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盛如何在中国大赚其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34:49

看高盛如何在中国大赚其钱

百度贴吧 > 芝麻茶馆吧 > 浏览贴子吧主:时光都已不再爱尚茶馆
  • 快速回复
  •   切换到经典版
  • 贴吧投诉
  • 共有10篇贴子

看高盛如何在中国大赚其钱

  • 艾特乐
  • 0位粉丝

1楼

再转一篇---------
自丑闻爆发 看高盛如何在中国大赚其钱

  • 2010-5-4 18:16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2楼

自丑闻爆发 看高盛如何在中国大赚其钱


编辑提示:绕过政策线控股双汇集团,不到3年回报率240%;投资西部矿业、海普瑞不到3年即上市最高赚10000%;投资工行4年来已赚120亿美元,翻番至近4.65倍,据称还将套现10亿美元;与深南电对赌油价差点让深南电破产。这就是国际金融巨头高盛。它最擅长的是:一边唱多一边则逆向操作。据说其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 2010-5-4 18:18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3楼

自高盛帮助希腊“做假账”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丑闻曝光后,高盛的“天使光环”就消失殆尽,成为制造国际金融动荡的“魔鬼黑手”。4月16日,高盛被美国证交会控告涉嫌欺诈的丑闻传开后,英美等国立即表示对高盛展开法律调查。

     与国际上相比,高盛对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则“更胜一筹”,仅从房地产、介入金融、上市承销、收购企业四大方向来看,高盛在中国的布局可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上海炒地大赚几亿
    
     高盛在中国的地产玩法更具有美国特点:不直接涉足地产开发,而是通过投资或操控地产机构来操控地产开发。


     首先,高盛通过收购不良资产包进军中国房地产。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高盛还借“隐形渠道”渗入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其下属子公司白厅基金于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高腾大厦。2007年底,高盛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签署了注资2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第二大股东,进入中国的房地产中介市场。


     高盛一边唱多一边则逆向操作。

     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美国高盛以转让价格2.5万元/平方米,计算总价将超过24.5亿元人民币,转让其2007年以约16亿元人民币收购的“上海花园广场”的项目。自相矛盾的是,2009年12月高盛一直唱多中国房地产,称中国房价略高但未见泡沫。就在脱手中国房产项目之后,高盛马上变脸,在2010年2月的报告中,将中国地产类股票的目标价格下调30%。


    
     绕过政策线控股双汇大赚2.4倍
    
     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虽有失败,但依旧收获颇丰。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中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这一看上去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却已经不只一次地被悄然化解。

     2006年高盛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遭遇到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稀释了相关政策规定,从而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2009年11月高盛转让持有双汇股权的半数,获得1.5亿美元。此外3年来高盛从双汇分得的红利也大为可观,至少拿到数以亿计的现金分红,投资回报率达到240%。


    
     入股公司3年后能赚上百倍
    
     如出一辙的还有2007年高盛投资西部矿业(601168)。西部矿业上市后股价最高68.50元/股。高盛以9615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而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0.02元/股。

     投资海普瑞不到3年,平均成平1.57元,海普瑞发行价达148元,大赚近百倍,上市后获利更将超过百倍。


    
     对赌协议搞跨企业
    
     更恶劣的是,高盛与包括太子奶、深南电、国航及东航的对赌协议。在深南电对赌事丨件中,高盛正是在不断唱高油价的时候,反手看空油价与深南电签下对赌协议。每月以限制总量的可控支付,吸引深南电,结局是深南电赔光所有钱也不够。幸亏该合约程序上不合法,但也让深南电留下了“赖账”不良形象。

     而太子奶事丨件中,调低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市目标价格的同时,加快接管陷入“资金链断裂”困难的太子奶。这其实是粉饰一新的“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思路。


    
     入股工行四年赚120亿
    
     高盛从1994年在北京及上海设立办事处以来,就有计划地针对中国各种“有搞头”的领域投资,不断创下许多“第一”的纪录,如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替大陆国企完成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第一批获得中国发放QFII资格的业者。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移动、中石油、交通银行 (601328)、中国银行(601988)香港上市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到现在,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 (601398),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每股不到1元人民币)。4年以来获利近120亿美元,翻番至近4.65倍。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的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剩余的50%将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有传闻称高盛4月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若属实高盛将套现10亿美元。
     华夏时报

