力,耐心帮孩子校正其努力的方向。当孩子的竞争观念得到加强后,还需要家长的继续支持和经常鼓励。鼓励孩子战胜自己,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要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让孩子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优胜劣汰是生物界的铁律。狼群内部的竞争异常激烈,它们的生存机会是最大限度地留给优胜者。同样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每跨出一步,都意味着一次选择,都对应着一个结果,过程平平淡淡也好,轰轰烈烈也罢,总躲不过输赢二字。我们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那么,我们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呢?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在学习上,你要多充实自己。真才实学是竞争的筹码,也是踏上成功之路的要件,无论何种的挑战,都可应对自如,而不会被淘汰。
●在班集体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在应该“表现”时就“表现”,在应该“发言”时就“发言”。
●在正当的竞争中不保持君子谦让的习惯,我们要鼓足勇气,壮足胆量,直面竞争。
●需要建立自己的优越感,要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是你参与竞争的前提,没有这种感觉,你处处感到自己不如人,就无法与人竞争。
●给自己以挑战,多经历一些事情,就多一些勇气和经验,也就有了竞争的资本。
●竞争必须采取正当的手段。竞争不能损害对手。成绩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克服嫉妒,参与正当的竞争,在竞争中求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
适应变化,唯有改变自己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说过:“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唯有去适应社会。适应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姿态。适应是为了进步和发展,因而与苟且偷生、碌碌无为不能相提并论;适应是对自己的战胜,能够丢弃自身的陋习,有勇气、有智慧与德高之人比高,与有能之人竞能,是令人钦佩的,因而与随波逐流不可同日而语;适应是对人生的考验,品德高尚的人不会苟同消极落后的东西,不会近墨而黑;此外,适应也是一种接受,是有辨别力,有选择性地“拿来”;适应还是一种改变,对自己进行适当的改变。适应变化,唯有改变自己。一个人只要想法改变,事情就有转机,改变的意念愈强,胜算就愈大,成功的机会永远留给拥抱变化、渴望改变的人。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生物的进化同环境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各种生物,无论是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行为习惯,无一例外。
狼驾驭变化的能力使它们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之一。狼会自动地根据得到猎物的多少改变繁殖的速度,使狼群的数量保持合适的水平。多少年来,狼的狩猎对象不断发生变化,但狼都能灵活地适应,顽强地生存下来。当然,始终未变的是狼的自由、智慧、顽强的本性。
狼凭借嗅觉和视觉,并依循足迹等线索寻找猎物,然后悄悄地接近猎物。狼若发觉猎物所处的形势较有利,便会立刻放弃,转而寻找其他的目标。一旦被狼相中的猎物逃跑时,狼会随后紧追,然而若无法立刻追获,便会很快打消念头。当狼靠近猎物时,会咬住猎物后脚踢不到的部位,像臀部、侧腹、肩部、颈部或耳脸等。
狼时刻都保持着高度警惕心,非常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变化,注意任何一个在视线范围内出现的对手和猎物,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进攻的机会。狼敏锐的嗅觉,使其善于捕捉机会。它从不因富地而留置,因贫地而弃置,在各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总是能捕猎到食物,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应该说,狼深切地知道,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的道理。懦弱者为此惶恐,善变者为此欢欣——因为就在这变的瞬间,世界已然是它们的了。
与狼相比,人类的适应能力更强,人类能适应四季阴阳的变化规律而发育成长。世界千变万化而你游刃有余,生活中的压力你常能化之于无形,你就是个生命力坚强的人。适应能力是人的综合心理特性,培养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保护身心健康的关键。如果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必须学会一些适应新环境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敞开心扉接纳新环境,我们就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人称影坛“小天后”的刘亦菲,10岁时被母亲带到美国求学。刘亦菲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并不顺利,语言问题就是第一道难关。刘亦菲从小跟父亲学过德语,对英语却一窍不通。跟小伙伴交流时,她一会儿用汉语,一会儿用德语,对方讲的是英语,没法沟通,没几天小伙伴就不怎么理她了。她的母亲知道后,告诉她:“在美国一定要说英语,不会可以慢点儿说,这叫入乡随俗,否则你交不到朋友的。”刘亦菲在美国求学最开始的那段时间,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12点,两个月以后她就能用简单的英语跟小伙伴们交流了。
第二道难关是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美国学校上课,学生可以围在一起,由老师带着玩,在玩的过程中学知识、长智慧;而且,美国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刘亦菲从小备受母亲呵护,动手能力差,着实犯了不少难,动不动就向母亲诉苦。她的母亲刚开始心疼,但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孩子必须经受锻炼。她的母亲于是说:“妈妈不能帮你什么,这是学校的规定,你得改变自己,要不咱们来美国干什么?”在母亲的引导下,刘亦菲开始转变自己。
美国的万圣节是刘亦菲最喜欢的节日,她曾和四五个小伙伴一起从下午5点出去,到晚上9点后才回到家。在美国的生活中,她曾受到韩国女孩的欺负,她鼓足勇气,找到校长解决了此事。一年暑假,刘亦菲和几个同学谋到一份卖报纸的工作,由于她吃苦,报纸销量总比别的同学多。一天,刘亦菲向一个美国老太太推销报纸,可老太太并不想买。这位老太太刚从市场回来,手中提着许多物品,手疾眼快的刘亦菲主动帮老人提东西,并且一直送到家。结果那个老太太买走了一半的报纸,还多给了刘亦菲20美元,不住地赞美她是最棒的女孩儿。那个学年,刘亦菲被学校评为暑假最出色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刘亦菲渐渐适应了美国的教育方式,她感觉自己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
刘亦菲回国后,凭借扮演《金粉世家》中的白秀珠、《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王语嫣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等角色,一下子成为声名鹊起的影视红星。别看刘亦菲年纪小,但她能吃苦,为了拍好“射雕”,她吊威亚、泡冷水、骑马甚至要做高难度的武打动作……这些她都很努力地去做了。刘亦菲能获得不菲的成绩,得益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环境,更得益于她母亲培养了她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而不是去逃避它。”变化是人生的一部分,要以主动适应的心态引导事物变化。主动适应能对事物的变化做出有积极影响的行动,并改变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新事物和新环境。主动适应变化才会成功。我们青少年欠缺主动适应力,更多的是被动地响应外界变化,当应付不了变化来临时,就会产生挫折感,长期被动会导致不知所措。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教育孩子用主动的心态,迎接外界变化,适应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适应与否其实就在于“心”,心理障碍排解了,则什么都能适应。心不适,则万事不顺。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适应要从改造自己开始。改掉陋习,改掉落后,这是一种适应。要孩子适应变化,还必须努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一个人适应能力的强弱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密切关联。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使狼成为世界上与人类并存并成为最成功、最持久的哺乳类动物之一的主要因素,是狼族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青少年朋友也要学习狼这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与时俱进。那么,青少年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呢?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必须认识到环境对我们学习的影响。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人,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在什么环境中生活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
●适应环境突出表现在紧随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面。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严峻的环境,我们要有积极的心态,每天要有一个好心情。
●要想适应环境的变化,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新观念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顺应新环境。
●人生如水,我们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自我。我们应该多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容易折断。因此我们既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又要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韧性。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一些柔韧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没有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竞争激烈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危机意识就会面临“杀机”,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会迎来“生机”。《左传》中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一种超前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清醒剂,能让人在危机来临之前保持清醒。昨天的辉煌并不意味着今天的成功,人最好的时候可能是最不好的开始——“危机”往往就是这时悄悄来临的。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因此,我们不能陶醉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必须永远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不满足现状,持续不断地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狼是一种不满足现状、时刻都保持危机感的动物。危险时时刻刻会在它们身边发生,只要稍微放松,就有可能被猎人打死或者被其他食肉动物吃掉。
狼吃食物时,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一旦靠近,狼就会近乎疯狂地对人进行攻击。狼在吃食物时这种本能的表现就是因为在狼的头脑中有危机意识。没有食物,它们就不能生存。无论是在草原、森林,还是在雪原,狼要获得食物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狼知道食物的宝贵,夺走它们的食物,就像夺走它们的生命。它们保卫自己的食物就相当于在保卫自己的生命。
狼经常用伏击战来屠杀羊群,它们深谙此道。而狼群有时候也会成为猎人或者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猎取目标。所以,狼也经常会遭遇这种伏击战术,狼如果没有高度的危机意识,就很容易成为敌人的食物或者牺牲在猎人的枪下。在蒙古草原上,牧民们会在一些牲畜的尸体旁边挖一些陷阱,在里面布置狼夹。狼一旦掉进陷阱里,就会被狼夹夹断四肢甚至腰部,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虽然,食物的诱惑让它们不可抗拒,但它们会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一般,在离牧民居住较近的地方,它们都会格外小心,会用嘴叼一些物体扔到牲畜尸体周围,来看看有没有陷阱。等探明了没有危险之后它们才放心地走过去,但也并不是立刻就去撕咬食物,而是用它们灵敏的鼻子去闻闻尸体。如果有异常的味道,它们也不会去吃,因为那有可能是牧民们在牲畜的尸体上撒了毒药。
狼简直具有了人一般的智慧,也正是这种智慧才保障它们生存至今。
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将危机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才不至于被安逸和舒服所吞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强烈的危机意识能造就一个民族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斗志。在胜利面前不居功,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安定的环境里保持警觉,在歌舞升平中听出“四面楚歌”,在优势背后看到潜在的危机。
中华民族自唐代以后的1000余年一直处在周而复始的危机之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处于外族的奴役之下。我们的民族也曾一再起义反抗摆脱外族的奴役,但都因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有效的行动,再度沦为任人蹂躏的亡国奴。
最悲惨的灾难发生在近代:1894年,面积只有中国1/30,人口只有中国1/10的日本向中国宣战,战争结果是力量占绝对优势的中国战败。一支日军闯进了旅顺,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日军不论男女老幼,见中国人就杀,一时间旅顺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大屠杀整整持续了四天三夜,近两万名中国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旅顺市区内仅存36人,留作掩埋尸体之用。
中国人没有从这次惨剧中吸取教训,没有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亡国灭种的危机一过就把灾难当成过眼烟云。然而世界是残酷的,对这种残酷性,中国人领会最深。甲午战争之前,中国人还基本上只是赔钱消灾,之后,就陷入了日本人无休止、无限度的残害、虐杀之中。1937年,日军占领了南京,杀害了30多万中国人,旅顺的悲剧又一次重演。
近年来,日本迈向政治军事大国的步子越来越快,不仅频频向海外派兵,同时主张为了使日本的军事力量赢得更多支持,必须在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加强国防教育。
追溯历史,日本的国防教育是有传统的。早在100多年前,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日本即在学校中实施了军事训练。为了方便军训,当时的日本人毅然让学生脱去了碍手碍脚的和服,换上了贴身精干的西式制服。战败后的日本虽未像战前那样大张旗鼓地开展以“武士道”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国防教育,但其弘扬“军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且手法更加灵活多样,更易于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其主要做法之一是:竭力渲染各种威胁,借以增强青少年的危机意识。日本很善于制造危机意识,并将其转化为增强凝聚力的利器。冷战时期,日本着力强调苏联威胁,并据此对外巩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对内加强自身军备建设。冷战结束后,他们转而热炒“朝鲜威胁”,并以周边事态等各种可能危及日本安全的事态为假想,对军事政策、部队编制、武器装备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也使青少年逐步对加强军备建设表示理解。
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日本人的危机意识根深蒂固,这一方面使日本人利益至上和抱团作战;另一方面资源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卑感深植在这个民族中。
2006年可谓“日本沉没年”:7月7日《日本沉没第二部》正式发售;7月15日重新拍摄的《日本沉没》在日本上映,制作费用高达20亿日元,动员了日本电影史上最多的人员和资金。《日本沉没》于1973年刚一出版,就创下了400万册的销售纪录,成为日本战后第一畅销书。《日本沉没第二部》着重描绘了日本人在“失去国土”之后的命运,被视为将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发挥到了极致。花费9年时间创作该书的日本人说,当时人们沉浸在经济高速成长的乐观情绪中,写书的目的是想再次让日本人直面国土沉沦的危机。
相比之下,中华民族缺少的正是危机意识!
