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大师行走江湖的四大秘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4:03

养生保健大师行走江湖的四大秘笈

  自台湾林光常风靡大陆以降,营养保健科普领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涌现出江湖大师。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莫问出处,即使有出处和身份也都是虚假的,但声名鹊起,铺天盖地,大师来焉,顶礼膜拜即可。其高论之惶惶,颠倒黑白之决绝,令谨小慎微如我辈者汗颜。不过,因为看过太多江湖大师风光的表演和拙劣的谢幕,咱对江湖大师扬名立万的招数也参透了些许。列在这里,供各位看官参考。说明一下,我与《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作者张悟本先生并无仇怨,恰好他正火旺,乘机我也扇一扇。

江湖手段一:恐吓你,吃错了就得死,不死也是癌

 毫无疑问,很多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以及癌症等的发生发展都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在某些专家的理论中,这种关系被无限夸大,甚至被具体到某一种日常食物身上,吃了该种食物,不是患病,就是得癌,要不也是体质全面衰退,这就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死亡威胁。

  举例1 肺癌是吃辣椒所致 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前些天美国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转载的是美国医学周刊的一篇论文,写的是美国一个专家小组经过数年研究,终于发现抽烟不是得肺癌的原因,而是吃辣椒导致的。 当时我看那篇报道就笑了……为什么?因为咱们的中医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了,吃辣椒伤肺,不能过辣……他们刚研究出来。 那么为什么过去这病不多,现在病多了?因为过去是计划经济,人一礼拜吃不了几次辣椒,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人一天就要吃好多,物质极大丰富了,越吃越多。第二个问题,现在都搞活开放了,很多南方人到北京做买卖来了,北京是干旱地区,那么您还猛吃辣椒,就把肺给毁了……过辣伤肺,导致现在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抽烟不是得肺癌的原因,肺癌是吃辣椒导致的。这么与众不同的结论到底是谁研究的?其研究发表在哪个学术杂志上?如何证明它不是愚人节新闻或者干脆就是编造的?就算真有这样一个研究,它有没有被学术界认可或被其他研究人员重复?科学的结论不能一个人说了就算,要能被别人重复和验证才行。

  而且,辣椒导致肺癌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如果真是这样,四川、湖南等喜辣食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应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事实并非如此。你总不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四川人和湖南人吃辣椒没事,其他地方人吃辣椒就容易得肺癌吧?

  退一万步讲,即使吃辣椒真的是肺癌的危险因素,也不能因此否定吸烟的致肺癌作用。吸烟是导致肺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已经是被大量研究证实并被全世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但居然让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地推翻了,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举例2 反季节蔬菜导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疾病频发、衰老提前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现在大家经常吃反季节的食物。我们如果在天冷的时候大吃寒凉的水果、蔬菜和饮料,就是在不断地给身体降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整体的身体素质全面下降、疾病频发、衰老提前”。

  反季节蔬菜水果的确有一些缺点,如营养品质低下、使用催熟药物、农药残留等。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反季节蔬菜水果种植技术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如果没有或完全拒绝反季节种植技术,那么在北方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我们就只能吃大白菜、大萝卜、土豆等少数几种“冬菜”。不但品种单调,而且营养也不够丰富,俨然是要倒退回贫穷落后的时代。

  而且,反季节蔬菜水果也不能一概而论,那些生长在南方,然后运至北方的蔬菜水果,根本不算什么“反季节”。它们对丰富北方人的食谱,实现食物多样化的营养原则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全盘否定反季节蔬菜是错误的。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反季节蔬菜水果——无论是否属于寒凉之列——会使身体素质全面下降、疾病频发、衰老提前。

  对待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正确态度是有节制地选用。当有应季蔬菜水果时,尽量选用应季的;当应季蔬菜水果很少时,尽量选用从南方运过来的“应季”蔬菜水果;当以上两者都很少时,才选用一些反季节种植的蔬菜水果。

