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老师 中医必读—全息汤----郜毛德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10:15

洪老师 中医必读—全息汤----郜毛德推荐

 

全息汤:指治疗和运用面广,而且效果显著。

代表方:外感类:小柴胡汤。银翘散。

补益类:六味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胃肠类:保和丸。霍香正气汤。

筋骨类:独活寄生汤。

小柴胡汤:

  【解说】对于一名医生而言,病情诊断再正确,如果没有选择好治疗的方剂,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好的方剂是治好病的根本保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小柴胡汤就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经久不衰的经典方剂。

  小柴胡汤这张方子和枢机、解郁结、畅三焦、达气机,它不仅可以促进五脏六腑新陈代谢,而且可以调畅人的精神情志,所以发热的疾病用它可以退热、抑郁的精神状态,用它可以解郁消愁,那么脾胃肝肠和胰腺的病变用它,可以促进代谢,妇科病用它可以调整月经和治疗带下,所以古人就说小柴胡汤这张方子基本上可以左右逢源,左翼右有,临床上不管男女老幼,外感内伤都可以用。

  【解说】小柴胡汤是由柴胡、人参、黄芩、半夏、大枣、甘草、生姜等七位中药组成的方剂。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七味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小柴胡汤还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有报道能够治疗肿瘤。至于小柴胡汤为什么能够治疗肿瘤,其实它不是一个直接抗癌细胞的一个方子,因为它可以调畅情志,它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一个人五脏六腑新陈代谢正常,那么水液代谢正常,他就不会生痰,不会生湿,不会生瘀,所以这就没有癌症生长的温床。另外一个人心情愉快,整个人的精神放松,免疫机能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它的正气就旺盛,《黄帝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小柴胡汤正是因为它可以调畅整个人体的代谢,可以调畅人体精神情志,就使癌症生长温床就没有。

  【解说】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在临床上被医家们广泛运用于外感发热、胃寒、呕吐、肺水肿、肝胆等疾病的治疗,由于疗效独特,它不仅对传统医家的组方用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许多现代医家也对这一方剂极为推崇。

  人类认识中药,是由单味药的应用,逐渐上升到多味药组成的复方应用的,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和发展,那么多种药组合在一起形成这个复方,那么这就需要人类摸索很长时间,经过许多临床实践,才能够得出一个疗效很高的一个复方的成就,而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寒热并用,攻补兼实,有很好很高的组方成就,这对方剂学的发展,这对组方的发展有很大的献。     

 

银翘散:

《温病条辨》银翘散用量、制法、煎服法的原文介绍。但现在临床上常把银翘散作为汤剂水煎服。今把作汤剂用的处方剂量介绍如下,供参考:连翘9~12克,银花9~12克,桔梗6~9克,荆芥6~9克,薄荷3~5克(后下),竹叶6~9克,生甘草3克,牛蒡子9克,淡豆豉9克,芦根15克,水煎服。

本方为辛凉平剂,可广泛地用于温病初起,邪在肺卫的证候。主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发热不恶寒,口渴咽痛,头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之证。或初起时微恶风寒,如伤寒太阳表虚证,经服用桂枝汤后,恶风寒全无,仍有发热、口渴、咽痛、咳嗽等症者。

本方以银花辛凉解表,连翘清热解表,共为主药;荆芥薄荷、豆豉辛凉发散,透邪外出,为辅药;牛蒡子辛凉散风,桔梗宣肺疏解,配生甘草入上焦更能利咽解毒,竹叶轻清,清热除烦,共为佐药;芦根甘寒入肺,清热生津为使药。诸药共达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为临床常用方剂。

温病误用汗法汗不出,而发疹者,可用本方去豆豉加细生地12克、丹皮9克、大青叶9克、玄参30克治之。此证禁用升、柴、羌活白芷葛根、三春柳等。

无汗头痛者,可重用荆芥薄荷,再加菊花、白蒺藜等以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多汗口渴者,可重用银花、连翘,少用荆芥薄荷,并另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等。如挟湿邪而出现胸闷、呕恶、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可加藿香、佩兰(鲜者更好)等。

太阴伏暑(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舌白、口渴、无汗者,本方去牛蒡,加杏仁9克、滑石12克。舌赤、口渴、无汗者,本方加生地18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麦冬18克主之。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本方去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89%9B%E8%92%A1&action=edit">牛蒡、芥穗,加杏仁9克、生石膏20克(先下)、黄芩9~12克。

肺受疟邪,逆传心包络而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苔中黄,脉弱而数,名曰心疟,应用加减银翘散(连翘10克,银花9克,元参5克,麦冬5克,犀角5克(现改用水牛角),竹叶3克。共为粗末,每服15克,煎成去渣,点荷叶汁二三茶匙,日3服)(《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6%B8%A9%E7%97%85%E6%9D%A1%E8%BE%A8&action=edit">温病条辨》)。

银翘散与银翘汤(银花15克,连翘9克,竹叶6克,生草3克,麦冬12克,细生地12克)均用于治疗温病,但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但热不恶寒而渴者;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9%93%B6%E7%BF%98%E6%B1%A4&action=edit">银翘汤则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我常以本方随证加减作汤剂煎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初起发热等,屡获良效。我加减的药方如下: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6克,薄荷5克,生甘草3克,芥穗9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炒黄芩10克,大青叶10克,射干10克,水煎服。 流行性脑膜炎初起时,常常表现出头痛、发热、口渴、脉浮数等邪在卫分的温病证候,这时也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我常用银花12克、连翘15克、荆芥穗10克、薄荷6克(后下)、菊花10克、大青叶20克、玄参20克、蒲公英30克、炒黄芩10克,随证加减进行治疗。身有汗而热不退者,加生石膏35克(先下)、知母10克、天花粉12克;头痛项强者加葛根15~20克、羌活9克,银花改为18~25克,恶心呕吐者,加佩兰10克、竹茹9克、清半夏10克。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

  六味地黄丸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同仁堂古方六味地黄丸要求使用出自河南的怀地黄和怀山药(四大怀药)。怀地黄则要求第一要大,第二要熟,只用三等以上的高品质原料,再将生地黄以黄酒泡透蒸熟,遵循古方“酒蒸酒制;而山萸肉除采用道地药材“杭萸”,含核量控制在1%以内;丹皮只用安徽地产“凤丹皮”等。名方之所以有名有效就是从源头用好材制成。