如果我们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昏昏然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盛世危机”,就不会探索解决危机的办法,就不会付诸实际行动,就不会转危为安,危机就会积少成多。当危机积重难返时,别说我们无法把21世纪变成中国的世纪,连今天的成果也未必守得住。
没有危机意识是最大的危机!我们今天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必须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重铸我们的民族精神!
要想增强孩子的危机意识,首先要增强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危机意识,将危机意识的教育纳入自己的行动当中。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要趁早,及早点燃孩子危机意识的火苗,要使危机意识成为孩子的思考习惯。事实上危机意识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无时无刻不让人受益。它告诉我们,要谨慎,要勤奋,凡事要想在前头,做在前头。我观察很多教育失败的孩子,认为“缺乏危机意识、满足于现状、不担心未来”是大部分孩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所有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感觉条件优越、未来无忧,那么就没有人会努力。谁不觉得上网和打游戏要比学习和工作更舒服?如果家长和教育者不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那么大部分孩子肯定不太愿意学习。别说孩子了,便是大人,难道不也是如此吗?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使用有效手段告诉他:不努力马上就会有危机,你就会得不到你想要的好东西。让他在脑子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和好的习惯。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是一种警惕性极高的动物,它不满足现状,时刻保持危机感。我们青少年朋友也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当我们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不要骄傲。骄傲,是一位殷勤的“向导”,专门把无知与浅薄的人带进满足的大门。文学家鲁迅认为:“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
●我们不要贪图物质生活享受,不与同学或他人攀比吃得好、穿得好。如果安逸富贵,就会逐渐磨灭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一个人的心灵里时刻存在着不满足,他才会不断地克服弱点,才会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进取。
没有“野心”,永远摘不掉“平庸”
人要有理想,也要有“野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前进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如果我们不想让生命平庸,不想愧对青春,不想虚度光阴,就应该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让“野心”驱策自己朝着目标不停地奔跑。
野心,不论是人类还是狼族,只要对生命有所追求,就一定会有的。狼的野心是直接的、明确的,往往头狼选定目标,所有的成员便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顽强拼搏奋斗。
狼的野心是世界上最大的野心,狼群每次打围都是以全歼为战略目标,并能通过高超的围猎本领,最终达到全歼的战略效果。狼是草原上最有耐心寻找和等待机会的战神,每抓住一次机会,就非得狠狠把它榨干、榨成渣不可。既然狼群都发了狠,又抓住了这次机会,它们就会把机会囫囵个地吞下,不惜代价地力求全歼,绝不让一个猎物漏掉。为了活的权利,狼从不畏惧任何对手,它们永不满足,总是在突破自我中将力量发挥到极致,它们总是敢于向强于自己的对手发起挑战。
目标很专一,进攻有耐力,运用大智慧,这就是狼的野心。运用仿生学,向狼学“野心”,我们也能有“野心”,有霸气,我们也能有力量!“野心”是成功的催化剂、奇迹的萌发点。大的“野心”成就大的事业。不要因为你的“野心”太大,而惧怕无法实现。若你定的目标能轻易达到,那只会使你平庸、落后。“野心”是成功的导火索,引爆成功靠的是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努力。
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21岁的刘翔以12秒91的速度夺得了金牌,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奇迹和神话!
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运动员要进入世界前8名需要4~6年的时间,而刘翔只用了5年就成为奥运会冠军。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当年费尽艰辛找到刘翔,上门反复做他家长的思想工作,他才跟着练跨栏。当初刘翔在训练的时候,孙海平看中的是他的节奏感和他的技术。在孙海平的悉心指导下,刘翔常年坚持科学的训练。现在看刘翔跨栏,总是能感觉到一种压倒众人的气势。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微笑都透露着一个信息——我是王者,我无人能敌!这不能不让人想问,他怎么能够这么骄傲,这么狂妄。虽然这不是他故意表露出来的,别人却总能被他所激动、所感染。就是他,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黄种人的骄傲。因为他具有王者之气,具有强烈的野心。
刘翔是个高水准的运动员,具有常人没有的心境和向自我挑战、向极限挑战的勇气。如果说刘翔最大的对手杜库雷是一个老老实实的运动员,心情很平静的话,那么刘翔的“野心”就可以无处不在地感受得到。刘翔曾经坦言:“随着自己成绩的一点点提高,可以说我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目标越来越高。”当然,更重要的是让“野心”实现。2006年7月12日,23岁的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刘翔在这次破世界纪录的大赛中起跑很好,前三个栏一个也没打,就发力“噌噌噌”跑了,整个节奏出来了,当时他就知道这次成绩不会差。早在4年前刘翔就有了破世界纪录的“野心”,他一直相信水到渠成。2002年7月2日,19岁的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径大奖赛上取得13秒12的好成绩,刷新了保持了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同时打破亚洲纪录。刚刚打破世界青年纪录的时候,刘翔三天三夜没好好睡过觉,一直迷迷糊糊地在想着,这是真的吗?后来用了好久才意识到是真的。当时他心里一下就得意起来了,想着破纪录也不是什么难事嘛,世界青年纪录现在破了,后面是不是该破世界纪录了?他那个时候就有野心了,有些本来不敢想的事都敢想了,也敢去往那个方向去努力了,所以才有了2006年破世界纪录的举动。梦在洛桑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个地方实现了。
“寻求突破永远没有终点。”孙海平的话里蕴涵着打造刘翔的更大“野心”。破世界纪录后不久,刘翔放出豪言:“我还能跑得更快!我觉得自己的优势还是在后程,老实说起跑还是不及老美,他们爆发力强。所以以后要是把起跑和前三栏加强了,可能就有戏吧。”“这种感觉很奇妙,你不知道自己的极限究竟能到哪种程度,我觉得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我一直相信‘水到渠成’四个字,只要你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破纪录的那天早晚会来。”作为一名年轻运动员,刘翔今后的道路还很长,目标也会更高。他从来不掩饰自己强烈的自信和不断进取的决心:“2008年奥运会我才26岁,是一个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我没有理由停下来。我希望完美,希望蝉联冠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心有多亮,成功就有多辉煌!刘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是一个缔造成功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志向、有野心的人!他知道伟大“野心”的实现,来自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奋斗。要取得冠军,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绝对的实力。
在现代社会,欲望强烈、有“野心”并且善于把这种“野心”转换成实实在在行动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要使孩子拥有狼一般的野心,就要提升他们实现目标的欲望和持之以恒的行动能力。强大的动力来自强烈的欲望。强烈的欲望可以使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可以使得一个人排除所有的障碍,变“不可能”为“可能”。当今社会,对孩子的安全需求和物质需求一般家庭都是能够做得到的,而相对在孩子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教育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显得力不从心。很多时候,高层次的需求都是在家长的强迫下得到满足的。例如,有些孩子从小就辗转于心算、跆拳道、音乐、英语等各种课外辅导班之间,如果在此过程中遭到挫折孩子就容易失去欲望,不再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要想引导和启发孩子的强烈欲望,需要父母、老师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心中充满了强烈意愿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都只是过眼云烟,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呢?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面对生存的选择,狼从来不缺乏野心。如果一个人拥有了狼一样的“野心”,就不会平庸。我们青少年如何激发自己的“野心”呢?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你先播种一个“梦想”。如果让生命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拥有“梦想”,我们的人生将会多么绚丽!有了“梦想”才能有作为。
●确立最有效的奋斗目标。只有认真实际地确立自己人生每一个阶段追求的目标,并不断地去实现它、超越它,你才会更容易到达光辉的终点。
●树立起对人生目标必然实现的信念。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烧你的激情和潜能,让他飞入梦想的天空。
●如果真的“想”,就一定要付诸行动——而且一直朝着“想”的方向去做。
●“野心”没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是伤害人。
第二章勇敢寓于灵魂之中
狼的自白
我们富有挑战和冒险精神。把勇气寓于我们的灵魂之中,而不凭一具强壮的躯体。我们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挑战,绝不是冒冒失失地无端逞强。为了扩大生存领地,我们会勇敢地发起进攻,面对强者从不退缩。我们的格言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做勇敢的狼,不做懦弱的小绵羊
人生需要勇气,我们在好多地方都用到了勇气,勇气能化解一切重负。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勇敢是你最好的朋友,怯懦是你最大的敌人。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勇敢能扫除一切障碍。勇敢与成功如影随形。真正的勇气在极端的胆怯和鲁莽之间。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具勇气者,莫过于狼;最有血性者,莫过于狼;最顽强者,还是莫过于狼。狼是世界上最富有勇敢精神的动物!我们要像狼一样勇敢、顽强地活着。
在北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狼和驯鹿常常是生活在一个区域。在同一个地方生存,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关系,并非总是处于敌对状态,有时几乎看不出什么紧张气氛,甚至还表现出一种和谐的关系。但是危机总有一天会到来。驯鹿终究是狼的食物,而狼面对强大的猎物,并不贸然出击。因为草原上有数千只驯鹿,而且它们身材高大,站立时肩高通常达到2米,并能以1.2米的跨幅奔跑,它们的实力远远超过数量极少的狼群。但是狼并不畏惧,先是在驯鹿群旁迂回窥视,它们想出了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攻其一点。当发现有因为饥饿而孱弱的驯鹿出现时,它们便会一拥而上。
狼的勇敢产生于生存斗争中。狼的临危不怯使它们在生命的战场上赢得了良好开端。狼的勇敢让狮虎也避而远之,狼以其不怕牺牲、永不服输的精神成就了其在动物界的地位!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勇敢的狼”。你必须有狼的勇敢精神,用狼的血性、狼的果断来武装自己的灵魂,从骨子里抽去羊的懦弱、羊的优柔、羊的愚蠢,彻底与羊族决裂。
2002年9月,武汉大学附中的高中生艾天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一步一个台阶终于叩开了美国威里斯安大学的大门并且获得了全球最高的奖学金:每年18万美金的弗里曼亚洲奖。弗里曼亚洲奖的宗旨是增进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希望奖学金的获得者将来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领导者。弗里曼亚洲奖是由威斯里安大学和弗里曼基金会合作发放的。弗里曼基金会的建立人曼斯费尔德?弗里曼曾就读于威斯里安大学,是美国的亿万富翁。弗里曼基金会的选人标准包括以下方面:学习成绩、对知识的好奇心、纪律观念、勇气等。其中勇气至关重要。一旦被选中,弗里曼会提供4年的全额奖学金。
艾天能获得弗里曼亚洲奖,是与妈妈王开敏的精心培养与“勇敢教育”分不开的。艾天三四岁时,王开敏发现他相当害羞,不爱说话,甚至像个女孩儿,见生人就往她身后躲。为了改变孩子的性格,她先改变自己,平时用一些果断、坚定的语气与儿子交流,尽量不带女人腔。为了帮助艾天克服怕羞的心理,王开敏抓住机会锻炼他社交与说话的能力,引导艾天拿出勇气,鼓励他要敢于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艾天7岁时,为了进一步培养儿子的男子气,她每天下午在学校操场骑摩托车,在摩托车后拴住一条长绳,让儿子拉着绳子学旱冰。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玩得非常开心。有时候,她还会带艾天做冒险活动。一次,她和艾天到动物园玩,正赶上动物园推出“巨蟒缠肩”的游戏。当时围观的人非常多,但谁都不敢上,艾天却壮着胆子将那条重几十公斤、经过驯养的巨蟒绕在脖子上,还若无其事地面带笑容接受拍照,连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都佩服他的胆量。为了培养艾天的毅力,做事情有始有终,王开敏还送他去参加“吃苦夏令营”。经过妈妈的精心培养,艾天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信。上中学后,艾天便懂事地要求承担搬煤气罐、买米买面等重体力活儿,王开敏尽管很心疼儿子,但她并没有拒绝。在她看来,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勇敢,更坚强,成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王开敏还经常通过生活小事传达对孩子的关爱,培养亲情。她经常找出一些问题,和儿子一起辩论,在这种氛围中,艾天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一次,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写母亲的作文,艾天的作文题是《我妈妈是只母老虎》,语言风趣诙谐。王开敏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感受到母子亲情的温馨,她鼓励艾天在课堂上朗读。当艾天在课堂上朗读这篇作文时,同学们被文中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逗得前仰后合。从这以后,艾天公开上台讲演的勇气也大了起来。王开敏感觉,艾天变得敢于演讲,又善于演讲,这种能力的获得得益于他的广泛阅读,她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从儿子学会识字以后,一有机会王开敏就会带儿子一起读书,一起看书,然后盘起腿来一起交流书中的内容,甚至海阔天空地神侃。有时候母子俩还会展开一场小辩论,就书中的某一个观点进行争辩,两个人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是却乐在其中。妈妈甚至变成了儿子的“靶子”,儿子为了能够辩倒妈妈就更用功地读书,从书里为自己找论据,曾经有一次儿子调皮地对妈妈说:“我什么时候把妈妈辩赢了,我就可以吵架无敌了,哈哈。”在这种家庭阅读与辩论中,艾天的说话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2002年2月,弗里曼基金会到中国挑选奖学金对象,经过层层选拔,全国共有70名学生入围。按照弗里曼基金会的安排,所有入围的学生将集中在上海进行面试。与以往面试不同,这次是弗里曼夫妇亲自来中国参加面试。在面试之前,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征求艾天的意见,让他自己决定面试的顺序。艾天当即自信、坚定地回答道:“我第一个面试!”在关键时刻,艾天表现出敢为人先的勇气。于是,艾天被安排在2月25日下午2点,在波特曼大饭店第一个参加面试。在这次面试中,艾天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和弗里曼夫妇单独交流的机会。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得体的谈吐,艾天给弗里曼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晚上,弗里曼夫妇宴请所有参加面试的学生和家长。宴会开始了,大家众星捧月般将弗里曼团团围住,都希望给弗里曼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相反他的夫人无形中受到冷落,单独坐在旁边吃着中国菜。细心的艾天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便鼓起勇气主动上前陪弗里曼夫人聊天,并向她介绍中国菜的名称和吃法。弗里曼夫人也一眼认出了他,高兴地说:“啊!你就是第一个面试的学生吧!”
