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董氏迁徙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8:07
唐末,江淮动乱,居民离散。安徽寿州人王绪在黄巢起义影响下,聚众万余人,攻陷光州。那时,固始东乡(今分水亭乡)人王潮与弟审邽、审知以才华横溢著称,人称“三龙”。王氏兄弟奉母董氏率5000余名义军(据当今福建学者考证为50-80余姓)入闽,揭开了固始移民南方的又一新篇章。
唐末王氏兄弟率50多姓5000余人入闽,他们离开家乡固始向南进发,过寿州、庐州,抵达浔阳(江西九江)。浔阳是江西的门户,自晋代就是“七省通衢,来商纳贾”的重要城市,起义军越过浔阳,继续南行。溯赣江而上,过洪州(江西南昌)、吉州(江西吉安),最后到达虔州(江西赣州)。由虔州东进,折入漳水河谷,进入福建汀州(福建长汀)。由汀州向漳州(福建漳浦)、泉州发展。
当时十八部将董思安是董章之子,他们一族乃是随闽王王审知从河南固始迁徙而来。由于董章与王审知是舅甥关系,故而考察王审知先祖的踪迹就可找到董思安先祖的遗迹。
王审知与董章先人均为鲁琅琊人,其祖籍乃滕州盖村。他们是随王氏前五世先人宦游河南固始的(盖村现仍然存在很气派的王氏宗祠)。追溯其渊源可知,他们来自山东鲁西南的鱼台县,其先人从山西太原府迁徙而来后又迁徙至盖村。董氏一族与鱼台毗邻,世代与王氏结亲。王审知母亲就是一位有名的巾帼英雄(被朝廷授予“鲁国内明夫人”谥号)。王审知当上闽王,董思安当上漳州刺使。董思安气节高尚,成为福建泉州董氏千家万户奉祀之“神”。
董思安后裔在祖辈对故土的留恋影响下,其后裔陆续向河南方向迁徙。
唐末董章,随王氏(王审知父)入闽六十七姓之一。其先为河南光州固始人,子董思安,为五代闽(越王)国莆田人,骁勇无比官居闽国(景宗帝王曦)大将军,始落籍晋江登贤里(见《泉州府志 忠议篇》)。开运二年(945年),董思安忠于旧主退隐泉州,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土七月十四董思安第十四世孙董善顺因避元兵骚扰从晋江青阳迁居石狮永宁沙堤村,其弟董善应则宣德年间,避居于金门古坑乡,故今金门、同安、厦门、漳州、晋江、石狮董姓均为同宗。
广川大昭穆:
日正升腾达,宗明嗣永芳。诗书绳祖志,爵禄顯荣昌。
孝友传家训,文章报国恩。田畴思世德,科第见经源。
闽省董氏大昭穆;
恭惟道明德,日旭焕春光。群伦欣帝贶,孙曹敦孝友。 垂裕泽丰长,奕世振家声。
永春县五里街埔头后山洋董氏字行自十八世起:
恭惟道明德,日旭焕春光,群伦欣帝贶,孙曹敦孝友,重裕泽丰长,奕世振家声。
永宁董氏諱行(第五世起):
恭惟道明德,日旭焕春光。群伦欣帝贶,孙曹敦孝友。  垂裕泽丰长,奕世振家声。
(1)唐光启元年(885),董思安之父董漳由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入闽,居莆田。明正统《兴化府志》有传。
明正统年间修《兴化县志》载:董氏,古陇西人,初自光州固始县辅王审知入闽,寻移于清源东里龙眉。今子孙迁于永福大樟,而龙眉有祠在焉。
宋大观中,兴化来苏里人董公偃(宋兴化县来苏里即今麦斜,是仙游钟山镇人口第一大村),工诗善文学,品行高洁,福建转运使陈觉民表奏以“八行”举荐,大司成考核无误,呈朝廷欲授官,惜未赴行病卒。董姓古代家族发祥地在陇西郡,福建堂号为“三策堂”、“正谊堂”。
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东兴村东蔡自然村,其北靠五侯山脉,南临国家级莆田秀屿前沁木材加工区。据东蔡董氏宗亲提供该村董氏先人可追溯在前唐五代时期,已有闽先祖董思安官至镇国将军,当时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带王氏入闽,入籍泉州市晋江登贤里肇基;董偃公生五世董鎏公,宋朝进士,敕封英济侯,后因战乱择归隐兴化莆田五侯山后开族启乡东蔡;第十六世董文吾初居东蔡村后同禄林公迁浔江村(现东峤镇前沁村),现在的东蔡村董氏,也包括前沁、岭口、吴厝村近三千宗亲。
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后郭村田头自然村董氏有总户数88户,总人口398人,其中男189人女209人。出嫁和海外人口估计有800人以上不计其中)。
莆田市董氏约6千人,排序第46位。现集中在秀屿区东峤镇东兴村,散居涵江区涵东街、江口镇园顶村、顶坡村等处。
明、清之际,董氏族人渡海迁入台湾,现多分布在台湾的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屏东县车城、台北县、高雄县、高雄市及彰化县二水、永和市等地区。