  适用于肾阴虚

  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几种人不宜吃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

  服药之前应该先去咨询医生:有没有肾虚,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该不该服用六味地黄丸,服多长时间,尽量避免由于盲目用药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六味地黄丸--处方

  

  【处方】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方歌〗六味地黄益肾肝,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制法】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作用类别】本品为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加减】1.血虚阴衰--熟地为君。

  2.精滑头昏--山茱为君。

  3.小便或多或少,或赤或白--茯苓为君。

  4.小便淋沥--泽泻为君。

  5.心虚火盛及有瘀血--丹皮为君。

  6.脾胃虚弱,皮肤干濇--山药为君。

  →言为君者,其分用八两,地黄只用臣分两。

  【归经】足少阴厥阴药

  【方义】1.熟地黄--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2.山茱萸--温肝逐风,濇精秘气。

  3.牡丹皮--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4.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5.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6.泽泻--泻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7.六经备治。而功专肾肝,寒燥不偏,而补兼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

  殚述也。

  【变化方】1.本方煎服--名六味地黄汤--治同

  2.本方加「附子、肉桂」各一两--名桂附八味丸→治相火不足,虚赢少气。

  王冰所谓「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尺脉弱者宜之。

  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

  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4.本方加「肉桂」一两→名七味地黄丸。引无根之火,降而归元。

  5.本方加「麦冬」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

  6.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冬三两→名麦味地黄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

  治虚损劳热。

  7.本方加「杜仲(姜炒)、牛膝(酒洗)」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

  8.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9.本方用「熟地二两、山药、山茱、丹皮、归尾、五味、柴胡各五钱。

  茯神、泽泻各二钱半」,蜜丸,朱砂为衣→名益阴肾气丸→治肾虚目昏。

  10.桂附地黄丸,加「车前、牛膝」名肾气丸→治蛊胀。

  【煎服法】蜜丸,空心盐汤下,冬酒下。

  【加减法】

  1.若病人腰膝疼痛,则加入牛膝12杜仲15桑寄生12

  2.若病人小便频数,则要去掉泽泻,加益智仁12覆盆子10

  3.若肝血虚,则加入当归15白芍12

  4.兼有咳嗽气促者,加入五味子9麦冬10

  处方来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因其疗效显著,而被后世称为开创了“滋阴大法”,现收载于200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肾为先天之本,一身之本,是一身阴液的总源。阴液亏损会引发各种病症,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糖尿病)等。

  同仁堂六味地黄丸以熟地黄为主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辅以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以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配以泽泻除热渗湿,泻肾降浊,祛肾之火,泄膀胱之热,通利小便;牡丹皮清泻肝火,凉血散瘀,除骨蒸之热;茯苓渗水利湿,使浊水下泻,排出体外。

  六种药物如此配伍组方,形成了“三补三泻”、相反相成之势,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症,极为有效,并且补而不腻,很少出现一般滋补药品产生的“上火”现象。

  [药理研究]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1)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作用与人参相似。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激活细胞免疫及抗体生成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扁桃体细胞诱生干扰素,提高血清干扰素水平。

  (3)扩张血管,对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和改善肾功能作用。

  (4)减少心肌胶原的沉着,防治高血压心血管损害。

  (5)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抑制梗死心脏中氧自由基的生成,缩小梗死面积,防治冠心病、心肌梗塞。

  (6)对血脂的影响,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提高HDL-C/TC的比值,促进脂质代谢,长期服用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7)改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8)改善性腺功能障碍,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精子生成,提高精子活动率,增强性功能。

  (9)促进肾脏对体内代谢产物尿素的排泄,保护肾排泄功能。

  (10)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正常的ALT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及强的松龙所致的ALT活性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

  (11)增加小鼠体重,增强体力,延长游泳时间,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发生中心活跃。

  (12)增强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存活时间,提高腹水型宫颈癌U14细胞内的cAMP,提高癌细胞增殖抑制率。

  (13)能抑制氨基甲酸乙酯、亚硝胺的肿瘤诱发率。

  (14)对于食道上皮细胞增生证,有阻断癌变作用,可预防食道癌发生,减低发病率。

  (15)六味地黄丸中泽泻含锌量高,山茱萸含铬量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有预防作用,故六味地黄丸对预防老化和早衰有一定作用。

  (16)使红细胞糖代谢恢复正常。

  (17)抗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延长生存率,保护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肝、肾功能的损害,保护NK细胞活性,增强T、B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丸对因肝肾阴虚引起的下列病症,均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主要包括:

  (1)内科类:肺结核、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性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早搏、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后遗症、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及输尿管结石、慢性前列腺疾病、肿瘤、白细胞减少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食管上皮细胞增生证、肾阴亏损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以及老年性痴呆、顽固性失眠、慢性食管炎、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手术后顽固性呃逆、萎软(格林巴里综合症)等见六味地黄丸症候者。

  (2)外科类:骨结核、血栓性脉管炎、男子乳房发育、肠风下血(痔疮)、食道癌手术后复发、脱发、皮肤皲裂、鹅掌风、阴囊湿冷、小便不快等。

  (3)妇科:更年期综合症、黄褐斑、功能性子宫出血。

  (4)儿科:小儿发育不良、小儿疳积、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小儿尿频、抽动-秽语综合症、遗尿症等。

  (5)眼科: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炎、慢性葡萄膜炎等。

  (6)五官科:复发性口疮、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牙周脓肿、冠周炎、喉痹等。

  (7)使用六味地黄丸还可增强化疗效果,辅助治疗肿瘤、癌症,减少化疗毒副反应。

  六味地黄丸源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是治疗小儿发育不良的药品,因此这服药是比较平和的药品。由于中医有补肾可以健脑的说法,因此在医药界有六味地黄丸可以让思维敏捷的说法。更有很多人还坚持长期服用,专家提醒,六味地黄丸虽然对人体有益,但服用不当也同样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据陕西中医研究院的专家魏主任介绍,六味地黄丸属甘温性,偏于补阴的药,主治肾阴虚。由于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所以吃后有时候会妨碍消化功能,因此脾胃功能弱、消化不良者慎吃。服用两周后如果效果不明显,可能是选药不对症,可以找一位中医大夫对身体的症状进行诊断,对症选药。与六味地黄丸相同功效的知柏地黄丸,还能治疗火旺,如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舌尖红,有清热作用。