江湖手段二:诱惑你,一吃就灵,方法极其简单,效果只有天知道

  由于中国居民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尤其是关心营养保健的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那些科学但略显复杂的营养保健方法往往难以被公众理解或接受,人们更喜欢接受简单又简单的做法。于是,保健养生的“大师们”应其所好,推出了一个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保健秘诀,从林光常的“吃地瓜”到张悟本的“吃生茄子”无不以简单取胜。但其效果真有他们宣扬的那么神奇吗?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中国人不但怕吓唬,而且信“神奇”。你只要告诉他“吃什么治病特神奇”,他就会信以为真,再难吃也老老实实地天天吃。可是,如果你用严谨的科学语言来讲,吃某种东西增加疾病风险,吃某种东西帮助控制疾病,他肯定不理你(此段引自范志红老师博客)。他只能被忽悠,而不能被教会。你只要一忽悠,就风生水起,信徒成群;你只要严谨说话,就应者寥寥,不以为然。

举例1 吃生茄子治高血脂、糖尿病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怎么把血管里的瘀血化开?怎么把血脂赶紧降下来?吃什么?吃“茄子”!市场上有两种茄子,一个圆的,一个长的。通过我多年亲自做的对比实验,“长条茄子”效果是最好的。怎么吃?“生吃”!为什么吃茄子呢?大家应该都做过烧茄子这道菜,都知道做烧茄子是不是搁油特多,最后油都没了,都让茄子给吸走了,我们要是生吃茄子,我们血液里的油是不是慢慢下来了?血粘稠是不是慢慢下来了?血脂是不是慢慢下来了?我们血管里瘀结是不是慢慢化开了?

  刚才讲了,由于长期的脂肪堆积,高血糖同时都伴有高血脂病,那么还可以吃什么?‘长条茄子’这就出来了。慢慢的提量,吃得越多,血糖下来得越快。……晚上这顿饭可以吃柿子椒拌茄子,西红柿拌茄子,油麦菜拌茄子,灵活掌握”。

  茄子虽好,但也只是一种普通蔬菜,本来并没有什么神奇。然而,经张悟本一讲,茄子,不,确切地说是“长条茄子”就很神奇了。什么疑难杂症,生吃茄子全搞定。生吃茄子能去油的说法,基本就是胡说。因为茄子烹调时(例如烧茄子、炸茄盒等)能吸油,是在高温下进行的。如果把茄子放在37℃下,即便让它泡在油里,它也根本吸收不了多少油,而我们的胃肠温度是37℃,不是炒菜的180℃(详见范志红老师博客)。

  何况,茄子不经过肠道消化吸收,根本进入不了血液,它是怎么把血液中的血脂吸收走的呢?而茄子一旦被肠道消化吸收,其原始结构荡然无存,如何吸油?

  假设茄子能吸收肠道中的油,或者血液中的血脂,那么茄子以及它所吸收的油脂能到哪里去呢?唯一的可能是从粪便排出来,也就是说,你吃过茄子之后,拉出来的粪便应该是富含油脂的,所以粪便会是香香的、油油的——这哪里还是粪便,分明是烧茄子啊。

  多吃蔬菜对减肥、防治高血脂或糖尿病等无疑是有好处的,但绝不是非茄子不可,改吃其他蔬菜,如绿叶蔬菜,只要吃的量足够,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至于是否“生吃”,也不是关键所在。100℃的蒸煮对于茄子中的有益物质(类黄酮、钾、茄碱、膳食纤维等)来说,破坏并不太多,只要不是油炸高温(200℃左右),就应该是可以的。此外,茄子外形的差别,“圆的”还是“长条”,其实也不是特别重要。比较而言,颜色的差别可能还更重要一些。紫色茄子含有更多的有益物质,如类黄酮等。

举例2绿豆包治百病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绿豆治便秘,食疗方案就是绿豆一斤,甘草50克加水煮,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白天当水喝”

  “绿豆治高血压,血压高就是肝火太大,我们白天多喝一些泻肝火的水。这水怎么做呢?绿豆半斤,加水,锅要盖着盖儿上火煮;开锅5-6分钟,把汤倒出来,当水喝”。

  “绿豆治糖尿病,用绿豆、以及甘草50克,甘草三天一换,准备一个月的量,也就是500克甘草。煮水的绿豆天天换,一天一斤,开锅5-6分钟后,把这汤倒出来,天天当水喝!”