  • 2010-5-4 18:22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4楼



美国纽约曼哈顿百老汇大街85号,一栋褐色办公大楼,除了门牌号码之外别无其它显著的标志,这是拥有130多年历史的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总部所在地,低调得甚至有些神秘。而如今,希腊债务危机让这家奉行低调精神的百年老店曝光在全球金融视野之下,高盛公司被指在希腊危机中利用货币掉期交易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两项金融工具导演了希腊危机。


  • 2010-5-4 18:25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5楼

自高盛帮助希腊“做假账”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丑闻曝光后,高盛的“天使光环”就消失殆尽,成为制造国际金融动荡的“魔鬼黑手”。4月16日,高盛被美国证交会控告涉嫌欺诈的丑闻传开后,英美等国立即表示对高盛展开法律调查。

     与国际上相比,高盛对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则“更胜一筹”,仅从房地产、介入金融、上市承销、收购企业四大方向来看,高盛在中国的布局可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上海炒地大赚几亿
    
     高盛在中国的地产玩法更具有美国特点:不直接涉足地产开发,而是通过投资或操控地产机构来操控地产开发。


     首先,高盛通过收购不良资产包进军中国房地产。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其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高盛还借“隐形渠道”渗入中国房地产市场,通过其下属子公司白厅基金于2005年在上海以1.076亿美元的价格一口吃下了高腾大厦。2007年底,高盛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公司签署了注资2200万美元的投资协议,成为第二大股东,进入中国的房地产中介市场。


     高盛一边唱多一边则逆向操作。

     今年1月初,有消息称美国高盛以转让价格2.5万元/平方米,计算总价将超过24.5亿元人民币,转让其2007年以约16亿元人民币收购的“上海花园广场”的项目。自相矛盾的是,2009年12月高盛一直唱多中国房地产,称中国房价略高但未见泡沫。就在脱手中国房产项目之后,高盛马上变脸,在2010年2月的报告中,将中国地产类股票的目标价格下调30%。


    
     绕过政策线控股双汇大赚2.4倍
    
     高盛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虽有失败,但依旧收获颇丰。高盛进入中国所瞄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中国企业的控制权。由于中国设定了最高的转让权限,这一看上去无法跨越的政策难题,在高盛手中却已经不只一次地被悄然化解。

     2006年高盛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遭遇到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最终稀释了相关政策规定,从而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2009年11月高盛转让持有双汇股权的半数,获得1.5亿美元。此外3年来高盛从双汇分得的红利也大为可观,至少拿到数以亿计的现金分红,投资回报率达到240%。


    
     入股公司3年后能赚上百倍
    
     如出一辙的还有2007年高盛投资西部矿业(601168)。西部矿业上市后股价最高68.50元/股。高盛以9615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而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0.02元/股。

     投资海普瑞不到3年,平均成平1.57元,海普瑞发行价达148元,大赚近百倍,上市后获利更将超过百倍。


    
     对赌协议搞跨企业
    
     更恶劣的是,高盛与包括太子奶、深南电、国航及东航的对赌协议。在深南电对赌事件中,高盛正是在不断唱高油价的时候,反手看空油价与深南电签下对赌协议。每月以限制总量的可控支付,吸引深南电,结局是深南电赔光所有钱也不够。幸亏该合约程序上不合法,但也让深南电留下了“赖账”不良形象。

     而太子奶事件中,调低蒙牛、伊利和光明的股市目标价格的同时,加快接管陷入“资金链断裂”困难的太子奶。这其实是粉饰一新的“投资-拖垮-全面控制”思路。


    
     入股工行四年赚120亿
    
     高盛从1994年在北京及上海设立办事处以来,就有计划地针对中国各种“有搞头”的领域投资,不断创下许多“第一”的纪录,如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替大陆国企完成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第一批获得中国发放QFII资格的业者。

     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移动、中石油、交通银行 (601328)、中国银行(601988)香港上市等背后都有它的身影。到现在,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 (601398),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每股不到1元人民币)。4年以来获利近120亿美元,翻番至近4.65倍。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的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剩余的50%将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有传闻称高盛4月28日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若属实高盛将套现10亿美元。
     华夏时报

  • 2010-5-4 18:30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6楼

国际资本大鳄圈地国内农产品




[提要]   摘要: 始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背后闪现出来的都是各路资本推手的身影。



     令投资者颇感兴趣的是,此次黑石收购的寿光物流园的股权来源却是从国内唯一一家农产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农产品手中所得。    

----------------------------------------------------------------------



摘要: 始于去年延续至今的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背后闪现出来的都是各路资本推手的身影。这些炒作农产品的资本推手中均有外资的推波助澜。



  