  传统中医学认为,中药的药效如何和选用何处出产的药材,是否地道,有很大的关系,所谓“药材好、药才好”。比如年初刚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仲景六味地黄丸,因主药--山茱萸选自素有“天然药库”的伏牛山,而保证了其药效要比一般普通的六味地黄丸高出许多。

  【名称】六味地黄丸

  【别名】加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来源】《准绳·女科》卷四。

  【主治】妇人经事不调,即非受孕,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70丸,白沸汤送下。

  【附注】加味地黄丸(《济阴纲目》卷六)。

  [衍化方剂]

  (1)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12黄柏10,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2)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麦冬10五味子8,功用: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咳。

  (3)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15菊花12,功用:滋肾养肝。适用于因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眼昏花,视力不清,或有眼晴干涩,迎风流泪症状。

  (4)都气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10,功用:滋肾纳气,适用于肾阴虚之气喘。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六味地黄丸

  【标明的成分】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声称的功效】

  滋阴补肾。

  【真相】

  六味地黄丸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

  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载的“八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二味变化而

  来。本是儿科用药,用以“治肾怯失音,囟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

  多,面色晄白等症”。到了明代开始用它来给成人“补肾”,现在被当

  成了“补肾壮阳”的保健品。

  该药含有泽泻。泽泻因为生长在沼泽边缘,“性能泻水”,故名,

  中医因此比附泽泻能“利湿泄热而降肾浊”,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湿痛、

  水肿涨满、消渴、遗精(有人也许奇怪为何治遗精也要“泻”,岂不越

  泻越遗?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遗精是“相火妄动”引起的,所以要降火)

  等,显然是因为泽泻的生长习性或其名称引起的联想。《神农本草经》

  将泽泻列为“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的上品药,认为泽泻“久服耳目

  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仿佛吃多了这种水生植

  物人也能变成水上飘了。现在的中医据此也认为泽泻能利尿、降血压、

  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泽泻反而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

  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

  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1],表明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

  性。曾有乙肝患者因服用含泽泻的中药,导致血液、肝、肾多种器官

  中毒而死亡[2]。

  有口服六味地黄丸引起药疹的报告[3]。

  【文献】

  [1]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通讯,1976,(7):314

  [2]YuenMFetal,AlimentPharmacolTher.2006,24(8):1179-86

  [3]汪为平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6(6):335

  那么,究竟是出现了什么样的症状才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呢?

  主要是在肾阴虚的时候,服用效果最好。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是肾阴虚呢?

  首先要看舌头,舌头分舌苔和舌质两个部份,舌质如果发红就有可能是了(如果舌质白则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要排除。舌质红,然后舌苔是薄的,注意舌苔厚的人说明是体内有痰湿,是不能不用六味地黄丸的,要先清掉痰湿。

  总结一下,就是舌头的状态是舌质红、舌苔薄的人,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可能。

  然后是脉搏,您可以和以前自己的脉搏比较,如果最近跳得比较快,则可能被划进来了,肾阴虚的脉搏的特征是细数,您可以在附近找个老中医,让他诊一下脉,看看自己的脉是否是细数,看看自己的舌头是否符合舌质红舌苔薄的标准。

  如果脉搏跳动的比较缓慢,那是绝对不需要服用的。

  然后再看症状吧,中医是很重视症状表现的。

  如果在舌红苔薄脉细数的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了:

  腰膝酸软,这是因为肾的位置就在腰部,腰是肾的宅第,如果肾阴虚,则会导致腰部感觉不正常;

  头晕眼花,这是因为阴血不足,虚火上攻的缘故,这种感觉是眼睛干干的,很涩,见到风还容易出眼泪;

  耳鸣耳聋,这种耳鸣是一种长时间的,声音很小的那种耳鸣,和您感冒发烧时的那种轰轰的耳鸣不同,相信您自己一体会就明白了;

  盗汗自汗,就是身上总是出虚汗,稍微一动就是一身,这里尤其注意的是晚上睡觉时出汗,那就说明阴虚的非常厉害了,有的人被褥都会湿的,但是需要鉴别的是在夏天的桑拿天,无论是谁睡觉都会出汗的,这个不要包括在内。

  以上是通常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再介绍几个六味地黄丸在现实生活中的几处应用。

  一个是熬夜的情况。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和古人有很大的不同的,古人是跟着太阳的起落作息,现代人则反过来了,夜里经常要熬到一两点钟,然后早晨起得很晚,这样的作息时间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为中医认为夜属阴,如果您在夜里一直不休息,一直在活动,那么您消耗的是您的阴气,也就是说消耗的是您的物质基础,这会引起您身体的各种反应,现在很多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上夜班的人群,研究发现他们身体所患的一些职业病是非常有规律的,比如夜班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大家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补偿而已。

  所以,熬夜的人注意了,如果您感觉到了有前面我论述过的那些诊断指征,那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进行调理了,它可以慢慢调整您身体的失调,使身体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还有一部分人群是用脑过度。这也是随着世界的发展出现的一种趋势,在古代这种情况很少,没有这么大的强度,在六七十年代也很难想像,但是现在的工作学习节奏太快了,出现了很多在短时间内过度用脑的情况,比如打电子游戏,这种事情要求你的大脑反应很快;又比如工作任务,可能要求您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思考;又比如学习,有的时候要求您三天写一篇论文等等,这些事情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基础,长此以往,则人身体的状态就会改变。

  那么用脑跟肾有什么关系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就是说中医认为人体的骨头,骨头里的骨髓,以至于脊髓,直到大脑,都是与肾密切相关的,如果过度用脑,则会产生一些比如耳鸣、疲惫无力、头晕、腰腿无力等情况,所以想要补充用脑过度产生的身体失调的情况,要从补肾下手,这个时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它可以对身体进行调整,使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

