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育 让莘莘学子练就“科学头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37:28
科技活动开发潜能“引路”  探究学习掌握创造“门路”创意教育 让莘莘学子练就“科学头脑”(附照片)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科技与人文并肩同行走新路    科技活动、探究学习,一直是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培育学生科技素养、智慧学习的两大天地,而“创意教育”是学校科技活动和探究学习的引领性的标志,致力于给学生一个科学并富有创意的头脑。
    多年来,学校的“创意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创意教育”的主阵地;探究性学习与人文精神养育的特色有机结合,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是“创意教育”的主方略;在课堂、课题、活动进行研究和实践,是“创意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师生共同探究的创意平台,从探究情境认知的教育教学规律着手,从活动探究入手,开展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综合性、趣味性等特点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仅2007、2008两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2项,其中小刘同学获2006年度“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奥运创新奖”并被授予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小沈同学获2008全国“宋庆龄奖学金”(上海市共2人获奖),市级奖项108项,区级奖项133项。
    “创意教育”,不仅成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池春水”,也成为学生培养创新素养的“智慧涌泉”。
   
搭建创意教育的“平台”:两大经典科技活动“常搞常新”
    为激发学生的创意火花,学校坚持多年开展了校园科技节和“奇思妙想我能行”两大经典活动,通过这个平台,锤炼学生的创意头脑。
    科技节,是学校的经典科技活动品牌。在每年的科技节中确立鲜明的主题,如:“科技有形,创意无限”、“异想天开创奇迹”、“奇思妙想我能行”,“创造让生活更美好——变废为宝创意秀”等,在丰富的科技活动中,学生通过读科普书,写科普读后感,编科普小报,绘科普画,设计科技创意,提出发明金点子,制作科技作品,参加科普竞赛,提高科学水平,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今年4月29日,学校第十三届科技节如期闪亮开幕,“创意行秀,世博成就”,全校师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呼应精彩世博。周筠校长在科技节上的开幕词,充满了科学与激情。他说,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进步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他指出,校园科技节是学校创意系列教育成果的浓缩,也是全校师生魅力展现的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擦亮科技特色教育品牌,营造科学探究氛围,激发师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科技节从4月29日至5月24日,学校组织开展科技主题辩论、学科周海报及专题板报评比、“异想天开”校园创意秀、区中学生五项全能大赛校级魔方大赛、“世博,我能做什么”演讲赛、“我与世博同行”英语小报制作、“我与世博”网上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奇思妙想我能行”,是学校坚持10年开展的传统。立足科技节,开展“奇思妙想我能行”、“异想天开创奇迹”等创意活动,充分挖掘老师与学生的各种潜能,通过活动,有201项学生创意发明成功申报发明创造、实用新颖的专利,其中创造发明76项,实用新型设计124项,外观设计1项。以“奇思妙想我能行”为主题的作品,分获静安区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成果二等奖。自2002年至今,连续多年分获上海市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学校每年的科技活动内容,涉及宇宙空间、绿色环境、生物信息、工程设计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利用废旧物品,自行设计、自行制作的富有想象、有科学创意的作品,通过自编自演,介绍作品的科学创意,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符合学生特点,深受学生喜欢,参与率达100%。许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其实并不高深莫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师生共同探究、设计、制作过程中,师生间情感也更为融洽。
    启示:创意教育的载体,犹如给学生一种点拨智慧火花的“火苗”。
   
渗透创意教育的“溪水”: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
    创意教育在学校,最初是以探究性学习为先导的。
    多媒体展示议题、“专家”们轮番发言、主持人总结会议……你千万不要误会,这不是哪个高级论坛上的一幕,而是学校学生正在就“大坝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室成了“长桌会议室”,由高一学生扮演的“专家”们围着桌子坐了一圈,他们今天的“议题”是“大坝问题”,即在一条河流的上游建造一个大型水利枢纽。“专家”们显然都做了充分的调查研究,说起来头头是道:“水利专家”讲完防洪、通航和发电,“经济专家”就发表了对筹集建设基金的设想,接着“物理学家”解释大坝的高度问题、“生态专家”强调保护珍稀生物……一节课的时间,一座大坝的“蓝图”就被“专家”们描绘出来了。别看“长桌会议”只开了短短45分钟,“专家”们却为此付出了大量劳动。每个“专家组”都是一个课题小组,各个小组分别从物理、化学、地理、经济、政治、历史、生物等各门学科的角度,研究有关大坝建造的综合性背景资料。通过自己查资料、问专家、做调查获取知识,同学们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方式转化为探究与接受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创造细胞”都被激活了。学校的探究性学习不是简单地找个题目写篇小论文,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合学生的课题,并找到更好的探究方式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学起来既充满乐趣,又创意迸发。
    以创意教育为基本宗旨的学校市级课题《对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还开发了“异想天开创奇迹”、“奇思妙想我能行”、环保创意设计、高中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克隆实验、科普写作、科普英语、信息科技、气象观察、物理创新实验、化学创新实验等学校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将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作为激发创意的基地,指导学生课题研究,促使学生探究性学习由点到面,由高中向初中拓展,采取措施确保高中阶段的学生每人至少完成两项研究课题研究,初中阶段学生每人至少完成一项课题,并计入学分,进入学生评价手册,以补充、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科普知识。如今,学校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课题资源库,学生的研究课题达500多个,其中《杜绝盗版——盗版问题研究》、《克隆植物——探索组织培养》等十多项课题获得了上海市英特尔科技创新大赛等奖。
    启示:创意教育成为教学的元素,只有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才会获得生命力。
   
丰满创意教育的“羽翼”:人文养育立足“成人成才”
    创意头脑必须要有爱国情怀、人文素养。学校在创建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了养育人文精神、德育校本化的道路。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中,学校坚持“科研强校”基本方略,把“两纲”教育及教育行政关于德育工作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具体细化并予以贯彻落实,形成了以“目标序列化、内容具体化、途径多样化”为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主线,保证了人文养育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落实,使学生不仅具有聪明的科学头脑,而且具有进取的爱国意识。
    学校在创意教育中,强调科技与人文的结合,科学与生活的融合,兴趣与责任的契合,就是在展示科技发明中,也突出运用音乐、舞蹈、朗诵、小品和话剧等各种幽默、夸张的文艺形式,使之成为科技与人文高度融合的精品。在演出过程中,学校聘请专家、老师、学生,按主题、创意、效果、成本、特色五个方面进行公正地评比。作品演示既介绍创意思路和创作过程,也将科技与文艺有机结合,不同凡响的场面,大型的道具,制作精良的模型,娴熟的演技,把同学们深深地吸引住了。寓教于乐、充满活力,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了人文科学的结合,弘扬了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启示:科技与人文,是人的创意的两大元素,也是科学生活的两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