随后,艾天和弗里曼夫人谈得非常开心,她发现艾天是个阳光、善良、有勇气的学生。在艾天要求与她合影时,弗里曼夫人主动把他的先生从人群中叫出来,他们一起合影。艾天不仅与弗里曼夫妇留下了精彩瞬间,同时也获得了与他们相处的机会。艾天与人交往上具有观察能力和主动性,这为他加了不少印象分。在随后的其他能力比拼中,艾天又用自己优异的表现打动了弗里曼夫妇,最终从众多优秀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弗里曼亚洲奖。
顺利进入威里斯安大学后,艾天的一次选课,引起了不小的“旋风”。他为自己挑选了健美课,而健美课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来说,将会非常困难,一直以来,几乎没有亚洲学生选这门课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长期的运动让艾天拥有一个好身体,学健美也不是那么困难,最终他以优美的8块腹肌获得了A+的好成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勇气是上天的羽翼。”艾天为了进一步锻炼自己的领导潜力,刚刚大一的他就参加了中国学联干部的竞选,并当众发表演讲,向同学讲述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最后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学联主席”,在中国留学生中大一就能担任该职务的,艾天还是第一人。艾天勤勤恳恳的付出获得了同学们的赞扬和支持,2003年,艾天高票当选“亚洲学联主席”,成为亚洲学生在威斯里安大学的组织者。当弗里曼夫妇获得这一消息的时候,专门给艾天的妈妈打了一个国际长途由衷地赞美道:“您是怎么培养出这么杰出的孩子的?我们相信他一定是中国新一代的象征!我们将考虑继续向艾天颁发基金。”
勇敢在心灵上跨越,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艾天凭借自己的方式和勇气,把能力逐渐发挥出来,成为威斯里安大学的风云人物之一!
英国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说过:“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勇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够勇敢,不够胆大,不敢和陌生人交往,性格不够开朗。有些孩子在先天气质上就比较大胆,有些孩子却是敏感退缩的。孩子有没有勇气,和遗传、发展、学习、父母的态度等因素都有关,而且勇气是经过这些因素的不断交互作用所慢慢产生的。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中会有一些重大的发展任务及关键事件影响着孩子的勇气养成,需要大人给予足够的安全感、信任与支持,帮助他们慢慢积累信心与勇气,成为一个乐观、自信、敢探索的孩子。孩子的勇敢会表现为不胆小,不娇气,不怕困难,敢当众大胆发言,敢在家里独睡,跌倒受伤不哭,冬天锻炼不怕冷,敢蔑视危险,认清危险,战胜危险,等等。
勇气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其中,父母的教养态度是孩子勇气养成的关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以及所释放出来的信息对孩子的影响较大。婴幼儿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把婴儿放在床板上,要婴儿通过一段类似悬崖的中空地段(研究人员会在一旁保护),或是越过一段有障碍的突起地段,往前爬向终点妈妈的怀抱。宝宝在爬到障碍前,通常都会停下来观察,然后考虑要不要爬过去。这个时候实验者要妈妈先后做出两种表情,第一种是觉得好可怕、很担心、极度恐惧的面孔,另一种则是微笑、鼓励、满心期待宝宝爬过去的面孔。当婴儿看到妈妈的第一种表情,马上就停止爬行且退后了好几步,怎么也不肯越过眼前的障碍。等到过了一会儿,让婴儿重新出发,妈妈的第二个鼓励表情却让婴儿忘记先前的恐惧与害怕,一下子就越过了障碍。
“婴儿知不知道害怕?有没有勇气?”从研究里面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和妈妈的反应息息相关,而且有绝对的正比关系。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常常可以看到,怕狗的妈妈就会有怕狗的孩子,怕猫的妈妈就有怕猫的孩子……所以大人释放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影响很大。
温室里培养不出经得起风雨的花朵。丹麦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亨利克?彭托皮丹说过:“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弱者在这世界上是不好过日子的。”家长应大胆放手,多让孩子去体验,去锻炼,去冒险,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像狼一样的勇敢精神。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学习狼的勇敢精神,可以使青少年摒弃怯懦的性格。如何让自己更勇敢一些呢?下面给你几条建议:
●勇于接纳自己。克服胆怯与害羞,是你一生中自我改变的第一步,首先要学会自我接受。
●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当做对自己的挑战来处理。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忽视或拖延问题反会使问题更难解决,直至你感到力不从心,被问题淹没。把每个问题当做对你个人的挑战去接近它、处理它,会使你更严于律己并趋向成熟。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会使你获得对生活的更多把握。
●克服惧怕心理。惧怕是担忧不利或危险的事情将要发生的一种不愉快、不舒服的情绪。有些害怕会使你对真正的危险产生警觉,但大多数与害怕有关的都是些凭空想象的危险。比如“万一我未被人邀请共舞或被人忽视冷落”的担忧,会最终促使你放弃参加学校的舞会。所谓勇气,就是尽管你害怕,但还要迎头而上的能力。它能使你认识到:“我将不会让自己想象的害怕阻碍我的参与、竞争或尝试一种新经历。”当你采取行动,克服困难,或尽管害怕却能迎难而上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个胜利者。
●富于冒险精神是勇敢者的鲜明特点。软弱的人总是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碰到事情总要想前人怎么做、别人怎么做,很少想自己怎么做,然后“依葫芦画瓢”,丝毫没有创造性。要想做一个勇敢的人,就必须富有冒险精神,勇于破除传统,敢于创新,做“第一个吃螃蟹”式的英雄。
勇者无惧
当你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你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当你无所畏惧的时候,你的心灵世界会突然间变得平坦、无垠;当你无所畏惧的时候,你会真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身边的事,坦然接受你所面对的一切;当你无所畏惧的时候,就连即将面对的死亡你也会泰然处之。文学家苏东坡说过:“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学会无所畏惧,学会让智慧、勇气与人生经验结合在一起,你一定会坚持自己的选择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有一位老者讲述了他和狼狭路相逢、无所畏惧的真实故事。
我小时候住在乡下,村庄四周都是草,不远处便是丛林和群山。经常有狼下山来偷袭羊,其中有只三条腿的狼,胆大无畏,气势逼人。
有一天,我和父亲两个人走在村庄附近的小路上,与这只狼狭路相逢。人、狼各踞一端,相互对峙着。狼毫无退让之意,也没有扑过来的打算,只是冷冷地凝视着我们,就这样相持了一个多小时。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比狼更勇敢、更无畏、更耐心,才能战胜心灵上的恐惧。最后,父亲和我大声地吆喝,才使狼掉头缓缓离开。
长大以后,我来到了大城市,远离了有狼出没的村庄。但是,那次与狼相逢时狼那种镇定自若的神态感染了我,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每当我遭遇困境、面临挫折时,我就会想到那只狼在弱势环境下无所畏惧的神情,它给予我勇气,鼓舞我的人生。
狼的冷峻与无畏,会鼓舞我们更加冷峻、更加无畏。人生的旅途也许很遥远,也许很暗淡,但是不要害怕,只有勇敢者的脚下才有通路。
2000年,12岁的无畏勇士李立达决心做一件让世界感到震惊的事:横渡琼州海峡。让李立达产生横渡琼州海峡的勇气,来源于一本杂志。杂志这么写道:1965年,英国一位14岁的女孩借助救生设备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外国的孩子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勇气不仅来自英雄意识,还来自综合实力。李立达4岁开始游泳,7岁参加海口市游泳队,9岁破10岁组全国纪录,12岁在海南省运动会获6块金牌。李立达从小就胆大,有时胆大得有点儿“野”。李立达的母亲张清平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7岁那年,美国高空特技跳水队来海口表演,调皮的李立达趁人不注意,偷偷爬上了10米高的跳台,当人们发现时,他已经往下跳了!“这是谁家的小孩,怎么也不好好看着?”正当大家着急时,李立达已从水池蹿出水面。全场观众顿时掌声一片。
200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李立达首渡琼州海峡,这天天气非常恶劣,头顶上是倾盆暴雨,脚下是滔天大浪。李立达在海水中整整拼搏了12个小时,离终点海岸仅5公里。然而,凶险的回潮暗流像揉面团似的将李立达卷来推去,为安全起见,后面的游程被迫取消。但是这次横渡,李立达以他非凡的勇气、耐力和意志,累计游程51.52公里、用时12小时,成为世界上横渡海峡游程最长、时间最长的儿童,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儿童横渡海峡吉尼斯之最”。李立达的母亲上岸后亲吻儿子的额头激动地说:“我儿子真伟大,我为他感到骄傲。”为了这次艰难的横渡,李立达的父亲李五九全力支持,花费近10万元,希望以此锻炼孩子的耐力和勇气。作为父亲,李五九从不溺爱孩子,他非常善于开发和引导儿子。他发现儿子在游泳方面有天赋,就为儿子请教练,其中请过国家一级教练甘善贤。
首次挑战琼州海峡与成功失之交臂并没有让李立达一家灰心丧气,而是越挫越勇。一年后,2001年5月17日,李立达再次横渡琼州海峡。5月17日清晨6点02分,浑身涂满凡士林,喝下一大碗葡萄糖水后,李立达开始下水。刚开始还风平浪静,中午12点03分风云突变,大雨瓢泼,随着海水流速的加快和暗涌的侵扰,加上跟随的小船和导航船在沟通上出现失误,李立达和陪游方向严重偏西。此时,李立达仅游了全程的2/3。在导航和3位陪游的引领下毅然和急流对抗,下午3点,李立达终于战胜旋流,奋勇游向终点。下午4点08分,李立达终于登上了终点海岸,他高举右臂打了个V字手势!守候在海边的人们像喷发的火山,一次次地把少年勇士抛向空中。
横渡总指挥宣布:李立达游程直线距离25.3公里,实际游程32.8公里。李立达横渡琼州海峡获得成功,创造了当时世界儿童成功横渡海峡的最低龄纪录。这位渡海小英雄的事迹被编入英语新教材(JEFC初中第三册Unit2,Lesson8,Part3:YoungestSwimmertoCrossChannel)。
李立达以少有的毅力、耐力和勇气,完成了超越自我的横渡。而他的这种稍带冒险性质的尝试,对中国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2005年,17岁的李立达又有了新动作——为横渡台湾海峡做着周密的准备。“李立达横渡台湾海峡组委会”专门聘请了多位北京大学的专家,对李立达横渡台湾海峡的可能性进行论证,包括水上进食、保暖、防腐化等方面。他已经在福建的崇武和平潭岛进行了严格的海上训练和测试活动。经体育科研单位的运动医学、体能、保健等专家组的分析和论证认为:李立达的心理素质和生理条件、水感、肌肉类型、代谢功能极好,是罕见的个例,挑战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台湾海峡是世界上最难横渡的海峡之一,在难度和距离上仅次于麦哲伦海峡,加之不确定的因素,难度当数世界第一。台湾海峡平均宽230公里,最宽处270公里,最窄处也有130多公里,加上横渡者被海浪冲击后的曲线行进,游程在400公里左右,横渡预计将耗时五天五夜。从技术上看,要想横渡台湾海峡也有许多危险。一是绕过军控区和防止鲨鱼袭击,要请台湾航海经验丰富的渔民导航,以免出现意外。二是时间长。横渡期间,不能停游、不能上船、不能靠岸,饮食休眠都必须在海面上,因此,海水浸泡可能导致皮肤水肿、腐化,人体水分也有可能会被海水吸干,更何况大海上还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种种变化。横渡台湾海峡,许多困难可以说还是人类的未知领域。因此,这对李立达是一次生存的绝对挑战,也是人类对自然生存极限和体能极限的挑战。能否横渡成功,这不仅要靠李立达的实力和勇气,还要靠护航的航海家、医学家、科学家等多方面专家的通力协助和大自然的“恩赐”。台湾横渡家王翰曾说,近百年来有许多横渡家要横渡台湾海峡,包括他本人,但是都望洋兴叹。“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平静地去面对,把它当做自己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历练。”横渡勇士李立达不仅勇气惊人,而且心态也良好。