  还有一部分人群是房事过度。西方人不大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东方人的体质不同,实际房事过度缺失会引起一些身体上的失调。但是记住,六味地黄丸不是壮阳药,它们有本质的不同,有许多朋友都问我这个问题,就是六味地黄丸是否能够让性能力更强等等的,在这里我要把这个事情讲一下,在房事过度后,人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失调,六味地黄丸是调整这些失调的,它只能起到补充物质基础的作用,记住,物质和功能是两回事,它并不能起到壮阳的作用,不要错误地理解了它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的作用是长期的,缓慢的,实际上如果长期房事过度,那对身体的影响也是长期的,这时如果能够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丸,就可以减缓身体的损伤程度。

  还有一部份人群,就是青春期或者过了青春期的人,有很多人脸上的粉刺很多,尤其是些女孩子,很痛苦,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正常人体内的阴阳是应该平衡的,可是如果阴不足的话,就会导致阳过份的增长(当然,也有的情况是阳过份地增长,导致阴跟不上其脚步,显得相对地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在体表出现一些相应的表现,粉刺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对于这部份人来说,补充体内的阴血,使得阴阳能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对体内的物资基础进行补充,使得阳气不至于过份的亢奋,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了。

  当然,这部份人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同时也可以用野菊花、枇杷叶各十克泡水代替茶喝,这样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第一,是有湿热的人,这种人舌苔厚,舌苔黄腻(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胃肠里面胀闷,大便不成形,这些是体内有湿热的人的诊断指征,需要排除。

  第二,阳虚的人,记住,所有的肾阳虚都是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此时不要马上补阴,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匮肾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由于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所以要慎重服用,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就是可以用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这个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引药气归肾经,一举两得。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到附近的老中医那里,请他给自己诊脉,看看是否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调养。

  六味地黄丸实在是一个好方子,古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它在调整人体的功能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希望它能够为各位的健康做出贡献。

  六味地黄丸的多种用途

  六味地黄丸全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有补阴方药之祖之誉,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诸般虚症,均有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还有以下多种用途。

  1、预防食管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用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

  2、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黄丸效果明显。

  3、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

  4、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5、其它。治疗糖尿病,服药7~10天即见症状减轻;治疗慢性喉炎,饭前用淡盐开水送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六味地黄丸能升高更年期综合症患者雌二醇及白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使更年期症状明显好转。另外,还可用于肺癌的放疗期,可提高放疗效果。

六味地黄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组成】  黄芪(18g)  炙甘草(9g)  人参(6g)  当归(3g)  橘皮(6g)  升麻(6g)  柴胡(6g)  白术(9g)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补中益气汤

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82%99%E9%BB%84%E8%8A%AA&action=edit">炙黄芪5~10克、人参3克、炙甘草3克、炒白术1.5~3克、陈皮1.5~3克、当归1.5~3克、升麻l~1.5克、柴胡l~1.5克,水煎服。因原方用量太轻,故参考后世临床常用方,对剂量进行了修改。(附《脾胃论》原方:黄芪1.5克(病重或劳倦热甚者3克)、炙甘草1.5克、人参1克、当归0.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0.6~l克、白术1克,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

本方的用量,李东垣原方黄芪最多大为3克,其余皆为0.6~1克,意取轻清上升。后世医家用于济急时常加大剂量,病重者参、芪可用到9~15克。本文开篇所列的剂量是参考薛立斋及吴仪洛二氏之意拟订的,临症时请斟酌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升麻柴胡二药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为 1~2.5克,即使余药加至 9~15克时,这二药也不得超过3克。因为内虚之证忌升散,本方借此二药只为升提下陷之清气,多用了此二药则使本方成了升散剂,非制方的原意。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饥饱劳役内伤脾胃所致的身热心烦、头痛畏冷、懒言少食、四肢困倦、自汗口渴、不愿活动、动则气短而喘、脉象虚大之症;或因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致泄痢,或寒热似疟久久不愈之症。清代医家柯琴说:劳倦形衰,气少阴虚而生内热者,表证颇同外感,惟李杲知其为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制补中益气之法。本方组织是遵照《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则,选用甘温之品补其中气,升其中阳。饥饱劳役,伤其脾胃,中焦阳气下陷,则阴火上浮,故身热心烦(这并非外感实热之证);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不升,则浊气上逆,故头痛(疼痛时作时止,不像外感者常痛不已);阳虚不能卫外故自汗;气虚故懒言、不愿活动;脾虚故少食、肢倦;脾胃虚则肺气不足故气短;肺气不足,不能敷布津液故口渴;脾虚中阳不升,清阳下陷故泄痢;正虚邪陷,邪正相争故寒热似疟久久不愈。病属内伤,东垣立补中益气汤以主之。若误作外感治,则重虚元气。脾胃虚则肺气不足,肺为气之本,故方中以黄芪补肺护固腠理为主药;人参补元气,健脾益中,甘草和中益脾,合芪、参而除热为辅药(过度烦劳,则虚热内生,得甘温之品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东垣认为芪、参、草三药为除烦热之圣药);更以白术燥湿健脾,当归和血益阴,陈皮理胸中清浊相干之乱气,且防甘味药导致滞满,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明、少阳之清气,提中焦下陷之清气,清阳升则浊阴降,再用生姜大枣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共为使药。中虚得补,元气恢复,诸症自愈。赵献可曾说:”凡脾胃,喜甘而恶苦,喜补而恶攻,喜温而恶寒,喜通而恶滞,喜升而恶降,喜燥而恶湿,此方得之。”(《医贯?后天要论?补中益气汤论》)

补中益气汤原为饮食劳倦内伤元气,内生虚热,病状类似伤寒之证而设。此证实属气虚发热,切勿用治疗伤寒的汗、下之法去治。故《医贯?主客辨疑?伤寒论》中说:”若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东垣《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8%84%BE%E8%83%83%E8%AE%BA&action=edit">脾胃论》,与夫内伤外感辨,深明饥饱劳役发热等证俱是内伤,悉类伤寒,切戒汗下。以为内伤多外感少,只须温补,不必发散。外感多而内伤少,温补中少加发散,以补中益气一方为主,加减出入。”由此可见,内虚之人冬季受寒而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时,可用补中益气汤加些麻黄,脉浮缓有汗者,可加桂枝白芍。但后世医家皆把此方用为调补气虚之药,是采取本方配伍之妙和调补中焦阳气的功能而变化运用的。确有许多阳虚、中虚之证,得用本方而治愈。用本方为补剂时要知道此为治气虚清阳下陷的方剂,而不是治清阳不升的。

