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南 胡涂老汉话糊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3:45
胡涂老汉话糊涂
吴炳南
胡涂二翁,同住一院,隔墙而居,时有交往。远离宦海仍观潮属狗咬耗子,设身漩涡空嗟叹却煞有介事,耗时费神,赢得精神朵颐,忧心似焚,换来真理在胸,或切磋、或争论,亦自得其乐。智乎傻乎?是耶非耶?外人不足道也。二翁话糊涂一段对话,兹录於下,或可佐茶余一笑。
胡:看来“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提法,你持反对态度。上次联欢会上发言人多,形不成讨论焦点,今天我愿闻其详。
涂:不。首先得声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晚年如何过得充实和滋润,各有各的价值取向,老人仅剩下三分自留地,独立经营,自耕自收,别人无权干涉内政。说反对,言重了。你话中前半段,我举双手赞成。健康保障生命,潇洒提高生活质量,谁不追求?只是糊涂一点,不敢苟同。
胡: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可不是我的创意。十多年来,它在离退休人员中可以说是不胫而走,坊间传播之快,覆盖面之广,绝不逊于某主流话语的使用频率,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涂:对不起,我现在做不到老夫子说的“吾从众”。流行话语和流行事物一样,不看它参与人数众与寡、重复次数多与少、经历时间长与短,而视其内涵是否蕴有真谛方定取舍。文革中跳忠字舞,唱语录歌,喊万寿无疆,是全民族群体性的糊涂,如今青少年不知那玩艺儿为何物,我们能容忍“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再被迫糊涂吗?更为滑稽的是,刚理直气壮地唱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全靠自己救自己”,接着又激情满怀地唱:“他是人民大救星”。如此口心错位的糊涂,别怪洋人大跌眼镜,九泉下列祖列宗也会发问:我们的华夏子孙怎么啦?”。(略頓)抱歉,我可能扯远了。
胡:不,我正要往上索问: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旷世奇才,一生磊落不羁卓然独立,他却留下“难得糊涂”字幅,想必你也见过?
涂:何只是见过,老相识啦!地摊出售,书店悬卖,家庭壁挂,海外华埠也有收藏,以至出境旅游,时有“他乡遇故知”之感。那是一幅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圆润独秀的精妙之作。
胡:你是赏其字惑其意?
涂:是有个由迷惑到解惑的过程。郑板桥,如其笔下之竹,具“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的气节。青年时期有过为国为民做清官幻想,“直摅血性为文章……笔墨之外有主张”,何等果敢而酣畅;诗文嬉笑怒骂莫不切中时弊;年逾半百潍县署中题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因此我曾经想过,这“难得糊涂”与其为人,居官或撰文总的风格岂不自相矛盾?糊涂往往伴随愚昧,愚昧则与奴仆界邻,凭郑公的高智商,理应洞察到这种后果。
胡:合理未必合情。万千事物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设身处地想一想或可解惑。
涂:正是如此。社会现实的复杂,并不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1+1=2式的简单。郑板桥(16931—1765)处于清王朝对知识分子采取麻醉与镇压相结合,施行着史无前例的文字狱并进入到高潮的时代。在郑公有限的73个年轮中,就有1711年戴名世、方孝标,1725年汪景祺,1726年查嗣庭等14起因文字贾祸的冤案,罹难者或被磔死、子孙处斩、妻发配极地为奴,或被赐自杀,书存人亡者也要剖棺锉尸。拘限于儒家学派狭小范围内的书生,要不埋头在八股文科举上、唯官是盼,阿谀帝王,要不就专事考据钻故纸堆,成为不触怒任何人的学者,乃书虫一族也。唯“另类”郑公,不随王室主旋律起舞,却与黎民共生息。“五日卖一儿,十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逃荒行》)“归来何所有,兀然空四墙。井蛙跳我灶,狐狸据我床。”(《还家行》)这些“墨点无多泪点多”感人至深的作品,统治者眼里,必是“恶毒攻击”,没遭焚烧,作者也未处凌迟,实出后人意料,中华文化宝库,得此“漏网之鱼”,幸莫大焉!