  “绿豆治癌症,过去中国人也长瘤子,为什么都慢慢化没了?用的方法就是绿豆汤。绿豆汤是养肝、凉血的。再有,基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我得赶紧把患者的血给凉下来!通常我安排的是每次三斤绿豆煮汤,根据情况也可以用五斤。每天喝多少水,就给他熬出多少来,浓浓地喝下去。病情重,这“药”的成分就加重;如果病情轻,相应的成分就减轻一点。目的是什么?把它的内热给降下来。冷缩嘛,赶紧让它缩回来,别让它热得再接着长了”。

   绿豆的确是一种很好豆类,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绿豆有解暑降温的作用,一般认为这主要源自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绿豆(主要是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其他有益成分还有生物碱、豆固醇、香豆素、强心甙等。但是,绿豆绝不是救世主。

  如果说喝绿豆水(含有较多水分和膳食纤维)治便秘还勉强可以解释的话,说绿豆水可以治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就难以令人信服了。既没有研究证据,也没有道理可讲。绿豆含有较多的淀粉,淀粉是血糖的最主要来源,多吃绿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十分不利。绿豆或许有一些利尿(排水)作用,但同时喝入大量的水分,其对血压的综合作用没有特别益处。

  至于绿豆汤通过“热胀冷缩”原理抗癌的说法,完全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如果真的可以热胀冷缩,那为何偏偏是肿瘤热胀冷缩,人体的正常器官,以及整个人体也应该同时被热胀冷缩啊。

  还有,说中国人过去长瘤子都被喝绿豆汤化没了,说谎不眨眼,是明目张胆的假话。

 

江湖手段三:扰动你,质疑、否定目前通行的做法,给你“全新”的理由

   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很多疾病,尤其是常见的慢性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往往也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此复杂的问题,在严谨、客观的研究者那里只能被小心翼翼地解释,部分地被治疗。然而,到了大嘴一张信口开河的“专家”那里,就完全不同了,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会质疑,进而否定现行的科学做法,无限夸大现行做法的缺陷,如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进而达到全面否性现有科学做法的目的,如彻底否定药物的治疗作用。

   于是,现有的医学手段在他那里不但都是错误的,而且还很可能有害。所以,只有他才是救世主。先扰动你的原有的认识,再给你全新的知识,然后达到“洗脑”的目的。这曾经是销售保健品的不二法门,现在居然也被引入到营养保健科普领域。

  举例1 肠癌不要做手术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我父亲在83岁那年被诊断为结肠癌。……当他听到这个诊断结果以后,回来跟我商量怎么办?医院建议他马上做手术。我父亲比较反对手术,他自己本身也是一名老中医,因为中医认为腹腔是人的元气存在的地方,如果把腹腔打开了,人的元气就会伤。如果元气伤了,人的病很快就随之而来,那样会引起人更多的痛苦或者疾病。所以,他比较反对把腹腔打开。我们爷儿俩商量完以后,决定不做手术。

  那病咱得治啊,不能耽误,怎么办?我们决定用食疗的方法去调治。当时他的症状是左下腹有一个包块,血色素只有7克的样子,心脏不好,腿浮肿。当时医院告诉他,随时有心力衰竭的可能。通过我们三个月的饮食疗法,这些症状一个一个地没了,今年他已经88岁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身体?就是他有一个最好的养生方法,也就是刚才我说的这六节操。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坚持这么做”。