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说过:“世界是属于勇者的。”李立达敢于向世界未知领域挑战,他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敢于挑战的勇敢精神。勇敢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始终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个丧失勇敢精神的民族,将无以立国;一个没有勇敢精神的民族,则无以强国。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勇者无惧”的精神,就要对青少年进行勇敢教育。
丘吉尔认为:“你若想尝试一下勇者的滋味,一定要像个真正的勇者一样,豁出全部的力量去行动,这时你的恐惧心理将会为勇猛果敢所取代。”因此,教育孩子勇敢,必须教育孩子凡事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意味着百分百地完全投入,而不是尽力而为;全力以赴,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发挥力量,包括感情和精神的力量;全力以赴,意味着不给自己留退路。没有退路,就等于没有选择,没有选择,你就会奋不顾身,就会竭尽全力地去拼搏,就会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家长与老师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全力以赴中养成无畏精神,让勇敢教育结出美丽的成功之果。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富有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青少年朋友必需的。假如你发觉自己经常逃避困难,那么以下三条建议会有助于你培养勇敢精神。
●把错误转化成学习经验。爱迪生的许多科学试验都曾经尝试过成千上百次。当有人问到他为何犯那么多的错误时,他回答:“每次错误都使我更接近答案。”爱迪生非常清楚,错误是学习的一个部分。你肯冒险,就可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就。冒险犯错会使你的生活充满刺激,会令你不断挑战自己,有所收获,并且感到充满活力。
●自定规则。大多数成功者的脑子里都有如脱缰野马,想法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不会设法改良旧的做法,而是努力创新。许多有创造力的人都知道:革新不需要天才,只需要对传统的行事方式提出质疑。
●不要说“不要”。有时候,我们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时,会花太多时间往坏处想,预测自己会失败。我曾跟一位青年律师谈话,她不久就要第一次出庭辩护,十分紧张。我问她希望给法官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她答道:“我不想自己看来缺乏经验、太幼稚。我不要他们猜想这是我第一次出庭。我不要……”我叫她想想“充满勇气”的形象会是怎样的。人们往往易于接受乐观、勇敢者的影响,最后她赢了她的第一宗辩护案件。
勇于挑战自我,带着饥饿感向前冲
英国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说过:“为我计时的是胃,而不是钟。”饥饿感才是丈量时间、丈量生命的标尺。人在生存的边缘会超常发挥自己的能量,会努力拼搏,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带着饥饿感向前冲。生命如流水,只有在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饥饿感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往往只垂青奋发上进的生命。
在狼群里,有这样一种现象:分食食物时,狼一般只吃五分饱。一来可以储存食物,以备不时之需。二来如果吃得太饱,下一次出击时,就会减缓速度,降低了捕食猎物的成功率。狼始终保持着饥饿感,始终保持着斗志,丝毫不松懈。饥饿中的狼遇到猎物时,主动性会更强,攻击性会更强,爆发力会更强。处于生存边缘的狼,奔跑会更勇敢,意志会更坚强,智慧发挥得会更充分。
饥饿感是生命强大的动力源。狼因此出林,鹰因此离窝,人因此耕作不息。饥饿感是生命真正的主人,推动我们像狼一样四处“觅食”,推动我们奋力创造自己的生活。
2006年9月,导演贾樟柯凭借其电影《三峡好人》斩获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最佳影片金狮奖”。贾樟柯成为继侯孝贤、张艺谋、蔡明亮及李安后获得这个大奖的第五位华人导演。贾樟柯之所以能获得大奖,是由于他身上具有两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是一直在注意方法,努力超越过去的自己;另一个是他对世界、对人的悲悯情怀。《三峡好人》的风格跟贾樟柯以往的作品有很大改变。“这部作品更加简洁有力,呈现的形态也更多元。尽管影片以写实风格为主导,却也包含了一些超现实的东西。”此外,贾樟柯认为在人物刻画上也和以前不同:“我以前作品中多是随波逐流的人物,在命运的掌控下无能为力;《三峡好人》里的主角有很强的行动能力,尽管遭遇困境也能勇敢作出选择。这种选择恰好体现了做人的尊严。”贾樟柯获得金狮奖后,《纽约时报》特地撰文:“贾樟柯犹如一位拥有古典智慧的后现代主义者,他在两种美学中间找到了融合与平衡。因为导演天才的想象和坚持不懈的勇气,让人的尊严得以呈现于冷漠的社会背景之中。”
“如果拿这部电影与美国主流电影相比较,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贾樟柯电影的节奏是如何从容而抒情,他的镜头移动速度从来不会超过人物走路的速度。导演通过影片是在建议而不是权威报道,这种方式更加肯定了导演自身世界观的现代性。”
中国“小资”必看贾樟柯的电影,所以贾樟柯绝对是一个令“小资”喜爱的导演。其电影《小武》、《站台》、《任逍遥》在国外频频获奖,而在国内被禁。在贾樟柯的电影人生中,拍电影,国内被禁,参加电影节,失落,再拍电影……他经历了可能经历的所有磨难。
1998年,28岁的贾樟柯携带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奔赴德国,参加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青年论坛大奖”和“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评委在阐述获奖理由时说:“我们在同一时间不但发现了一部电影,更发现了一个作者,这种发现并非常有,我们相信贾樟柯一定会和莫蕾蒂、阿巴斯、任迪?艾伦一样,能够成为帮助我们保持人的本质的导演。”“他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格都不是故弄玄虚的。在中国的小城中,我们和他的人物贴得很近,和他的感情贴得很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1月13日,电影管理部门因为贾樟柯的违规行为向他下了禁拍令。“当时真不懂拍片有那么多手续,想拍就拍了。好在我这人从不患得患失,有时做事最需要的是勇气。”被禁后,贾樟柯平静地说道。从《小武》开始,贾樟柯一直坚持自己的表达。贾樟柯说:“城镇带给我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一种文化上的信心。这是我从县城里吸收到的最大的营养。这使我不管走到哪儿,都能有一种勇气。”在生活中有勇气与耐心坚持着的,就是强者。1999年11月,《站台》开拍,这一次,贾樟柯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了。但是,创作的快乐慢慢冲淡了被禁的痛苦,《站台》最终引入海外资金拍摄完成,2000年,该片获得了法国南特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但是,影片在国外越受肯定,贾樟柯的苦闷越深,越期望自己的电影能与国内观众见面。长久以来,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却放不了,这是弥漫在他生命中的一种空虚、一种“饥饿感”。
不能公演,不能谈论,不能成为一个公共的资源,那么,电影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贾樟柯一直在为公演不懈地努力着。终于,转机出现了。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讨论产业化、开始讨论改革。一个契机促成了贾樟柯的一次人生转变。2004年1月8日,贾樟柯正式解禁了。解禁是贾樟柯电影人生的里程碑。他没有顾得上享受这一刻,因为还要向前跑。2004年1月10日,标志着贾樟柯解禁的第一部影片《世界》在深圳开机。投资1200万的《世界》是他制作条件最好的一次,1200万是对他导演能力的考验,所以贾樟柯想拼命拍好,按他的想象拍得更完美。《世界》的拍摄,贾樟柯一改往日的写实风格,运用了大量以往影片中不曾出现的技术,以万花筒的模式强化意识。首次创造性地在影片里加入了6段FLASHMV,产生了较好的艺术效果。使用FLASHMV,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实属首次。电影还新加入了电子风格的配乐,有一种空洞感,而且在叙事上也采取了多种人物关系的交替。在贾樟柯看来,拍电影最大的困难不是钱也不是发行,而是创作本身,伴随他的困难也大多与创作有关。没有为创作而苦恼的导演,会很麻烦。“在我工作越顺利时,我越怀疑自己的工作质量,一种惯性状态下的工作,会因失去挑战而进入一种惰性里。”在这种意识的推动下,贾樟柯在创作中会给自己造“麻烦”,以求给观众一些新东西。
2004年4月13日,《世界》送往电影管理部门审委会审查,17日就拿到了修改意见。7月22日全片修改完成,最终通过了审查。《世界》随后参展国际电影节,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美国《艺术论坛》杂志的年度最佳电影奖;法国维苏电影节评委会的大奖;法国多维尔影展的最佳编剧奖;西班牙巴马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和最佳摄影奖。《世界》尚未上映,投资方已经赢利了,其中北美地区的版权高达百万美元。
为了解禁后的首部电影《世界》在国内的公映,贾樟柯基本上是倾自己所有了,建自己的班底,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通自己的网站,不遗余力地投入宣传。贾樟柯做出了一个创举:他是第一个把自己的电影放到网络上进行1元下载的导演。从只做海外发行到亲自完成国内市场的发行,从“地下工作者”到“浮出水面”,贾樟柯完成了一个大幅度的转身。2005年4月8日,贾樟柯自称是“一口气憋了8年”,终于一吐为快,并开始了自己的“狂欢”。15天要走完全国11个城市,从深圳开始,每到一处,都是以5分钟的即兴演讲开幕,为《世界》宣传造势。在巡回宣传的过程中,贾樟柯似乎是在仿效狼以适度的饥饿来使自己保持抖擞的精神。在《世界》的国内首映式上,贾樟柯突然背对观众,再转过身时,已是满脸泪痕。他说他8年拍了4部电影,这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开上映,非常谢谢大家的支持,现在终于可以证明自己的坚持没有错。当被问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非凡?”贾樟柯答:“非凡的人简单说来就是勇敢的人,他们会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我一直在重复一句话,这个时代有智慧的人太多,但真正勇敢的人不多。勇敢的人必须有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并且必须承受代价。”
《世界》是贾樟柯非常重要的作品,从这部电影开始,他才把以前思维缜密、工整的创作习惯转向即兴,如果没有《世界》,就不会有很即兴的《三峡好人》。
贾樟柯毕生最大的目标是好好活着,好好拍电影。他觉得电影是没有止境的,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慢慢去拍,接下来的工作应该去做得更好。他小时候经常挨饿,这是贾樟柯钟爱于电影创作的重要原因。“童年的那种饥饿感现在还难以忘怀,可以说,饥饿感是我想拍电影的一个重要理由。那时还有其他很多遭遇是支撑我拍电影的勇气,我觉得我就是属于这样一个人群。”
在饥饿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拥有饥饿感是幸福的,当你饥饿的时候,平时的粗茶淡饭是那样的可口,这是以前感受不到的。“若你饿了,饭就好吃了”,这是关于饥饿的哲言。
越来越少的人能在成长过程中有机会尝到饥饿的滋味,越来越多的食物已让他们感觉不到美味。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领到新书的时候,总是想先睹为快,可是到了老师讲解、布置作业时,学生却提不起精神了。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过多的给予被动刺激,造成集中、饱和状态,也会使学生出现“厌食症”,求知愿望减弱,求知兴趣缺乏,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是真正的学习。父母为子女包办好的生活也不是健康的生活。这样的孩子缺少饥饿感,缺少对生活的真正感悟。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谨记这一点。
