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后门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8:31

中国人的后门困境

魏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我在中国国内的一位朋友对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他去外地旅行,在中国北方一个小县城的火车站售票处排队买票。天很热,队伍有点儿长,不久便陆续有些人不耐烦,离队去售票处后门找熟人。他估计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大概因为这个小县城不大,买票者、卖票者多少都会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他人生地不熟,只好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待。渐渐地,离队的人越来越多,前门的队伍越来越短,最后,像他这样的外地人也没花太多时间便买到了票。买票后,出于好奇,他绕到了售票处的后门,发现那里的本地人也排起了不短的队,其中一人曾在前门的队伍中排在他的前面。

听完这个故事,我笑岔了气。我不知道这是他亲身经历的真事,还是仅仅是个笑话。我判断,是真事的可能性不大:第一,我的这个朋友总是爱说笑话;第二,走后门的人通常不会再排队;第三,如果后门的队伍太长,他们最终会返回前门的。

但即便他说的是个笑话,我也觉得它体现了更深层的真实:第一,它揭示了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第二,它反映了中国人对关系学既迷恋又反感的复杂情感;第三,它也顺便调侃了一下走后门现象的荒谬本质。

在中国,谁都知道关系的重要。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有人还总结出一句话:在中国,关系就是生产力。

中文进入英语词汇的音译词不多,guanxi(关系)是一个,因为英文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意译词。英文中的“relationship”“connection”“contacts”“networking”等词语与中文中的关系并不完全相同,这些英文词最多只是人际联系的意思。

任何社会都需要一般意义上的人际联系,西方也不例外。但对这种人际联系的依赖程度,中西显然有着很大差别。在西方,如果你认识关键、重要的人物,也会更有利于你的职业升迁或商业成功,但即便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也能存活,甚至活得不是太差。但在中国,如果你没有任何关系,那就可能意味着你活不下去,或至少活得很差。

此外,西方社会的运作主要靠规则来调节和维系,西方的人际联系固然也重要,但它不能超越法律、道德和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社会基本上是一个规则社会。中国社会则是一个靠关系来调节和维系的社会,中国虽然也有法律,有道德,有规则,但关系可以超越法律,腐蚀道德,破坏规则,关系可以造就法外之关系内的道德(如所谓的哥们义气)和潜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

当然,纯粹的关系社会和纯粹的规则社会,无论在东方和西方,都不存在,而且,中国和西方亦非一成不变的社会。西方并非有史以来一直就是规则社会19世纪英国法律史家梅因曾把西方社会的演变概括为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而契约就是规则。规则社会其实是工业化、都市化、资本主义革命、消费者社会的产物。而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工业化、都市化和市场化运动,这种变化自然也会影响社会习俗和文化。在中国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关系对中国人生活、工作的影响比今天要大得多,举例来说,30多年前,普通中国人如果搬家,也需要托关系找车,叫朋友帮忙,因为那时中国既没有专业的搬家公司,也没有私人汽车,只能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等各种社会关系,来实现这种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事情。但在今天,即使你自己没有私车,亲友也不肯帮忙,你只要花点儿钱,雇一家专业搬家公司即可。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