黑石6亿美元投资寿光物流园
  

   据香港媒体报道,由美国黑石投资集团牵头的基金财团已与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市场运营商之一的寿光物流园达成协议,将在寿光物流园香港上市之前,对其进行大约6亿美元的投资,占寿光物流园30%的股权。(编辑注:投资就是冲着上市来的,高盛此前也就是用这样的招术,在不到3年内企业上市后大赚的。)

     令投资者颇感兴趣的是,此次黑石收购的寿光物流园的股权来源却是从国内唯一一家农产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农产品手中所得。据一行业研究员介绍:“2009年12月底,国内目前唯一的农产品上市公司――农产品(000061)转让寿光蔬菜市场股权,转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盈利能力不强,也许是涉及地方政丨府的利益,而从现在看来,可能是为了包装上市。”

     有消息人士透露,寿光农产品6月底有望赴港上市。按照设想,寿光农产品年中在香港IPO,计划筹集资金7亿美元,保荐人为瑞银。

     高盛相继掌控国内肉制品龙头

     2006年6月6日和12月9日,国内肉制品企业龙头双汇发展公告,称控股股东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将其持有的双汇集团35.715%的全部股份以20.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以高盛集团为实际控制人的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简称“罗特克斯”);第二大股东漯河海宇投资将其持有的双汇25%的股权以5.6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罗特克斯。

     据悉,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是专门为参与双汇集团股权转让而在香港新注册成立的公司。2009年12月,双汇发展公告称高盛已经把持有的双汇发展股权大部分转让给鼎晖,仅持有双汇发展5%的股权。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只是高盛与鼎晖之间做的一个局。

     而在此之前,高盛已持有双汇最大竞争对手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的股权,雨润食品集团在香港上市,也是国内肉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有趣的是,在高盛陆续收购雨润和双汇发展股权之后,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涨势,猪肉价格最高涨至每公斤36元。而在高盛减持双汇发展股权之后,国内猪肉价格一路走低,如今每公斤猪肉价格在16元附近徘徊。猪价的涨跌与高盛的进退如此吻合,不会是太巧合了吧?


                                                    证券日报


  • 2010-5-4 18:33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7楼

高盛事件我们该关注什么? 
 
2010年04月26日 09:44:48  来源: 广州日报  
 
 

 
    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再次提醒我们,高盛的“清白”确实存疑。我们不能坐等美方的调查结果,还应自行调查高盛与中国有关的交易。

    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集团提出民事诉讼,称该公司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瞒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蒙受约10亿美元的损失。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相关机构首次针对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次贷衍生品交易提起诉讼。高盛集团当天迅速回应,否认所有指控。

    连日来,“高盛事件”迅速成为媒体焦点。继美国证交会之后,英国、德国政府都公开表示要对高盛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展开调查。高盛一时之间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但对于“高盛事件”的走向,外界有不同的看法。《金融时报》在其评论中称,美国证交会正在与高盛决斗;有评论称,奥巴马是在“杀一儆百”,为其金融改革造势;但也有评论说,这一事件最终可能会以美国证交会和高盛“私了”而告结束。就目前而言,其结局究竟如何仍有待观察。但就中国而言,在高盛事件上更需要关注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局。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高盛究竟是否“清白”。换句话说,高盛是否存在“道德问题”。在德国,已经有政府官员表示,在高盛接受欺诈案调查期间,政府考虑暂停与高盛的业务往来;一旦指控成立,政府将中止与高盛的合作。事实上,此前就曾有报道提出,在2004年中国国有银行改制期间,高盛大玩两面手法,狠捞了一笔;而两年前石油价格暴涨的背后也有高盛的身影。如今,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再次提醒我们,高盛的“清白”确实存疑,需要彻查。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坐等美国证交会的调查结果,还需要自行调查高盛与中国有关的交易。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华尔街。就与中国的交往而言,高盛或许是风头最盛的公司之一,但绝非华尔街与中国公司有着较多往来的唯一巨头,也不可能是存在道德“嫌疑”的唯一华尔街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的声誉已经遭受重创,不过,那更多是因为华尔街的“贪婪”和“失控”,其道德和诚信似乎仍未受到重创。对华尔街而言,这不能不说是无比的幸运。如今,美国证交会对高盛的指控终于使华尔街的道德和诚信面临一场迟来的风暴的洗礼。我们在这场风暴中不应成为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仔细而彻底地审查华尔街的道德背景,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交往的华尔街公司。唯此,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谁是值得信任、可以交往的伙伴,谁应该被列入“黑名单”。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金融改革的进展,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监管领域的改革进展。美国次贷危机以极其惨痛的代价表明了金融衍生产品失控后的可怕结果,同时也提醒了全世界,华尔街所制造出的不仅有“金融创新产品”,还有巨大的泡沫和有毒的产品。之所以如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金融领域里,华尔街不仅是游戏的玩家,而且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缺乏真正监督的游戏,其正常运转几乎完全依仗华尔街的“道德”和自制,其失控几乎成为一种必然。这提醒我们,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中,需要谨慎对待金融创新,慎防有毒产品;同时,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加以严格监管,防止重演华尔街的悲剧。美国的金融监管或许可提供一些借鉴,但中国更应自己展开探索和试验。

