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7:03:46

湖北人物、典故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市

饶应祺(?—1902)湖北恩施人。咸丰中,在乡办团练,抗击太平军石达开部。同治元年中举人。历官甘肃同州,甘州知府,兰州道至新疆布政使、巡抚。同治中,参陕甘总督左宗棠军幕,用兵金鸡堡、巴燕戎格。理善后,赈旱灾,兴水利,劝农垦。光绪十五年始,长期任职新疆。招抚流亡,恢复农牧,实行寓兵于农之法,练新生军,设机器厂,开金矿,击败回部刘四伏起事,参与中俄新疆商务、边界交涉。根据新疆发展,请增官设治,计升设三府,改直隶州二,增通判一、县九、县丞二。先后议行。光绪二十八年卒。

樊增祥(1846-1931)字云门,别号樊山。湖北恩施人。1877年中进士。曾任陕西宜川、渭南等县令,后任陕西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上海,与沈曾植、冯煦等结为超社、逸社。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入民国后,寓居北京。作诗初学中晚唐,与易顺鼎一起倡导中晚唐诗派,晚年趋向宋诗,成为同光体的重要诗人之一。

利川市

建始县

吴国桢(1903-1984)建始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6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汉口市、重庆市市长。1943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政务次长、上海市市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是国民党第七民中央常委。1953年赴美国治病。后定居美国。

来风县

巴东县

李冰(?-?)战国时巴郡巴东(湖北巴东县)人。蜀郡秦昭王时任蜀郡守,徵民众在岷江域兴修水利,以灌县都江堰工程最著名,是最早将水患变为水利的工程。“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流,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又主持治导洛水(四川什邡县境)、文井江(四川崇庆县境)。由于他造福于人民,功垂千古,后人奉为“川主”,历代追封官爵建庙祭祀。

鹤峰县

田舜年(1640-1707)容美(湖北鹤峰县)人。土家族。清初湘鄂边著名土司。早年求学江陵、武昌等地,深受汉文化薰陶。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袭父职,任容美宣抚司宣抚使,后赠骠骑将军加三级。从政三十二年,使容美列为湘鄂西五强土司之一。田舜年酷爱文史,广交文人,藏书颇丰。六十七岁出游,病故于武昌。

陈连升(?-1841)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三江协副将,调守沙角炮台。曾在穿鼻洋、磨刀外洋抗击英军。二十五年一月七日 ,英军1400多人突袭沙角、大角两处炮台。沙角炮台的六百余名守军,在陈连升坚定勇敢的指挥下,用地雷、铁炮等武器英勇抵抗。由于钦差大臣琦善不发援兵,孤军作战,腹背受敌,众寡悬殊,陈连升与所率官兵力战阵亡, 其子武举人陈长鹏亦同时殉难。

宣恩县

咸丰县

鄂州市

熊晋槐(1882-1958)鄂州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铁道学院路矿学校。参加了同盟会和武昌起义,任鄂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后任汉宜铁路总办。曾参加讨伐袁世凯的运动。1921年被孙中山委任为驻汉口特派员。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任湖北省航政局局长。大革命失败后,抵制蒋介石的反共政策,要求民主,赞助革命。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湖北省副省长,省第一届政协副主席。

夏康农(1903-1970)教授。鄂城(今鄂州市)人。1926年获法国里昂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武昌大学教授,中法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西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合著《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主编《四川彝族地区民主改革前的社会问题》,译有《实验科学方法论》、(法)小仲马《茶花女》。

刘尊棋(1911-已故)鄂城(今鄂州市)人。燕京大学肄业。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社记者,国际新闻社社长,上海《联合晚报》、《联合日报》社长,香港《远东公报》(英文)主编。1939年曾以中央社记者身份和《扫荡报》、《新民报》记者一起,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写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副局长,外文出版社副社长、总编辑,《中国日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美国侧面像》、《美国》,译有《美国通史》等。

齐怀远(1930-)鄂城(今鄂州市)人。清华大学肄业。1948年入华北人民大学学习。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历任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黄石市

大冶市

徐祥(1332-1404)大冶人。初仕陈友谅,后归附朱元璋,积功升至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因谨慎正直,命侍卫燕王左右。跟随燕王举兵反朝,转战四年,皆有功,累升至都督指挥使。燕王即帝位,论功封信安伯。时封伯者十四人,祥位第一。永乐二年死。

余国柱 湖广大冶人。顺治进士。历官至江宁巡抚、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三藩之乱”时,屡上疏言军饷,所论颇精。阿附权臣明珠,时人称为“余秦桧”,结党营私。后被罢官,驱逐回籍。卒于家。

马龙(1912-1977)湖北大冶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方面军工人师连指导员、陕北独立三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山西静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冀察热挺进军大队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团长、分区司令员、旅长,第二十兵团副军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员,海军基地司令员,军事学院海军系副主任,海军舰队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余立金(1913-1978)湖北大冶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连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抗大华中总分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副校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空军政治委员、国家民航总局第一政治委员。

曹祥仁(1914-1975)大冶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中央军委科长、中央军委机要工程学校校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驻保加利亚大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

阳新县

王平(1907-1998)湖北阳新人。原名王惟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农民协会主任、乡支部副书记。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第三军团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政治处主任。1933年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中军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冀晋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历任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志愿军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义勋(1910-1996)湖北兴国(今阳新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营长、第四支队营教导员,淮南军区支队副政委,华中野战军团政委,第三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莱芜、孟良崮、上海、福州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公安部队师政委、南京军区公安军政治部主任。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冈市

康茂才 蕲(今黄冈)人。元末组织地方武装,立功,升任淮西宣慰司、都元帅。移兵驻采石。明太祖渡长江攻占采石,他逃奔集庆。集庆又被攻下,他率部投降。陈友谅谋划约张士诚合兵攻应天。他派人假投降,引诱友谅速来。友谅兵至。中埋伏,大败。后历任太祖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攻庐州,从援南昌,打败友谅。从征武昌,再克庐州,取江陵及湖南诸路,战张士诚,攻下平江,夺取无锡,争夺中原,留守陕州,扼住潼关,秦兵不敢东向。复从征定西,夺取兴元,皆有战守功。从定西还军。死于途。追封蕲国公。

吴琳 黄冈人。朱元璋攻克武昌,因詹同推荐,用为国子助教。吴元年(1364)授浙江按察司佥事,复为起居注。洪武六年(1373)由兵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曾与詹同相互更替主管吏部事。时六部初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旨办事。琳居吏部称贤,然无大的建树。逾年,求归。后帝曾派人暗到琳房舍旁观察,琳真象农人而无官样。帝为之嘉叹。

王廷陈 黄冈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取庶吉士。恃才放肆。赋《乌母谣》讽刺武宗南巡,且疏谏。受杖。改吏科给事中。出知裕州。以打骂巡按御史喻茂坚,削籍归。里居二十余年,纵酒倡乐,益放荡自废。常穿红紫窄袖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嘉靖中诏修《承天大志》,不称旨。其诗文名重于当世。

胡大顺(?-1565)黄冈人。由陶仲文引进。伪撰《万寿金书》,诡称吕祖授三元却疾不老仙丹。遣其子元玉献于世宗。时帝晚年渐司其虚妄。用徐阶言,将大顺、元玉等并论死。

陶仲文(?-1611)黄冈人。曾学符水诀于罗田万玉山,与邵元节友善。由元节推荐累封为“神霄保国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一真人”。帝有病,他祈祷使病愈,加官至礼部尚书、恭诚伯。宠幸至极,然小心慎密,不敢恣肆。卒年八十余。谥荣康惠肃。

王廷瞻 黄冈人。明嘉靖进士。授淮安推官。入为御史,督畿辅屯政。隆庆元年(1567),言勋戚庄田太滥,请于初给时裁量田数,限其世次,爵绝归官。尝论劾高拱,拱再辅政,遂托病辞官归。神宗时,历任右都御史,漕运总督兼凤阳诸府巡抚、户部尚书。曾与讨诸叛番。开凿弘济河。乞归,久之卒。赠太子少保。

万耀煌(1891-1977)黄冈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历任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第十五军团军团长、陆军大学教育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湖北省政府主席、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务。到台湾后,任“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被选为“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

朱怀冰(1892-1968)湖北黄冈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1917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四期。192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厅第二局局长,新编第十军参谋长,第十三师副师长,庐山军官训练团政治教官兼办公厅主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九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七军军长兼豫北自卫军总指挥。1940年春率部进攻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制造反共磨擦。后任第六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熊十力(1884-1968)黄冈人。曾参加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习佛学。曾在北京大学任教。抗战期间讲学于四川复性书院。建国后,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融会儒释思想,发挥《周易》、宋明理学和佛教法相唯识之学,提出“新唯识论”。主要著作有《新唯识论》、《破“破新碓识论”》、《十力论学语要》、《佛家名相通释》等。

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北京大学肄业。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在上海参加编辑《劳动周刊》。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秘书、中共武汉区委委员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后方政治部主任。后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脱离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脱离该党。后任国民党政府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1949年从澳门到北京,先后任内务部、国务院参事。

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曾参加武汉五四运动。1921年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922年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在广州出席中共三大。1925年在上海出席中共四大,参加国共合作,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1927年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参加中共五大。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福建省委书记、苏区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1942年被国民党盛世才逮捕入狱,翌年被害。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湖北黄冈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沪东区委书记、中共汉口市委书记、汉阳县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常务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9年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1930年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5年参加共产国际七大。1937年任红军援西军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华北军分会委员、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1938年创办抗日军政大学职工大队,任大队长。1940年主持创办《中国工人》,任主编。1942年于延安不幸病逝。

林育南(1898-1931)湖北黄冈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二大。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参加中共三大。1924年参加国共合作,任国民党汉口执行部青年部干事。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秘书长。1927年参加中共五大,任中共中央工人部秘书。1929年负责筹备召开第五次全国劳动大会,任代理秘书长。1930年成立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任秘书长。领导起草《宪法》、《劳动法》、《土地法》等重要文件。1931年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英勇就义。

陶希圣(1899-1988)黄冈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曾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早年追随汪精卫。1942年后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中央日报》总主笔。1947年后兼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央改造委员会设计委员会主任、《中央日报》董事长。是国民党第七至九届中央常委。

王亚南(1901-1969)经济学家、教育家。湖北黄冈人。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后赴日本、德国深造。毕生从事研究、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教委员。1938年出版了与敦大力合译的《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40年后,历任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

朱鼎卿(1902-1982)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三兵团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新都率部起义,投向人民。全国解放后,任湖北省政协常委、第四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林彪(1906-1971)湖北黄冈人。又名林毓蓉,林育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司令员。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10月到陕北后,仍任红一军团军团长。1936年2月率部参加东征战役,5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3月因伤返回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同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1月回国,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在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主席、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华中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书记。指挥解放东北的各次重要战役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进军南下、解放中南地区等多次战役。全国解放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副主席,中共第九届中央副主席。于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

周金黄(1909-1999)药理学家。黄冈人。1934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35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1936年入德国弗赖堡大学进修,同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协和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所所长,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韩浚(1893-1989)湖北黄冈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第七十三军军长。1947年在山东省博山地区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62年获特赦后,担任湖北省政协文史专员。1983年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

蔡文治(1911-)湖北黄冈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战争初、中期,掌管战斗序列编成,军队的调遣;参与作战方针、计划的拟定。后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副参谋长,筹划军队训练,负责军事外交。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军事调处执行部“国方”(国民党政府)委员兼参谋长。停战协定被蒋介石破坏后,先后改任国防部第四、第三厅的厅长。1949年,蔡文治避居香港,后侨居美国,取得美籍,并担任美国国防部顾问。1976年退休后,曾多次回国访问,并被选为黄埔同学会理事,为祖国统一工作作出贡献。

秦兆阳(1916-已故)小说家。湖北黄冈人。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次年到晋察冀边区从事美术工作,任华北联大美术系教员。1943年起在冀中平原打游击时任《黎明报》社长,所写作大都描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敌后人民的斗争故事。建国后曾任《文艺报》执行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

林汉雄(1929-)高级工程师。黄冈人。1940年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水电站专业。历任水利电力部机电安装公司总工程师、水电总局副局长,西北电力指挥部指挥,葛洲坝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国家科委局长,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建材局局长,建设部部长。

黄燕燕(1955-)女高音歌唱家。黄冈人。1970年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讯兵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198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进修班。后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曾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威尔第《安魂曲》、海顿《创世纪》以及《黄河大合唱》等作品中任独唱。

麻城市

刘天 麻城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陕西按察使、湖州知府。曾因拒绝为中官廖堂办食御物,贬金坛丞。在湖州,多惠政。嘉庆初,以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治理黄河,疏浚汴河,从朱仙镇至沛飞云桥,杀其下游;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浚其下流。事竣,加工部右侍郎。十五年(1536)任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有改进兵车、御边败寇功,累迁至兵部尚书。以老乞休归。家居三年卒。赠少保。

周弘祖 麻城人。明嘉靖进士。授吉安推官。征授御史,出督屯田、马政。隆庆改元,司礼中贵及藩邸近侍荫锦衣指挥以下至二十余人,他驰疏请止赐金币,或停世袭。又请淘汰内监局、锦衣卫、光禄寺、文思院冗员;仿行古社仓制,诏从之。次年,言时政,切谏买卖珍宝,升福建提学副使。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考察言官,恶弘祖,贬安顺判官。拱罢,转广平推官。万历中,屡升至南京光禄卿,因朱衣谒陵,免官。

梅国桢 麻城人。善骑射。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宣、大、山西军务总督。哱拜反,魏学曾师久无功。诏浪李如松为提督,帅领辽东、宣、大、山西诸镇兵往讨。由国桢监其军,至宁夏。如松用国桢谋,大破贼,哱拜仓皇自缢,阖室自焚死。父丧归,未起而卒,赠右都御史。

梅之焕 麻城人。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诸材官比射箭,他九发九中,长辑上马而去。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曾弹劾东厂太监李浚罪。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无所附。出为广东副使,有惠绩。庄烈帝即位,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大破套寇。清兵逼近北京城,诏入卫。将行,西部敌军乘虚进犯河西。之焕遣兵埋伏贺兰山后,拦截其归路。敌军出水泉峡口,又被之焕打败。复整军东进。抵达京师。诏入朝。温体仁修旧怨,遂被免职。帝追叙甘肃功,复官。病死于家。

李长庚 麻城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山东巡抚、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所在励清操。任巡抚,尽心荒政,民赖以苏。出督辽饷,建议造淮船、通津路、议牛车、酌海道、截帮运、议钱法、设按臣、开事例,严海防九事。且请留金花,行改折,借税课。时诸事始创,百务纷集,俱长庚办治。崇祯时,历任工、吏部尚书。不拉党结派,与温体仁不合。因推荐违帝意,斥为民。卒于清初。

