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红色旅游开始“新长征”--张东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55:01
赣州红色旅游开始“新长征” By  张东方 发表于 2008-2-18 18:56:00 

面对井冈山的快速发展,赣州红色旅游还在“爬坡缓行”,仍无法走出“红色难红”的怪圈。这样的对比令当地各级政府产生了一种迫切的突破欲望。

12月12日,于都县长征宾馆,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这里召开。但富于戏剧性的是,这次看似寻常的会议,其主题最后转变成了“红色旅游深讨会”。与会人员40多人,分别来自各县市宣传、文化、旅游、教育等部门,他们的发言,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发展红色旅游,时不我待。”

 

《探讨篇》:赣州红色旅游开始“新长征”

 

现状回顾一:看点少

 

产品是旅游的核心,这也是吸引游客的力量所在。环顾华夏万里河山,庐山之秀,华山之险,香格里拉之纯,西安之古韵,都具备了独特的旅游审美价值,故此才令众生神往。而反思目前赣州的红色旅游,与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还有很大差距。赣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杨元珍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除了一些革命旧址外,其他有看点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

 

对策:要参观也要游乐

 

杨元珍说,游客来赣州的目的不光是看看革命旧址那么简单,如果能够多开发一些“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使他们“心入其境”,亲身体验革命年代的红军生活,才能真正重温那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达到心与境、神与形交融的境界。

按照杨元珍的观点,赣州必须转变过去的观念,赋予红色旅游的审美价值,要参观也要游乐,这正好与“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旅游功能相吻合。

 

现状回顾二:各自为政 缺乏联动

 

赣州地域广阔,18个县市分布在近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从地图上看,就像18颗珍珠散落赣南的绿水青山之间。但这18颗珍珠所承载的红色文化也呈分散状,并带来了直接影响:各个旅游景点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联动,这使得整个赣州的红色旅游陷入了“割据分散”的局面,根本无法形成规模。而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每个红色景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的。

 

对策

布局:串起散落的珍珠

 

问题已经摆了出来,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我们的采访中,几乎所有专家一开口便是“重新整合”——

赣州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国铤认为,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之间具有历史的有机联系,孤立地去发展“一地一点”的红色旅游,就割断了它的历史联系,从而人为的削弱了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赣州应该以系统观对各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山水、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并以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帮助人们发掘新的旅游价值,求得最佳“系统效应”。

于都县旅游局局长李师海的观点与胡国铤的大同小异:作为革命圣地,赣州要客观地把握好其革命精神的脉络,动态地向游客展示红色旅游的精髓,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布局和“点线安置”,用大量的革命史记、革命遗址等闻名于世的红色资源共同来勾勒出中国革命的红色画卷,从而形成以点入手、以线串联、以面展示、纵横经纬、全面立体地构建有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体系,这是做大做强红色旅游的关键。

赣南师范学院的罗勇教授则描绘了一个“众星望月”图景。按照他的理论,赣州的红色旅游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枢纽”,“赣州城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中心枢纽’”。

……

尽管专家们的角度不一,但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声音:要从全局上整合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整体包装,形成“大赣州红色旅游”概念,“将散落的珍珠串起来。”

 

定位:红色+绿色+古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总结井冈山的成功经验时,很多专家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红色+绿色”。

于是,有人说赣州应该学习井冈山的经验;但也有人说,这里缺乏井冈山那样的“绿色”。那么,赣州该怎么定位?赣州的特色优势在哪里?赣州能否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红色旅游之路?所有的观点最终都指向了这样一个结合点——红色+绿色+古色。

赣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杨祥华的理论富有诗意:把名扬天下的红色故都,底蕴深厚的江南宋城,震撼心灵的将军情绪,山水苍茫的长征渡口,风景秀丽的“翠微”“金精”连成一片,融为一体,让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和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

李师海则从市场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定位思维:红色旅游除了要与绿色生态旅游相结合外,还应与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叠加吸引力”和整体优势;将红色旅游与观光、农业、民俗旅游以及文明生态村建设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扩大旅游产业规模。

但目前的问题是,赣州在“红色、绿色、古色”中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就“古色、绿色”建设而言,“古色”建设归博物馆管理,而“绿色”建设则归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针对这种现状,李师海毫不讳言,红色是绿色的文化底蕴,绿色是古色的衬托,“多头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赣州旅游的整体形象,打破这种局面势在必行!

 

战术:借力市场发展“红色”产业

 

方向似乎越来越明确了。在解决了“走向哪里”的战略问题之后,剩下的就是“该怎么走到那里”的战术问题了。于是一个关于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胡国铤说,在当前所处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显然是行不通的,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建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才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必由之路。他表示,赣州红色旅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红色旅游经营部门(单位)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还要以市场为取向,把红色旅游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作为资本来运营,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规律,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产业链(如酒店业、红色旅游工艺品、音像制品、文化读物产业等)。”

而李师海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要有很强的经济意识,红色旅游的出路就在于它的产业化。”

在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座谈会上,很多人都提及资金短缺的问题。一边是“红”山绿水、古色客风,一边是坐等财政拨款,机遇往往这样擦肩而过。那么我们能否走市场化之路,借市场之力来解决资金问题,将其纳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按照经济规律来打造赣州红色旅游?

经验证明,走市场化的道路是条捷径。据有关专家介绍,云南近年来的旅游业之所以发展迅猛,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外,市场运作“居功至伟”。

 

现状回顾三:革命纪念设施陈旧

 

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是红色旅游的主要资源,也是激发审美愉悦感的媒介物。但在赣州,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样存在诸多不足。据胡国铤介绍,当今除了北京、韶山、井冈山、卢沟桥、西柏坡等少数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具有较高的现代化水准外,其余大多数革命纪念场馆都存在展馆狭小、设施陈旧落后、陈列手段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赣州也很突出。

 

对策: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

胡国铤认为,在日益高涨的红色旅游中,这些陈旧落后的基建设施和陈列手段已难以适应当今游客的需求,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就必须对陈旧落后的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营造一种既庄肃穆又令人愉悦的环境氛围。

李师海的观点则更具有市场色彩。他说,赣州要根据当今游客的审美观念和消费心理来设计和改造出新的旅游产品,可以运用科技手段,丰富展示内容,变单一的平面展示为平面、立体、表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生动展示,从而使人身临其境,见物见人见精神。此外,还可以策划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活动,以增强教育效果和提高整个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但要想留住游客,除了要让游客玩得开心外,还得使游客吃得开心、住得开心。用一位专家的话说——旅游是个综合概念,既要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又要在交通设施、旅游接待、旅游推广等方面下苦功夫。

 

结束语

长征曾在这里起步,它为赣州留下了一段名垂青史的红色记忆,留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而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赣州还将为长征赋于新的内涵——扛着“红色旅游”的大旗打响“突围战”。

面对明年“红色旅游年”,面对国家实施“红色旅游工程”的机遇,赣州时不我待!有关人士透露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当地政府对红色旅游已经开始了全面筹划工作。这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天南海北的游客将纷至沓来,漫步于赣南大地,抒革命情怀,沐客家风情,望绿水青山,品古色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