  在具备手术条件,且肠癌没有广泛转移的情况下,目前临床通行的做法是先做手术切除癌瘤,然后再视情况配以化疗或放疗等。这一做法被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所支持。姑且不论,张悟本先生其父患结肠癌而未经手术,靠食疗康复的事例是真还是假。一个偶然的病例都远远不足以用来立论。比如,他的肠癌会不会被误诊了?因为有不少抗癌明星最后被确认其实是误诊的例子。高龄老人肿瘤细胞的活跃性下降,即使不治疗也生长缓慢,生存五年是有可能的。

  最关键的问题是,案例中的食疗(还有什么六节操)效果主要是针对贫血、浮肿、心脏不好等症状,并不是针对肿瘤本身。即食疗之后,肠癌肿块变小了吗?消失了吗?有没有复诊过肠癌本身变化?如果这些都是未知数,又怎么谈得上“治疗肿瘤”?即使在自然状态下(不做手术,也不进行食疗),肠癌也并不是一确诊就很快死,存活数年仍然是有可能的。换言之,其父之存活5年,根本不足以证明食疗比手术更好。

  至于手术伤元气,也许是有道理的,但这不能成为拒绝或否定手术的理由。任何治疗方法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绝对没有副作用”也意味着根本没有效果。任何治疗疾病的措施,哪怕你选择不治疗,都会涉及利弊取舍的问题。医生必须选择利大弊小的治疗方法,该手术的一定要手术。

  举例2 高血压并发症是降压药导致的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这里有一个严重误区,都认为是高血压并发症引起来的,实际上不是。我告诉您,这就是他长期吃降压药引起来的副作用。为什么?世界上的事儿,任何一件事,是不是都有到头的一天?降压药是不是扩张血管的?我问您,高血压病人的血管能长期地无限地扩张下去吗?不可能吧!举一个例子,咱们的皮筋是不是有弹性?咱们老在这儿抻它,是不是两三个小时以后就抻不动了?这个皮筋要不然就断了,要不然就没有弹性了。

  反过头咱们讲,咱们老吃降压药扩张血管,是不是咱们的血管慢慢就没弹性了?就没地方扩张了?这时候,血压是不是又开始升高了?怎么办?咱们是不是得加药了,慢慢又不成了,又没地方扩张了,是不是又加药?我问你们血压高的人,你们是不是这么把药吃下来的?您老这么扩,早晚有一天没地儿扩,您血压高上去了,您怎么办?还得加!今天没加好,加多了,血管是不是容易崩了,脑溢血!如果今天没加好,加少了,血管弹性没恢复过来,血是不是堵在这儿了,脑梗!心脏也一样。您看周围的人,哪个吃降压药的躲过这两个病了”?

  把心梗、脑梗、肾衰竭等高血压并发症归结为是吃降压药导致的副作用,既不是事实,也不符合逻辑。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降压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或推迟)而不是增加(或加快)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当前全球医学界通行的做法。

  众所周知,数千年来中医从未关注或提及血压问题,所以,不难理解张先生对降压药机理和副作用的解释不伦不类,驴唇不对马嘴。首先,降压药有好几种,并非都是扩张血管的。其次,血管不是皮筋,药物扩血管与抻拉皮筋完全不同。再次,降压药一般不会越吃越多,恰好相反,在正规服药的前提下,降压药可以逐步减药。最后,不吃降压药,血压将无法控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张先生推荐的食疗方法(如补充维生素、补钙、吃茄子、喝绿豆汤)可以使血压下降。

  当然,降压药也不是万能的,有少数高血压患者即使按时服药,血压控制也不够理想。而且,降压药的确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这些缺点都不能成为否定或拒绝药物治疗的理由。相信随着医学发展,以后会找到更有效更少副作用的降压药。否定降压西药,或用食疗取代降压药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举例3 糖尿病并发症是吃降糖药吃出来的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多数是高血糖。可是在我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因为血糖高而死掉的病人太少了!那大家知道糖尿病人最害怕什么吗?“并发症”!那么为什么会得并发症呢?根据研究,这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是吃降糖药的过程中,因为药物中毒而造成的。