夏斗寅(1885-1951)湖北麻城县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清末投入武昌新军。曾加入共进会。辛亥武昌起义后任总稽查部稽查。1913年退役经商。1917年护法运动时,任鄂军新兵训练总监。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师长、独立第十四师师长。1927年5月发动叛乱,企图推翻武汉国民政府,被叶挺部击溃。1929年后任湖北省警备司令、第十三军军长。曾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围剿”。1932年后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新兵训练第一处处长。1945年后回湖北经营农场及煤矿事业。1950年去香港。

严立三(1892-1944)湖北麻城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经担任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总队长、训练部长,被称为“黄埔良师”。北伐时,他出任东路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屡挫强敌,赢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抗战期间,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为人清高,超世不群,被视为湖北三“怪杰”之一。

王树声(1905-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麻城人。原名宏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麻城县破寨岗指挥农民自卫军和农民,毙俘地主武装三千余人。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队长、分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大队长、支队长、团长、师长。在创建鄂豫皖苏区和反“围剿”作战中,指挥过新集、双桥、黄安等战斗。后任第三十一军军长、第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参与指挥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和嘉陵江战役。1935年参加长征。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率小部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辗转至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政委,鄂西北军区司令员,鄂豫军区司令员。率部参加中原突围后,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委,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

许世友(1906-1985)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骑兵司令员。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胶东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陈再道(1909-1993)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6年参加麻城区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次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副旅长、东进纵队司令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等战役。1949年后,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司令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顾问、铁道兵司令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王宏坤(1909-1993)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军长。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西征入川。1935年5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兼桐柏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第二政治委员。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

张才千(1911-1994)湖北麻城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教导团班长、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第十师二十九团二营连长、二十五军七十三师副营长、十二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豫西支队司令员、河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鄂西军区参谋长、中原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湖北军区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武汉军区司令员。是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鲍先志(1911-1988)麻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师政治部秘书、团政治处主任、军卫生部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副主任、团政委、太行军区分区政委。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和百团大战。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旅政委、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鄂豫军区副政委,皖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三兵团军政委。参加了邯郸、进军大别山、渡江、西南等战役。1952年后,历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副政委。是中共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必成(1912-1989)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团政委、副师长。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团参谋长、团长,第一师旅长。参加了黄桥、天目山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六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八兵团军长。参加了苏中、豫东、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政柱(1913-2001)麻城人。1931年参中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科长。1943年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特等模范工作者称号。后任中央军委一局处长、副局长,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副参谋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宜川、扶郿、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参谋长。回国后,历任海军基地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

周希汉(1913-1988)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部参谋、第九军作战科科长、第三十一军作战科科长兼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参谋长、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军区南进支队司令员。参加了神头岭战斗、香城固战斗和百团大战。参与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鲁军区旅长,第四兵团军长。参加了进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西、滇南等战役。1950年后,任军长兼滇南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51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军长、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成芳(1914-1988)麻城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第三十一军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平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团长、纵队参谋主任、副旅长,太岳军区分区司令员。参与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豫军区旅长,豫西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纵队政委,第四兵团军长。参加了上党、郑州、淮海等战役。在广东战役中、参与指挥了阳江追迁战。建国后,任军长兼中共滇西工委书记、西南军区副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第五机械工业部部长、武汉军区政委。是中共十大、十二大代表,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桓武(1915-)理论物理学家。麻城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该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四十年代起研究固体物理,后转向量子场论的研究。五十年代为发展我国原子能反应堆在理论上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六十年代初期参与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是当时理论研究的主要主持人之一,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作出了贡献。

邓岳(1917-2000)麻城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北红军大学警卫排排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一分校区队长、营长,翼南军区分区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团长。1944年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旅长、东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临江、辽沈、平津、渡江、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军长。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九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

武穴市

胡士荣 广济人。初官长洲令,捕豪恶,筑娄江石塘,有政声。为蓟州参议,数次得罪乡官崔呈秀,呈秀怨恨。将为魏忠贤建祠,士容又不奉命。及升江西副使,道经通州,呈秀遂告他多乘驿马,侵盗仓储,被逮下诏狱拷打,坐赃,定成死罪。明庄烈帝即位,释放出狱,累官陕西右参政。卒官。

居正(1876-1951)辛亥革命元老,原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广济(今武穴市)人。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预备部。同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赴新加坡、仰光办报。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次长。1913年任吴淞要塞司令,督师讨伐袁世凯,失败后逃亡日本。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党务部长兼民国杂志社总理。1922年后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内务部部长。1925年参加西山会议。1932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院长兼最高法院院长。1949年到台湾后,任台湾“监察院”监察委员。

郭泰祺(1890-1952)广济(今武穴市)人。早年赴美国留学,获博士学位。1912年后任湖北军政府秘书、外交股股长。武昌商科大学校长。曾参加护国运动。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身份出席巴黎和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与反共活动。1928年后任驻意大利公使、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外交部次长、驻英国大使。曾三次代表中国出席国联会议。1940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联合国安理会中国首席代表。后病逝于美国。

刘文岛(1893-1967)湖北省广济县武穴镇(武穴市)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曾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八军党代表兼前敌总指挥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总司令行辕总政治部主任,驻德国全权公使,驻意大利全权大使,宣慰使,以及闽台调查团团长等职。在出使德国和意大利期间,刘文岛酒斗希特勒,使希特勒当场醉倒;他的才华和学识,也折服了墨索里尼,因而一时蜚声中外。

陈康(1911-2002)广济(今武穴市)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连指导员、营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军部训练队队长,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营长兼主任教员、副团长、团长,太岳军区分区副司令员。1945年后,任晋冀豫鲁军区旅长、第四兵团副军长。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滇南等战役。1952年任军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代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红安县

邹普胜(?-?)麻城邹家岗(现属红安县)人。红巾军将领。铁工出身。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与彭莹玉率众起义,拥徐寿辉为首领。寿辉称帝时,任太师。次年率军攻克武昌,据池阳、太平(安徽当涂县)等地。陈友谅夺取徐寿辉帝位后,仍任太师。后不知所终。

耿定向 黄安(今湖北红安)人。明嘉靖进士。授行人,升御史。疏严嵩党吴鹏六罪。出按甘肃,推举弹劾无所私。隆庆初,升大理右寺丞。曾讽刺高拱褊浅无大臣度,贬横州判官。万历中,历刑部左、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奏,辞归。卒年七十三。赠太子少保。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奠基人之一。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同盟会。1920年发起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1924年参加国共合作,被选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出席国民党二大。1927年被选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常委。1933年任苏区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1934年参加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最高法院院长。同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统战委员会主任、代理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宣传部、统战部部长。1945年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全国解放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是第八至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郑位三(1902-1975)湖北黄安(红安)人。1922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共黄安县委代理书记。领导了黄安农民九月暴动。1928年参加创建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任鄂皖特区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鄂豫陕特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鄂豫皖区委书记,淮南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二师、第五师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建国后,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中共第七、第八届中央委员。

郭天民(1905-1970)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黄埔军校警卫营班长,参加广州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师参谋长、独立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第九军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陕北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第三十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1950年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系。后历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军事学院院务部部长。

周纯全(1905-1985)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任黄安农民政府候补委员。1930年被选为中共鄂豫皖特委常务委员。1932年兼鄂豫皖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率部参加西征入川。1933年参与领导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攻”作战。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校长、山东滨海行署副主任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是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刘飞(1906-1984)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四方面军连长、营政委、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团政治处主任,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团长兼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旅长兼苏中军区分区司令员。1945年后,任华东野战军师长、纵队副司令员,第九兵团军长。参加了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皖南军区、安徽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程坦(1907-1980)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五军团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鄂东地委书记,鄂东军分区政委,中共鄂豫区委组织部部长。1936年在第十五军团政治部工作期间,采用鄂豫皖地区民间歌曲的曲调,依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全部内容填写歌词,编成《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省委副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监察部、中共中央交通工作部、内务部副部长,民政部顾问。

吴先恩(1907-1987)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黄安独立团营政委,第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总兵站部部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二分校供给主任,晋察冀军区分区供给处处长,晋察冀军区供给部部长、供给部政委、后勤部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参加了石家庄、平津等战役。建国后,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湖北省财政委员会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书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回国后,历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军区顾问。1955被授予中将军衔。

詹才芳(1907-1992)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黄麻起义。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西征入川、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7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全国解放后,历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中顾委委员。

王建安(1908-1980)湖北黄安(红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团、师、军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旅旅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多次指挥反“扫荡”作战,巩固和发展了鲁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东线兵团副司令员,第七兵团司令员。参加了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是中纪委常委、第二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方和明(1908-1986)湖北黄安(红安)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曾任连长、营长、副团长。身经二百多次战斗,七次负伤,十三次立功。1949年自愿回乡务农。历任红安县八一畜牧场场长,湖北省第四、五届政协常委。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张仁初(1909-1969)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副连长、保卫局队长、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1935年在长征途中率突击队攻占天险腊子口。到陕北后,任第一军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长、团长、副旅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滨海军区参谋处处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陆房突围。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旅长、鲁中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八兵团军长。参加了鲁南、莱芜、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回国后,任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九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谢富治(1909-1972)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斗争和西征入川、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三八五旅政治委员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江青夺权阴谋活动。1980年被开除党籍。

李先念(1909-1992)湖北黄安(红安)李家大湾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和国家领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农革命军。先后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黄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后,历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83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被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第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第十至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徐斌洲(1911-1996)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陂孝北县红军独立营党委书记、第九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一军第二十九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后任山东纵队支队政治部主任、支队政委,清河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分区政委、师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军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回国后,历任军事学院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兼副政委,第八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是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李天焕(1912-1986)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黄安县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师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秘书。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长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冀察区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纵队前委书记、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历任总参谋部警备部部长、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张天云(1913-1980)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第十五军团团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教导员、团参谋长、团长,新四军第三师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师长、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临江、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任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回国后,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后勤学院院长。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韩先楚(1913-1986)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原地坚持斗争。参加湘鄂皖革命根据地中期各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一二九师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是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秦基伟(1914-1997)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各次反“围攻”作战及长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参谋长、太行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解放时期,历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川南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国防部部长。是中共第十至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叶君健(1914-1999)黄安(今红安县)人。作家、文学翻译家。193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后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任教。1944年应聘赴英国宣讲中国抗战情况。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1949年回国。历任辅仁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译有《安徒生童话全集》。著有《叶君健童话故事集》。

刘昌毅(1914-1999)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九军连指导员、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侦探科科长,团参谋长,太行军区分区副司令员,八路军南下第六支队司令员。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和百团大战。参与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旅长、纵队副司令员。中原突围后,领导开辟皖西根据地。1948年任华东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铁道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海军基地司令员,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胡奇才(1914-1997)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四十一军副军长、辽东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辽西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

马忠全(1914-1995)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营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连、营、团长,太行军区分区副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旅长,皖西军区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和上党、滑县、进军大别山、西南等战役。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快艇学校校长,海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舰队副司令员兼基地司令员、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是中共九大、十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锡联(1915-1999)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及西征入川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重庆市市长、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是国防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王近山(1915-1978)湖北黄安(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西征入川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三八六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司令员兼二十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王诚汉(1917-)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在第三十军任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营长,抗大总校队长兼军事教员、六分校民运科科长,太行军区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团长、华东野战军团长兼政委、晋冀鲁豫军区旅长、华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和孟良崮、临汾、太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金德(1918-)黄安(今红安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1939年后任中共中央秘书处机要科科长,周恩来秘书,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机要局副局长、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民政部副部长。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副秘书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罗田县

徐寿辉(?-1360)罗田(湖北罗田县)人。元末长江流域红巾军领袖。布贩出身。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利用白莲教,发动起义,以红巾为号。占据蕲水(湖北浠水),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十三年年底,蕲州失陷,先后遁入黄梅山中与沔阳湖边。以后又复振,陆续攻克东至江浙、西及川陕许多州县,“摧富济贫”,拥众百万。十六年,被丞相倪文俊所迫,迁都汉阳(湖北武汉市),改元太平。次年,倪文俊图谋夺红巾军大权,企图加害,未成。二十年,被挟持攻太平(安徽当涂县),至采石矶,为陈友谅害死。

万全(1495-1575)罗田人。字事,号密斋。三世业医,造诣精深,尤擅长儿科。清康熙时被尊为“医圣”。著有《保命歌括》、《养生四要》等十部医书问世,对后世影响颇大。

王葆心(1868-1944)黄州府罗田(湖北罗田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乡试举人。毕生辛勤治学,著述丰富,自经学、文学至史学、方志学等达170多种。

浠水县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湖北蕲水(浠水县)人。清末湖北立宪派人物。1904年任山西大学堂国文教习。1906年官费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习法律。并加入梁启超主办的政闻社。1908年毕业回国,参与组织“湖北宪政筹备会”,主张君主立宪,不久任湖北谘议局议长。1910年8月任各省谘议局主席。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副局长。191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14年投袁世凯任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长。1915年加入段祺瑞内阁讨袁。1918年于加拿大去世。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湖北浠水人。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五四”运动前后开始写新诗,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学习美术,并研究文学和戏剧。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专教务长,同时与徐志摩等主办《晨报·诗镌》,是新月诗派的主要诗人。1927年到武汉北伐革命军政治部任艺术股长。1928年与徐志摩等编辑《新月》杂志。次年因观点不合,辞去编辑工作,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长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积极从事民主运动,成为民主斗士。1946年7月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汤芗铭(1880-1975)湖北浠水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任“镜清”舰机长、“南琛”舰副舰长。1912年后任北洋政府海军部次长。1913年后任湖南都督兼民政局长。后投靠直系军阀,任信威将军。1923年后任武昌、汉阳、汉口商埠督办。北伐战争后,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组织中国民主社会党。建国后被捕入狱,后获释。

汤佩松(1903-2001)植物生理学家。浠水人。汤化龙之子。1925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30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33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生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植物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闻家驷(1905-1997)教授。蕲水(今浠水县)人。1925年毕业于震旦大学预科。1928年、1931年两次赴法国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格林罗布大学文科学习。1934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讲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全国闻一多研究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研究。译有《雨果诗选》、《雨果诗抄》,司汤达《红与黑》等。

蕲春县

余玠(?-1253)蕲州(湖北蕲春县)人。少时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府,以功补官。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升淮东制置副使。次年任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在四川革除弊政,建馆招贤,整军屯田,筑钓鱼、青居等十余座山城以备战。淳佑十二年,在嘉定(四川乐山市)击退蒙古军。宝佑元年(1253年),因被朝廷猜疑,解职召赴临安。闻命暴死,亦传为忧愤而自杀。

李时珍(1518-1593)蕲州(湖北蕲春县)人。字东璧,号濒湖。出身世医家庭。十四岁进秀才,三次乡试不第。以医为业,曾受聘为武昌楚王府奉祠正,旋被荐至京师太医院任职,不久辞职返里 。在长期医疗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所载药物,“品种既繁,名称多杂”,遂立志重修,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调查。并参阅有关书籍八百余种,考辨异同,穷搜博采,纠正错误,充实内容,经二十七年潜心研究,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详细介绍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用药治病的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有很大的贡献。问世后,翻刻六十余次,译成十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的医药巨典”,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亦为医家所推崇。