(党建军,媒体人士)

  • 2010-5-4 18:37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9楼

高盛事件我们该关注什么?  
2010年04月26日 09:44:48  来源: 广州日报   
  
  
    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再次提醒我们,高盛的“清白”确实存疑。我们不能坐等美方的调查结果,还应自行调查高盛与中国有关的交易。

    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集团提出民事诉讼,称该公司在向投资者推销一款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产品时隐瞒关键事实,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蒙受约10亿美元的损失。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丨府相关机构首次针对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次贷衍生品交易提起诉讼。高盛集团当天迅速回应,否认所有指控。

    连日来,“高盛事件”迅速成为媒体焦点。继美国证交会之后,英国、德国政丨府都公开表示要对高盛相关金融衍生品交易展开调查。高盛一时之间似乎成了“众矢之的”。但对于“高盛事件”的走向,外界有不同的看法。《金融时报》在其评论中称,美国证交会正在与高盛决斗;有评论称,奥巴马是在“杀一儆百”,为其金融改革造势;但也有评论说,这一事件最终可能会以美国证交会和高盛“私了”而告结束。就目前而言,其结局究竟如何仍有待观察。但就中国而言,在高盛事件上更需要关注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局。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高盛究竟是否“清白”。换句话说,高盛是否存在“道德问题”。在德国,已经有政丨府官员表示,在高盛接受欺诈案调查期间,政丨府考虑暂停与高盛的业务往来;一旦指控成丨立,政丨府将中止与高盛的合作。事实上,此前就曾有报道提出,在2004年中国国有银行改制期间,高盛大玩两面手法,狠捞了一笔;而两年前石油价格暴涨的背后也有高盛的身影。如今,美国证交会的指控再次提醒我们,高盛的“清白”确实存疑,需要彻查。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坐等美国证交会的调查结果,还需要自行调查高盛与中国有关的交易。

    其次,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华尔街。就与中国的交往而言,高盛或许是风头最盛的公司之一,但绝非华尔街与中国公司有着较多往来的唯一巨头,也不可能是存在道德“嫌疑”的唯一华尔街公司。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的声誉已经遭受重创,不过,那更多是因为华尔街的“贪婪”和“失控”,其道德和诚信似乎仍未受到重创。对华尔街而言,这不能不说是无比的幸运。如今,美国证交会对高盛的指控终于使华尔街的道德和诚信面临一场迟来的风暴的洗礼。我们在这场风暴中不应成为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仔细而彻底地审查华尔街的道德背景,尤其是那些与中国有交往的华尔街公司。唯此,我们才能清楚地知道,谁是值得信任、可以交往的伙伴,谁应该被列入“黑名单”。

    第三,我们需要关注金融改革的进展,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监管领域的改革进展。美国次贷危机以极其惨痛的代价表明了金融衍生产品失控后的可怕结果,同时也提醒了全世界,华尔街所制造出的不仅有“金融创新产品”,还有巨大的泡沫和有毒的产品。之所以如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金融领域里,华尔街不仅是游戏的玩家,而且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缺乏真正监督的游戏,其正常运转几乎完全依仗华尔街的“道德”和自制,其失控几乎成为一种必然。这提醒我们,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中,需要谨慎对待金融创新,慎防有毒产品;同时,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加以严格监管,防止重演华尔街的悲剧。美国的金融监管或许可提供一些借鉴,但中国更应自己展开探索和试验。(党建军,媒体人士)

  • 2010-5-4 18:41
  • 回复
  • 艾特乐
  • 0位粉丝

10楼

封杀高盛不如起诉高盛

2010-4-28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知名财经评论人

    无论最后是否受到法律的惩处,高盛的道德操守业已受到严重质疑。国内有投资者呼吁,取消高盛的农行主要承销商决定。这是意图封杀高盛,将使中国落入义和团的氛围之中,中国需要金融,更需要金融规则,封杀高盛不如起诉高盛。