我常用本方加蔓荆子川芎治疗气虚头痛;加藁本细辛吴茱萸治疗头脑中疼痛或空痛;加羌活防风威灵仙、海桐皮治虚人感受风湿而周身疼痛;加茯苓益智仁、肉豆蔻治疗久泄;加白芍甘草吴茱萸乌药治中虚腹痛;重用当归再加熟地治因中气虚而致的血虚(包括各种贫血);重用人参(或以党参10~15克代替)再加茯苓枳壳(15~30克)治由于脾失健运,中焦清阳下陷而致的胃下垂、子宫脱垂(症见身体软弱、面色萎黄、腹部发坠感、饭后腹胀倒饱等);加青蒿银柴胡治疗青年女子西医查不到原因的低热症候群中医辨证属劳倦伤中内生虚热者。本方不但可治脾胃气虚,亦可调补心、肺、肝二脏。如加五味子款冬花、紫苑、旋覆花等,可治肺气虚而气喘、咳嗽,此乃符合《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的治则。加香附厚朴青皮、蔻仁,可治肝气郁而致的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等,此寓有《内经》”木郁达之”之意。五脏之中惟肾虚者不可用此方。

本方去陈皮当归柴胡,名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8%BE%E5%85%83%E7%85%8E&action=edit">举元煎张景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须升补元气的证候。去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加知母桔梗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8D%87%E9%99%B7%E6%B1%A4&action=edit">升陷汤张锡纯方: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呼吸似喘或气息将停,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东垣调治中焦的方剂除补中益气汤外还有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8%B0%83%E4%B8%AD%E7%9B%8A%E6%B0%94%E6%B1%A4&action=edit">调中益气汤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9B%8A%E8%83%83%E5%8D%87%E9%98%B3%E6%B1%A4&action=edit">益胃升阳汤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8D%87%E9%98%B3%E7%9B%8A%E8%83%83%E6%B1%A4&action=edit">升阳益胃汤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8D%87%E9%98%B3%E9%A1%BA%E6%B0%94%E6%B1%A4&action=edit">升阳顺气汤等。这些方剂的作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须掌握它们的主治特点方能很好地运用之。一般说,调中益气汤(本方去当归白术木香苍术)治脾胃不调之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食入反出等症。益胃升阳汤(本方加炒黄芩、炒神曲)为血脱者益其气的方剂,主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及食少、水泻等症。升阳益胃汤(详见本讲专篇)主治脾胃虚弱而倦怠嗜卧,时值秋令,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苦口干,心不思食,口不知味,二便不调等症。升阳顺气汤(本方去白术加草豆蔻、神曲、半夏黄柏)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者(方中升、柴辛甘升清气,清气升则阳气顺;黄柏苦寒降其浊,浊降则阴气顺;参、芪、归、草补其虚,虚补则正气顺;半夏陈皮利其膈,膈利则痰气顺;草豆蔻、神曲消其食,食消则谷气顺,故名升阳顺气汤)。补中益气汤则主用于饮食劳役伤其脾胃,清阳下陷,内生虚热,状类伤寒或疟、痢久不愈者。细细体会其中的异同点,会对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有所帮助。

近些年来,有人用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8%A1%A5%E4%B8%AD%E7%9B%8A%E6%B0%94%E6%B1%A4&action=edit">补中益气汤做实验,证明它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收缩作用,并能调整小肠蠕动及恢复肠肌张力的作用,对营养机能是有直接影响的。其中升麻柴胡在药方中对其他药有明显协同作用,并能增加这些药物的作用强度,尤其在肠蠕动方面。如去掉这两味药,本方对肠蠕动的作用随即减弱。若单用这两味药,则无以上各种作用。可见在临床加减运用本方时,不能把升、柴全部去掉,如去掉这二味药,则失去本方的特点,而成为其他方剂,不可不知。

归脾汤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归脾汤

黄芪6克、酒洗当归6克、龙眼肉6克、炒枣仁4.5克、土炒白术4.5克、人参3克、茯神3克、远志2.4克、木香(磨冲)1.5克、炙甘草1.5克、姜枣为引,水煎服。

本方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而致的怔忡、健忘、惊悸、盗汗、体倦、嗜卧、失眠、少食、头昏眼花、面色萎黄,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溢脉外及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心脾作痛,低烧体痛,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象细而无力等。

本方是临床常用的理血剂,药从心脾入手,引血归脾,心脾血足气壮,自能摄血归经而诸症悉除。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之甘温,补脾益气,脾气壮则能统血、摄血;以茯神、远志枣仁龙眼肉之甘温酸苦,补心而助脾(心为脾之母),心阴复则能生血荣脾;又佐以当归养血而荣心;使以木香既入脾又入肝,行气而舒脾,不但能防止补药之滞,且能配枣仁、远志以调肝而助心(肝为心之母)。心血足,脾气壮,子母俱健,劳伤心脾之疾自除。

因思虑又兼有气机怫郁而致病者,可加柴胡6~10克、丹皮9克、山栀6克。如兼肺肾受损而兼现干咳少痰声嗄,可加麦冬10克、五味子6~9克、蜜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B4%AB%E8%8B%91&action=edit">紫苑12克。加兼见梦遗者可加生熟地各10克、五味子6~9克、生白芍1O克、锻龙牡各15克。

近代也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表现为心脾虚而失眠多梦者。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中医辨证属于心脾气血两虚证者,常用此方加阿胶地榆白及、侧柏等。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兼见消化功能减弱,证属心脾虚、脾不统血者,可加川断炭、黄柏炭、艾炭、仙鹤草桑寄生等。