李建中 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时珍子。官四川蓬溪知县。父卒。献父书《本草纲目》于朝。神宗时,刊行于世。

姚明恭 蕲水人。明崇祯时,累官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秉政刚一年,乡入赴京告他状。遂请告归。

田桐(1879-1930)湖北蕲春人。字梓琴,笔名恨海,号玄玄居士。二十二岁考入武昌普通学堂,因宣传革命被开除,而东渡日本留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次年加入同盟会,被选为评议员兼总理书记。三十三年,在南洋任新加坡《中兴日报》记者,与保皇派论战。武昌起义爆发,赶往湖北任战时总司令部秘书长,随黄兴督战。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参事、参议院议员。次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后入中华革命党,被委为湖北支部长。民国4年回国,参与武装讨袁、反对张勋复辟,和历届北洋政府。民国6年(1917年),参加广州非常国会,组织护法政府。反对与共产党合作。历任国民党政府委员、立法院委员。

詹大悲(1887-1927)名培翰,又名翰,字质存。湖北蕲春县何家冲人。近代爱国志士。1907年考入黄州府中学。1909年被聘为汉口《商务报》主笔。1910年任《大江白话报》主笔。1911年更名为《大江报》,自兼经理。武昌起义胜利后,被汉口军政府选为主任兼管军事处。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1月以湖北代表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7年被反动势力害于南京。

黄佩(1886-1935)原籍湖北蕲春人。近代国学大师、民主人士。1901年考入湖北普通中学堂。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年加入同盟会。191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历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等职。

胡风(1902-1985)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蕲州(今蕲春县)人。原名张光人。清华大学肄业。1931年入日本东京庆应大学英文科学习。同年参加日本反战同盟和日本共产党。193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左联,任左联宣传部部长、行政书记。1936年参与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委、研究股主任兼复旦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主编《七月》、《希望》等刊物。建国后,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委,中国作协第一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一、二届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1955年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1980年予以平反。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黄梅县

晋安德陈太后(?-390)即陈归女。浔阳(今湖北黄梅西)人。东晋平昌太守陈广女。初为孝武帝司马曜宫人。生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马德文。孝武帝太元十五年死。

弘忍大师(602-675)唐佛教禅宗五祖。俗姓周。黄梅人。出家蕲州双峰山东山寺,为禅宗第五祖。其高徒有神秀、慧能。

石金 黄梅人。明正德进士。御史。巡按广西与姚镆不和。后与王守仁共抚卢苏、王受。还京,值张璁桂萼任事。御史储良才辈争佞附,金独侃侃不阿,以是有名。因言皇嗣得罪,贬戍边卫。久之,赦还,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帅承瀛(?—1841)湖北黄梅人。嘉庆进士。历官至国子监祭酒,礼、工、吏、刑诸部侍郎。嘉庆十五年(1810)出任浙江巡抚。整顿浙江盐务,酌改章程十事;疏论八折收漕之不可行,筹划浙西水利。以廉勤著称。道光二十一年卒。

胡宗铎(1892-1962)湖北黄梅县胡家洲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先后担任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总参议、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七旅旅长、第二师师长、桂系第十九军军长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湖北清乡督办兼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9年在蒋桂战争中被蒋介石军队打败被改编。抗战期间,任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去台湾后,曾任总统文化教育国策顾问。

汤用彤(1893-1964)哲学家。湖北黄梅人。字锡予。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曾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在中国佛教史和魏晋玄学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

梅龚彬(1900-1975)黄梅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商业经济科。五四运动时期投身于学生运动,为武汉学联发起人之一。曾参加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经济系主任、法学院院长,香港达德学院教授。1946年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执行委员。1948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共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帅荣(1911-)黄梅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八军连政治指导员,第六军团营长、粤赣军区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团政委、翼中军区分区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翼中五一反“扫荡”。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任晋察冀军区纵队副政委、旅政委,华北军区师政委。参加了石家庄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回国后任军政委。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辛初(1915-1991)黄梅人。 曾任浠水县委书记、蕲广黄中心县委书记、黄冈地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湖北省副省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委会主任兼武汉军区政委、国家计委副主任、粮食部部长。是中共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英山县

杨涟(1572-1625)湖广应山(湖北英山县)人。明万历进士,后官至左副都御史。天启四年(1624年),上奏弹劾大奸臣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奏章未准。次年,被魏忠贤陷害下狱,死于狱中。崇祯初昭雪,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金光悌(?-1812)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初由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后期中进士。历官内阁侍读学士,江西巡抚,刑部侍郎、尚书。嘉庆中,多次奉使赴山东、直隶、天津、热河等地查勘讼案,熟悉律例。屡被弹劾。嘉庆十七年卒。

傅奎清(1920-)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曾任江北游击纵队连指导员、新四军第二师旅组织科科长、华东野战军团副政委、第三野战军团政委。参加了苏中、莱芜、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组织部科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组织部副部长、师政委。回国后,任军政治部主任,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福州军区、南京军区政委。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团风县

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黄冈团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习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

荆州市

楚文王(?-前677)名赀。武王子。继父即位,始都于郢。前688年,伐申。前684年,伐蔡,虏蔡哀侯,旋释归。楚势日强,侵陵江汉间小国,小国普遍惧楚。前678年,攻灭邓。

楚成王(?-前626)名恽。文王子。前672年杀其兄庄敖而即位。初即位,结好于诸侯,国势益强,地至千里。前656年,齐桓公率诸侯兵侵楚,至陉山。楚令屈完御敌,和桓公盟于召陵。不久,伐许,伐黄,灭英。宋襄公想称霸诸侯,前639年,成王在盂地擒襄公,辱后释归,次年,又伐宋,大败宋军于泓,宋襄公受伤死。前633年,伐宋,宋求救于晋,次年,晋、楚战于城濮,楚大败。后为其太子商臣逼攻自杀死。

楚穆王(?-前614)名商臣。成王子。前626年逼杀其父而即位。以其傅潘崇为太师,掌国政。在位十二年病卒。

楚庄王(?-前591)名侣,一作旅。穆王子。前614年即位。初即位,日夜为乐,号令不出。后整顿内政,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增强军力。前611年灭庸,接连伐陈、伐宋,国势大盛。前606年,伐陆浑之戎,进抵洛水,陈兵周郊,派人询问象征天子权力的九鼎之轻重。后又平定若敖氏叛乱,灭舒、伐陈。前597年,在邲地大败晋军,使鲁、宋、陈、郑等国相继归附,成为霸主。

楚共王(?-前560)名审,庄王子。前591年即位。立二年,伐卫,大会诸侯于蜀。前575年,晋伐郑,郑向楚告急,他率兵救郑,与晋军战于鄢陵,楚军败,他眼睛被箭射伤,罢兵归。楚失去中原霸权,诸侯多归晋。

楚康王(?-前545)共王子。前560年即位。次年,令尹子囊代吴,为吴所败。三年,公子格率师与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楚王宠其弟公子围、子比、比皙、弃疾,故国多宠而王弱。立十四年(前546)楚令尹子木与晋卿赵孟及鲁、卫、陈、郑、蔡、许、曹等诸侯在宋举行弭兵之会。次年病死。

楚灵王(?-前529)名围。一名虔。康王弟,共王子。康王死,其子麇即位(即郏敖),任他为令尹。前541年,他杀郏敖自立为王。立三年,会诸侯于申并以兵伐吴,围朱方。前533年,派公子弃疾灭陈、灭蔡,任弃疾为陈、蔡公。前530年,伐徐以威胁吴,亲驻乾谿指挥。次年,公子弃疾等以陈、蔡兵袭郢,杀太子禄,他被迫自杀。

楚平王(?-前516)名弃疾,后改名居。共王子。其兄灵王当政时,奉命率兵灭陈、蔡,被任为陈、蔡公,驻兵楚北境。前529年,和公子比等起兵破郢,逼死灵王而即位。初立,恐国人和诸侯反抗,施惠于民,恢复被灭的陈、蔡两国。后宠信费无忌,杀太子傅伍奢及子尚,太子建被迫亡命宋、郑。政治日渐腐败。前519年,吴伐楚,取钟离、居巢。

楚昭王(?-前489)名珍。平王子。前516年即位。楚人怨费无忌,令尹子常诛无忌。前511年,吴攻取楚地六、潜。过两年,楚派令尹子常伐吴,吴败楚军于豫章。前506年,吴王阖闾与大将孙武、伍子胥联唐、蔡之兵共伐楚,破楚都郢,他出奔随。申包胥告急于秦,秦救楚,吴退兵。楚灭唐。前504年,吴复伐楚,楚迁都于鄀。前496年楚灭顿、胡。后死于救陈征战军中。

楚惠王(?-前432)名章。昭王子。前489年即位。二年,召平王太子建之子胜回楚,号白公。前481年,白公胜作乱,杀令尹子西、司马子期自立为王,他被囚,后亡走。叶公率兵入郢,攻杀白公,乃复位。同年,灭陈。此后,楚国复强,相继灭蔡、灭杞,楚兵东进,领土扩展到泗水流域。

楚悼王(?-前381)名疑。声王子。前402年即位。二年,魏、赵、韩联兵伐楚,至乘丘而返。四年,伐周。九年,伐韩,攻取负黍。前391年,魏、赵、韩又联兵伐楚,败楚军于大梁、榆关。后以厚赂请秦斡旋,与三国议和。为改变现状,用吴起进行变法,国势复振。前381年病死,吴起被贵族所杀,变法失败。

楚宣王(?-前340)名良夫。肃王弟,前370年即位。其时三晋益大。秦国复强。前340年,秦用商鞅发兵侵楚。

楚威王(?-前329)名商。宣王子。前340年即位。齐孟尝君之父田婴欺楚,前333年,举兵伐齐,大败齐军于徐州。越王无强代楚,楚兴兵击越,大败越军,杀越王无强,灭越。楚国领土扩展至今浙江一带。

楚怀王(?-前296)名槐。威王子。前329年即位。同年,魏乘楚丧,举兵伐楚,取陉山。前323年,使昭阳攻魏,败魏于襄陵,取八邑。前318年,苏秦约纵东方六国共攻秦,他被推为合纵长,兵至函谷关而败退。张仪入楚,收买王幸姬郑袖及楚大臣,许予商于之地诱其与齐绝交,终为张仪所骗。前312年,发兵攻秦,被秦军大败于丹阳,失去汉中之地。继之又败于蓝田。韩、魏乘机袭楚。前299年,被骗入秦,三年后病死。

楚顷襄王(?-前263)名横。怀王子,初为质于秦,后逃归,又为质于齐。前298年,由齐回国即位。元年,秦昭王发兵攻楚,取析十五城,被迫与秦和亲。前284年,与秦、燕、韩、魏、赵共伐齐,攻取淮北之地。前280年,秦攻楚,楚败而割上庸、汉北地。次年,秦拔西陵。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楚迁都于陈。次年又失巫郡、黔中郡。

楚考烈王(?-前238)名元。顷襄王子。前263年由秦逃回即位。以左徒黄歇为令尹,号春申君。元年,献州地于秦以求和。前257年,秦围赵邯郸,赵告急,派将军景阳率兵救赵。前241年,和赵、魏、韩、燕合纵攻秦,战不利,各国退兵。楚向东迁都寿春,仍称郢,楚国势益弱。

楚幽王(?-前228)名悍。考烈王子。前238年即位。李园杀春申君。前235年,秦、魏举兵伐楚。立十年病死,同母弟犹代立,即楚哀王。

楚王负刍 名负刍。哀王庶兄。哀王即位后两月,他与其党羽袭杀哀王而自立。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失十余城。前224年,秦将王翦又破楚军于蕲,杀楚将项燕。次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他被俘,楚亡。

邓裕志(1900-1996)沙市区人。女。1926年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社会学系。1929年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31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研究院社会经济科,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学生部干事、劳工部主任干事,并开办女工夜校。1935年底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历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

洪湖市

王全国(1912-1986)洪湖人。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军委供给部特派员、冀中军区分区保卫科科长。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等战斗。后任中共襄北地委社会部部长,鄂豫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鄂豫陕军区、河南军区组织部部长。建国后,历任河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委、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秀山(1914-2002)洪湖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军团团政委、师副政委。参加了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团政委、旅副政委,晋绥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旅政委、西北野战军师长兼师政委、第一兵团副军长。参加了运城、宜川、扶郿、兰州等战役。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学院副院长、后勤学院院长。是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石首市

杨溥 (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人。明大臣。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为太子洗马。十二年(1414),帝怒太子遣使迎接迟,下狱十年,发愤读经史诸子数遍。仁宗继位,提升为翰林学士。曾秘密上疏言事。不久升太常卿。宣宗继位。任礼部尚书。正统三年(1438),撰修《宣宗实录》成,升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时号“三杨”中他为“南杨”。坦率,正直、胸无城府,与人对事恭慎相处,诸大臣皆叹服。时谓其有雅操。十一年死。赠太师,谥文定。

王之诰 石首人。明嘉靖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佥事。讨师尚诏有功,转参议。累升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隆庆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曾因俺答陷石州,贬二秩。神宗嗣位,任刑部尚书。张居正丧父夺情,杖言者于阙下。他劝居正宜召还直臣,以收揽人心。卒。赠太子太保。

邓初民(1889-1981)政治学家。湖北石首人。字昌叔。1917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政治科。回国后,曾任湖北法科大学教务长,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常委兼青年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27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土豪劣绅审判委员会审判长,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1928年后,任暨南大学、法政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朝阳学院、香港达德学院教授。1941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8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次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山西大学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黄松龄(1898-1972)教育家、经济学家。石首人。1919年毕业于中央法政专门学校。1924年赴日本留学。1926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政治教官,中共江西省委秘书长。1930年的后任朝阳大学、中国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教授。1940年赴延安,任中央党务研究室财经组组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

成钧(1911-1988)湖北石首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7年参加石首农民起义。1928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参加石首农民赤卫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连长、贵州独立师副团长,第二军团营、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 长征和山城堡战斗。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营长、第五支队团长、第二师旅长兼淮南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黄桥战役。1946年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1949年任第八兵团军长。建国后,历任兵团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防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

顿星云(1912-1985)石首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连长、第二军营长、第六军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120师副团长、团长。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任晋绥军区分区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旅长、第一兵团副军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延清、宜川、荔北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政委,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装甲兵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尚荣(1915-2000)湖北石首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青年干事、团参谋长、师长。参加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黔东根据地和各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师长、第一野战军一军二师师长兼青海军区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军委作战部代理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

宋一平(1916-2005)石首人。曾任共青团湘鄂西省委书记、汉沔游击队政委、共青团中央巡视员。1933年入苏联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1935年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以中国少共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少共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少共国际六大候补执行委员。1938年回国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北方局青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团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党委书记。

刘精松(1933-)石首人。1951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步兵学校学习。后历任第一机械化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长,沈阳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松滋市