胡:当权者神经衰弱、做贼心虚,借文字狱作血腥工具,搞思想控制,精神垄断,官场丧失理性、道德,更无法律可言,只会跪拜称臣,是非莫辨。文坛则陈陈相因,不思变异求新,在象牙塔里玩起“空山无人”“神游太初,不食人间烟火”的空手道。统治者占尽本属于百姓的政治、文化、人身财产所有资源,织成一幅反理性的恐怖大网,郑公再怪再狂,也被网在其中。他“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想做个亲民县令的虔诚愿望,成为泡影,不得不自责“浪膺才子称,何与民瘼求?”进而感叹:“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浪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词语里透露出苦闷、徬徨甚至消极出世的情绪,乃是封建社会正直文人发展的一般规律。
涂:县令无奈皇权何。书作“难得糊涂”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消极的,仔细嚼味,它是被打压后的愠语,也是一种曲笔抗争。
胡:(为认识相互趋同而兴奋,一字一顿,突然唱起旧歌)“国家大事千万莫发表……”这首流行全国的《茶馆小调》,你我同是从蒋家专制政权下走出来的人,想必总还记得。
涂:(也被感染着兴奋)不仅记得,还会哼几句。(二翁竟还童,拍手合唱)“谈起国事容易发牢骚,引起了麻烦你我都糟糕……”
胡:想一想我们究竟是从歌词表面接受“莫谈国事”的劝戒呢,还是歌曲后面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呢?它和“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哇!
涂:(略思片刻,顿悟)响鼓何须重捶?用不着再讨论下去了, 老兄,你是一点也不糊涂啊!(二翁会心一笑,继而开怀大笑)
反馈:
喜读“胡涂老汉话糊涂”欣然赋笔、并致作者炳南兄大鉴
王敏
连日读书无兴致,
难求只字合衷肠。
偶翻君发新篇巧,
细嚼心留旧句香。
不怕糊涂形外表,
但忧愚昧腑中藏。
老辣精深风趣笔,
茶余一笑好文章。
2006年5月30日于宜城
注:作者为九三社员、安庆市黄梅戏研究所作曲家。
链接:吴炳南著:《胡涂老汉话糊涂》
2006年2月14日下午草就
附录:吴炳南在本站已经发表文章目录:
·拓展生命的宽度(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4月13日)
·贺老顽童网站成立四周年(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3月23日)
·胡涂老汉话糊涂(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2月16日)
·李国权(广州)的绘画艺术(更新时间:2005年8月20日)
·《江淮时报》全文转载吴炳南新作“黄山白岳多佳士”(扫描照片)(更新时间:2005年3月25日)
·我思故我在-读程克文《暮鼓晨钟》随感(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2月4日)
·闻首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事迹有感(吴炳南)(更新时间:2005年2月28日)
·勿使后人复哀之(吴炳南)(更新时间:2004年11月22日)
·愿将我身换彼身(杨远义)(更新时间:2004年10月15日)
·独立特行路难行(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2月4日)
·黄山野猴趣观(吴炳南)(更新时间:2004年10月9日)
·江南先生魂归黄山(吴炳南)(更新时间:2004年10月9日)
·青岛潇洒游(图片)(更新时间:2004年10月9日)
·著名剧作家吴炳南简介(更新时间:2005年10月26日)
·笔芒凝神 读《履痕集》随笔(更新时间:2004年10月9日)
·华威先生何时休(吴炳南)(更新时间:2006年2月19日)
·读喜剧生悲情 兼评吴炳南先生《履痕集》(更新时间:2004年10月9日)
·见作品如见其人(更新时间:2006年2月19日)
出处:老顽童网站 作者:吴炳南 时间:2006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