1965年我曾遵循本方的组方精神治愈一位记者因用脑过度而致心脾两虚。症见全身疲倦,食思缺乏,一日仅吃粮100~150克,饭后腹部不适,大便溏软一日一二行,面包萎黄,失眠,心慌,健忘,人体瘦弱而时有轻度浮肿,舌淡,苔薄白,脉濡细。西医按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治疗,无效。也曾服用过健脾补气、养心、安神、双补气血等中药并针灸治疗等,亦未见效。又因”虚不受补”的体质关系,每服补养药后,反而腹胀、不能食、不能睡。如此迁延不愈已半年多不能上班工作。据此脉症诊为心脾两虚渐成虚劳之证。我采用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BD%92%E8%84%BE%E6%B1%A4&action=edit">归脾汤的精神,用虚者补其母和”隔一隔二”的治疗方法,用本方结合小建中汤的精神组方如下:太子参6克(易人参)、黄精6克(易黄芪),野于术5克,茯苓10克,炒枣仁9克(先煎),远志 6克,龙眼肉 9克,丹参 12克(易当归),木香 2.4克,生姜2片,大枣3枚,桂枝5克,白芍10克,莲子肉5克,陈皮6克,饴糖20克(分冲)。以此方为基础稍事加减服用2个月后,渐渐把太子参换为党参,把黄精换为黄芪,把丹参改为土炒当归,并且用药从小量开始,由每剂3~5克渐渐加重到6~10克,并根据证候的变化进行加减出入。共服用4~5个月,其人渐壮,能食能睡体重增加,精神旺盛,已上班工作,直到现在身体仍健壮,虽年已老,仍能坚持工作。

我曾用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BD%92%E8%84%BE%E6%B1%A4&action=edit">归脾汤重用人参白及10克、藕节炭30克、生地炭30克、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C%8F%E9%BE%99%E8%82%9D&action=edit">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治疗过溃疡病大呕血,证属脾虚气不摄血者。一剂即止血,三剂而证平,以后应证调理而愈。

本方与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8%A1%A5%E4%B8%AD%E7%9B%8A%E6%B0%94%E6%B1%A4&action=edit">补中益气汤同为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F%9D%E5%85%83%E6%B1%A4&action=edit">保元汤加归、术等而成,均为治疗脾虚的方剂。但本方是理血之剂,主补脾阴,滋养心脾;补中益气汤则为理气之剂,主升胃气,补益中气。古人组方之妙,可从细细玩味中悟出。

本方虽为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9B%9B%E5%90%9B%E5%AD%90%E6%B1%A4&action=edit">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加龙眼肉、枣仁、远志木香而成,但经过这一加味,则与四君子汤和当归补血汤相加的治证大不相同。四君子汤主要为补气健脾药,当归补血汤主要为补气生血药,本方却有补血养心,益脾生血,使心脾相生(子能令母虚,母能令子实)、气血两旺之功。其中佐用木香配枣仁,不但能醒脾气,又能调肝气益肝阴而助心血,从而使本方具有木生火、火生土、从肝补心、从心补脾、而藏血生血、而归脾统血之功能,故能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脾不统血致血妄行诸疾。此则远非四君子汤、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BD%93%E5%BD%92%E8%A1%A5%E8%A1%80%E6%B1%A4&action=edit">当归补血汤所能与之相比。

凡气实动火而失眠、失血诸证,皆不可用本方治疗。

 

 保和丸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保和丸

山楂90克、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A5%9E%E6%9B%B2&action=edit">神曲30克、半夏45克、茯苓45克、陈皮15克、连翘15克、莱菔子15克,为细末,炊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食远白汤送下。

本方为消导剂之代表方。主治伤食积滞,胃胀胃痛,脘腹痞闷,嗳腐吞酸,厌食呕恶,腹痛泄泻,以及停食寒热如疟,舌苔白腻或黄,脉滑有力等症。

清?吴仪洛说:”伤于饮食,脾主运化,滞于肠胃,故有泄痢、食疟等证。伤而未甚,不欲攻以厉剂,惟以和平之品,消而化之,故曰保和。”可见本方纯为消导而设。方中山楂酸温,善消腥膻油腻肉积。神曲辛温,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消痰下气,善消面食痰浊之积。伤食脾不健运而中湿不化,故以茯苓化湿健脾。久郁则生热,故以连翘散结而清热。半夏陈皮和胃健脾,调中理气,和茯苓为二陈汤之意。诸药合用,能消食导滞,调胃和中。正如李东垣所说:”伤食者,有形之物也。轻则消化,或损其谷,重则方可吐下。”

此方妙在加入连翘一味。该药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力,在大队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宣透之力,以防消降太过而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出一派活泼生机。再者本品善理肝气,既能舒散肝气之郁,又能苦平肝气之盛。在脾胃积滞,中运不健之机,加入平肝舒郁之品,更能防肝来乘。可见本药在本方中实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使我们更能体会前贤对中药深入领悟和善于妙用的精神。

本丸除药店中有售成品外,临床上也常把它改为汤剂使用。我常用的处方如下:焦山楂9~12克,炒神曲6~9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连翘6~9克,炒莱菔子5~9克。积滞重者,还可加枳实6~9克、炒麦芽9克、厚朴9克。腹胀者,可加广木香6~9克、苏梗9~12克。气郁者,加香附9克、青皮5克。脘痞者,可加枳实9克、莪术6克。便秘者加生大黄3~6克、枳实6~9克、三棱6克。兼有胃脘痛者,可加元胡9克、金铃子9克、炒五灵脂6~9克。

以本方随证加减可用于治疗西医诊断的急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溃疡病、胆汁返流性胃炎等出现脾胃食滞,消化不良,食积不消,泄痢不爽诸证者。