既让孩子“不缺吃”,又让孩子保持一定的“饥饿感”,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给孩子一定的饥饿感,就是给孩子追求自我需要的权利;给孩子一定的饥饿感,就是给孩子创造主动追求的机会;给孩子一定的饥饿感,就是让孩子拥有探究周围世界的热望。我多么希望,青少年学生能恢复以前的“求学”——学生请求老师教学,而不是老师求学生来学习,不是家长求学生来学习。当我们发现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我们应换个方法,给孩子一定的饥饿感。
孩子拥有饥饿感是幸福的感觉,而给孩子适度的饥饿感更是父母、老师应把握的教育艺术。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总是带着饥饿感,奔跑在捕食的道路上。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怎样学习这种精神呢?下面给你一些建议:
●学会正确地审视自己,从而摒弃那些浮躁、失控的心绪。如果我们过分注重或满足于一次小小成功所带来的惊喜与荣誉,那只能束缚我们再次超越自己的脚步,阻碍我们能力的发挥。
●应该不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我们自己不断的努力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永远给自己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就仿佛有饥饿感的狼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自我教育进行“饥饿体验”。饥饿是什么感觉,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体验过。波斯诗人萨迪说过:“在饱足的人眼中看来,烧鸡好比青草。在饥饿的人眼中看来,萝卜便是佳肴。”适当地参加“饥饿体验”,会得到很好的教育,再也不会浪费粮食,再也不会买过多的零食,再也不会乱花钱。
毅力是天才的必要素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曾说:“所谓天才指的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也认为:“所谓天才,不过是最大的毅力而已。”毅力是天才的必要素质,天才由毅力造就。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人生的历程,逆境差不多占十之六七,顺境也就占十之三四,顺境、逆境又常常交替出现。做一件事,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常常会遇到几次乃至几十次的阻力。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却无法避免。如果没有斩断阻力的毅力,就不会延伸前进的航线;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就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没有贯彻始终的毅力,就不会听到胜利的宣言。
生物界的生存天才——狼,具有让人佩服的毅力,具有值得学习的持之以恒。狼能适应复杂艰苦的环境,善于长途奔袭,南征北战,能忍饥挨饿。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穷山恶水,它们都可以忍受,因此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平原、陡峭的高山、起伏的丘陵以及一望无际的荒漠都能够发现狼的踪迹。
狼无可比拟的坚毅,可以让它们在生存时对抗所有的强敌。狼在狩猎时,经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一些大型动物还会伤害到狼的生命。但只要狼锁定目标,不管跑多远的路程,耗费多长的时间,冒多大的风险,它们绝不会放弃,不捕获猎物誓不罢休。一位狼生态观察家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狩猎场景:
一小队狼(狼群狩猎行动中的前锋)冲进鹿群中,导致鹿纷纷逃窜。突然间,设伏的另一小队狼(狼群狩猎行动中的狙击手),以垂直方向切入逃窜的鹿群,袭击其中的某只鹿。但是,随后它们便将那只受伤的鹿放回鹿群中。
这种情形在接下去的几天时间里,会不断地重复再重复。狼群经过几天的等待,受伤的鹿在这样的狩猎行动中逐渐失血,体能衰竭,直到抵抗意识消失为止。狩猎期间,随着每日不断的追赶与攻击,最后鹿群的体能消耗殆尽,不足以造成严重威胁,狼群便开始最后的总攻击。
胜利,终将随着它们的坚韧与毅力而来临。事实上,在这段狩猎的期间,为了最后能够成功,狼群得等待数日以上,并且忍受极度的饥饿,几乎快被饿死。
为什么它们不直接进行攻击呢?因为鹿是大型有蹄动物,对于体型较小的狼而言,它们的蹄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死。所以,狼宁可选择长期等待而换取的胜利,也不愿意以生命换取短期的近利。
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胜利者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最有毅力的。我们要学习狼的毅力,保持长久的忍耐,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能促成自己实现目标的行动上。卓越产生于毅力。要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就要有狼一样的毅力、狼一样的狠劲,能够对自己狠,此外别无他途。
提起郎朗,人们就会想到那个弹钢琴的天才男孩,他独特的演绎才能和让人惊叹的演奏技巧让这个世界被他折服了。钢琴家傅聪说:“中国100年才出现这样一个天才。”天才郎朗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德国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13岁在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家大赛上获得第一名;17岁在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戏剧性地紧急替代身体不适的安德烈?瓦兹,演出获得空前成功而一举成名;郎朗是首位受邀在美国白宫和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举行独奏音乐会的华人音乐家。
这个年纪轻轻就已达到古典乐坛顶峰的“天才”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支持、鼓励他呢?答案是:郎朗的父亲  郎国任。天才钢琴家郎朗的成功,离不开作为他背后推手的父亲,是他带着郎朗从沈阳、北京、美国费城……一路走向世界的顶峰。
在郎朗3岁那年,郎国任偶然发现他对音乐特别敏感,小小的年纪竟然能在钢琴上弹出旋律来。孩子身上的音乐天赋让郎国任喜在心上,于是开始教他练钢琴。郎国任把自己弹琴的本事全都教给了儿子。没多久,郎朗的天赋就被激发出来了。郎国任认为:“我们做家长的,有必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0世纪90年代初,郎国任打算带着郎朗去北京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希望郎朗能够有机会走出沈阳,去北京找国家级的钢琴老师学习。这对郎国任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一个有着优越生活条件的人,却要准备放弃一切。郎国任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也打算锻炼一下郎朗的意志。初到北京,父子俩租住在一处较为便宜的居民楼里。居民楼里的卫生状况非常糟糕,臭水和垃圾让人掩鼻而过。最让郎国任不适应的就是这里经常有民警来查房。记得有一次,民警半夜来到郎国任的住处,要他出示身份证。郎国任用尽全力解释说自己是带儿子来学钢琴的,并拿出当时一份报纸对儿子做的专访给民警看。还有一次邻居觉得郎朗练琴太吵,报告了派出所。民警来了之后把郎国任和儿子带到派出所去。郎国任告诉民警他和儿子的故事,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爸爸想培养孩子出人头地,在场的民警都愣住了,被他这种父爱所感染。邻居也被父子俩所感动,不再抱怨了,还逐渐喜欢上了郎朗的琴声。
一直对郎朗的音乐天赋深信不疑的郎国任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为儿子找了个钢琴老师。但是几番磨合之后,在对郎朗的发展前途上,老师和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郎朗成天被钢琴老师批评,老师说他不行,没才能,反应慢,弹琴像东北人种土豆,精神头像打砸抢,最好别弹琴了,中央音乐学院不适合他,说完以后就把郎朗踢出去了。就在那段时间,郎朗打退堂鼓了:“弹钢琴干吗,受这个苦,不弹了。”而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考试在即,这使郎国任不知所措。一天,郎朗比往常晚了近一个小时回家,郎国任又气又急,发疯似的对准儿子的屁股猛打几巴掌,呵斥他去死。郎朗又惊又吓,直说自己没有错,不想死,冲到钢琴前,弹起悲壮的曲子,终于熄灭了父亲的怒火。环境越艰难困苦,就越要有坚定的毅力和信心。这件事让父子俩记忆深刻,他们决心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个名堂。人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郎国任无怨无悔地充当儿子的陪练,无微不至地负责儿子的一切杂务和平时的饮食起居。郎朗奋发学琴,每天坚持弹琴8小时以上,毫不懈怠。郎国任和儿子的性格特别相近,都是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人。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1993年,郎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994年,郎国任又四处举债,自费送郎朗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当12岁的郎朗最终赢得这场国际比赛第一名的时候,郎国任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国际比赛的获奖让郎朗对自己的音乐之路充满自信。1995年,他又在日本举行的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冠军。1996年,在钢琴家殷承宗的帮助下,郎朗在纽约斯坦威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世界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位中国少年。
1997年,15岁的郎朗收到了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的入学邀请。历史悠久的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坐落在费城,全校学生只有150名,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天才少年,而郎朗是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学生。
郎朗成名之后,郎国任管得少了,因为郎朗很自觉。他希望郎朗不要满足于现状,继续努力。郎朗自我总结:“走这条路最重要的一个是毅力,一个是自信。”毅力能创造奇迹。对一个有毅力的人来说,遥远的路程也是近的。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郎朗的成功是靠他的毅力练出来的。在音乐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眼里,郎朗“具有很好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郎朗多年来一直坚持着每天练琴8个小时的习惯。如果遇到大型的比赛,这样的练琴时间会增加到每天14个小时,从赛前的两个月就开始。郎朗的学习毅力与生俱来,自觉地要去学要去练习的劲头并不是每一个少年都有的。中央音乐学院里最优秀的学生每天练琴的时间据说也不过三四个小时。这世上如郎朗这般刻苦者、入迷者、忘我者能有几人?所以他的高度也少有人能企及。
所以说,现在学音乐的青少年,要想有所造诣,就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来实现它。天才之路没有捷径。很多东西除了爱好,要深入下去是必须有毅力支撑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我们必须在行动中锻炼毅力,以接受严峻的考验。
