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悦 笔芒凝神 读《履痕集》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2:30
笔芒凝神 读《履痕集》随笔


1990年1月,我为炳南老友的大作--《消闲集》,写了一篇书评《文如其人》。该文的结束语是这样写的:“《时乖命蹇显勇夫》的炳南,你更是一名无愧的勇夫,愿你有第二第三本《消闲集》献给我们的戏剧事业。”这不,炳南先生不负众望,十年之内,他的又一部著作《履痕集》问世了。
《履痕集》由散文随笔和话剧、电视文学两大板块组成。散文随笔为42篇;话剧、电视文学7篇;后记和附录文章5篇,是230页之多的一本厚书。
炳南在这个集子的后记中谦虚地写道:“动物世界里有非驴非马的‘四不像’,这个集子里也有非散文非杂文的‘四不像’篇什”。窃以为文章之道,在于文质厚重,而不在于文体式样的象与不像。这个厚重就是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表白的:“一思一虑,一言一句,皆出自肺腑…”噫!炳南的“皆出自肺腑”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为文者的真谛。尼采说:“艺术家的作品只不过是一面放大镜,提供给每个人从其角度去观看罢了。”而笔者则要补充的是:这面放大镜,必须是浸透了作者肝胆心血的放大镜。
在散文随笔的短章锦篇中,有作者对自己的家乡-秀美的皖南山区炽热的恋情;有赞美“大山在变”涌现出来的创业新星;有生活气息浓郁,而又流淌着岁月温馨的江城痴梦;有呼唤“归真返璞”、还我自然、复苏真情的“暖心袄”;有赞赏“衰年变法”,品评“九转金丹人未老”,从而抒发和年长的艺术家忘年交的愉悦;有“一份迟到的追悔”和沉痛摧心、叩问历史的悼思!…当然,还有几篇剧评,写得也精彩。
杂文《如此小康谁敢奔》是精彩之作,是作者读1998年7月24日《南方周末》的一篇长篇通讯有感而发成文的。该文指出兰溪镇小康办提供的十条小康村的标准,只不过是当代浮夸风的新版本。原来四方井村当时农民人均收入420元左右,有的才只有300多元。然而这数字突然膨胀加大,翻了几番,一下子成了“人均纯收入2100元以上”,为小康村标准之首。四方井村的会计回答记者两本帐何以相差太大时说:“农民素质差,不会算帐,比如山上的草木,家里的鸡鸭也不算,就是算了也算不对头。一只母鸡本身值多少钱,却不算鸡蛋。一只母鸡每年要下50个蛋吧!”(引语见原文)这位绝顶聪明的会计,露出了“吹糖人”的嘴脸。这个“新版本”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吹牛和实话并存。被戴上“小康村”桂冠的四方井村的一个村民组,14户人家中就有11户人家靠卖血来维持生计,而管辖四方井村的三溪镇领导,却以他们的独特逻辑说:“四方井村农民卖血绝对与贫穷无关!”面对农民喝稀饭度日又说:“喝稀饭是因为生活改善了!”这样的小康谁敢奔?这样的小康 也不值得奔!
炳南愤慨地在该文结束时写道:“绝不允许用农民的血染红他们的顶戴,绝不允许他们从鸡屁眼里掏出乌纱帽!”然而,笔者还以为,像四方井村被吹上去的小康典型,又何止一村一地,为此我设想:国家何不出台一部“禁止谎报造假吹牛浮夸法”?违者按国法予以制裁。

《履痕集》中的影剧作品,我对独幕喜剧《典型事例》喜爱尤加。这个剧刚开始酝酿创作,我略知一二。1979年春夏之交,笔者带着一个写作任务,住在琅琊寺的招待所里突击,和吴炳南、姜义田两位老友邂逅。得知他们共同构思一个以“右派”改正工作为题材的剧本,我暗地为之捏一把汗。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大地开始解冻,一些地区对右派的改正工作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有些右派已经得到改正。但冰冻三尺,“左”的流毒太深,一提到右派平反的事,有人还是不寒而栗!当局者还本能地反感。炳南见我口欲言而嗫嚅,就激愤地说:“打人家右派打错了,就应该给人家平反;有右派改正的事例,文学创作上为什么不能反映呢?”当时我深为他的这番话所打动,也更加感触到炳南傲岸的性格与胆识。
现在作者把《典型事例》收进了集子里。第一次读该剧的时候,觉得故事结构完整严谨;语言流畅利落,不拖泥带水。此刻重读这个剧本,才注意到该剧取材的高妙和可贵。王继斋(剧中人)作为编外的“右派”分子,其身分和称呼似乎是荒诞而又滑稽的,但,这并非是作者危言耸听的虚构,现实生活中就确有其人其事。所以这个为编外右派平反的素材本身,就富有悲喜交集的戏剧性。这就是具备了能写出一出好戏的基础。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伐利斯有句名言:“性格就是命运。”对于编外待平反的“右派”王继斋来说,他的喜剧性格,正是造成他不幸遭遇的重要原因。因王继斋的喜剧性格,喜剧情节贯串到底,其他几位陪衬人物的窜掇拾捡,既突出了他(她)们各自的喜剧性格,又恰到好处增加了讽刺喜剧的戏剧效果。人们在轻喜剧的笑声中,流淌着令人揪心的悲剧性的眼泪,这就是这出戏的活泼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今年六月份,在山西太原市召开的全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奖大会上,此剧获得创新奖,虽然是在21年之后迟到的奖赏,却正好说明好的作品,正如陈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笔芒凝神,是一个优秀作家必备的条件。刘勰在《文心雕龙·骨风第二十八》说:“沈吟铺辞,莫先于骨”。《履痕集》所体现的笔芒凝神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风骨。
文章出处:老顽童网站
文章作者: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