伍文定(?-1530)松滋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河南、吉安知府、江西按察使。精敏善决狱。曾被刘瑾斥为民,与讨王浩八等起义,平宸濠反,功最多。嘉靖时,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讨云南酋安铨反。被方献夫、李承勋弹劾,令致仕。九年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监利县

公安县

邹文盛 公安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勘实中官廖玘罪,出任两广粮储,请诛武清、岑业,帝不听,正德时,任户科都给事中、福建左布政使、贵州巡抚,讨平阿革等苗叛。改任南京都察院。世宗即位,累官至户部尚书。上疏盐政、钱法十一事。廉洁谨慎,与孙交、秦金、赵璜都称长者。告老乞归,卒。赠太子少保。

袁宏道(1568-1610)公安(湖北公安县)人。明万历进士。能诗善文,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创始人。他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弊,反对文学复古,主张抒写“性灵”。其作品以清新见长。

袁宗道(1560-1600)公安人。有才名,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修,卒官右庶子,泰昌时,赠礼部右侍郎。

袁中道(1570-1623)公安人。有才名,年十从余,作《黄山》、《雪》赋,五千余言。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由徽州教授至南京吏部郎中。卒官。

毛羽健 公安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崇祯初由知县征授御史。好言事,首劾杨维垣八大罪及阮大铖反复无常,二人被斥。王师讨安邦彦久无功,他上进兵、措饷方略,推荐朱燮元、闵梦得等,议行,果平贼。陈驿递之害,帝饬所司严加厘革,疏论帝召周延儒,受责。及袁崇焕下狱,主事陆澄源因他曾称誉崇焕,被弹劾,落职归。卒。

王竹溪(1911-1983)物理学家。湖北公安县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38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和数学物理等方面深有研究。

江陵县

文种 字少禽,一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人。和范蠡由楚入越,任越国大夫。前494年越国被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困守会稽,他至吴求和,伍员不许,复向勾践献计,贿赂吴太宰伯嚭向吴王乞和,使越得免亡国。勾践被赦归国后,被授以国政,帮助勾践刻苦自励,重振国家,经二十余年奋斗,终于转弱为强,攻灭吴国。以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其自杀。

唐介(1010-1069)江陵人。举进士,为武陵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弹劾宰相文彦博,贬英州别驾。历直集贤院、知谏院、御史中丞等。神宗立,擢三司史。熙宁元年(1068),拜参知政事。神宗欲用王安石,上奏称其难当大任。安石掌朝政,屡与之争论,忧愤而病亡。赠礼部尚书,谥质肃。

唐淑问 介长子。第进士。累迁殿中丞。神宗初,擢监察御史里行,诏为侍臣讲读。上奏称,王者之帝,应当稽古圣人治天下之道,历代致兴亡之由,延登正人,博记访世务。河北饥,流民就食京师,官赈给食,来者不止,条上三策。历知真、宣、湖等州,吏部员外郎。哲宗立,召为左司谏,以病致仕,旋卒。

王友 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袭父职为燕王护卫百户。从燕王起兵反朝,夺取南京,论功当封侯,因骄纵只授都指挥佥事。不久封清远伯。又任总兵官,帅水师捕捉倭寇,有功。永乐四年(1406)从征交址,任副总兵。八年还,从北征,督中军,失利。十二年因妾告他诽谤罪,夺爵。

张居正(1525-1582)湖广江陵(湖北江陵县)人。明嘉靖进士。穆宗时,升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充《世宗实录》总裁。与高拱并相,力主封蒙古俺答为北部边事,赖以安宁。神宗时,代高拱为首辅,大力整饬吏治和边防。综核名实,清理赋税钱粮,致都仓粮丰盈。后居功自傲,专权擅政。卒谥文忠。死后为司礼太监张诚所谮,被抄家籍没,长子敬修被迫自缢。崇祯三年(1630年)昭雪。

张同敞(?-1650)居正曾孙。有志节。明崇祯十三年(1640),请复武荫,帝授中书舍人。复祖敬修官。感帝恩,益自奋。十五年奉敕慰问湖广诸王,因令调兵云南。未复命,两京失。走福建。唐王授其指挥佥事。奉使湖南,汀州破,依何腾蛟于武冈,永明王授其侍读学士。改尚宝卿,在推荐,升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总督诸路军务。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则跃马为诸将先。顺治七年(1650),自灵川至桂林,城破被俘,从容就义。

戴芳澜(1893-1973)真菌学、植物病理学家。江陵人。1918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20年回国。曾任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名誉理事长,《植物病理学报》主编。对真菌分类造诣尤深。是中国真菌学的创始人,中国植物病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胡传揆(1901-1986)皮肤性病学家。江陵人。1927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2年留学纽约罗氏医学研究院。1934年回国。曾任协和医学院教授,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北京医学院院长、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对消灭我国的性病、头癣及控制麻风病的工作作出了显著成绩。

欧阳山(1928-1992)作家。江陵人。1933年参加左联,并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宣传部部长。1941年到延安。后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协会副理事长。建国后,历任广东省文教厅副厅长,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院长,华南文联、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高干大》、《一代风流》(五卷)。

关肃霜(1928-1992)京剧女演员。湖北江陵人。满族。十一岁学艺。曾在汉、上海等地演出。建国后,历任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四届副主席。1957年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长于武旦和刀马旦。代表剧目有《战洪洲》、《黛诺》等。

荆门市

陈士榘(1909-1995)荆门人。1927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工作。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上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第十二军师参谋处处长,第一军团作战科科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第三十军参谋长、代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参谋长、晋西独立支队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广阳伏击战。参与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山东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西线兵团司令员、第八兵团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司令员。指挥洛阳、开封战役。参与组织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委,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家泰(1914-2003)荆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三军任团政治处宣传组组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旅通讯股股长、大青山骑兵支队作战科科长,晋绥军区分区参谋长,绥蒙军区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纵队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军参谋长。参加了抚郿、兰州等战役。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装甲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南京军区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祥市

别之杰(?-1253)郢州(今湖北钟祥)人。嘉定进士。历知澧州及德安、江陵府,湖北安抚副使等。久任地方官,为京湖安抚制置使论罢。奉祠,进直敷文阁、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官至参知政事。乞归田园,出知绍兴府,被论罢。卒,赠少师。

张汉 钟祥人。明正德进士。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兵部左侍郎代翟鹏总督宣府、大同,寇退,令专督畿辅、河南、山东诸军。条上选将、练兵、信尝、必罚四事及总督有专杀大将权。被言官劾其刚愎。贬戍镇西卫。居戍所二十多年卒。隆庆初,赠兵部尚书。

商大节(?-1555)钟祥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保定巡抚兼紫荆诸关提督、右副都御史。俺答逼近京师,由是他统率五城御史,招募壮勇,条上军民急务。寇退,复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训练鼓舞,军容甚壮。仇鸾为大将军,厌恶他独为一军,乃把京师四郊防务委任给他。大节力争不可,而帝宠信鸾,责备他怀奸避难,被斩杀。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端愍。

曾省吾(?-?)钟祥人。明嘉靖进士,张居正门生。累官工部尚书,对时政倾向改革。万历九年(1581年)还乡省亲,府县官吏与同乡邻里为之树立“大司空”、“少司马”二牌坊籍彰功德,被一县丞以“还乡建坊,无视朝典”上告,后又被反对改革之吏部诬指“越城建坊,律应腰斩”而下狱。明神宗赐诏曰:“留坊不留命,留命不留坊”。遂被杀。

李向中(?-1651)钟祥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福王时,累官苏松兵备副使。唐王用为尚宝卿。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从王至舟山。清兵至,被俘杀。

饶正锡(1911-1998)钟祥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五军医院院长,第三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部部长。1933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卫生部政委兼医科大学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纵队副政委,第一野战军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抚郿、兰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兵团副政委、中共迪化市委书记兼市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委、总后勤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水华(1916-1997)电影导演。钟祥人。1933年入复旦大学学习。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赴日本研究戏剧。回国后参加抗敌演剧工作。1940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实验剧团导演。导演的影片有《烈火中永生》、《伤逝》、《林家铺子》等。与王滨合作导演《白毛女》。与夏衍合编《革命家庭》。

京山县

王凤(?-?)新市(湖北京山县)人。西汉末年绿林军首领。新莽天凤四年(17年),与王匡在绿林山领导饥民起义,史称“绿林军”。地皇三年(22年)与王匡率部分军队北入南阳,号“新市兵”。地皇四年,与王匡一起迎立刘玄为帝,都宛城(河南南阳市)。同年,王莽军四十二万包围昆阳(河南叶县北),王凤率军八千奋战坚守,刘秀及各地义军突围救援,歼灭莽军主力,取得“昆阳之战”胜利。又乘胜攻占洛阳,推翻王莽政权,因受封宜城王。

王匡(?-25)新市(湖北京山县东北)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莽天凤四年(17年),荆州大旱,与王凤在绿林山领导饥民起义。史称“绿林军”。后因山中大疫,与王凤率部分军队北入南阳(河南南阳市),号“新市兵”。地皇四年(23年),迎立刘玄为帝,建元更始,都宛城(河南南阳市)。昆阳大捷后,率军攻占洛阳。屡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军归赤眉军,后投降刘秀。建武元年(25年)被刘秀部将杀害。

李维桢(1547-1626)京山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中,预修《穆宗实录》后,升任修撰。出任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后改任外官近三十年。天启初,告归家居。因其早年修史,会朝议,起用耆旧,被召为南京太仆卿。明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得太常卿董其昌推荐,迁礼部右侍郎,后擢进尚书。天启六年卒于家。崇祯初,追赠太子太保。

聂绀弩(1903-1986)作家。京山人。 1924年入黄博军校第二期学习。后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山大学学习。同年回国。1932年参加左联。后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军部刊物《抗敌》编辑,西南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绀弩小说集》、《绀弩散文》、《聂绀弩杂文集》、《散宜生诗集》、《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沙洋县

十堰市

丹江口市

王光恩 均州人。号小秦王,初为张献忠、罗汝才将。降明,为游击。与其弟光兴分兵抗击农民起义军,因功升右佥都有御史。以功名终。

郧县

杨献珍(1896-1992)哲学家。郧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党校副校长、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教育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教育长、副院长、院长,中共中央高级学校校长、党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工作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竹山县

房县

郧西县

竹溪县

随州市

周章 南阳随(今湖北随州)人。初仕郡功曹,举孝廉,累迁至五官中郎将。永初元年(107)代魏霸为太常,又迁司空。密谋废去邓太后、安帝,诛杀车骑将军邓骘兄弟及宦官郑众、蔡伦等人,事泄自杀。死后家无余财。

刘逵 北宋随州随县人。第进士,调越州观察判官。入为太常博士,迁礼部、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崇宁中,历秘书少监、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给事中等。除户部侍郎,使高丽。擢同知枢密院,拜中书侍郎。蔡京罢相,劝徽宗毁元祐党碑,放宽上书邪籍之禁。为余深等所劾,罢知毫州。蔡京复相,再贬镇江节度副使,居安州。京再罢相,立即起知杭州。以醴泉观使召。旋卒,赠光禄大夫。

明玉珍(1331-1366)随州人。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元至正十三年,附徐寿辉,任宋奉国上将军统军大元帅,镇守沔阳一带。十七年,进军四川,占领重庆。为徐寿辉天完政权陇蜀行省右丞。二十年,进据成都。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他拒绝与之合作,自立为陇蜀王。天统元年(1362年)称帝,国号夏,年号天统。势力扩展于云、贵。天统五年病逝。

王兴福 随(今湖北随州)人。初为徽州知府,有善政,升任杭州知府。有治绩,百姓甚怀其德。任职期满应当升迁,郡人塞道挽留。明太祖称赞,提升为吏部尚书。后因事降为西安知府。卒官。

何宗彦(?-1624)随州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累进礼部左、右侍郎,代理部事。遇事侃侃敷奏,时望甚隆。乞假归。光宗立,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元年(1621)还朝。加封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四年卒官,赠太傅。

何宗圣 宗彦弟,由乡举历官工部主事。因佞附魏忠贤,骤加工部右侍郎。崇祯初,革职,定为充军罪,名列魏党逆案。

何成浚(1882-1961)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人。曾随孙中山、黄兴从事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后追随蒋介石,成为蒋沟通各派军阀的说客,得以重用。历任武汉行营主任、湖北绥靖公署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要职。“西安事变”后被调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总监。抗战胜利后,退役在家闲居。后当上湖北省参议会议长。1949年初由上海移居香港。1951年春去台湾,担任过“总统府”国策顾问、资政等名义职务。

广水市

李庭芝(1219-1276)祖籍汴(今河南开封)人,徙居应山县(今湖北广水)。淳祐进士。开庆元年(1259年),权知扬州,主管两淮制置司事,有政绩,扬州军民得以安。咸淳五年(1269),以京湖制置大使授襄阳,襄阳失守,罢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兵十万攻打扬州,复任两淮制置使,率通州副都统姜才激励军民,坚守不降。贾似道兵败溃,庭芝率所辖之郡县守城抗元军,并杀招降者数人,擢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元军破临安,谢太后、瀛国公两次谕降,庭芝拒降,射杀谢太后招降使者,困守扬州,粮尽食绝。益王在福州被拥立为帝,他率姜才转战泰州,拟突围入海,两人同被元军所俘,同在扬州不屈被杀。

杨涟(1572-1625)应山(今湖北广水)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官常熟知县、户科给事中、兵科右给事中。曾被举为廉吏第一。光宗病重,涟以小臣与顾命,有翼卫功。累升左副都御史。时魏忠贤已用事。涟与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辈激扬讽议,务植善类。忠贤及其党恨之入骨,遂兴汪文言狱,将罗织诸人罪名。正人势日危。涟乃抗疏弹劾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恨,曰谋杀涟,指使其党弹劾涟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命逮下诏狱,酷刑拷打,体无完肤,死狱中,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武汉市

冯京(1021-1094)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举进士第一。历同修起居注、试知制诰、翰林学士等。为陕西安抚使,筑城古渭,断西夏右臂,包围西夏。除端明殿学士、知太原府。神宗即位,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推行新法,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熙宁中,擢枢密副使,旋拜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辩论与帝前,荐苏轼等可掌外制。与郑侠交结,罢知亳州。哲宗即位,拜保定军节度使、知大名府。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司徒,谥文简。

熊廷弼(1569-1625)湖广江夏人。明万历进士。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巡按辽东,创议屯田。缮垣建堡,按劾将吏。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战败。代杨镐经略辽东,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他招集流亡,整肃军纪,训练部队,加强边防,在职年余,后金不敢进犯。嘉宗即位,魏忠贤专政,被排挤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陷沈阳,袁应泰死,明廷大震。复被起用经略辽东,并擢阉党参议王化贞巡抚广宁把持军政实权。王化贞大言轻敌,不受调度,次年溃败,他不得不同退入关内。后被魏忠贤冤杀。崇祯初追谥襄愍。