培养孩子的毅力,家长一定自己先要有恒心、信心和耐心。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家长必须做出表率,体现出榜样的力量。这样可以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孩子来说是种无形的有效教育。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还要鼓励孩子一心一意做某件事。孩子的兴趣常常会很快转移,因而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对培养毅力往往起负面作用。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成为生物界的生存天才,来自不吝付出,来自无可比拟的毅力。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想成为天才,也要源于不间断的付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居里夫人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下面是关于造就毅力的建议:
●把勤奋当做习惯。天才是勤奋造就的,如果没有勤奋、没有机遇、没有热情,人就是再有天才,也只能默默无闻。
●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竭尽全力完成。
●遇到复杂的事情,不要怕麻烦,一步一步地做,相信总能成功。
要成为强者,首先得拥有强者心态
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要作为一个强者存在于这个世界。生活就像一条奔腾的江河,有险滩,有暗礁,有巨浪。强者能冲过险滩,闯过暗礁,踏破巨浪,不达彼岸,誓不罢休。一个强者,必然是困难越大,拼搏的劲头越大,并且他总是能够战胜困难,总是能够成为胜利者。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相信自己就是强者!要成为强者,首先得拥有强者心态。没有强者心态,再弱的对手也会成为强敌。强者心态,能让人敢于面对残酷的竞争,让人敢于接受各种严峻的挑战而不会退缩;强者心态,能让人面对困难时更坚强,让人临危不乱、反败为胜;强者心态,能让人不去计较眼前的成败得失,让人永远正视远方的路;强者心态,能让人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人冷静豁达。
狼,自古以来就是自然界中的强者。动物学家罗杰?威尔金斯曾经在巴西的稀树草原上,对狼进行长达6年的观察研究。他记录过这样一个片段:
一次,我跟随放羊的牧民,那天我们非常幸运,牧民找到了一只母狼。追踪母狼,最后找到了狼穴。牧民得到了6只幼狼,这些幼狼刚出生十几天。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我获得了两只幼狼。我把这两只幼狼和狗养在一起。正好这时候,我家的狗妈妈也产下了两只小狗,开始它们还能和平相处,但过了几天后,两只小狼霸占了狗妈妈的所有奶头,只是可怜了两只小狗。
我想,幼狼它们并不清楚自己是狼,还难以分辨出自己与狗的区别,但它们身上那种以强者自居的本能却强烈表现了出来。实际上,这种以强者自居的心态的确从它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表现了出来。
从各种条件比较,狼相对于虎狮都是处于弱势地位,但狼从来不以弱者自居,相反狼总是以强者自居。其实,强和弱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狼的强者心态都不会改变。面对弱小的羊、狗,自不待言;即使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动物,也丝毫不会示弱。狼绝不会不战自败,不战自退,相反会越战越勇。狼与生俱来的强者心态对青少年而言无疑是具有启示意义的。
真正的强者依靠自己解决问题,不怨天,不怨地,挺起胸膛面对现实,在历练中成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有时候,强与弱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弱者坚强起来,就会变成强者。即使自己的实力与别人相比真的有很大差距,也不要退缩。要认为自己就是真正的强者,要认为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拥有超过对手的实力,将对手打败。即使失败了一次或几次,在这种强者心态的鼓舞下,你也不会放弃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目标。
刘国梁6岁开始学打乒乓球,15岁入选国家队。他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得主。2003年出任国家乒乓球男队主教练。
国家乒乓男队公开竞聘主教练时,这个职位竟然只有刘国梁一个人报名。“男乒主教练的压力很大,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这样的压力。”时任国家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坚定地认为刘国梁是唯一并且理想的人选。“我当教练绝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要当蔡指导那样的‘金牌教练’,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教练。”2003年他上任后3个月,马琳在江苏江阴世界杯赛上夺冠,这也是他出任主教练之后的第一个冠军,此后的历次大赛,除雅典奥运男单冠军之外,无一失手。“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残酷,所有的付出最后都要通过比赛成绩来表现,有的人觉得这样太无情,但是我就喜欢这种刺激,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很享受这个争夺冠军的过程。”
因为自己曾经有16个世界冠军在手,在他眼中没有谁是不可战胜的,他把自己的强者心态全传授给了年轻球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对手,你都要记住一点,中国队是最强的,而你是中国队的!”2003年巴黎世乒赛上,初出茅庐的邱贻可第二轮挑落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波尔;其后福州公开赛,小将陈 爆冷击败了这位德国名将。两个年轻人一下子名声大振,有人提醒刘国梁,不要让他们翘尾巴。刘国梁淡淡一笑:“他赢了世界第一,你还能不让他好好高兴一下?这个时候得意一下是应该的,树立信心嘛!”“一个年轻队员你在平时可以严格要求他,但是到比赛之前,一定要给他信心,让他天不怕地不怕!”他笑言,刚出道的小将是最可怕的:“看见名将就来劲,打掉一个名将就名声大振,多有动力啊!这个时候的杀伤力是最大的!”王皓、陈 这些小将上场之前,他都会对他们说一句话:“上了场,你谁都不认识,什么世界排名现在都不算了,就是打!”
2006年4月16日,刘国梁率队出征德国不来梅世乒赛,他说自己的目标就是带领队员拿冠军:“我喜欢出征的感觉,喜欢比赛的刺激,当队员我是大满贯,当教练,我也要拿所有的冠军。”因为准备非常充分,中国男队虽然仍是“众矢之的”,但却一直牢牢掌握着赛场上的主动权。小组赛5场比赛,他们以5个3比0、仅失一局的优势直接进入八强。5月1日,势如破竹的王皓以一往无前的锐气,舍我其谁的霸气,一开场就显现出不可阻挡的强者气势,完全压倒了韩国队的一号男单吴尚垠。在第一局的比赛双方战成5平后的关键时刻,王皓不急不躁,稳扎稳打,战术运用果敢,在后面仅让对手得到了1分,从而以11比6拿下了首局。此后王皓更是强者心态十足,一板重过一板的扣杀,一次又一次的振臂怒吼,每一次回球都是一次爆发,一浪高过一浪,这和雅典奥运会上他沉闷的表现判若两人。
雅典的伤心记忆已随风而去,这一战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3比0,王皓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终结了韩国人爆冷的希望,也用这场决定性的胜利冲破了缠绕在他心灵上的阴霾。两年磨炼,王皓心理上渐渐走向成熟,无论在领先时还是在相持阶段,都没有失掉强者的心态,完全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点。同一天,中国男队在不来梅实现了世乒赛所有冠军的“大包圆”。大功告成后,刘国梁极力赞美自己的弟子:“他们都非常棒,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这是通过大赛体现出来的。”评价王皓时,刘国梁说:“王皓非常不容易,这两年他承受了很大压力。这场胜利让他在奥运会输完之后终于吐了一口恶气;虽然没有碰到柳承敏,但我相信他能打败任何对手,包括柳承敏。”
在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上,王皓以不可阻挡的霸气两次力克柳承敏,为他最终赢得男单金牌铺平了道路。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认为:“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弱者听从命运的安排,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强者,从不计较起点,从不在乎对手,从不轻言失败。拥有强者心态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为人父母者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强者,为人师表者要想把自己的弟子培养成真正的强者,必须着力培养他们强者的心态、强者的能力。
一个拥有强者心态的人,其基本标志就是有向更强者挑战、向更高目标前进的雄心。思想家墨子曾言:“志不强者智不达。”人如果没有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就不会通达事理。激励孩子向更强者挑战,向更高目标前进,是使孩子成为强者的有效方法。自信是强者的鲜明特征。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要成为一个强者,就得学习狼的强者心态。下面的做法对青少年来说是有帮助的:
●摒弃自己是弱者的心态。弱者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不去做,不去竞争,机会自然就会为别人所有了。
●善于创造机会。拿破仑认为:“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机会从来不是偶然得到的,而是在一步一步的追求中全力以赴捕捉到的。要想获得机会,你就必须主动伸出手去抓,你就得行动起来,为机遇的到来做准备。人生中许多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如果一个人既会利用外界的机会,又能自己创造机会,那么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成功的程度也更高。
●力戒过于暴躁的脾气。强者心态不是暴躁脾气,要正确理解强者心态。
第三章坚韧是逆境的美德
狼的自白
面对挫折,我们从来不倦怠、不屈服、不沮丧。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挫折面前我们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集中在锁定的猎物上,即使成功的概率只有1/10,我们也绝不会轻言放弃。事实上,失败是一件好事,今天的失败孕育着明天的成功。在挫折的“熔炉”中,我们不仅锻造出坚韧的性格,还锻炼出前进的本领。
从失败中学习,在逆境中成才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失败不是惩罚,而是一次学习的经验。学习经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时候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有这样一句名言:“过程本身就是收获。”所以,不要畏惧失败,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才能在逆境中成才,才能迈向成功之路。最好的学习就是从失败中学习。一个能从失败中学习的人,会变得更聪明,更坚韧,当相同的情况再度发生时,就不会再重蹈覆辙了。抱持从错误、失败中学习的心态,你便可以从容地尝试许多事情。失败的经验是成功的脚踏石。失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成功没有时间表,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成功的硕果终有一天会到来。
狼族是“失败是成功的阶梯”信条的忠实实践者。
据统计,狼10次狩猎中只有1次是成功的。它们对不成功的反应不是垂头丧气、放弃努力或者自认败北。一次未果的狩猎只能磨炼它们的技艺并使它们再次充满希望。狼会把失败原因转化为生存教训,将失败化作成长的养分,将失败化为成功的动力。狼接下来所做的就是再次投身于狩猎,继续运用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技能再加上它们新近从暂时失败中学到的经验。
许多人将一次“不成功的狩猎”视为他们生活失败的象征。人类眼中失败的东西,狼却将它转化为生存智慧。从狼身上我们学到,失败并不可怕,暂时的失败只是“再次狩猎”的开始。遭受失败之后,关键是要坚韧不拔地采取正面的行动。从困难中爬出来!从失败中站起来!
