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的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58:59
在一个电影节发布会上,当瑞士导演简短叙述了新片的情节后,一位跑电影行业十多年的文艺记者低声对我说:“我真的没什么要问的。因为不管问什么,我都猜得到他会怎么回答。”他的话让我相当震撼,因为当时我也正为无问题可问而苦恼。但你不用为他担心,凭他的经验,依靠手中一页纸的资料,回家稍微google一下,最多再打两个电话,就能写出一篇很不错的报道,而且可以把这位导演的前世今生写个遍,好像他们促膝交谈了好几夜。

    这种因经验丰富而导致的“无语”境地让我想起老夫老妻相处的情境,两个人各做各的事,你不说话,我也不说话,但我们都知道彼此心里在想什么。说得好听点,这是时间带来的默契,说得不好听,则是麻木、想当然、迟钝、毫无想象力、死气沉沉。任何人在这种状态中都很难做出有新意和突破性的举动,尤其是创意行业的人。

    一些个性敏感的三四十岁的职业人会被这样的状态吓倒。虽然他们工作理想,业绩出色,但这种对工作不再有任何期待和惊喜的状态会促使中年危机感提前爆发。我认识的一个专业人才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正在寻找新职业方向,他试着谈了几家性质不同的公司,有全外资的,有民营资本尝试做文化产业的,还有小成本合伙人制的,最后一家好像最不靠谱,给他相当于现在薪水的1/3的报酬和大把水中花镜中月的所谓干股,谁都知道,在没有赚到钱时,这些干股不过是废纸一张而已。谈了几个月后,专业人才最终发现还是自己原来的工作最好,决定不折腾,留在原位。但这番瞎折腾被证明并非白折腾。经过多轮面谈以及对几种新工作的了解后,他终于发现现有工作的好多优点,并为自己的消极与被动而后怕,尤为重要的是,他从更年轻的竞争者那里捕捉到了危机感——竟然有小他十岁的人和他竞争同一个职位,而且他的优势并不突出。他与老工作的关系,很像七年之庠相对无语的夫妻,突然其中一个有网恋的迹象,并已经时常出去与网友碰面,结果见了一圈人后没找到更好的,又回来过安稳日子了。但是有动机没行动的网恋重新激发了对爱人的尊重爱戴与珍惜,也算是功德无量。

    多和新员工沟通也有助于捕捉新鲜感和危机感。新员工往往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冲动,在他们还没有被公司文化驯服前,常常能带来全新的灵感。以前我常从实习生的激情中寻找自己的惰性,从他们被否定的提议中,找到一些闪光点,比如,广告公司的实习生如果提议用快女新人曾轶可代言某款产品,一定会被高层否决。但这个不成熟的提议至少表明他们愿意关注新锐名人,尽管这些名人的形象还不成熟。但假以时日,现有的老牌名人肯定会被新锐的替代,这就是高层精英容易忽视的。最近红遍全球的摩根士坦利的15岁实习生罗布森就能带来这样的效果。因为大概除了这位少年,其他所有衣冠楚楚的商业精英没人敢于宣称:我不喜欢用Twitter,因为它会用光手机储值卡。或者换个思路,因为大多数精英的手机费被纳入公务沟通的报销范围,导致他们无法看到未来的消费者——青少年们,对于Twitter这个无线通讯当红产品的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