本方为消食导滞的代表方剂,历代医家以此方为基础又变化出许多具有不同消导作用的方剂。例如在本方中加白术,名大安丸,主治食积兼有脾虚者,为消补兼施之方。在本方中加厚朴枳实、炒麦芽、炒槟榔香附,名加味保和丸,主治食积脘闷、胃胀迟消等症。加白术厚朴香附枳实、炒黄芩姜黄连、炒麦芽,为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50~80丸,亦名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F%9D%E5%92%8C%E4%B8%B8&action=edit">保和丸(《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8F%A4%E4%BB%8A%E5%8C%BB%E9%89%B4&action=edit">古今医鉴》),主治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呕逆上气,舌苔黄,食欲不振等症,功能消食和胃,利气消胀,兼能清热。加香附苍术川芎栀子枳实白术黄连木香当归,名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8%B6%8A%E9%9E%A0%E4%BF%9D%E5%92%8C%E4%B8%B8&action=edit">越鞠保和丸,功能解郁扶脾,消食开胃,清热化湿,主治气郁食积,脘腹胀满,湿浊不化,呕逆吞酸,口甜涎多,少食体倦,腹泄腹痛,舌苔黄腻等症。另有一方无枳实白术黄连木香当归,亦名越鞠保和丸,实为越鞠丸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F%9D%E5%92%8C%E4%B8%B8&action=edit">保和丸合方,亦为开郁化湿、消食导滞的常用方。主治气郁、湿郁、火郁、血郁、痰郁、食郁(六郁)兼有食滞不化、郁久积结诸症。去半夏、神曲、茯苓,加麦芽香附厚朴甘草,名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F%9D%E5%92%8C%E6%B1%A4&action=edit">保和汤,主治伤食积滞、心痛脘胀、食思不振、腹胀、腹痛等症。

本方与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6%9E%B3%E6%9C%AF%E4%B8%B8&action=edit">枳术丸枳实30克,白术60克)比较,本方重在消食导滞,通过消导食滞而兼起和胃健脾作用,无直接健脾之药;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6%9E%B3%E6%9C%AF%E4%B8%B8&action=edit">枳术丸则实在健脾,补重于消,补而不滞,消不伤正。

本方与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A4%A7%E5%B1%B1%E6%A5%82%E4%B8%B8&action=edit">大山楂丸山楂960克,麦芽144克,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7%A5%9E%E6%9B%B2&action=edit">神曲144克,白糖624克,蜜丸)比较,本方消导之中兼能和中化湿(含二陈汤)。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A4%A7%E5%B1%B1%E6%A5%82%E4%B8%B8&action=edit">大山楂丸重用山楂,以消除一切积滞,兼有活血行瘀之作用如,既能消食积,又能防气滞导致血瘀之患。功能消食化滞,调和脾胃。主治食积停滞而伤脾胃,伤于肉食积滞者,其效更显著。

 

藿香正气散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藿香正气散

藿香240g、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120克、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各90克、炙甘草3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盏,热服。如欲出汗,盖好衣被,再煎服之。

现临床上多参照原方用量比例精神,改为汤剂服用。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内伤湿冷,饮食停滞,又外感风寒,症见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等。又治中暑、霍乱吐泻,感染岚瘴不正之气,舌苔白腻、脉象滑等症。

方中以藿香辛温散寒,理气和中,芳香祛秽,表里兼治作为主药;辅以紫苏、白芷桔梗散寒发表,芳香化湿,宣畅肺气,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理气除痰,大腹皮行气利湿,生姜大枣辛宣和胃;使以甘草益中焦,和百药。

本方在夏暑季节最常使用。如果表邪偏重,恶寒发热而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之力。如兼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槟榔、炒莱菔子,以加强消导。如湿盛腹泻者,可加炒扁豆、炒薏米、车前子等以利湿止泻。

本方以藿香命名,因藿香清芳微温,为醒脾快胃、振奋清阳之妙药。正如《本草正义》所说:”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但本品温和力缓,同时须配伍苍术厚朴佩兰、苏叶或白术陈皮茯苓等。王好古也曾赞扬本品:”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则补脾”。本方有发越脾气、调中焦升降之力,故名”正气散”。

我常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效果良好。例如李某某,女,26岁,因八月天气炎热,吃冷饮水果太多,夜卧窗前,睡眠受寒,次日头痛发热憎寒无汗,全身酸懒,脘胀腹痛,呕吐四次,水泄三次,舌苔白腻,脉象浮滑,重按无力。据此脉症,知为暑夏季节,内伤湿冷,外感风寒,肠胃气乱,寒湿不化,而致吐泻,表证不解而致头痛寒热。四诊合参,诊为暑湿吐泻之证。治以温散化湿,佐以解暑。处方:藿香10克,紫苏9克,白芷9克,半夏10克,干姜6克,香薷9克,炒扁豆9克,茯苓20克,大腹皮12克,广木香6克,车前子12克(布包),炒白术6克,伏龙肝60克(煎汤代水)。一剂显效,三剂痊愈。

藿香正气散六和汤砂仁藿香厚朴、杏仁、半夏、扁豆、木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皆能治疗夏月饮食不调、外感暑气而致寒热、吐泻等症。二方相比,本方解表除湿之力大于六合汤,但正气虚弱之人应慎用。六合汤解表芳化之力虽小于本方,但益气匡邪之功却大于本方,并且还有和肝舒筋之作用,对吐泻转筋者有效。

本方与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8%8D%E6%8D%A2%E9%87%91%E6%AD%A3%E6%B0%94%E6%95%A3&action=edit">不换金正气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藿香、半夏生姜大枣)皆用于治疗湿浊内停,兼有感冒而呕吐泄泻之证,但本方解表发散与利湿之力较大,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4%B8%8D%E6%8D%A2%E9%87%91%E6%AD%A3%E6%B0%94%E6%95%A3&action=edit">不换金正气散则化湿和胃、调中止呕之力偏重,解散之力较轻。

凡阴虚火旺,中焦火盛而作呕作胀,以及温热病,均忌用本方。

 

 

独活寄生汤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独活寄生汤

独活9克、桑寄生15~2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细辛3~6克、当归6~9克、白芍9克、川芎6~9克、生地12~15克、杜仲9~12克、牛膝9克、人参5~6克、茯苓10克、甘草5克、桂心3~5克,古代医家用此方也有的把独活用三两,其余药皆为二两。共为粗末,每次用12~18克,煎水服,每日2次。

近代医家则多用此方随证加减,作为汤剂使用,上述用量即为汤剂常用量。

本方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主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脉,而致腰膝疼痛,酸软无力,屈伸不便,喜暖畏冷等症。

方中以独活细辛专入足少阴肾经,搜风寒、通血脉;配以秦艽防风,疏经升阳,以祛风化湿;桑寄生补肝肾、益气血、祛风冷;又配合杜仲牛膝壮肾健骨,强筋固下;更用归、芍、芎、地活血补阴;以参、桂、苓、草益气补阳。全方主旨是用辛温以散之,甘温以补之,使肝肾强,气血足,风湿除,筋骨壮而腰膝痹痛自愈。