2006年9月29日“超女”总决赛,尚雯婕战胜谭维维获得冠军,又一个传奇灰姑娘横空出世。
她的人生,不断经历PK。尚雯婕杭州失利再战成都,在成都落败20强,不气馁,又战广州,她是2006年“超女”路走得最长的一位。不怕失败,转战三个赛区,越挫越勇。对任何结果都泰然处之。试想,一般人在一个赛区失败也就放弃了,鲜有再战第二个赛区的,更别说第二个赛区接着失利又再战第三个赛区的了。正是她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感动了甚多观众,正是坚与韧构成的性格让她锲而不舍,笑到了最后。
回顾2006年5月在杭州的“超女”海选,失败对于尚雯婕来讲实在太快,10秒?20秒?那时她的脸还带着大学毕业后突然放松的肥胖,发型糟糕,简单地套着一件文化衫。她记不清自己在台上到底唱了多少秒钟。她的法语歌只是被评委评价为:声音非常好,但是演唱不要过于注重技巧,对歌曲的理解不够。随后尚雯婕就下去了,不久就知道50强名单里没有她。面对这个结果,尚雯婕说,几万人海选,每个人就10秒、20秒,老师突然间打个哈欠,就没听见你唱什么,那次失败她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当然,在复旦大学一年级期间就获得全国大学生唱法语歌比赛亚军的她,肯定会对这个结果不满意,于是尚雯婕基本未作任何思考就决定去成都。
6月,尚雯婕出现在成都赛区海选现场,这次在选歌上她认真、慎重了很多,想一开始就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来吸引评委的注意,还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一首英文歌FallIn得到了评委的一致称赞,但没有拿到Pass卡。晋级20强时,她第一次在镜头前说出自己参赛的真实想法:“想来试一下,看看唱歌能不能成为自己以后的一个职业。”但20进10的比赛,尚雯婕却被直接评判为“离开”,手拿写着“离开”的贴板时,站在一旁的主持人问尚雯婕此刻的感受,她想了想说了两个字:淡定。不过这句淡定背后,尚雯婕还是不服气:“成都的失败,我觉得自己还是没准备好,稀里糊涂地唱了三首歌就结束了。”勇敢的尝试,即使失败了,也是壮美的。也就是在成都的比赛之后,这个复旦大学毕业的选手慢慢有了自己的“粉丝”队伍。
成都落败后,尚雯婕经受了参加“超女”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她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思考自己是否要继续唱下去。她最后还是告诉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努力的话,更不能埋怨别人没给机会,不唱出个名堂来,我怕自己老了会后悔。”思想家梁漱溟对成功与失败有一句独到的见解:“成功是巧,是天;失败是我,是自己。”在广州比赛的时候是尚雯婕觉得状态最为放松的几场,因为之前失败过,她的思想包袱也轻了不少:“我之前的成绩也不好嘛,就当是‘捡’来的,过一场是捡一场。该唱就唱勇敢一点吧。”尚雯婕从失败中学习,唱起了从来不选择的中文歌。“选歌方面,真的是运气,如果评委不让我唱中文歌,或许我一直都不会唱中文歌,那就没有现在的我了。”7月29日,尚雯婕开始了第一次PK。随后她不断遭遇PK,直到5进3,短信支持率最低的尚雯婕再上PK台。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而广州终于成为尚雯婕的福地,她获得了第二名,那时候,她心里的坚冰开始慢慢融化,回想坎坷的经历,尚雯婕忠告年轻的朋友:“心里有个想法你就去做吧,千万不要留下什么遗憾。”
8月25日,以广州亚军身份进入总决赛的尚雯婕迎来了残酷的比拼,一上场就两次被送上PK台,一次落败、一次成功。“生命中如果没有曲折,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之后的比赛中,10进8,8进6,尚雯婕继续PK,直到8进6比赛后她的短信支持率上涨到第二名。这一路走来,她不断地蜕变,努力学习歌唱的要诀,永远让自己保持着前进的步伐。整个赛程中,尚雯婕很少客套地感谢谁,但却特别提到了蔡老师——复旦大学法语系的蔡槐鑫教授。“蔡老师让我学到真诚、认真和坚持的学习态度。”连串的PK继续考验着尚雯婕,但她的真实、勇敢、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优点让她最终登上了顶峰。
尚雯婕夺冠后,评委对她进行了客观的点评。朱桦认为尚雯婕很有音乐的感悟力,她充满勇敢与自信,具备从逆境中扭转形势的能力。宋柯则认为尚雯婕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她的天资虽然并非非常出色,但是会扬长避短,每场比赛都能纠正以前的缺点,乃至到了《卡门》的演唱已经非常完美,克服了节奏感把握能力的不足。她没有重大失误和崩溃过,这是夺冠的必要素质。这次比赛对尚雯婕的最大帮助是“加强了对自身的了解。举个例子说,我现在很清楚在中文歌曲中,唱哪个风格最适合。但是以前一点儿都不明白”。“通过‘超女’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能更有底蕴。”
尚雯婕一路走来,每每在各种强势力量的互相博弈之后出人意料地继续留在了台上,一开始或许是偶然,再到后来就一定具有某种必然性。尚雯婕让人最感触的地方,除了她的歌声,就是她的坚忍不拔。她的坚忍不拔,就是她取得成功的最大因素。正如奥地利诗人勒内?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通向成功的路是遥远的。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失败是坚韧的最后考验。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知。经历失败愈多的人愈有韧力。失败是过程,成功是目标。只有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才最真实、最可靠、最有价值。我们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成功与失败,在总结成功者的经验后要说:失败,不要畏惧;成功,切忌忘形。
不跌跤,长不大。孩子的成长归根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体,家长不能越俎代庖。孩子只能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包括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更多地从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完全避开失败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无法承受生活中随时遇到的失败,只能是经不起打击的懦夫。事实上,孩子从失败里所学到的,远比他在成功中所得到的多得多。从失败中学习,最难的是找出并正视导致失败的个人弱点。这个过程需要有真正坦诚的个性和洞察力!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是给孩子帮助、支持、鼓励,也给孩子必要的保护,引导孩子认识失败的价值,从失败中进行反思,培养孩子坦诚的个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通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得到生存的本领和智慧。从狼的身上学习对待失败的态度,这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现代的青少年学生中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却又经不起任何挫折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失败教育、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青少年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几条建议或放能帮助青少年培养坚韧的美德:
●认识到失败不可避免。青少年学生应意识到失败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都可能出现失败。
●认识到失败的两面性。失败的结果一般带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炼。青少年学生应该看到失败的两面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一帆风顺的成长历程虽然美得让人羡慕,但充满失败挫折的经历也会获得生命的成长。
●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失败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过某种形式得到宣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自觉学习。未来将由自己创造,结果也是由自己造成,要成功、要失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多一点坚强,多一点乐观
挫折是人生必经之途,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挫折。挫折,不是击溃一个生命,就是使生命更加坚强。挫折,不是倒下的借口,不是放弃的理由。挫折是痛的体验和教训的累积,往往可以指引我们换个方式或方向再去努力。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亚米契斯说过:“要坚强,要勇敢,不要让绝望和庸俗的忧愁压倒你,要保持伟大的灵魂在经受苦难时的豁达与平静。”我们要多一点坚强,多一点乐观,提高抗挫折能力,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让自己行走在人世间。多一点坚强,你的命运就会少一些受挫的阴霾;多一点乐观,你的明天就会多一份成功的希望。人类最伟大的荣耀并非在于从未遭受挫折,而是在每一次受挫后,都能凭借坚强与乐观再度站起来!
坚强不屈是勇者的品质,贪生怕死是懦夫的本性。狼是一种越挫越勇、生命力顽强的动物,挫折增长了它们的经验,丰富了它们的智慧。
一只幼狼从跟随母狼捕食弱小的动物开始,到成为狼群伏击大型动物的主力,要经历无数次的挫败。但挫败对它没有丝毫负面影响,它只会在饥饿中变得更加机敏、更加坚韧。它会在受挫之后,创造下一个机会。对狼来说,再多的挫折都没有关系,只要能捕捉到猎物,只要能生存下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们敬佩狼面对失败和挫折时的泰然处之,狼是动物界中效率最高的狩猎机器之一,可是它们的失败率竟然高达90%,但在它们的字典中永远没有“沮丧”和“悲观”这样的字眼。狼冷静达观,面对失败不气馁,卧薪尝胆创造机会。真正的成功者,在战胜一个又一个挫败后,猛然发现自己又站在成功的路上了。
1998年,17岁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国参加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受重伤,造成高位截瘫后她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乐观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受伤后苏醒的那一刻,她看见教练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能练吗”。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她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保持着积极开朗的心态。
当年美国歌星席琳?迪翁在探望刚受伤的桑兰时曾说:“我的歌声感动了世界,而桑兰勇敢坚强的精神和永恒的笑容,却震撼了世界。”突如其来的不幸让桑兰有了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的思想。“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站不起来了就停止了,太阳第二天还会再升起来,这时候我就想,不要那么傻啊,哭是没有用的,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我必须要面对现实。与其绝望还不如乐观一点、积极一点。”“面对困难,人有两种态度。就像在沙漠中面对着半杯水,有人会说:‘哎呀,我怎么只剩这么点儿了。’另一种人则会说:‘太幸运了,我还有这半杯。’”现实生活中的桑兰,很喜欢半杯水的比喻,她说:“我一定要好好享用自己面前的这半杯水。”
明智的人绝不会坐下来为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哀号,一定会乐观地想办法加以挽救。1999年,桑兰回国继续接受康复治疗。她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取得了有效的进展,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已经缓解,从卧位、坐位到站立,头已经不晕了;通过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四肢关节保持着良好的活动度。双臂比以前更有力了,轮椅可以摇得更远了,一些小坡路她自己也可以摇着轮椅上去了。她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像穿脱衣服、进食、洗脸、刷牙、洗澡、用电脑等,都能独立完成,由截瘫可能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改善。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桑兰的乐观、进取是一曲生命礼赞之歌。2000年9月,她为青少年朋友拍一个15秒的公益广告——“我能做到”,“过去我的梦想是拿奥运金牌,现在我想拿人生的金牌”。由于行动困难,整整拍了3天。其间每隔三四个小时,桑兰就得停下来在妈妈的帮助下倒一次尿。广告中有一段打乒乓球的镜头,由于桑兰的双手神经麻木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由伸展,球拍在她手中晃来晃去,总是握不住,而且一做打球的动作桑兰就会摔倒。但是桑兰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擦擦额头的汗说:“再来一次吧。”最后,她把球拍绑在手上完成了拍摄。镜头完成的时候,导演和工作人员已经热泪盈眶。桑兰的公益广告播出的第一天,许多观众就打电话问候:“感谢桑兰让我们读懂了乐观和坚强。”
桑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乐观、坚强和自信的象征。她在接受康复治疗的同时,每天都在坚持学习中学文化课程,补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桑兰尽管身体十分不便,但非常刻苦努力,积极主动提问,大胆与老师交流。桑兰说:“毕竟我还年轻,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跌倒了再爬起来,这对体操运动员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也是她的人生信念。尽管说她重新站起来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但她对自己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希望。她积极配合大夫,刻苦进行康复训练,刻苦学习文化和专业技能,争取早日回报社会,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2001年1月14日,桑兰正式成为2008年申奥形象大使。桑兰的申奥寄语是: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可以给认识的朋友们写信、打电话,请他们支持北京申奥。后来在莫斯科桑兰亲历7?13(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2年9月,桑兰有了一个新身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新生。她说:“上学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多年的愿望。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桑兰知道,自己的文化基础相对比其他同学差,身体又不方便,所以要比别的同学多下很多工夫。爸爸妈妈成了桑兰最坚强的支柱,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女儿外,还要在课堂上帮助女儿翻书、做笔记。而老师和同学也都特别关照她。有的老师将自己的讲义借给桑兰,而同学们也抢着帮她做笔记。尽管学业很紧张,但是桑兰已经逐渐适应了,并且感到由衷的快乐。从初春到寒冬,风雨无阻,桑兰没有缺过一天课。对于自己的未来,桑兰充满乐观:“北大是我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现在,我想拿的是学习成绩的金牌。”
桑兰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2003年11月,她开始主持奥运特别节目《桑兰2008》。万事开头难,桑兰的第一期节目是在紧张和忐忑不安中完成的。在开始录制节目之前,桑兰曾对嘉宾刘翔说:“我有些紧张,一会儿我问一些问题你不会介意吧?”刘翔的回答是:不介意,没关系,你想问什么尽管问,我配合你。也许都是运动员的缘故,桑兰和刘翔的配合让她的第一期节目还算成功。正是有了这样还算成功的开头,桑兰的主持人道路越走越长。桑兰说:“我会在主持人的岗位上,继续为我喜爱的运动事业作贡献。虽然我没有经验,还有身体的原因,但是我一定能面对的,我正在充实自己,学习文化。我可以做得很好。”现在的桑兰可谓学业和事业双丰收,然而她的心仍然与自己曾经苦苦追求的奥运梦想紧紧相连。她说,最大的心愿就是亲手点燃北京奥运会的圣火。