郭一裕 湖北汉阳人。雍正初捐赀得知县职。历官山西太原知府,山东、云南巡抚。乾隆中,先后欲以万金和金炉上贡。与云贵总督恒文一体得罪,被发往军台效力。后输金赎罪,再起为河南按察使。

陈銮(1786—1839)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嘉庆末进士。历官至江西、浙江、江苏布政使及巡抚,代署两江总督。曾为两江总督百龄幕僚,知江苏利病。道光中,先后协助陶澍、林则徐治漕、治运,浚吴淞江、刘河、白茆河,修筑宝山、华亭海塘,被倚为左右手。道光十九年卒。赠太子少保。

叶名琛(1807—1859)湖北汉阳人。道光进士。历官湖南等省布政使、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体仁阁大学士。道光中,和徐广缙共同办理拒绝英人进入广州城交涉事宜,晋封一等男爵。咸丰初年,在两广镇压太平军,加太子少保。1856年,英军借口发动战争、侵入广州城时,持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之策,致使广州失陷,遭清廷革职。被英军俘虏,挟至印度孟加拉,囚禁于镇海楼上。始终不屈,每日朗诵《吕祖经》,以“海上苏武”自比。咸丰九年卒。

张裕钊(1823-1984)武昌府人。清道光举人,授内阁中书。因不乐仕进,不久弃官,独治文为事。师事曾国藩,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先后主金陵、武昌、保定莲池书院讲席。

孙武(1880-1939)湖北夏口人。原名葆仁,字尧师,一作尧钦,号梦飞。十八岁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参与唐才常自立军起义,任岳州司令,事败后去广东。三十年加入科学补习所,策划起义未成,逃亡日本学习海军。回国后加入日知会。三十二年再去日本,参与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长。宣统元年(1909年)春,与焦达峰等在武汉建立湖北共进会。次年到香港,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在武汉部署新军起义,被推为参谋长。武昌起义前夕,因试制炸弹不慎爆炸,身负重伤。湖北军政府成立,任军务部长。民国元年(1912年),组织民社,与同盟会抗衡,遭到革命党人反对,此后依附于北洋军阀间。晚年意志消沉。民国28年,卒于北京。

项英(1898-1941)湖北武昌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参与领导平汉铁路大罢工、沪西纱厂工人罢工。是中共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192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1934年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苏区分局书记兼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央东南局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叛徒杀害。

万籁天(1899-1977)话剧导演。湖北武昌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回国。1925年参加南国社。曾任上海联华、佛联影片公司编导。1938年后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电影戏剧部工作。后任重庆剧艺社、怒吼剧社导演。建国后,历任东北鲁艺教授,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导演,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二协理事、辽宁分会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导演《吝啬鬼》、《日出》、《渔人之家》等著称。

恽子强(1899-1963)化学家。武昌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数理化学部,曾在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上海中法大学任教。1944年到延安。先后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晋察冀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华北工学院副院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编译局副局长、东北分院副院长,中科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

蔡树藩(1905-1958)湖北汉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历任全总苏区执行局宣传部部长、红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参加红军长征、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太行分局常务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全国解放后,历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主任等职。是中共八大候补中央委员。

陈昌浩(1906-1967)湖北汉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共青团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红四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任西路军政委员会主席,指挥西征作战。1937年去苏联,1952年回国后,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副局长。主编《俄华大词典》。

徐长望(1906-1962)气象学家。武汉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地理系。次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研究院学习。1932年获硕士学位。1933年被接收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4年参与发起组织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军委气象局、中央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九三学社第三、四届秘书长和第五届副主席。对长期天气预报和气候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中国气候区划》、《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中国雨量区域的分类》等。

马纯古(1907-1979)中国工会领导人、国际工会活动家。湖北武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毕业于上海商学院经济系。曾任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秘书、中共上海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是中共七大代表。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劳动局局长,全国总工会国际部部长,全总第八、九届副主席,世界工联第四届书记处书记。是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伍修权(1908-1997)湖北武昌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模范团政治委员、福建军区汀连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红军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兼第一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军区参谋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政务院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中共第八、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许宗岳(1911-1974)声学家。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物理系。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科学研究发展局电波传播组及卡内基研究院工作。1945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教授。1958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电子研究所、湖北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最早从事电离层、水声、超声等研究的专家之一。

王承书(1912-)理论物理学家。武昌人。女。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1941年留学美国,1944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1956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教授,第二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研究员兼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是核物理学家张文裕夫人。

严文井(1915-2005)儿童文学家。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高中后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散文和短篇小说。1938年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从事创作。1945年冬到东北,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兼副刊部主任。他的著作有反映抗日战争初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斗争中动摇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建国后,先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出版社社长。著有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猫》、《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和童话合集《小溪流的歌》等。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选》。

李焕(1916-)汉口人。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沈阳日报社社长、三民主义青年团大连支团部书记、国民党中央青年部处长。到台湾后,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工作会主任,“革命实践研究院”主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台湾中山大学校长,台湾“教育部”部长。是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常委。

吴运铎(1917-1991)劳动模范。武汉人。自幼随父在萍乡煤矿做工。1938年参加新四军,曾任新四军皖南小河口修械所钳工、子弹厂政治指导员、第二师军工科科长、淮南军工部副部长。曾在皖南乡村用简易方法先后设计、研制出步枪、手留弹、定时地雷。平射炮等武器。是新四军兵器工业的创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株州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副局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第二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机械科学院副院长。曾三次负伤,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著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周小燕(1918-)女高音歌唱家。武昌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肄业。1939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46年后在欧洲演出。1947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副院长。中国音协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胡克实(1921-)武昌人。曾任中共临县、离石、方山县委书记,晋绥三地委秘书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青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南局青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常务书记兼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国家地震局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严良堃(1923-)音乐指挥家。武昌人。曾任抗敌演剧九队演员、孩子乐团指指挥、山歌社常务理事、香港中华音乐院教员。1947年毕业于南京音乐院作曲系。历任天津中央音乐学院讲师、北京音乐工作团指挥。1958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同年回国。历任中央乐团团长、指挥。曾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千人大合唱等。

朱光亚(1924-)核物理学家。汉阳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次年留学美国。从事核物理研究。1950年获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副教授,东北人民大学教授,第九工业机械部研究员、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主席。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艾知生(1928-已故)汉阳人。1948年加入民主青年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历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副校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广播电视部部长。

戚元靖(1929-)高级工程师。汉口人。1942年入延安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1948年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同年回国后,历任治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院长、院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谌容(1936-)小说家。女。湖北汉口人。1954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毕业后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俄文编译和中学教员,因身体不佳被精简下放山西汾阳、北京通县等地劳动。1979年任北京作协专业作家。后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协理事。1975年发表长篇小说《万年青》为其处女作;1980年发表的《人到中年》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是其代表作。

祝嘉铭(1938-)排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国际级教练员。武昌区人。1958年入上海队。1961年被选入国家队。历任上海男子排球队教练、主教练,国家男子排球队教练,上海市体委副主任兼上海体育动运动技术学院院长。

吴仪(2938-)高级工程师。武汉人。女。1962年毕业于北京石油炼制系。历任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党委书记、北京副市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后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国务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

韩爱平(1962-)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武汉人。第一届世界羽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并获女子单打冠军。1983年获尤尼克斯杯羽毛球赛女子单打冠军。同年获世界羽毛球赛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与李玲蔚合作)冠军。1984年获全英羽毛球锦标赛、荷兰精英赛、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和肯尼斯赛女子单打冠军。1985年获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和第四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女子双打(与李玲蔚合作)冠军。第五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女子双打(与李玲蔚合作)冠军。

黄陂区

姚缔虞(?-1688)湖广黄陂人。顺治进士。历官给事中、左佥都御史、四川巡抚。康熙中,屡请免江西荒赋,弛言官处分条例;请饬四川绅衿流落外地者复籍,以广招流民;陈四川采木、运白腊解铁税之害,请革除。皆得准议行。康熙二十七年卒。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字宋卿。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被派到广甲号军舰服役。中日甲午战争中,广甲号被击沉,生还后,投效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任狮子山等处炮台总教习。后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时,随赴武汉任护军马队管事。曾三次到日本考察军事教育,升任协统,并挂副都统衔。湖北编练新军,任第二镇统制官。第二镇改名为第二十一混成协,任统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次日,被迫出任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篡权后,仍袭原职兼湖北都督。民国2年(1913年),孙中山讨袁,黎助袁进攻湖口,并劝阻湖南出兵。翌年袁世凯解散国会,篡改约法,设参政院,黎被任为该院议长。嗣后袁世凯称帝,对袁采取不合作态度,不接受册封为武义亲王。袁世凯死后,任大总统,与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段利用张勋将他驱走。民国11年,受直系军阀扶持复任总统职。次年又被直系军阀驱逐下台,逃往天津居住。

蓝天蔚(1878-1922)湖北黄陂人。字秀豪。早年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日本创办《湖北学生界》杂志,鼓吹革命,发动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队,被推为队长。次年,归国后任湖北将弁高等师范学堂教习和湖北新军参谋、统带等职。旋因从事革命活动去职,再去日本入陆军大学。宣统二年(1910年)归国,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奉天(沈阳)。武昌起义后,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潜往上海。被民军推为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驻节烟台。南北和议告成,辞职南下,旋出游欧美。民国3年(1914年)回国。民国10年任护法军鄂西联军总司令,被直系军阀击败,死于重庆。

涂治(1901-1976)农学家。黄陂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院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岭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西北农学院教授、新疆学院副院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历任新疆农林厅、农业厅厅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新疆科协主席,新疆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毕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五十年代起在新疆指导八十多个县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推行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创造大面积粮棉丰产经验,创办新疆八一农学院。

许建国(1903-1977)黄陂人。1923年参加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团参谋长、军团政治保卫局个案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第八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1938年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保卫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天津市书记,华北行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公安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驻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大使。

韩伟(1906-1992)湖北黄陂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参谋长、师长。参加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警备旅副旅长、雁北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是第三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胡秋原(1910-2004)黄陂人。曾在武昌大学、复旦大学学习。1929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教授,福建民国日报社社长。1939年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日报》主笔。1946年后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1950年任《香港时报》主笔。后到台湾。1963年创办《中华杂志》任发行人。

杜义德(1912-)湖北黄陂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红军长征、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川南军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叶作舟(1916-1991)高分子化学家。湖北黄陂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化学研究所、中南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广州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为我国高分子灌浆材料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开拓者。

涂光炽(1920-2007)地球化学家。黄陂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学部主任。

田长霖(Chang-lin Tien)(1935-2002)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第七任校长(1990年-1997年),也是美国知名大学中第一个亚裔与华裔校长。田长霖出生于中国黄陂,1949年随家人迁到台湾,并先后就读于建国中学以及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大学毕业后于1956年赴美。1957年取得路易维尔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5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文学硕士以及机械工程博士学位。1998年接受香港特首委任为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1999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编号3643的小行星命名为‘田长霖星’,以表彰田长霖对教育以及社会的贡献。在田长霖逝世以前,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积极促进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

柳大华(1950-)中国象棋名手,特级大师。黄陂人。1978年起任湖北象棋队教练兼运动员。1979年获第四届全运会中国象棋比赛亚军。1980、1981年获中国象棋赛全国冠军。

童辉(1963-)跳水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黄陂人。1977年被选入国家队。长于高台跳水。曾获第四届世界杯跳水冠军。

江夏区

郭正域(1554-1621)江夏人。明万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礼部侍郎,得罪沈一贯。适逢楚王华奎等相互攻奸,正域与一贯又有异议,由此几得祸。妖书事起,或欲株连正域,将置之死地,举朝不平,得免归。博通史籍,勇于任事,有经济大略,众望所归。扼于权相,遂不复起,家居十年卒。光宗遗诏,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贺逢圣(?-1643)江夏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翰林编修。天启间为洗马。庄烈帝时,累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帝遇事过于急躁,逢圣也始终无所匡正,张献忠攻陷武昌,被俘,投墩子湖死。福王时,赠少傅。

继晓 江夏僧人。明宪宗时。由宦官梁芳引进,以秘术累任“通元翊教广善国师”。奸黠窃权。孝宗立,逮治弃市。

吴正治(?-1691)江夏人。顺治进士。历官刑部侍郎、兵部督捕侍郎、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以清廉执法著称。康熙十二年(1673)疏请宽“逃人法”,停旗兵建房等,皆得准行。编修《太祖实录》、《会典》、《一统志》等,皆出任总裁官。康熙三十年卒。

崔应阶 江夏人。浙江处州镇总兵崔相国之子。荫生。历官山东巡抚、闽浙总督、刑部尚书。乾隆中,先后疏请浚荆山桥旧河,建运河堤闸,疏徒骇河口等山东水利;建议裁汰老弱民壮,选精壮成营,皆被准行。乾隆四十五年(1780)离休。

张凯嵩(?—1896)湖北江夏人。道光进士。发广西为知县,历道员、布政使至巡抚。咸丰、同治中,长期在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升任云贵总督,时当云贵纷扰,称病不往。被革职。光绪中再起,先后任内阁侍读学士,署顺天府尹,贵州、云南巡抚。请设云南开采五金总局以兴矿利,参与勘察中越边界事宜。光绪十二年卒。

熊秉坤(1885-1969)湖北江夏人。原名祥元,又名忠炳,字载乾。早年为学徒,旋改业从戎。初入讲武堂,肄业。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由正兵升正目。参加日知会、共进会,任营总代表,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在工程营首先发难,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局,旋又组织敢死队攻克督署。武昌起义后,任民军第五协统领。民国2年(1913年),在南京参加讨袁世凯,失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同年秋回鄂组织讨袁军,被孙中山委任为鄂中司令。护法运动期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民国18年至20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并一度兼任武昌市市长。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参事。民国35年退职。1949年后,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协常委。

新洲区

徐源泉(1885-1960)湖北省新洲县仓埠镇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历任北洋政府陆军部参谋、光复军团附、步兵第一团团长、七十四混成旅第二团团长。冯国璋病死后,随张宗昌北上投靠张作霖,被任为第二团团长、山东第五混成旅旅长、第六军军长。1928年投靠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1930年参加了中原大战,因功升为第十军军长,并获二等宝鼎勋章一枚。1931年任湖北省清乡督办兼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1946年退出军界。1949年经香港去台湾。

朱鼎卿(1902-1982)湖北新洲人。1925年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八十六军军长、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湖北省政府主席、第三兵团司令。1949年12月在成都附近起义。后任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议,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魏文伯(1905-1987)新洲人。北平郁文大学肄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西京民报》编辑,淮南路东专署专员皖江行署副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民运部部长、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书记,中纪副书记兼秘书长,司法部部长。

周继红(1965-)女子跳水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新洲人。1982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三、四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女团体总冠军和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成员,并获第三届女子跳台跳水冠军。在第二十三民奥运会跳水比赛中获女子跳台跳水冠军。