我在临床上治疗痹证时,经常使用本方随证加减,屡起沉疴,可以说差不多天天能有机会运用此方。本方照顾全面,力在治本,往往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常须久服方效。为了能见效迅速,所以我经常是以本方随证加减,尤其是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加用针对性强的祛邪之品,标本兼顾。取效则较快。兹把个人点滴经验和常用经验方以及主治病症、加减法等介绍如下,仅供同道参考。

1、治疗腰腿痛痹,喜暖怕冷,见寒加重,膝腿屈伸不利,包括西医学中的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骨刺、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处方:桑寄生20~30克,独活9~12克,细辛3~5克,川断12~15克,威灵仙12~15克,防风10克,杜仲12克,生熟地各12克,牛膝12~15克,红花10克,制附片10~12克,草乌5~9克,炙山甲9克,桂枝12~15克,伸筋草30克,水煎服。

加减法:关节肿比较明显者,去生、熟地,加生薏米30克、汉防己10克、茯苓15~30克;脊柱疼明显者,加金狗脊2O~30克、地鳖虫6~9克、羌活6~10克;主诉大腿外后侧连及小腿外后侧疼痛者,可加重牛膝15~30克,加地龙10克,青风藤20克,槟榔12~15克;拍X光片腰膝关节骨刺明显者,可去伸筋草杜仲,加骨碎补12~18克、补骨脂10克、乳没各5克、生龙骨15~20克(先煎)。

2、治疗妇女素有腰腿疼痛,但又妊娠数月,腰腿疼痛有加重者。

处方:桑寄生3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12~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2克,杜仲12~15克,制附片10克,炒黄芩6克,苏梗10克,炒黄柏10克,川断20~25克,络石藤20克,千年健15克。

3、治疗膝踝关节疼痛,喜暖怕凉,有时足跟亦痛,血沉快,抗链”O”滴度高者。

处方:桑寄生30克,独活12克,杜仲12~15克,牛膝18克,细辛3~5克,防风10克,茯苓15克,熟地12克,肉桂5克,泽兰18克,制附片12克,槟榔10克,地龙10克,威灵仙15克,补骨脂12克,松节18克。

ion=edit" href_cetemp="http://www.zeeming.com/w/index.php?title=%E5%8C%BB%E5%AD%A6%E5%BF%83%E6%82%9F&action=edit">医学心悟》有蠲痹汤羌活独活秦艽、桂心、炙甘草当归、桑技、川芎、乳香、木香、海风藤),也是治疗痹证常用的方剂。但蠲痹汤偏用治疗人体上半部痹证无肝肾不足者,本方则偏用于治疗人体下半部痹证,病情较深重,肝肾不足者。

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腰腿痛168例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作者:黄华君 2008-5-29

【关键词】  脊柱炎  、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属中医“痹症”的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髋、下肢麻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甚则脊柱、关节强直僵硬,其病程缠绵、病变复杂,每每终成畸形残废,治疗棘手。针对其病情特点,近几年来应用具有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除寒凝、止痹痛作用的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168例,药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男112例,女5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6个月~14年。

  2  方法

  

  2.1  药物组成  药用桑寄生20g、牛膝20g、杜仲20g、熟地20g、独活15g、秦艽15g、防风15g、细辛10g、肉桂10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10g、茯苓15g、党参15g。腰背髋疼痛、下肢麻木明显者加乌稍蛇、地龙、川断、狗脊各15g,遇冷疼痛加重者加防己15g、木瓜20g、苡仁20g、制白附片10g、土鳖10g,年老体弱者加黄芪20g、枸杞20g、红参10g以补气血、益肝肾(可以酌情对药物剂量进行加减)。水煎内服,每两天1剂,分早晚各服1次。服药后取被单盖身,使身热微汗出,4周为一个疗程。

  2.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血沉正常,能正常工作,X线检查无异常。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血沉正常。好转: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血沉下降50%以上,X线检查无明显变化。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甚则加重者。

  

  3  结果

   

  痊愈58例,占34.52%;显效68例,占40.40%;好转38例,占22.62%;无效4例,占2.38%;总有效率98.62%。

  4  典型病例

   

  病例1:男,46岁。1998年6月12日来诊。4周前,患者骑摩托车不慎跌伤,引起左侧腰腿疼痛麻木1周。经县医院CT检查诊为:腰第4、5椎间盘轻微突出和坐骨神经痛。来我院门诊行骨盆牵引(重量为15kg)两周,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4周后,疼痛、麻木明显减轻。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又服20余剂,腰腿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2:男,66岁。2000年8月16日来诊。左侧臀腿疼痛麻木,历时4年,经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每遇阴雨发作近1年前症加重,步履不利。舌苔白,脉细。经X线检查,诊断为腰3、4椎体骨质增生、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处方独活寄生汤加黄芪、乌梢蛇各15g、木瓜20g。服20余剂后症状大减,续用15剂基本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5  讨论

   

  脊柱炎、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中医认为由于患者禀赋不足或由于调摄不慎、房事不节、嗜饮不节以及惊恐、病后失调等,遂致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由侵筋骨、痹阻经脉、气血不通、淤痰凝滞、筋骨失养、关节筋骨闭滞而发病。病呈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侯。独活寄生汤出自唐·孙思邈的《千金方》,善治“腰背痛”。方中桑寄生、牛膝、杜仲、熟地补益肝肾,强筋骨;独活、秦艽、防风、细辛、肉桂心祛除风湿,消散寒凝,温通盘脉;川芎、当归、白芍、党参、茯苓、甘草补益气血。本方加入黄芪、乌梢蛇、川断、狗脊等,以增加通络搜风、化淤止痛之力。本方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肯中病机、顾及周全,使肝肾足、气血充、风湿除、寒凝消、痰淤散、筋骨健、痹痛止,故能有效治疗脊柱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李燕梅.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中医正骨,2002,(11):18.

  [2] 朱正庆.独活寄生汤治疗坐骨神经痛[J].四川中医,1989,(11):32.

作者单位:四川省仁寿县龙马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仁寿 62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