(2)元至元十一年(1274)农历七月十四,董思安第十四世孙善顺因避元兵骚扰,从晋江青阳迁居石狮永宁沙堤村,其弟善顺之弟善应则避居于金门古坑乡。 据《董氏大成宗谱》记载:善应公开基金门古坑,传开六房:希贤,希圣,希文,希武,希元,希万。派下子孙分居于金门、同安、厦门、漳州等地。金门古坑谱牒资料记载:善应号扬崑,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迁居浯洲浒兴(金门古坑)。
(3)约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董思安十六世孙董伯义自晋江乌屿开派安溪,肇基来苏里产贤(湖头镇产贤村),为产贤董氏一世祖。繁衍生息,先后分支湖头山都村寨边,白濑乡下镇村墘美、坪中,寨坂村中堀,凤城镇上西门等地。湖头、白濑董氏族人又先后迁往永春、永安、德化、江西、台湾等地。
产贤村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安溪县湖头镇,明清属来苏里;民国时期为都贤保。1961年隶属登贤小公社;1982年4月都贤析为产墘、东埔、桥头、许前4个独立村。1998年9月22日,产墘村更名为产贤村。村委会设在下产墘自然村,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董姓。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董氏共2950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44位。以湖头镇最多,白濑乡居二。主要分布见下表:
乡镇
人数
主 要 聚 居 地 及 其 人 数
湖头镇
2431
产贤村 2367人,宗成庙巷 6人,船巷、四角井居 4人,湖二村 16人,湖四村 3人,半岭村 21人,山都村 14人
白濑乡
500
下镇村489人,寨坂村11人 ,凤城镇 15 ,上西居、朝阳居5人,南街居6人,祥云居3人,凤山居1人
凤城镇
15人
上西居、朝阳居5人,南街居6人,祥云居3人,凤山居1人,
虎邱镇
4人
双格村4人
《湖头产贤董氏族谱》历史上八次修纂。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首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二修,由董肇翁、董寿翁主持作序。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修,由董宗艾、董宗义主持。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四修,由董宗岁主持。光绪四年(1878年)五修,由董光缔主持。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六修,由董伦佑主持。民国28年(1939年)七修,由董植本、董昭藜主持并作序。2000年八修,由董昭衍主持并作序。
自六世起讳行:
恭惟道明德  日旭焕春光  群伦欣帝贶  垂裕泽丰长  孙曹敦孝友  奕世振家风。
自十六世起字行:祖孙昭统绪,名正福自昌。诗礼扬声远,勋成品望彰。
湖头山都寨边、宗成庙巷,白濑下镇、寨坂等地董氏字辈排序与上同。
(4)長房希賢九世惟五公、字行四,初西移,往台灣承天府,後遷往鯽仔潭,在移居南路琅嬌;道寅公長子明助公官名方康熙辛丑 年領右先鋒平台灣有公官住澎湖協鎮告休孫玉書住台灣安平。
山東省城武縣汶上鎮董口行政村二房希圣公之后裔,现已繁衍发展到一万余人,分居在曹县、单县、成武、定陶、巨野等地,各地分支已遍布全国。依先祖希圣公为始祖(一世),已相传二十余世。
邦義房德佳生三子長日從生子旭開、次日心、三日貴兄弟三人俱住廈門後崎尾。
(5)明朝年间世居泉州永宁沙瑅的铺顶公和尊顶从泉州晋江之永宁二十都沙堤乡迁福鼎大白鹭,迄今已二百多载,丁口蕃昌孙曾乐业无不各臻有成。董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沙埕镇川石村、沙埕镇大白鹭村、后岙村、黄岐村、敏灶村、南镇村、水岙村。
第九世明抛公于雍正间,自晋江县二十都永宁沙堤乡来迁福鼎大白鹭。第十一世日姜公于乾隆间,由泉州晋江沙堤来迁福鼎大白鹭;日爽公居永宁。
福鼎大白鹭董氏的名行:
應惟道明德  日旭焕春光  羣倫欣帝贶  孫曹敦孝友  垂裕澤豐長  奕世振家聲。
字行:
蜚聲聯祖曜  偉烈萃鍾英  經作守仁義  立業樹忠貞。
(6)清代惠安市黄塘镇省吟村许厝董氏始祖董东山公。现有十一代,人口130人。
自二世起讳行:
恭惟道明德  日旭焕春光  群伦欣帝庆  孙曹敦孝友  奕世振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