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转基因是为什么?美国给我们转基因种子是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40:06

急忙转基因是为什么?美国给我们转基因种子是为什么?

发展转基因育种不应忽视常规育种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转基因育种,这也是世界育种界的一个潮流,无疑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纵观国内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正在使用的各类优良品种99%以上都是常规育种的成果。袁隆平院士(水稻育种)、李振声院士(小麦育种)、方智远院士(甘兰育种)、侯峰院士(黄瓜育种)、程顺和院士(小麦育种),其他诸如李登海(玉米育种)、谢华安(水稻育种)等大批育种专家,他们都是在常规育种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国内外知名学者。说“常规育种科技含量不高”、“不是高科技”等,从而弱化对它的支持,这是对常规育种的重要性,特别是它在现代农业中的不可替代性不甚了解之故,或者根本就是无知。

    一、常规育种的优点及其重要价值

    所谓常规育种是指在所选定的亲本间进行有性杂交育种。达尔文称之为人工选择。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做过精密的数量分析,发明了遗传学三大定律,即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我们所说的常规育种(各类杂交育种)实质上就是这三大定律指导下的构建新品种的实践。人类在常规育种的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了它的科学内涵,如品种间杂交、种间杂交、两系杂交、三系杂交等等。对农业生产而言,新品种创造和应用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核心技术。把常规育种排除在现代农业科学核心技术之外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对农业科技进步也是十分有害的。

    常规育种的关键是要在确定育种目标之后,如何选定达到育种目标的亲本,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有极其缜密的育种理论的指导。吉林农科院选育出超级稻新品种吉粳-88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先后从10多个国家收集了150多份亲本资源,从中进行初步的鉴别,才筛选出相应的亲本进行杂交,经过10年的努力才选育出来。说什么常规育种是“经验育种”,又把转基因育种冠之以“精细育种”的美名,实在使人感到有偏颇之嫌。 

    常规育种最大的优点是无需精密的仪器,无论是设备条件优越的中央单位,还是条件相对差的地方农业科研单位,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例如目前在全国栽植面积上千万亩的5个主要玉米品种中,既有中央单位育成的农大108,也有省级农科院育成的郑单958,更有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四单1号等等。

    常规育种技术如此造福人类,是因为它不仅深深植根于全球各国农业实践的土壤,而且它在农业科学的殿堂里也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达尔文的杂交优势的论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以及近代形成的系统而完整的数量遗传学,一再证明常规育种技术是最科学、有效、安全的育种技术。因此,说它是“经验育种”是不科学的说法。

    目前,常规育种的问题是新品种育成的周期较长,一般5-7年,耗费人工多,要求试验田面积较大。但是达到目标的育成率很高,只要坚持每年不间断的进行杂交组合的配置,科学的分析、观察和优选就可以使品种不断的得到更新,新品种渐次涌现出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新品种不断更新、优化的历史。对常规育种的支持也是持续性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育种单位能不断地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新品种。因此,应当加大对常规育种研究的持续支持力度,这对于地域广大、气候条件变化多样的中国地方育种单位十分重要。在常规育种中注意应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方法,以加快育种进程和全面效果,绝不能像有些地方那样,对二者一扬一抑、一褒一贬,顾此失彼,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在实处。

    二、对发展转基因育种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农业是最大的生物产业,支持这个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常规育种技术。目前,一些部门的错误导向(即把基因育种的效果夸大到神化的地步,暂称它为“唯基因决定论”),造成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新品种选育的重点转移,形成基因育种独占鳌头的局面,冷落甚至抛弃了常规育种,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趋向,也是一个危险的征兆。 

    “唯基因决定论”是错误的,但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这里也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说转基因育种技术是“高科技”、“精确育种”技术,而影射常规育种是“低科技”、“粗糙育种”,这是有意拔高、不符合事实。自从DNA螺旋结构发现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商业化的基因只有两个,一是抗虫基因、二是抗除草剂基因,均源自微生物的所谓异源基因,前者来自苏云金杆菌,后者取自吸水链霉菌。学术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正是因为这些异源基因对人体及环境的安全性尚未有精确的实验加以证实,所以各国都有严格的法律来规范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应用。另外,转基因技术至今也未完全成熟,还停留在“机会”水平上,如基因枪技术,准确性的机率太低了,很难说是“精确”;对转基因的表达还多停留在特别的介体上,如植物中的拟南芥,难以形成农民可用的新品种。我们认为,新品种育种技术的优劣主要应看它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的能力。 

    三、发展转基因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转基因育种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提出应注意的五方面问题: 

    1、要把国家大量的转基因投资用到分离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目的基因上来,不能都是用人家的基因转来转去,真要小心将来付不起他们的专利费或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打官司的诉讼费。 

    2、多研究非食物链的生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如花卉、园林植物,工业原料如麻类、棉类纤维生物及工业用淀粉植物。 

    3、在使用粮食和其它食用动植物攻关育种品种时,尽量注意获取同源生物基因为材料,以避免物种秩序混乱(比如什么人乳基因转到奶牛上),偏离道德以及人类生命健康等方面担忧,即生物安全性的不确定因素。 

    4、不要过度宣传吹捧“唯基因决定论”,也不能奢望转基因育种在一两个五年计划(即短期内)能对粮食安全起到多么大的贡献,因为转基因技术再好也只是人类诸多育种方法之一。转基因育种工作者也要耐得住寂寞,抑制浮燥之风,要沉住气,不要今天报送一个“阶段性成果”,明天又出了一个“重大突破”,须知理论和方法上某项进展,距离实际应用和产业化往往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5、最重要的是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要讲究科学,要注意引导把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平等对待,予以支持,共同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陶铁男、袁士畴)转自:中华网论坛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3/17/60/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