襄樊市

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初郡功曹,后任南郡太守。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归事刘备,历为耒阳令、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是主要谋士之一。随备入蜀,建议攻成都,进至雒县,中箭卒。赐关内侯,谥靖侯。

习凿齿(344-386)襄阳人。少博学,以能文著称。曾为桓温僚属,旋迁别驾,后迁荥阳太守。朝廷欲徵召他掌修晋史,因病卒,未果。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记东汉、西晋史事。书以蜀汉为正统,魏中叙逆,颇具影响。此书已佚,今有清人辑本。

张谏之(625-705)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大臣。进士,任青城县丞。689年举贤良科,对策第一,历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凤阁鸾台平章事。705年与百官拥立中宗即位,结束了武后专政,以功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孟浩然(689-约740,一作691-约740)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在家读书。长期隐居鹿门山。年四十北上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长史,曾召为幕僚。后仍归隐。创作山水诗较多,尤擅长以五言写田园山水,诗风恬淡,意境清远。诗与王维齐名。

皮日休(约834-883)襄阳人。字逸少,又字袭美。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唐咸通进士。唐乾符年间,为毗陵(江苏武进县)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任大齐政权翰林学士。此后去向不明。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散文和辞赋,大都借古讽今,抒发胸臆。

范宗尹 北宋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进士。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主弃三镇,为言者责斥,罢归。张邦昌僭位,复职。建炎元年(1127),反对李纲为相。建议分河南,江北数十州地为藩镇,付兵权,以参知政事迁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为秦桧所排斥,罢相,出知温州,退居天台。少勤学,工文辞,有才智。居官多为私,屡被人所诋。

刘公(1881-1920)湖北襄阳人。一名后湘,字仲文,号非非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出资翻印革命宣传品,运回国内鼓吹革命。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为协助孙中山创立《民报》社,捐赠巨资。次年,回国响应萍、浏、醴起义,事败逃亡日本。三十三年,在日本与焦达峰等创立共进会,曾任第三任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回湖北,筹集巨资,捐作革命活动经费,积极部署新军起义。武昌起义爆发,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旋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驻守襄阳。袁世凯篡权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全国各地反袁运动起,刘公逃出北京,回湖北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战争。后在上海病逝。

老河口市

张士逊(964-1049)湖北光化(今湖北老河口)人。淳化进士。历仕数县,迁侍御史。授予知审刑院,判集贤院。天圣中,拜相。曹利用被谮得罪,士逊为之解脱。罢知江宁府,移知许州。明道初,复入为相,监修国史。坐事再罢相,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1038)复入为相。康定初,西夏犯境,诏枢密院,凡边事与士逊参议,无所建树,累上章告老,封邓国公致仕。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

张友直 士逊子。初补将作监主簿,迁将作监丞,授秘阁校理、同知礼院。赐进士出身,知襄州。坐张海起义不能制,改史馆修撰,为御史何郯所论,改集贤殿修撰。以工部郎中、知越州。州民每春敛财,大集僧道,谓之“祭天”。友直遂下令禁绝,取所敛财,建学以教诸生。卒于官。

张友正 士逊幼子,友直弟。杜门不治家事,居小阁勤学书法三十年不中断,遂以书法闻名。神宗评其草书,堪称本朝第一。

张光年(1913-2002)诗人、文学评论家。光化(今老河口)人。笔名光未然。武昌中华大学肄业。早年从事戏剧和文化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鄂北特委委员。1939年率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赴延安,并创作著名组诗《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辗转于重庆、云南等地,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后,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主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院教育长兼创作室主任,文任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剧协秘书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届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副主席。

蓝光(1921-)话剧编剧。老河口人。女。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敌演剧二队,任文艺组组长。1948年任华北学文艺研究室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文化部艺术局创作室、中国剧协创作室编剧,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著有话剧《最后一幕》、《叶尔绍夫兄弟》(与人合作)等。

枣阳市

刘玄(?-25)汉光武帝刘秀族兄。王莽末年参加绿林起义军,任安集掾。地皇四年(23)号更始将军,不久称帝。建元更始,入都宛城。后派军攻克洛阳、长安,推翻新莽政权。迁都长安后,不图进取,委政赵萌,迭生内乱,诛杀大将申屠建、陈牧、王匡等,最终为赤眉军击败,投降后封长沙王,不久被杀。

刘縯 刘秀长兄。初不事产业,散财结交豪杰。汉末率宗族宾客参加绿林军,大破王莽所派甄阜、梁丘赐军,声名大震。更始帝立,受到猜忌,后因在更始帝前救免部将宗人刘稷,被一起斩杀。后被刘秀追谥为齐武王。

刘秀(前6-57)南阳蔡阳(湖北枣阳市西南)人。汉高祖九世孙,南顿令刘钦子。新莽末年,与兄起兵于舂陵,加入绿林军。刘玄更始元年(23年)为太常偏将军。同年,在昆阳(河南叶县北)之战中,率步骑千余,突围救援,乘莽军轻敌懈怠,以精兵三千破敌营中坚。因功拜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封武信侯。后以除苛政、复汉室为号召,取得官僚贵族支持。又镇压赤眉军,收编铜马军,拥军数十万,故号“铜马帝”。更始三年即帝位于高(河北柏乡县北),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令,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精简官吏,加强中央集权制。卒葬原陵。谥光武。

汉明帝(28-75)即刘庄。光武帝第四子。建武十九年(43年)立为皇太子。公元58年即位,年号永平。在位其间,社会安定,徭役较轻,户口增加;开凿汴渠,重视农业;遣将窦固、耿秉出击北匈奴,并经营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

汉章帝(56-88)即刘炟。汉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即位,在位期间,破平烧当羌、武陵溇中蛮和哀牢夷等,以班超经营西域;重视经学,在白虎观集会儒生讲议《五经》,作《白虎议奏》,并组织群儒传习古文经。

汉和帝(79-105)即刘肇。汉章帝第四子。建初七年(82年)立为皇太子,公元88年即位,年号永元。即位初期,外戚窦宪握政,出兵大破北匈奴。窦宪被诛后,亲理朝政,任用班超平定西域。

汉殇帝(105-106)即刘隆。汉和帝少子。和帝死后即位,次年夭亡。

汉安帝(94-125)即刘祜。汉章帝孙。殇帝死,被邓太后及车骑将军邓骘定策为皇帝,时年十三。在位期间,先是邓太后及外戚邓骘等专权,后利用宦官清除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增长;灾害频繁,鲜卑、羌屡略内地。

汉北乡侯(?-125)即刘懿。汉章帝孙。父刘寿为济北惠王。公元125年3月安帝死,被立为皇帝,同年十月死。因为即位前封北乡侯,习称北乡侯。或称少帝。

汉顺帝(115-144)即刘保。汉安帝子。永宁元年(120年)立为皇太子,后被诬废为济阴王。公元125年,少帝刘懿死后,被中黄门孙程等拥立即帝位。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仍,政治上相继任用宦官、外戚,朝政昏暗。

汉冲帝(143-145)即刘炳。汉顺帝子。建康元年(144年)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即位,时年二岁。次年即死。

汉质帝(138-146)即刘缵。汉章帝玄孙。父刘鸿封渤海孝王。汉冲帝死后,被梁冀立为皇帝,时年八岁。次年被梁冀鸩杀。

汉桓帝(132-167)即刘志。汉章帝曾孙。父刘翼袭封河间王。本初元年(146年)质帝死,被梁太后和梁冀迎立为帝。在位期间,初由梁太后和梁冀掌握朝政,后与宦官单超等谋诛梁冀,又形成宦官专权局面。曾压制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运动,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史称党锢之祸。

汉灵帝(156-189)即刘宏。汉章帝玄孙。父刘苌袭封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后,被窦太后和窦武迎立为帝。不久窦武被杀,宦官专权。发生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等一百多人被逮捕下狱处死。大兴土木,公开卖官,政治黑暗,中平元年(184)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汉少帝(173-190)即刘辨。汉灵帝子。公元189年灵帝死后即位,不久何进被杀,董卓入京,同年被废为弘农王,不久被鸩杀而死。

汉献帝(181-234)即刘协。汉灵帝子。中平六年(189年)少帝即位,历封渤海、陈留王。同年被董卓立为皇帝,时年九岁。建安元年(196)被曹操迎于许。在位期间,朝政先后被董卓、曹操把持,实为傀儡。曹丕代汉称帝,被废为山阳公。

刘强 光武帝子。建武二年(26)母郭氏立皇后,他同时立为皇太子。郭皇后被废,去皇太子位,封东海王,食封鲁郡,合二十九县。年三十四卒。谥恭王。

刘辅 光武帝子。建武十七年(41)封中山王,食封常山郡。二十年,徙封沛王。曾与更始帝子刘鲤结客杀刘恭,被捕下狱。后遣归国。好经学,兼善图谶。著有《五经论》,当时号为《沛王通论》。遵守法度,被称为贤王。死后谥献王。

刘英(?-71)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以母许氏无宠,封国最小。少好交结宾客,后又喜黄老之学,崇信佛教。明帝时被人告发有逆谋,不久自杀、国除。株连死徙者数千。章帝时追谥楚厉侯。

刘康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在国不循法度,交结宾客,明帝削封其县。章帝时大修宫室,广置财货,有奴婢一千多人,私田八百顷,以奢侈著称。卒后谥安王。

刘苍(?-64)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少好经书,明帝时曾参与制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明帝、章帝时备受礼遇,常谘访政事。有《光武受命中兴颂》,文辞典雅。卒后谥宪王。

刘延 光武帝子。建成武十五(39)封淮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明帝时以招纳奸猾徒阜陵王,食封二县。章帝时又被告怀怨望,降为阜陵侯。卒后谥质王。

刘京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生性谦恭,好经学,明帝时受到优遇。好修宫室,穷及技巧。卒后谥孝王。

刘宠 刘羡曾孙。汉明帝玄孙。初袭爵陈王。善射弩,百发百中,故黄巾起义时境内无人敢响应。献帝时称号辅汉大将军,招抚流民十余万。后因拒绝袁术借粮,被刺客所杀。

黄火青(1901-1999)湖北枣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枣阳县支部书记。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第一团政委兼参谋长、第五军团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党总支书记兼国家保卫局特派员、政治营政委,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政委。1934年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任西路军政治部军人部部长,参加西征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校部主任、秘书长、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热辽军区副政治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天津市市长、辽宁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田维扬(1906-1977)湖北枣阳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政委、副旅长。1945年后,任辽北军区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塔山阻击战和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副军长、军长、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宜城市

马良(187-222)襄阳宜城人。字季常。因眉有白毛,人称白眉。三国蜀国名将,马谡之兄。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当地谚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刘备入蜀,留守荆州,为左将军掾。因替刘备出谋划策,颇受重用。刘备称帝,以为侍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征东吴,派他入武陵招纳五溪蛮。翌年彝陵之战,蜀军败绩,遇害。

马谡(190-228)字幼常,马良弟。初从刘备入蜀,历任绵竹、成都令和越嶲太守。才智过人,好论军事,但备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深受诸葛亮器重,建兴六年(228),随亮攻魏,任先锋,大败于街亭,下狱被杀。

丘瑜(?-1644)宜城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左右侍郎、东阁大学士。襄阳失陷,瑜上恤难宗、择才吏、旌死节、停催征、苏邮困、禁劳役六事。李自成陷京师,被俘,缢死。

丘之陶 宜城人。瑜子。李自成攻陷宜城,被俘,用为兵政府从事。不久以本府侍郎守襄阳,贻书孙传庭欲为内应。自成得知其谋,把他支解。

王全国(1919-)宜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桂林市市长,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省计委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经委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副书记,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 

襄阳区

杨仪 襄阳人。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投奔襄阳太守关羽,任功曹。蜀后主时历官丞相府参军、长史、中军师等。有才干,受到诸葛亮赏识。亮死,他不满蒋琬代亮主政,屡出怨言,被免官,后下狱自杀。

廖化(?-264)襄阳人。初为关羽主簿,羽败入吴。以诈死西归刘备,任宜都太守。后官至右车骑将军。

李衡 襄阳人。出身卒家。孙权时为诸葛恪司马。任丹阳太守时,曾据法制裁孙休。休立为帝,他自拘请罪,休释而不问。

张悌(?-280)襄阳人。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孙皓时官至丞相军师。晋军攻吴,他率出拒晋将王浑部,兵败被杀。

鱼弘 南朝梁人。祖籍襄阳。历南谯、盱眙、竟陵太守。贪婪残暴,自谓为太守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生活极度奢侈,侍妾百余人,金翠满头,服玩车马,皆尽当时之绝。官至新兴、永宁二郡太守。卒。

任亨泰 襄阳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一名,以礼部尚书出使安南,交人以为荣耀。前后出使安南者,并称伯宗、亨泰。在尚书任时,制定表彰孝行事例,世子袭爵礼仪。适逢征讨赵宗寿,命他随同御史严云直出使安南,告诫他们谨守边防,不要收容宗寿逃至安南的士兵,讲明朝庭用兵的原因,交人大悦。因买蛮人为奴仆,降为御史。不久,因事被罢官。

郑继之 襄阳人。明嘉靖进士。授余干知县。万历时,累升吏部尚书。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且年八十余,老而愦,遂一听党人意指,乞休归。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单懋谦(?—1879)湖北襄阳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历道、咸、同、光四朝,先后督广东、江西学政,充实录馆副总裁。咸丰三年(1853)至六年,治办本籍团练抗拒太平军。同治中,承修盛京太庙、昭陵,察议奉天马贼,请行坚壁清野、团练守御之法。同治十三年(1874)辞官,光绪五年卒。

薛愚(1894-1988)药学家。襄阳人。192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学系。曾任清华大学讲师。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河南大学、暨南大学、齐鲁大学教授,重庆药学专科学校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教授。1946年参加九三学社和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陈荒煤(1913-1996)作家。襄阳人。1933年后在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从事文学活动。1938年后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文艺工作团团长,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副主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南漳县

谷城县

方岳贡(?-1644)谷城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典仓库,督粮储,都以廉谨闻名。崇祯时,历任松江知府、山东副使、左副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海滨多飓潮,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人民得利。郡漕运京师粮数十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他为之筑城垣保护,名曰“仓城”。救荒助役,修学课士,皆有成绩,数次被推为治行卓异者。他总理江南粮储成为全国廉能五监司之一。李自成陷京师,被执,缢死。

保康县

吴德峰(1896-1976)保康人。曾任中共武汉地委委员兼军委书记、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军事部部长、武汉市公安局局长。1927年后,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湖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曾领导鄂南暴动。1929年后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二方面军保卫局局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局局长。1935年参加长征。1937年后继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1945年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敌工部部长、郑州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武汉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咸宁市