桑兰是永远的强者,她的脸上始终有阳光般的微笑。在遭遇了人生的不幸后,桑兰面对不幸不退缩,不沮丧,坦然地面对不幸,微笑着面对不幸,努力使自己成为永远微笑着的“阳光女孩”。阳光的魅力就在于总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让世界记住桑兰的,正是她乐观的精神和灿烂的微笑,桑兰用她的微笑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坚韧。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并非难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是真正的乐观者。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人从危险的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人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理想永不泯灭。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门便会打开。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葆青春。悲观是一种毁灭,乐观是一种拯救。不管人生的路走到何种地步,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精神,忘掉那落叶的惆怅,忘掉那花谢的烦恼,忘掉那寂寞的长巷,忘掉那寒夜的抽泣。待到云开天晴、阳光普照时,我们会对山高歌,对海畅怀。
教育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坚强、乐观是我们家长、老师的职责。学会坚强、学会乐观,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基本。在孩子失败时有意识地进行意志教育,以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许多孩子在家中受到多重保护,造成个性特点中有不够勇敢坚强的一面。少一些不必要的保护,多给孩子创设一些挑战逆境的机会,经常让孩子和一些勇敢、乐观的伙伴们一起玩,跟着做一些平时自己不敢做的事情,鼓励孩子模仿其他伙伴的言行举止,使孩子逐渐变得勇敢、坚强、乐观。
让孩子学会乐观还有其他一些办法。乐观需要父母的培养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不仅要尽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乐观,营造出快乐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快乐的父母会直接熏陶孩子,父母乐观处世的实例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接触各类事物,接触的事情多了,见多识广,心胸自然就开阔,悲观思想便不容易产生了。用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并不是消极地面对世界。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开始时,可以暗示孩子主动提问、主动要求、主动学习。紧接着,当孩子主动行动了,父母要用表扬、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自主观念。孩子主动去做了,不一定成功。父母要激励孩子,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失败了一次不要紧,要保有一颗平常心。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面对挫折,狼从不沮丧。我们青少年朋友应该学习狼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自觉运用狼的心理防御机制。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人们都有一种摆脱困境、减轻不安、稳定情绪、重新达到心理平衡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心理防御机制。每个人在处理挫折和紧张情绪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世界观、生活态度及个性特征不同,每个人所使用的防御机制也有差异,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升华机制。人的有些行为和欲望,如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或不为自己的理智所支配。如果将其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并有利于本人和社会时,便是升华。如有些同学对班里的成绩优胜者存在嫉妒心理,并不将它表现出来,而是将其作为促使自己奋发的动力,这便是升华的表现。升华能使原来的欲望得到间接宣泄而消除了焦虑感,还可以使人获得成功的满足,所以具有积极意义。
●补偿机制。补偿机制是指人在追求目标、理想的过程中受挫后,改变活动方向,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弥补,起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目的。
●认同机制。当一个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感时,将自己比拟成其他成功者,借以在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感,从而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痛苦。如有的青少年通过模仿偶像或名人的言行来得到内心满足,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决心。
●幽默机制。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摆脱失衡状态,也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
不怕犯错,大胆尝试
犯错误对每个人来说是在所难免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真理的河流往往从错误的沟渠中通过。过去的错误就是将来的智慧和成功。萧伯纳曾说过:“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而且更有意义。”有实践就必定会有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经常担心犯错误而停滞不前。我们应鼓励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敢于面对错误,善于反思错误,积极改正。只有去尝试,才知道对不对、成不成。英国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认为:“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不因一时的错误停止尝试的人,永远不会失败。
狼是不怕犯错、敢于尝试的勇敢动物。狼学专家特怀曼?托尔利在著作中做过这样的描述:
狼善用它们生命中不成功的事件。九次毫无结果的捕猎,并不会让它们沮丧、失去斗志,或耽误下一次的尝试,因为它们知道在第十次、第十一次甚至第十二次,胜利终将来临。这些没有结果的捕猎并非挫败,只有当一只狼粗心大意,让有蹄动物的蹄敲在它们的头上并因此送命时,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自古成功都在于尝试。
有个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问他为什么有超凡的创造力,是什么原因使他取得杰出的成就。
他回答,这都与小时候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回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竟失手把瓶子摔在地上,牛奶流得满地都是。
他妈妈闻声来到厨房,看见满地的牛奶,她说:“哇,你制造的乱子还真棒!我几乎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反正损失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他真的这么做了。几分钟后,妈妈说:“你应该知道,每次你制造这样的乱子,还得把它清理干净。海绵、毛巾、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了海绵,于是母子俩一起清理满地的牛奶。
妈妈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我们到后院去,找个空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拿得动它。”聪明的男孩学会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口的地方就可以拿住它。
这位科学家说:“从那时起,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因为犯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错误并不总是坏事,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垫脚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只要让孩子大胆地去尝试,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在世界航空领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让飞机像鸟儿般扇动翅膀轻盈地飞翔。一名中国男孩解决了这个难题,石破天惊地让自己设计的小飞机抖动翅膀,在天空中轻盈地扇动着。他的名字叫胡铃心。还在高中时代,他就发明创造了20多件作品,其中3项获国家专利,被评为“全国文明创造之星”。他设计的“21世纪空天飞机”方案获得福建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上大学后,他发明的“微型可控扑翼飞行器”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胡铃心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源于父母鼓励他大胆尝试。
在教育孩子上,胡铃心的父母亲分工默契:感性的母亲善于引导独生子开动发散性思维,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父亲则善于强化儿子的动手能力。胡铃心3岁时便在父亲的“唆使”下开始动手拆东西,家里的每一样物件几乎都成为他研究的对象——拆开看个究竟。这种通常会被许多家庭制止的“破坏”行为,在胡家却得到大力支持。喜欢什么都DIY一番的父亲是胡铃心最强有力的靠山,被胡铃心拆散的物件总会在他们父子俩的手中重新合成、复原。胡铃心总是在拆与拼中乐此不疲。
一天,胡家父子用积木搭出一架收音机的形状,胡铃心欢呼雀跃:“妈妈说,飞机能带我到云里去!”他伸手去打开舱门,飞机就散架了,胡铃心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退去,泪水就涌出来。父亲安慰他:“儿子,没关系,自己再搭一架。”3岁的孩子搭积木,自然容易倒塌,胡铃心一次次遭遇失败,又一次次坚持重搭。父亲在一旁用欣赏的目光观察他,甚至蹲下身子鼓励:“宝贝,你真厉害,倒了那么多次了,你还继续搭!不要怕,就像宝贝学走路一样,刚开始总是会摔倒的,到后来不就会跑了吗?”像这样鼓励孩子坚持到底、引导孩子不要害怕错误和失败的事情,每天都会在胡家发生。胡铃心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的精神,在父母的信任与支持下得到了充分培植。
一次,母亲去北京出差,4岁的胡铃心和父亲一块儿坐公交车送她去火车站。那天下着大雨,雨水打进车窗里,弄湿了许多座位,胡铃心的父亲只能吃力地站着。这一幕,触动了胡铃心的心灵。送走母亲后,胡铃心跟父亲回到家里,一进门就跑到书桌前,抓起一支笔画了起来。父亲十分感兴趣地问:“铃心,在画什么呢?”胡铃心一边有模有样地埋头画,一边说:“推雨器。我要把雨挡在窗户外面。”胡铃心才4岁,就能用画来表达原始的设计思想!这让父亲大吃一惊:这可是儿子自己琢磨出来的,儿子第一次将发明的意识变成图形,虽然是那么简单、那么稚嫩,但无疑是宝贵的一步。抱起胡铃心,父亲慈爱地看着儿子那双清澈的眼睛,像是透过时间隧道去看儿子的未来。父亲最喜欢用这种温和的注视向儿子传递欣赏、鼓励和爱。在后来的日子里,胡铃心总能在父亲的目光中获得力量。在父亲慈爱的注视下,胡铃心的发明创造一发不可收拾。
发明作品越来越多,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飞机,尤其是在少年宫见到真正的“米格-15”之后,勾起了他的梦想。他想,眼前这架飞机的内部是怎样的呢?它在天空是怎样飞翔的?像小时候和父亲玩拆拼游戏一样,他突然好想好想把“米格-15”拆开来仔细看一遍。这之后,他成天缠着父亲,询问关于“米格-15”飞机的事情,直到母亲买了一本《航空知识》,他才放过父亲。胡铃心拿着《航空知识》这本书,仔细地研读起来。2000年,胡铃心在飞机方面的独特才华展现出来了:他的论文《卓越非凡的超级客机》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论文一等奖。航天专家陈一坚认为,胡铃心将是中国未来的航天希望之星。
2001年,胡铃心被南京航天大学录取。走进航天大学,胡铃心如鱼得水。2002年,在昂海松教授的指导下,他与其他同学经过16个月的艰辛研制,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成功的交替;研制出翼展28厘米、重量30克的“微型可控扑翼飞行器”,该飞行器可在高空飞行8分钟。而国外,最先进的美国“微型蝙蝠”,飞行时间也只有6分钟。最令人称道的是,胡铃心的扑翼飞行器在设计上有许多大胆尝试:三连杆扑翼驱动机构,比美国“蝙蝠”两连杆驱动机构的对称性还要好;有弧线形的扑翼,比美国“蝙蝠”的直线形扑翼的升力更加大……见到胡铃心的扑翼飞行器,“神舟”飞船设计师郑松辉激动地为他写下“勇于追求,敢于探索”八个字。
在研制试飞阶段,胡铃心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微型扑翼飞行器不是机头下坠,就是往某一方向旋转。但他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排除,一个想法接着一个想法地试验。当所有问题都解决后,还有精度要求很高的制作等着他们:受尺寸限制,很多部位的加工只能借助放大镜用镊子等工具来完成;受重量限制,每个看似简单的焊接对所用焊锡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有时候,仅仅是因为一个孔位钻偏了,就导致几天的努力前功尽弃……
下一步,胡铃心准备通过大胆改进动力系统和扑翼系统来增加载重量,然后安装视觉系统,研制出更灵活、更实用的微型飞行器。
父母要给孩子一切可以尝试的机会,让孩子大胆尝试,并允许他在尝试中犯错误来获得经验。失败了,他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他注定要失败。只有去尝试,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时也能够理解,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的,其中也包括体验失败和挫折。父母在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的时候要注意,把焦点放在尝试的过程和孩子付出的努力上,不要过分强求一个完美的结果。要经常鼓励孩子,让他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这样,孩子遇到挫折时,就不会轻易放弃了。
跟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狼不断地尝试,学会了生存的技巧。我们青少年朋友从狼的身上,学到的正是它们大胆尝试的精神。不怕犯错误,大胆地去尝试。如何让自己不怕犯错、敢于尝试?以下是几条建议:
●要把握正确的问题。当错误发生时,人很容易被表象迷惑,真正的问题却可能被掩饰。坦白说,正确是没有标准的。因为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旁生出许多令人料想不到的枝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把握可知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因素和可能性作出理性的评估和选择。
●主动。无须借口,大胆尝试,不怕别人嘲笑。即使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不要紧。这样你胆子大起来后会更有主见,独立意识会更强。
●敢于创造发明。敢于对现状质疑,展开自己的想象,激起创造发明的热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搞些小试验、小发明等创造性活动。一百次的尝试中有一次成功就是达到了目的,从这些小发明创造中获得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