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一老师傅印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3:10

 

练太极拳的人现在很多,特别是在公园里走走就能看到不少老人在玩着,这太极拳似操非操似舞非舞的,别说与人搏打了,那站不稳蹲不下的样子,真还为之担心跌伤扭伤呢。可是一旦与他们交谈,就会了解到他们玩这“太极拳”后身体发生的健康变化。我信他们说的事实,也就跟着学打,近二年来感觉身体轻松多了,但确不会与人互搏,不过那对于改善体质似乎确有功效。

一年前,见识到了真正的太极拳。清晨在天官坊总有几位年青人在跟一位老者练我从没见过的太极拳,架式并不“好看”,但每个招式都由不少“小动作”组成,身形柔且韧。与其中一位攀谈方知该拳架就是武当叶式太极拳。

走近身高只有1米6左右的清瘦老者,他双眼极有神却很和善,几句话聊来,知道他已80高龄,在三、四十岁时开始迷恋这国粹武术而一直学练至今。

后多次去那里观看、聊天,慢慢地了解到那老者叫梅一,学过八卦拳、查拳、九节鞭。他使的九节鞭武功本领在嘉兴是有最名气,《中国武术名人辞典》编辑部曾专门来嘉兴采访他。后来年龄大了就专打太极拳了,用他的话来说是“先是走了些弯路学了些没用的,后来练了太极拳发现这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真正的了‘东西’,由是就‘喜欢并有兴趣玩这东西’了”。

那天清晨与平时一样去了天官坊看打拳,见一陌生壮汉,正在与梅一的那位大学生女徒儿双手撑着对抗,说时迟那时快也看不到二人的任何变化,但一瞬间只见那壮汉已突然身子重重离地弹出,在身后约一米处的墙上身背被撞得蓬地一响,那壮汉一楞后大笑,大伙也都笑了,只是那梅一的女徒儿脸色微微一红,轻声问梅师傅:“‘劲’发对了吗?”。那壮汉是江苏专程来嘉兴请教梅师傅的一位散打爱好者。

见那状况我很好奇,那天梅一师傅与我也聊得投机,他就给我讲了“脚生根”、“接劲与发劲”等太极术语,我不懂这些太极术语中的内容,就要求与他对抗着试试,去用身体去理解他说的这些,哈!那天他兴致也浓吧?就与我玩了:咱俩双手互相一接触,我只感觉他的手很滑很软但手臂很沉,我使劲推他这不满百斤的80老人,用出去的力量不知哪里去了?!分明没感觉他手的劲,只感觉自己用出去的力量是在空气中似的,但是就在这感受中只觉浑身一震、双脚一空人已离地直向后墙撞去,奇就奇在我的整个背是结实又均匀地撞在墙的平面上,背并不疼痛且有一种松活全身的感受!再试身手,我主动出击但每每给梅一师傅的太极小擒拿所制伏在地,都是我见所未见又是令我亲身感受的,好辛苦又让我乐此不倦,亲身体验领略梅一老师傅的太极之神功,实令我欣喜!所读武侠小说里的某些武功描述与传说,我竟然有了亲身体验。

向梅一师傅学拳的人不多就五六位吧。但与别处不同的就是他们都是年青人,我去看他们练拳的时日多了便也知道了他们的身份,原来都是有知识的年青人,他们几位中有工程师、程序员、在校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呵,还有一位是韩国人。

我问过梅师傅您不收老年人当您学徒?他说:“要学能搏击散打的太极拳最好从年青时开始,因为要有不少的基本功要练,这并不全是指体力而言,主要是在打太极拳时的意念极为重要,“松”是关键,一般说来年纪越大的人不仅下盘劲很难练了,也不容易改变自己的习惯思维与意识,如果“松”不了,就学不成。所以也就只能打打拳架活络一下筋络血脉了”。 我又问他,那小孩子从小练好吗?他回答我:“学太极拳还是需要理解力的,学拳,那更也是吃苦的事么,小孩太小也不太容易学与教。”

看到他的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新徒弟连着重复动作练称为“童子观音”动作,训练“含胸拔背”功夫,我学着略使几下便觉很辛苦,我相信梅师傅给我的回答是实话直说了。

天官坊看练拳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嘉兴天官坊前有着一位梅一师傅——这是在中国会打真正传统武术太极拳的民间高手!

补记:

后读到一书,书名是《武当叶氏太极研究》,读内容知是一蔡姓传人所撰,了解到梅一师傅与蔡是师出同门,我读书后得知那蔡姓拳师确在嘉兴的瓶山公园打拳,就去找那蔡姓拳师,没碰到他,却遇到了他的学生。我确也是孤陋寡闻之人了,与瓶山学拳的人们谈起了蔡师傅,原来他是留洋博士也是市里武协的主席,是传承叶式太极拳的正宗名家。看来这师出同一门的梅一老师傅与蔡先生俩,一是在主流社会传太极之道、一是在嘉兴民间传太极之道。他们都是在为造福嘉兴市民,热心辛苦地奉献着,为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努力着。

与杨澄甫称兄道地的叶大密拳师若地下有灵,知道自己在20世纪30年代所创的叶式太极武术,有得真传之人在发扬光大,当欣慰开怀了。

2008-6-21

2008-11-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