 
    高盛的金融帝国来自于信用与技术,但最后却为厚利所惑亲手摧毁了信用。泡沫经济成全了高盛,也摧毁了高盛。

 
    相比在国际市场,高盛对中国公司的行为更加恶劣,或者说更加精明。

 
    2010年,高盛旗下全资子公司GS Pharma持有创下A股最高发行价的海普瑞海普瑞4500万股,以148元的发行价计算,高盛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将浮盈65.89亿元,帐面收益93倍。

 
    2007年,西部矿业上市,业绩每股0.81元,股价最高68.50元。高盛以人民币9615万元价格的投资,上市后套现70亿元,套现时高盛鼓吹大蓝筹。两年后,西部矿业业绩只有0.02元。

 
    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以来,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增4.65倍。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高盛持有50%股权于今年4月28日解禁,剩余的50%将在今年10月20日解禁。如果市场传闻属实,高盛在28号以后将出售15%到20%的工行股份,那么,高盛将套现10亿美元。

 
    高盛进入中国始于1994年,在北京和上海分别开设代表处。在以后的十几年里,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中石油、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上市等。到现在,高盛在亚洲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不仅如此,高盛还曲线主导双汇高管MBO交易,双汇迟迟不向公众投资者如实披露。2006年4月的交易,直到2009年11月,国外媒体爆出“高盛集团已经同意以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有的双汇集团50%的股权,并于上周同鼎晖投资签署了出售协议。这一交易将套现约1.5亿美元。高盛计划很快将再次出售所持双汇集团的股权,将其在双汇集团的持股比例降至5%”后,双汇发展才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发布公告承认了此事。高盛还是雨润的外资股东,在中丨国猪肉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更恶劣的是导致巨亏的中航油事丨件中,高盛所起的作用。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曾经作为中航油(新加坡)事后聘请的衍生产品专家顾问,对中航油与高盛之间的合同与交流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的专业结论是,高盛在与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要远比在本土的问题严重得多。2004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与高盛的复杂衍生产品交易中巨亏40多亿元。

 
    高盛在中国有着宽广的人脉,他们屡获特殊待遇。2004年,高盛通过收购中国政丨府银行不良资产、合作证券公司等业务,顺利地获得了进入中国市场所需的各项政策支持和资源。该年12月2日,高盛宣布高盛高华成立,被誉为是高盛拓展中国业务的里程碑。

 
    高盛是国际投行在中国赢利的“杰出代表”。

 
    让人胸闷的是,高盛赚了大钱,我们还得感谢高盛。如某些人士所辩解的,如果不是高盛这些国际投行的“革命友情”,国际投资者不会认可中国的金融机构,工行等无法在海外上市,中国的金融改革就不会成功。作为对高盛国际地位的认可,中国农行H股的承销商又选择了高盛。

 
    对于国际投行的上诉行为,我们在扼腕之余,却有不解之处。

 
    西部矿业国内上市,正值资源股高峰,为何要引入洋和尚念经?西部矿业因此变成国际化企业了吗?没有。收获是前美国财长保尔森访华时去了西部。

 
    中国人好面子。据高盛有关人士向《财经》透露,时任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的杨凯生正在美国访问,所有的人都不愿见中国来客,惟有保尔森请他到高盛总部会面。这显然让人毕生难忘。

 
    我们不可能封杀高盛,也不可能封杀所有的国际投行。但中国可以通过法律保护国民的利益。中航油事丨件时,有学者曾经建议起诉高盛旗下公司,最后未果;双汇信息披露不实,有律师请求监管层出具意见,最后诉诸法律,同样不了了之。

 
    虽然高盛在美国国内受到讨伐,但高盛还不敢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个人,这是出于对法律的忌惮,而高盛对中国企业屡屡出手,却仍被捧为座上宾。法律是否受到尊重,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不要封杀高盛,要约束高盛;不要尽信国际投行,要相信中国的内生市场力量。

  • 2010-5-4 18:44
  • 回复
  • 共有10篇贴子
 #ft{clear:both;line-height:20px;background:#E6E6E6;text-align:center}#ft,#ft *{color:#77C;font-size:12px;font-family:Arial;white-space:nowrap}#ft .c{color:#7777CC;font-family:arial;}#ft a.c{color:#7777CC;}#ft a.c:visited{color:#7777CC;}©2010 Baidu 贴吧协议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