  所有治疗糖尿病药的说明书上都写着一句话,“肝功能不全者慎用、禁用”。那这个说明书告诉大家什么?告诉大家降糖药是“伤肝”的。每天吃这种伤害肝的药,日积月累最后一定会把肝给毁了。肝不好了,反映在五官上,眼睛就一定不会好。这就是糖尿病人最后有很多人失明的原因——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真正危害,包括导致最终死亡,都是并发症引起的。并发症则是由高血糖没有控制好所致。直接死于高血糖的病人的确极少,绝大部分都会死于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这是目前医学界的共识,但张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控制血糖的降糖药视为并发症的病因。

  以常见并发症——失明为例,张先生认为,它与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脱落及视神经病变毫无关系,而是降糖药副作用所致。原理就是,降糖药伤肝,肝主目,故目失明。好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臆想揣测,其自圆其说的能力令人佩服,但其科学性却几乎为零。只能欺骗那些对医学或生理学“零认知”的读者。那些降糖药都在肝脏代谢,有可能损伤肝脏,造成转氨酶升高(表明肝细胞受损的指标),往严重了说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但是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患者都与失明毫无关系呀,这怎么解释?

江湖手段四 迷惑你,提供虚假的数字和分析,让你信以为真

  数字和言之有理的分析是科学的基本特征。但由于普通受众对那些科学的数字并不了解,对专业的分析也十分外行。于是给了某些专家机会,他用虚假或编造的数字,似是而非的分析,把他的荒谬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达到迷惑受众的目的。

  然而,他们可能忘记了,还有很渠道提供真实的数字和准确的分析,还有内行人在阅读。虽然他们可以蒙蔽一部分受众,但他们贻笑大方和出丑的机会也还是很多很多的。

  举例1 每天吃3000毫克钙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血压高,就是血管痉挛,所以要补钙,把血管痉挛的程度缓解下来,血压随之慢慢不就下来了吗?可以这么说,钙是降血压的。补多少呢?女同志每天不能低于3000毫克,男同志每天不能低于4000毫克,分三次吃。

 (糖尿病)矿物质方面再把钙给补上。主要是钙和锌,“钙锌搭配”具有激活胰岛的作用,男同志4000毫克每天,女同志3000毫克”。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单纯补钙,不论补多少,都没有证据显示可以治疗高血压或糖尿病。

  其次,每天补钙3000毫克(女性)或4000毫克(男性)是非常危险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标准,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每天2000毫克。超过2000毫克的钙摄入是比较危险的,会增加患肾结石的几率,并会干扰铁、锌等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即使按照美国DRIs标准(钙的UL是每天2500毫克),张先生推荐每天3000或4000毫克的钙也是远远超标的。

  最后,普通成年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钙的适宜摄入量(AI)都是每天800毫克。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亦可参照这一数量。

  举例2 维生素都在苹果皮里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咱们把蔬菜水果泡了好几个小时以后,把皮都削了,其实维生素都在皮里。我给大家讲一个营养常识,一个削了皮的大苹果的维生素含量,等于一个五分钱硬币这么大的苹果皮的维生素含量”。

  同等重量的前提下,苹果皮或其他蔬菜水果的皮中往往含有比果肉更多的维生素。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果皮或蔬菜皮中水分含量较果肉少,即“干货”较多,使得维生素含量(每100克食物所含维生素数量)相对较果肉多。简而言之,果肉和果皮中维生素含量的差异其实是含水量的差异。“一个削了皮的大苹果”(按200克计)所含维生素不可能等于“一个五分钱硬币这么大苹果皮”(按5克估计),因为苹果肉水分含量绝对不会比苹果皮高40倍。实际上,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削了皮的大苹果”含有的维生素远远超过“一个五分钱硬币这么大苹果皮”。