王通(?-1452)咸宁人。金乡侯真子。嗣父官任都指挥使,转战有功,累升任都督佥事。因父死故,封武义伯。主持营建长陵,封成山侯。明永乐中,随帝北征,率领左翼,从出塞远征,兼领右翼。仁宗即位,命掌管后府事,加封太子太保。宣德初,征黎利,至应平之宁桥中埋伏,军大溃,受伤还交州。二年(1427)利攻城,惧,收兵不出,适逢柳升战死,沐晟师至水尾县受阻不得进,益惧,立坛与利订立盟约,准许退军,遂放弃交址。还京,群臣交章弹劾,定死罪下狱。正统时释放为民。景帝立,起用为都督佥事,守京城。抵御也先有功,升都督同知。景泰三年死。

雍泰 咸宁人。明成化进士。历官吴县知县御史、湖广参议。太湖涨水淹没田千顷,他修堤,使民得利,称雍公堤。刚正廉明,好搏击豪强,被尹珍告,降官。弘治时,官右副都御史。武宗时,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与刘瑾不和,令致仕。瑾伏诛,复官,致仕。衣食俭素。卒。天启中,追谥端惠。

王绍徽 咸宁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邹平知县,升户科给事中。居官强执。以清操闻名。泰昌时,为太仆少卿。天启中,累官吏部尚书。仿《水浒传》,编东林一百八人为《点将录》献上,令按名黜汰。以是益为魏忠贤所喜欢。崇祯帝定魏党逆案,削籍。

黄永胜(1910-1983)湖北咸宁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东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文化大革命”中参与林彪夺权阴谋活动。1973年被开除党籍。

钱瑛(1903-1973)咸宁人。女。1929年赴苏联,先后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1年回国。曾任中共潜江县委书记,江苏省委妇委秘书,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西南工委书记。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上海局委员。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部长兼妇委书记、纪委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人事部部长,中共中央纪委、监委副书记,监察部、内务部部长。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郝诒纯(1920-2001)地质学家。咸阳人。女。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质系研究生毕业。曾在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历任北京地质学院讲师、副教授,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副教授、教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第六届执委会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全国政协常委。专于地层古生物学及微体古生物学。

赤壁市

魏观 蒲圻人。元末隐居蒲山。朱元璋攻占武昌,授国子助教,升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1364)升两淮都转运使,入内任为起居注。洪武元年(1368),命侍太子讲书,及教授诸王经。不久,分行天下,访求遗才,所举荐多拔用。三年转任太常卿,考订诸祀典,称帝意,改任侍读学士,不久任祭酒。次年,贬为龙南知县,随后召为礼部主事。五年出任苏州知府,行教化,正风俗,建学校,聘教授,定学规礼仪,修订经史,政绩为全国最佳。迁府治还旧基。疏通锦帆泾,兴水利。有人暗中告他迁府治是迁到绝户之地基。遂被诛。

张国淦(1876-1956)蒲圻(今赤壁市)人。1904年考取内阁中书。1906年入黑龙江将军幕府。1911年武昌起义后,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后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政治会议副议长、教育总长、农商总长、司法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1918年后任平政院院长、农商总长兼署内务、教育总长。北洋政府垮台后,迁居上海,从事史地研究。1946年任《文汇报》董事长。建国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贺国光(1885-1969)湖北蒲圻县(今赤壁市)赵李桥人。国民党陆军中将。自1928年起,任职大都是上将编阶,于1940年轮补上将军衔时,贺“以年岁、学问、道德均浅,请求免去”而获准,所以直至去台湾后,仍以中将衔退役。贺在军旅几十年,深得蒋介石器重,是蒋的智囊人物之一。

嘉鱼县

吴廷举 嘉鱼人。明成化末进士。官顺德知县。上官嘱托他修中贵先人祠。他坚决不同意。适逢毁淫祠,他撤其木材作堤、修缮学宫、书院。正德时,历官江西右参政、广东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曾告发总镇中官潘忠二十罪。忠亦攻击他,被逮下狱。刘瑾矫诏,枷十余日,贬戍雁门,几乎死。参加镇压姚源等农民起义。与副使李梦阳不和,乞休去。曾去湖南定诸夷疆地。疏陈江西军政六事,预防宸濠反。世宗时,累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辞不拜,乞休,语多诙谐。帝怒,勒致仕。卒。隆庆中,追谥清惠。

李田(?-?)嘉鱼人。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顺天巡抚。

李承勋 嘉鱼人。李田之子。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工部郎中。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上疏请修筑开原城墙堡墩台。世宗即位,发帑银四十余万两修辽东城墙,身先士卒‘招抚逃亡,开屯田;建城中固、铁岭,断阴山、辽河之交通;建城蒲河、抚顺,扼要冲,边防甚固。累官兵部尚书。时帝所信任,自辅臣外,独他与胡世宁。卒,赠少太保。

方逢时(?-1596)嘉鱼人。嘉靖进士。授宜兴知县,升广东兵备副使。隆庆时,累升兵部右侍郎,与王崇古接纳俺答降。万历时,历任宣、大、山西军务总督、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皆合机宜。其功名与王崇古相当,时称“方、王”。二十四年卒。

熊开元 嘉鱼人。授崇明知县。明崇祯四年(1631)征授吏科给事中。为行人司副时,以告发周延儒罪,廷杖下狱,遣戍杭州。唐王立,历官太常卿、左佥都御史、随征东阁大学士。汀州破,弃家为僧,隐苏州灵岩以终。

通山县

舒弘绪 通山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由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以争豫教皇长子,帝怒,除名。天启中,赠光禄少卿。

崇阳县

汪文盛 崇阳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兵部主事。偕同官谏武宗南巡,被杖责。嘉靖时,历任福州知府、云南按察使、右佥都御史。安南之役,功成于毛伯温,然划谋制胜,文盛功多,召为大理卿,道病,陈疏少绥,令致仕。卒。

汪宗伊 文盛子。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浮梁知县、兵部郎中。与严嵩相牴牾,自罢官归,隆庆初,起任南京吏部郎中。裁减诸司供给,每年省民财万计。万历中,三迁至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致仕。卒。天启初,追谥恭惠。

王世杰(1891-1981)湖北崇阳人。北洋大学肄业。留学英国、法国。先后获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法律系主任。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法制局局长、武汉大学校长、教育部部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央研究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通城县

孝感市

张瓒 孝感人。明正统进士。历任太原、宁波知府。有善政。成化中,历任四川巡抚、户部左侍郎。曾兼督松茂、安绵、建昌军务。审度形势,次第进军,讨平番寇,功名垂西蜀。

熊赐履(1635—1709)湖北孝感人。顺治进士。历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初年,屡上疏论朝政、民生,隐指鳌拜专权,吏治不清。请定制度,正风俗。历充经筵讲官,五次主持会试。修撰《圣训》、《实录》、《明史》等,皆任总裁官。深为康熙帝信任与重视。后以年老告退。

王新亭(1908-1984)湖北孝感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师政治部秘书长、团政治处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与指挥神头岭、响堂铺、香城固等战役。参与开辟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运城、临汾、太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军事科学院政委、顾问。是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胡锡奎(1896-1970)孝感人。大革命时期在东南大学学习。并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曾任中共北平、天津、唐山市委书记,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冀东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冀东抗日武装起义。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战线》主编、中共热河省委书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与邓拓合编《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版),主编《中共北京地下党斗争史》。

丽尼(1915-1968)文学翻译家、作家。孝感人。1931年参加左联。建国后,历任中央电影艺术编译社副主任,武汉大学、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影协理事。译有[俄]屠格涅夫《前夜》、《贵族之家》,契诃夫《万尼亚舅舅》著有《丽尼散文选》等。

刘震(1915-1992)湖北孝感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东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六八八团政治委员、第三四四旅旅长、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吉江军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副司令员兼三十九军军长。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卢南樵(1915-2002)孝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民运科科长、天全县独立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营教导员、旅组织科科长,太行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政委,第二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上党、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后勤部副政委,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二炮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应城市

陈金 应城人。徙居武昌。明成化进士。授婺源知县,升南京御史。弘治时,曾弹劾文武大臣十九人,多被罢官。参与讨平竹子箐叛苗。使思禄罢兵进贡。正德中,历任左、右都御史、两广军务总督、太子少保。征讨马平、洛容僮乱,抚治苗人安顺,改断藤峡为永通峡。征讨江西汪澄二、王浩八等起义。史称他它破剧贼,然所用目兵贫残嗜杀,剽掠甚于贼。民谣曰:“土贼犹可,土兵杀我”。又不能保持廉法,贫污军资颇多。功虽多,士民皆怨恨他。卒於嘉靖时。

刘仁静(1902-1987)应城人。1919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与邓中夏创办《先驱》报。同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回国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1925年去莫斯科列宁主义学院学习。后受托洛茨基的思想影响。1929年回国途中。绕道往土耳其访托洛茨基。回国后,组建托派组织“十月社”,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出狱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属机构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检讨了自已的历史错误。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人民出版社编辑、特邀翻译,国务院参事。

蒋硕杰(1918-1993)应城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后入日本庆应大学学习。194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47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48年到台湾,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国际货币基金会研究员。1954年后任台湾“行政院”经济顾问,“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授,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

安陆市

黄香(约56-106)江夏安陆(湖北安陆市西北)人。字文疆。少时家贫,九岁失母,以孝著称。博学经典,精究道术,能文章。京师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初为郎中,后召拜尚书郎,累迁尚书令,后为东郡太守。东汉延平元年(106年),迁魏郡太守,时患水灾饥荒,乃分禄救济贫寒,于是富家各出义物助官,饥民获全。为官谦恭,逢事不与民争利。所著赋、笺、奏、书、令共五篇。后卒于家。

黄琼(86-164)江夏安陆人。东汉名士。顺帝时拜议郎,累迁尚书仆射、尚书一任司徒、太尉。梁冀专权,有所请托,他一概排斥。冀被诛,宦官专权,他自度无能为力,遂称病免官。卒后谥忠侯。

黄琬 黄琼孙。初任五官中郎将。与名士陈蕃友善,因举荐贤士被权贵中伤,免官禁锢二十余年。灵帝末任豫州牧,政绩卓著。董卓专政,官至太尉,反对迁都长安之议。李傕、郭汜之乱,被杀。时年五十二。

徐度(509-568)安陆人。侯景之乱,随陈霸先起兵广州,沿途平蔡路养,破李迁仕,谋略多出于度。梁元帝授以合州刺史,封广德县侯。入陈,历为郢州、南徐州、湘州刺史,以功改封湘东郡公。陈文帝卒,受遗诏辅政,废帝即位,进位司空。光大元年(567),湘州刺史华皎反,总督步军奔袭湘州,尽获其军人家口。次年卒,谥忠肃。

徐敬成(540-575)度子。少好读书,初为著作郎。永定元年,随周文育、侯安都西征王琳,兵败被俘,次年逃归。天嘉四年,率父兵马,随章昭达征陈宝应。光大元年又从平华皎,累迁至南豫州刺史。太建五年随都督吴明彻北伐,连克淮阴、山阳、盐城诸郡,以诛降卒免官。复用为安州刺史。太建七年卒,谥思。

宋庠(996-1066)安州安陆人。后迁开封雍丘(河南杞县)。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进士第一。宝元二年(1039年),自翰林学士擢为参知政事。曾出知扬州、郓州。以慎静为治。皇佑元年(1049年)拜相。三年,以不戢子弟,无政绩,出知河南府、许州等地。旋加使相,充枢密使。与弟祁并有文名,人称“二宋”。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

宋祁(998-1061)安州安陆人。字子京。与兄庠同举北宋天圣进士、曾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后出知许州、亳州、成德军、定州等地。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诗词语言工丽。

郑獬(1022-1072)安州安陆人。举进士第一。累迁知制诰。英宗朝,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初,除翰林学士。廷议取西夏要地横山,獬以为兵祸必起于此。边将种谔取绥州,又奏劾谔擅兴边事,当诛。西夏主谅祚告哀,请朝廷遣使立其嗣子。后提举鸿庆宫,卒。

宋乔年(1047-1113)宋庠孙。以父荫,监市易,坐事失官二十年。以女嫁蔡京子攸。京掌朝政,始复起用。崇宁中,提举开封县镇,赐进士第,加集贤殿修撰,京畿转运副使,进显谟阁待制,为京畿转运使,知河南府。京罢相,为谏官奏劾,贬蕲州安置。京复相,起知陈州。卒,谥忠文。

宋昪 乔年子。崇宁初,由谯县尉为敕令删定官,除殿中少监。父子依附蔡京,阴交结谏官蔡居厚,愿为鹰犬。以徽猷阁待制知陈州。父贬,昪随之谪少府少监。父死,起为京西都转运使、治宫城,文袤十六里,造廊屋四百四十间,化费甚巨。迁正议大夫、殿中监,奉命补治三陵泄水坑涧,役工四百九十万。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延康殿学士,谥恭敏。

孙交 安陆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弘治时,历官稽勋员外郎、文选郎中、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大同有警,他经略黄花镇诸边备。修城墙,挖濠沟,广种植,制敌骑驰突。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八年(1513)致仕。世宗即位,复官。年七十,乞罢官。加封太子太保,归,卒。

陈宦(1870-1943)湖北安陆人。清同治九年生。早岁肄业经心书院。1897年丁酉科拔贡,入两湖书院,后改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赴日本,入士官学校。归国后,1903年入滇,任新军第十九镇统制,后兼云南讲武学堂堂长。1908年擢升陆军部员外郎。1909年2月,派充第二十镇统制,擢四品京堂,仍回任统制职,驻防奉天。1911年3月,派赴德国考察军事。返国后,乃退居苏门。1912年4月,任北京政府参谋部参谋次长;9月授陆军中将。1915年2月,会办四川军务;5月署四川巡按使;6月任毅威将军;8月改任成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12月袁世凯密谋称帝,封为一等侯。1916年5月,通电宣布四川省与袁世凯断绝关系,改称四川都督。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免其都督职务,著返京另候任用。1917年1月,任明威将军;同年11月,与黎元洪赴日本。其后复归天津。1925年5月,任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1943年病逝天津。

张笃伦(1894-1958)湖北省安陆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历任国民党陕西省第六区(汉中)专员、国民党西昌行辕主任、重庆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解放前夕去台湾。

周书楷(1913-1992)安陆人。中央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先后毕业于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曾任驻英国大使馆专员,驻曼切斯特副领事,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秘书、情报司副司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驻马尼拉“总领事”、驻菲律宾“代办”,“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台湾驻西班牙、美国“大使”,“外交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台湾驻梵蒂冈“大使”。

池际尚(1917-1994)地质学家。安陆人。女。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后留校任教。194年获美国布伦茂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专于岩石学。

汉川市

周嘉谟(1546-1629)汉川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韶州知府。万历时,累官吏部尚书。光宗病重,与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爌等受顾命。辅皇长子即位。正色立朝,力持大议,中外倚以为重。熹宗即位,他惟才是任,大起废籍,向称齐、楚、浙三党之魁及朋奸乱政者,渐次引退去,中朝为清。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崇祯初起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官。赠少保。

胡沙(1922-)戏曲编导。汉川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延安青年干部学校学习。曾在华北大学三部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员,中国评剧院导演、院长,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编导的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祥林嫂》、《春香传》、《夺印》等。

