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中国教育过于功利 不利于人的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6:22

学人心声,呼唤大学本性回归

近日由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校教育学院主办,的 “教育与中国未来”学术论坛举行,来自思想界、教育界、实业界的专家聚集中大,开展跨领域、跨文化对话,为中国教育把脉。

北大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教育学家陈学飞在致辞中说,这次探讨有大学本性回归的味道,蔡元培校长当年在北大主政期间提出了“大学之道”,即大学本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但后来大学本性沦落了,改革开放后大学之道回归,但直到现在元气还没真正恢复。

教育不是培养制造GDP的工具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说:“我觉得中国教育过于功利性,把人的培养看成是制造GDP的工具,这是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不利于人的成长。”

茅于轼说,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国家培养人才,这样的说法一直有争议,但到现在还没改变。在这种思路下,从小怎么写怎么算,到大学报什么专业,都是为了将来能赚钱。这样培养人的目的是将来制造GDP,制造社会财富。“从社会的发展来讲,这个目的也是必要的,但这把教育变成了功利教育,变成了反素质的教育。”

“我认为应该把教育从国家立场转变成个人立场,变为培养个人的素质。”他说,个人的素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是懂得人性,懂得是非和善恶。比如最糟糕的恐怖主义分子,身上绑着炸弹去炸别人,这些就是缺乏教育的人,不懂得最基本的是非和善恶。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也有人分不清好人坏人的,搞不清做得对还是做得错,这些问题搞不清,十几年教育就没意义了。

再喊“教育救国”的时候已到!

论坛发起人、中大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未来视野下的教育危机》的报告,他认为教育是人类的自我定义,是民族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中国的伟大未来,是要实现大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问题,已经从战争转向教育,从取得政权到办教育,到再次喊‘教育救国’的时候了。”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政策上的重大错误,冯增俊说:“以发展优质教育为由,其重点发展的是优质升学教育,是以升学为主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不是平民教育,也不是全民教育。”

“让公众失望和不满的是,国内的教育出现严重的扭曲、异化。废除科举100多年,我国一直学美国、学德国、学苏联,但最终自己的教育根都没了,弄得一副失魂落魄相。”南京大学教育管理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提出,我国的教育欠缺“中国智慧”。“中国教育要想争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是否有自己的精、气、神———即教育理想、教育价值观、教师独立人格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桑新民认为,要把这一系列的教育精、气、神转化为教育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的社会心态,在返璞归真中找回中华教育之魂,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教育制度,并能成为未来我国社会政策体制的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