  无论如何,常识告诉我们,皮的重量毕竟只占水果或蔬菜总重量的很少一部分,俏皮虽然会损失点儿维生素,但大部分维生素仍然得以保留于果肉中。而且,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去皮食用是防范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损失少量维生素,换得安全性,是值得的。

  举例3 糖尿病是脂肪跑到胰岛里所致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我们再谈谈,糖尿病跟饮食有什么关系。很多糖尿病人都认为吃糖得糖尿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肝胆是代谢脂肪的,比如说咱们的肝胆,正常情况下每天代谢十克脂肪,您现在老几十克吃着,肝胆就代谢不了,脂肪就都跑胰岛里面了。举一个例子,就像游泳一样,如果游泳池干净,是不是游得快?如果把游泳池的水和成泥,您还游得动吗?肯定游不动”!

  如果说认为吃糖可以得糖尿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的话,那么说脂肪跑胰岛里面就是非常荒谬的笑话了。虽然有人担心吃糖会得糖尿病,甚至还有数个研究支持吃糖易患糖尿病的说法,但目前普遍公认的观点是,吃糖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近年,有很多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高脂肪引起糖尿病的机理却并不是张先生说那样:脂肪摄入太多,超出肝脏代谢能力,超出的脂肪跑到胰岛里,引起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增加患糖尿病风险的主要机理与脂肪过剩引发胰岛素抵抗有关、

  实际上,脂肪最容易堆积的部位并不是胰脏(含有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多余的脂肪往往更容易储存于皮下、腰腹部或背部、网膜、肠系膜、肝脏、肾脏周围等。

  举例4 30岁以后得病就不是遗传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等一些病的遗传问题。有没有遗传的病?我承认有,但是不应该所有的病都是遗传。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高血压。比如您30岁之前没得,30岁之后才得的,那么我问您这叫遗传吗?

  什么叫遗传?从娘胎里得的病这才叫遗传。可是现在临床上把好多这些病都归在遗传里,造成了老百姓对这个病产生了很大的误解”。

  必须明确,所谓遗传是指基因遗传,它与是否在娘胎里得病其实并无关系。很多遗传病,如1型糖尿病、血友病等都要等到一定年龄,几岁或十几岁才发病。另一方面,有些在娘胎里得的病,如药物所致腭裂、畸形等,与遗传并无干系。

  张先生有所不知的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遗传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种“易感性”。也就是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后代较容易患同样的疾病。因此,即使在30岁,50岁,甚至60岁以后患这些慢性病,也仍然有可能与遗传有关。

  还可以告诉张先生,即使一个人在30岁时完成生育,并且当时并没有糖尿病或高血压,那之后若干年才开始出现糖尿病或高血压,他的孩子也仍然具有较高的患同样疾病的风险。这就是遗传的作用。 

  举例5鼻炎转成鼻咽癌  张悟本在《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中写道:

  “再举个病例,“鼻咽癌”。现在得鼻炎的人很多,在这儿我劝告大家一声,如果这鼻炎十几年老这样,它就会转成鼻咽癌。得了鼻炎的时候都不着急,等得了鼻咽癌了,都害怕了……

  鼻炎久治不愈会恶变成鼻咽癌。这种无厘头的论述只见于报纸野广告,从未出现在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中。这不由得令人生疑,张先生的“学识”不会都是跟野广告学来的吧?或者更糟糕的是,他有没有可能制作过类似的野广告?

  目前,对鼻咽癌的危险因素已经有较多认识,如EB病毒感染、咸鱼等不良饮食、遗传因素等。鼻炎,不论过敏性鼻炎,还是普通感染性鼻炎,都不是鼻咽癌的危险因素。确切地说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鼻炎会引起鼻咽癌。没有证据就不能乱讲。科学是讲究证据的,而且谁立论,谁就得举证,否则就无法令人相信。这就是科学和瞎编的区别。

  总而言之,除非像张先生一样胡编乱造,否则根本没办法把鼻炎和鼻咽癌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