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迷-中日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36:52
[870] (2007-03-16)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让读者看到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一位法国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是一个技术民族,也是一个政治民族.日本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人也是一个商业民族.考古学发现中国人这些特点很早以前就存在.但是中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后,这个李约瑟之迷怎样解释?而东亚国家之中,为什么日本成功进入现代世界,而中国比较困难?
如果说欧洲人在近代以来高速发展是一个特例,中国也是一个特例,因为保持长期领先的社会很少, 古代希腊,近代有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都是短暂领先,同时代其他国家主要靠学习领头的国家.一个国家学习能力可能更重要.一个社会知识和技术进步发明重要,但是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更重要. 一个社会进步,一靠自身创造.二靠学习和继承,也就是知识和技术扩散的机制.中国自身创造能力很强,甚至19世纪中后期还向日本输出纺织和农业技术.中国为什么后来落后?
1 对自身创造不断改进的成绩不佳,知识难以积累,最终创新受限.元代的大统历当时是世界最先进的历法,中国古代天文学很多是父传子,后代天文学家不但不能进步,甚至逐渐忘了原理,到了明末误差越来越差.因为中国没有相应的知识继承,传播和保护的强壮体制,比如大学和专利法,科技还在父子相继状态.
2 向别国学习成绩不佳,所以中国自身创造一落后,就落后的时间比较长.在知识和技术扩散上出了问题.在古代社会的技术扩散没有政府支持比较困难,如果政府没有竞争压力在技术扩散上没有动力,反而可能会垄断知识.不向别国学习是自大心理作怪,身份高的不愿意向身份低的学习,年纪大的不愿意向年轻的学习.如果认为自己很高贵,不会放下架子去学习.老大帝国不会向蛮夷学习.因此中国人在古代没有向吸收希腊知识的阿拉伯人学习,近代向西方学习不佳.日本一直是向其他国家学习,容易跟上世界形势.
中国科技史上高潮,往往发生在竞争环境下,战国时代多国竞争与欧洲近代多国竞争很相似,两汉时期与匈奴的竞争,两宋时期先后与辽夏金元的竞争,在科技和思想史上达到高潮.在竞争环境下,政府和社会都比较积极.汉朝积极参与经济和科技活动,蔡伦纸就是政府改进民间技术的产物.宋朝政府积极投入经济生活,让北方种水稻,南方种小麦,鼓励海外贸易,出了最早的版权法,发行了纸币.但是明清就开始落后.
明朝晚期前一直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明末面对后金(后称清)和农民起义的威胁,明朝积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武器技术,天文学,逻辑学和数学.
清朝前期还积极学习西方科学和技术,但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对付汉族的文化.清朝在1755-1758年击败准噶尔部,从此消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威胁,内部统治日益稳定.乾隆就在1757年下诏关闭浙江宁渡、福建漳州和江苏云台山通商口岸,仅保留广州,影响了中西交流.在广州1834年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工厂,西医也开始在广州行医,如果其他三个港口保持开放,先进科学和技术会更广泛传播.
日本在16世纪内战,促进了西方技术的引进,军队大量装备火绳枪.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不是绝对统一,地方上还有大名势力,互相竞争.萨摩藩和长洲藩大名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在思想界,日本儒学和西学的兰学互相竞争.中国的思想界在<<四库全书>>编撰后,变得僵化,戴震之后就没有好的思想家.
中国多数书院在乾隆期成了准备科举考试的地方,而不是产生和传播知识的地方.
对外开放和交流,对社会有很大促进.佛教传入除了对中国宗教,哲学和艺术是个很大促进外,还对语言学研究有很大提高,梵语语音的研究,引发了隋唐以来对中文音韵的研究,汉语音记录方法—— 反切——亦是由梵语的音母与韵母的分析根法所衍生的,近代又结合了西方语言学,后来才有汉语拼音,普通话才能很好传播,还有白话文的产生也与佛教有关.明朝末年到清朝前期中西方文化交流,以戴震外代表江南士大夫形成学习西方科学的风尚,戴震思想和欧洲思想家很多地方相近,清朝中期后中西文化交流则受到限制,影响了中国进步.
而日本的西学-兰学,比中国广泛和深入,因此日本明治维新学西方比较地道.军事学上日本在18世纪就引进了西方军事知识,明治维新日本建立了现代化军队.16世纪日本倭寇袭击中国沿海,开始明朝正规军不适应倭寇的游击战,后来改变战术,以适合东南地形的鸳鸯阵打败倭寇.16世纪末中日在朝鲜正规战中,4万明军打败了15万日军.到了甲午战争,清军陆海军都败于有一定数量优势的日军.抗日战争之中,中国正规军不得不退到内地,东部一带要打游击战,靠盟国才最终战胜了日本.
解放初期技术和工业上有很大进步,也是因为对苏联的开放和交流上作的比较好, 解放初期中苏比较信任,因此大量苏联科技人员长期在中国企业,大学和科学院所工作,苏联也让中国科技人员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和交流,有助于软知识和隐含知识传授,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初期对西方科技人员缺乏信任,只顾设备引进,不注重对软知识和隐含知识的引进,限制国外的专业人员与中国人一起工作.
日本在战后技术引进非常重视软知识引进,引进美国学者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知识扩散需要国民受过量好教育,进入近代时,中国成人识字率远远低于日本.
中国近代日渐保守,不在于人治,而在于坚持旧制度,一直坚持祖宗成法,而祖宗成法是过去偶然经验积累.清朝嘉庆时期,因为长时期的出口顺差,白银流入造成通货膨胀需要改革财政制度,但是死抱着永不加赋的祖宗成法,不能改革.日本则锐意进取,明治维新成功.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鼓励对外开放和交流,鼓励竞争-中国式联邦制各个省,县之间竞争和学习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而在科技方面中国损失很大,从全世界前十几位跌到三十六位,除了投入减少,对外交流不够,人才流失外,学术垄断也起了坏作用.比如大学的合并,减少了大学数量,减少了竞争.美国则大学数量很多而质量高,促进了学术竞争和交流.
广州 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