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博士错在哪里?——我为什么支持喝牛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07:10
2006-10-15 01:51:01
洋博士林光常“我为什么反对喝牛奶”的演讲,引起了一片轩然大波,吸引了极多的眼球,让人们喝牛奶时产生了不小的思想斗争。然而,似乎反潮流的理论,似乎精彩的辩驳,经不住细细的推敲,更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为何?也听我这个“土博士”细细道来。
林博士观点一:蛋白质过量有害?
林博士所说不假,蛋白质过多有害。然而,中国人膳食中的蛋白质主要来自哪里?其中一半左右来自于粮食类主食(大米蛋白质含量7-8%,面粉为10-12%),余下的来自肉类(肉类含蛋白质15-20%),以及豆类和豆制品(大豆蛋白质含量35-40%,豆腐干含蛋白质20%左右,水豆腐5%左右),还有鸡蛋(蛋白质含量13%左右),最后才轮到牛奶(蛋白质含量3%)。一杯牛奶含蛋白质只不过7.5克,仅占一个轻体力活动男人一日推荐量的10%,要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少喝牛奶能起到多大作用?
然后再来看看,所谓不喝牛奶的好处,是否能在中国得到验证。中国祖祖辈辈都不喝牛奶,照样有人过敏,有人消化不良。所谓牛奶蛋白质比母乳高三倍而难以消化,仅仅是对于一岁以内婴儿来说的,而不能套用到成年人身上。难道说,牛肉蛋白质含量比母乳高18倍,就不能吃牛肉了么?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母乳的30倍,难道就更不能吃?成年人难道还要喝蛋白质含量1.2%的母乳?实在是可笑极了!
我也要告诉林博士:牛奶比母乳难消化,会造成消化不良,不错!但要加上一个前提——那是对婴儿而言。
林博士观点二:牛奶越喝越缺钙?
林博士的第一句话也是正确的:蛋白质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在体内代谢之后会产生酸性物质。这样,就需要钙来帮助维护酸碱平衡,从而增加钙元素的排泄量。多数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鸡蛋、肉类、鱼类、精白米面等,都是“成酸性食品”。
然而,林博士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牛奶并非成酸性食品。相反,它呈弱碱性。关于这一点,有很多学术著作当中的数据为证。这是因为,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平衡的结果,成碱性元素略占优势。据我国测定数据,100克牛奶中含钾高达120-130mg,钙110-140mg,而磷只有60-80mg。林博士并不充分了解牛奶的化学组成,却可以信口推断牛奶为成酸性食品,在学术上未免显得有些不严谨。
既然牛奶并非令人体质偏酸的食品,所谓“牛奶越喝越缺钙”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
另一个论据,即英国某大学所做研究,奶粉喂养婴儿成年之后身高较高、血压较高的结果,并不能证明成年人喝牛奶对骨质具有不良影响。这两个结果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第三个论据,即中国不饮牛奶妇女每天只摄入400mg钙,却没有骨质疏松一说,更是荒唐得可以。他从哪里得到数字,中国没有骨质疏松症?据中国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的统计,我国骨质疏松者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当,大约在6%-10%之间,其中很大部分骨质疏松者发生在农村,那些不喝牛奶的地区。
第四个论据,消毒牛奶当中的钙是无机钙,因而可能形成结石。如果这句话可以成立,那么豆腐就不能吃了,钙片也不能吃,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无机钙。然而,没有任何研究证实,吃豆腐的数量与肾结石之间具有相关性。
林博士观点三:牛奶导致糖尿病和皮肤过敏?
有研究报告认为,在生命早期,特别是6个月之内,如果用牛奶代替母乳喂养婴儿,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关联。然而,并没有研究证据说明,成年人喝牛奶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林博士在这里偷换了概念,从“婴儿不能用牛奶喂养”这个公认的事实,推导出“成年人不能喝牛奶”,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同理,医学研究中发现,4-6个月的孩子用牛奶来喂,有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并不能得出长大后不能喝牛奶的结论。
林博士还说,喝牛奶会导致乳糖不耐症。这是一个不准确的提法。乳糖不耐症是因为多年长期不接触牛奶,突然喝牛奶而导致的肠道消化不良反应。如果从断奶后的1-3岁开始,经常喝少量牛奶或酸奶,维持乳糖酶活性,便不会发生明显的乳糖不耐反应。
林博士观点四:多喝牛奶易患乳癌?
乳癌的发病影响因素很多,调查研究表明,牛奶的摄入量并不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林博士本人承认,普通牛奶不含有很高的IGF1,只有使用了生长激素的牛奶才可能含有高量的IGF1,有可能促进乳癌的发生。那么,为什么要把所有的牛奶一棍子打死呢?
事实上,牛奶中含有抗癌物质共轭亚油酸(CLA),它可预防多种癌症的发生。此外,牛奶中的酪酸、醚脂等成分,都有利于癌症的预防。一些调查也证实,牛奶与肠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于这些研究,林博士却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
不止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饮用低脂牛奶可降低中风发生率,并轻微地降低血压。在调整了能量摄入和蛋白质摄入等因素之后,乳制品摄入还与较低的体重相关。这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林博士也只字未提。
林博士有一句话说对了:西方饮食中的大量肉蛋奶,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生活方式,才是各种慢性病高发、女孩子性成熟提前的关键所在。但是为什么不提限制肉类,而单单要提限制牛奶呢?中国人果真喝了太多的牛奶吗?让我们看看数字。
2003年,世界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为94公斤,美国是268公斤,欧盟是320公斤,日本是65公斤,而中国只有13.4公斤(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这样少的消费量,仅仅相当于每天喝两勺牛奶。即便是全国喝牛奶最多的北京,才达到年人均47公斤而已,也就是每天半杯。这点牛奶真的会引起多大的灾难?实在有些可笑了。
发达国家居民不仅喝牛奶,而且吃奶酪,吃黄油,吃冰淇淋,吃含奶甜点,吃加了牛奶或奶粉的面包糕点等等。让他们少吃一点乳制品,多吃一点植物性食品,的确有利于维持营养平衡。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要减少脂肪摄入量,最要紧的是减少肉类和油脂的消费,而不是减少喝牛奶的数量。何况,对于大批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居民来说,他们的首要问题不是脂肪过剩,更不是少喝牛奶,而是怎样才能得到足够多的蛋白质和钙!
希望林博士能够多了解一点国情,少一点偏激,多了解一点食品成分,用更坚实的科学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避免误导国人,妨碍民族体质的改善。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