云梦县

李充 东晋江夏(今湖北云梦)人。江州刺史李矩子。少有侠气,尚刑名之学,善楷书。初为丞相王导记室参军,历大著作郎。时典籍混乱,无系统分类,充对东晋国家藏书进行整理,删除烦重,以类相从,把图书分为四部,从而开创了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累至中书侍郎。著有《学箴》,注《尚书》、《周易旨》等。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湖北云梦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为中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不久,加入兴中会和华兴会。十八年,毕业回国,任武昌普通中学堂教习。三十三年,任延吉边务帮办。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证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力破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宣统二年(1910年)冬,调任陆军第六镇统制。次年武昌起义爆发,赴滦州约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举兵反清,又赴石家庄与山西新军联系,拟联合北方新军直捣北京,被推为燕、晋联军大都督兼总司令。曾截留清军运往湖北的军火,以声援武昌起义,被袁世凯得知后,派人以重金收买其卫队长刺杀吴禄贞。十一月六日凌晨,被暗杀于石家庄火车站。同时遇害的有参谋张世膺、副官周维桢。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下令以陆军大将军例赐恤。

大悟县

熊斌(1894-1964)礼山(今大悟县)人。早年入广西陆军干部学校、奉天讲武堂。辛亥武昌起义时任湖北军政府北伐军第一军参谋。民国成立后,任国民军第一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参议。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航空署署长、中国航空公司副理事长。1933年赴北平,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总参议身份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任参谋本部、军令部次长,军委会西安办公厅主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后任北平市市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中央银行”顾问。

徐海东(1900-1970)湖北黄陂(部分划归大悟县)徐家窑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历任鄂东暴动委员会西南总指挥、鄂东警卫第二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英勇善战,被誉为“徐老虎”。1934年率部长征。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36年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曾九次负伤,仍指挥作战。全国解放后,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国防部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八、第八届中央委员。

邓少东(1910-)大悟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安独立七师营长、红二十八军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营教导员、江北游击纵队团政委,第八兵团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任公安部局长、公安部队副司令员。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任西藏军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程世才(1912-1990)湖北大悟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长、军长。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参加西征作战,指挥所部艰苦作战几个月。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中央党校第四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南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聂凤智(1914-1992)大悟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方面军连长、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副团长,抗大学一分校胶东支校校长,山东军区团长、分区司令员、军区旅长。1946年后,任山东军区师长,华东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纵队司令员。1948年在济南战役中指挥东集团军攻城,率先突破城防,所属第七十三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后任第九兵团军长。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军区空军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员。回国后,历任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周志坚(1916-2005)湖北礼山(大悟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西征入川、红军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中共豫东工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代参谋长、豫鄂挺进纵队支队司令员、第五师旅长,中原军区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师长、纵队司令员,第十兵团军长。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淮海、渡江、漳厦等战役。建国后任军长。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顾问。

刘华清(1916-)大悟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东游击总司令部科长、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第十五军团敌工部科长、第三十一军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东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秘书主任、宣教科科长,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组织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分区副政委。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旅政委、第三兵团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上党、邯郸、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西南等战役。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8年毕业于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同年回国。后历任海军基地副司令员、舰队副司令员兼海军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叶建民(1918-1998)大悟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二十五军任团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部参谋、冀鲁豫支队大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副团长、东北野战军副师长。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辽沈、平津、西南等战役。1949年后,任师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孝昌县

宜昌市

冯汉骥(1899-1977)考古学家。湖北宜昌市人。1923年毕业于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31年赴美国留学。1936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哲学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曾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博物馆筹备主任。建国后,历任西南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兼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毕生从事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五十年代初参与指导了资阳人头骨化石等考古发掘工作。六十年代提出了我国早期新石器文化不局限在黄河流域,也要到长江流域去寻找的论点,并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成果所证实。

宜都市

杨守敬(1839-1915)荆州府宜都(今宜都市)人。清同治举人。爱好搜集古书、碑刻。光绪六年(1880年)至十年,先后随何为璋、黎庶昌出使日本,在日本致力于搜集中国古籍,尤其注意搜求国内已散佚的书籍及唐宋善本,撰有《日本访书志》。回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西湖书院地理教习、勤成学堂、存古学堂总教长。民国3年(1914年),被袁世凯聘为顾问,后任参政院参政。杨守敬学识渊博,金石、板刻、书法均有研究,尤其长于历史地理的考证。

贺炳炎(1913-1960)湖北松滋(出身地现属宜都市)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长、第三军手枪大队大队长、湖北独立团团长、第二军团师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长征途中,六次负伤,截去右臂,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团长。曾指挥雁门关伏击战。后任冀中军区支队司令员、副旅长。在冀中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赴延安,入军事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率部赴洪湖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任江汉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参加了沙家店、宜川、荔北、扶郿、兰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长,青海军区司令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当阳市

邓元起(458-505)南郡当阳人。少有胆略勇力,任侠好施,累以军功迁至平南中兵参军事。萧颖胄与萧衍起兵,率军响应,随攻建康。梁国建立,封当阳县侯,迁益州刺史,平前刺史刘季连,进号平西将军。在州勤恤民事,不恋财色,甚为蜀土百姓所称,后梁州为北魏所攻,以逗留不救,下狱,于狱中自杀。

枝江市

董和 南郡枝江人。东汉末率宗族西迁入蜀。刘璋时历任江原长、成都令、益州太守等,有政绩。刘备据蜀,任他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同掌军政。不久病卒。居官清廉,家无余财。

董允(?-246)南郡枝江人。掌军中郎将董和子。蜀汉时历任太子洗马、侍中、虎贲中郎将、尚书令等,受到信任,曾统领宿卫亲兵。为人正直,常抑制宦官黄皓,使他不敢放纵。

张子高(1886-1976)化学家、教育家。枝江人。1907年毕业于武昌普通学堂。1915年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化学系。回国后,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教务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副校长。长期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在化学史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是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夷陵区

刘一儒 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子为张居正女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屡官刑部侍郎。居正执政,他曾寄书规劝。居正死,亲党皆坐贬斥,独他以高洁著名。不久任南京工部尚书。病归。卒于家。天启中,追谥庄介。

文安之 夷陵人。天启初进士。官南京司业。崇祯初,迁祭酒。福王、唐王、永明王授官皆不赴。清顺治七年(1650)谒永明王于梧州。他素淡宦情,因遭国变,决意出仕,就任东阁大学士。桂林破,王奔南宁。时川中诸镇兵尚强,遂自请督师。以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督师无功,罪戍毕节。后走川东,依刘体仁。王奔永昌,他率兵由水道袭重庆。王入缅甸,地尽失,忧郁而死。

秭归县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湖北秭归县)人。楚怀王时(前328-前299)任左徒。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富国强兵,东联齐国,西抗强秦。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反对,进谗诋毁,被黜为三闾大夫,流放汉北。顷襄王初流放江南,长期谪居沅、湘流域。因忧国忧民,发愤作《离骚》,倾诉对楚国的怀念之情。后来秦攻楚,楚丧师失地,都城郢(湖北江陵县北)遭破坏,目睹楚国山河破碎,痛感自身报效无日,怀满腔哀怨和愤懑,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名篇,对后世文化影响甚大。

远安县

兴山县

王嫱(?-?)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人。女。字昭君。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请嫁匈奴。称为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立,成帝又命她从胡俗,复为后单于阏氏。

王歙 西汉末新莽时南郡秭归人。王昭君兄子。汉平帝时为长水校尉,出使匈奴。王莽代汉,封和亲侯。时匈奴因莽改换匈奴印玺,汉匈关系恶化,他曾与其弟展德侯王飒出使匈奴。天凤五年(18),又奉命至塞下与昭君女云、当相会,并以兵胁当至长安。

王飒 西汉末新莽时南郡秭归人。王昭君兄子,歙弟。王莽始建国元年(9),奉命与王骏等至匈奴,以金帛厚赂单于,更换匈奴单于印玺,迁骑都尉,封展德侯。乌累单于咸立,欲与汉复和亲,天凤元年(14),他又与其兄歙出使匈奴,以黄金缯帛贺单于即位,并购求汉叛吏陈良、终带等归汉。新莽败亡,他投降更始政权,任中郎将,封归德侯。更始二年(24年),复出使匈奴,授单于汉旧玺,单于骄,不受玺,次年返。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仙桃市

陈友谅(1320-1363)沔阳(今仙桃市)人。曾参加徐寿辉红巾军,隶倪文俊麾下,从簿掾渐升为领兵元帅。遂杀文俊,并其兵。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攻克安庆,乘胜连克江西、福建、浙江诸州县。二十年,杀徐寿辉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建都江州(江西九江市)。性猜忌,旧部纷纷离去。后为朱元璋所败,退奔武昌。二十三年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在泾江口中箭而卒。

胡美(?-1384)初名廷瑞。避明太祖字,易名美。沔阳(今仙桃)人。初仕陈友谅,为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朱元璋攻下江州,使人招降。美请求不解散其部队。元璋为难,刘基暗示元璋答应,元璋悟,乃许。后历官征南将军、临川侯。有从征武昌,取淮东、伐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取无锡,迫使莫天佑投降及平定福建全境功。洪武十七年因犯法被赐死。

陆建瀛(1792—1853)湖北沔阳人。道光进士。历官直隶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道光中,办理江苏白粮海运,反对漕粮改折之议,筹措江南水利,尤以整理淮南盐务有效。务求降低成本以敌私盐,仿淮北施行盐票法。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军湖广,充钦差大臣,督师截击于九江,战败逃归江宁,被革职抄家。次年,江宁城被攻破而死。

张难先(1874-1968)沔阳(今仙桃市)人。早年参加同盟会,为运动新军起义,去湖北陆军第八镇工程营当兵。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1924年后历任广西省榷运局局长,广东省土地厅、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鄂豫皖三省“剿总”司令部党政委员会委员兼监察处主任。后弃职家居。抗日战争期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战后期,支持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江炳灵(1885-1972)沔阳(今仙桃市)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于湖北陆军特别学堂。参加武昌起义,任鄂军都督府军事参议。1912年赴日本学习。回国后,参加讨伐袁世凯之役。曾任湖北靖国军第一军总部参谋长,广州总统府咨议,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参议。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交通厅厅长、省参事室主任、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生。1912年入湖北武昌外语学校,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13年7月,随四叔李国良赴江西湖口,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回校续学,旋被开除。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七惨案后,被选为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1924年初,赴粤任苏联顾问团团长鲍罗廷的英文翻译秘书,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4年7月被选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1毕业后被分派在军校教导团工作。1925年1月,组织血花剧社,从事革命宣传,任军校教导团营党代表,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后与蒋先云等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同年10月,被广东革命政府任命为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1926年3月,为广东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参谋厅厅长,并授海军中将。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被逮捕;6月获释出狱,参加北伐。到武汉后,任武汉国民政府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兼任汉口血华日报社社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发表《三·二0反革命政变真相》。宁汉合作后,在汉口组织新海军社,从事秘密兵运活动。1928年2月7日在广州被捕;8月被杀害。

黄新廷(1913-2006)沔阳(今仙桃市)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连、营、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120师团长。参加了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任八路军120师副旅长。1945年后任晋绥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军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宜川、扶郿、兰州等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人民志愿军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玉珍(1935-)歌剧女演员。沔阳(今仙桃市)人。历任湖北省歌剧团演员,湖北文联副主席。主演歌剧《洪湖赤卫队》。

天门市

刘焉(?-194)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汉宗室。初仕州郡,后举贤良方正,历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汉灵帝时建议设置州牧。并求出任益州牧。任职期间,注意收笼人心,扩充实力,派张鲁驻守汉中,割断与中原联系,并诛杀州内豪强,击败叛兵,稳定州内统治,形成了割据益州的局面。后因爱子被献帝诛杀,州治绵竹遭火灾,哀痛发病卒。

刘璋(?-219)字季玉,刘焉子。焉死,袭益州牧,继续割据益州地区。为人忧柔寡断。继位之初,与张鲁断交,屡为所败。赵韪起兵反叛,他依靠东州兵才镇压下去。曾遣使向曹操通好,后从张松建议,迎刘备入蜀。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围成都,遂开城出降,被迁于南郡公安。后孙权取荆州,一度又立他为益州牧,驻秭归。

陆羽(733-804)复州竟陵(今天门市)人。唐上元中,隐居苕溪(浙江湖州)。不愿做官,朝廷屡徵不至,以著书为事。嗜茶,对茶道很有研究,著《茶经》三卷。对茶之源流、产地、种法、制法、饮法以及茶具,论述甚详。时入奉为茶神。

鲁铎 景陵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会试第一名。官编修。不妄与人交。武宗立,出使安南,拒受馈赠。正德中,历任南北祭酒。屡管国子监,教育士人切实为学,不要专门循章摘句。谢病归。嘉靖初,起用为南祭酒。因德望重于当时。致仕。累征不起,死。谥文恪。

钟惺(1574-1624)湖广竟陵(今天门市)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南京礼部郎中,累官福建提学佥事。为竟陵派创始者。作品多流于冷僻苦涩,为人所饥。

沈鸿烈(1882-1969)天门县白湖人。国民党海军上将。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就任松花江舰队司令,在中国海军中崭露头角。随后在奉系,先后担任东北海军副司令、第三舰队司令。依附蒋介石后,历任青岛特别市长,战区副总司令、省主席、农业部长等要职。在抗日战争中,曾企图联络山西的阎锡山和河北的鹿钟麟,建立日伪化的华北联邦,把山东变成日本的“保护国”。由于部属投日未遂,其做“儿皇帝”的梦也随之破灭。

王绍南(1906-1979)天门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二方面军作战股股长、教导团队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8年后,任八路军120师团参谋长、旅副参谋长,鄂豫皖湘江赣军区分区副司令员,江汉军区参谋长,西北野战集团军纵队参谋长,晋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参加了陈庄战斗和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建国后,任师长、第一步兵学校校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校长、防化学兵部副主任、总参谋部防化学部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立德(1935-)小说家、电影剧作家。湖北天门人。1949年参军,曾任海南岛某航空站报务员、广州军区空军通讯团电台台长。1961年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多写革命历史题材,著有电影剧本《北伐先锋》、《刑场上的婚礼》、《吉鸿昌》、《黄英姑》、《长空雄鹰》、《第三次起义》等。

潜江市

胡广(91-172)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人。出身官宦世家。汉安帝时举孝廉,累迁为尚书仆射。顺帝选立皇后,他上书主张宜以出身、德、年、貌为标准。后历官司徒、太尉、录尚书事、司空、太尉等职。曾以策立桓帝功封安乐乡侯。居台省三十余年,历事六帝,所辟皆天下名士。著有诗、赋、铭、箴等二十二篇。卒后谥文恭侯。

刘璋(?-219)江夏竟陵(今潜江市西北)人。字季玉。东汉末继其父刘焉为益州牧,割据四川,与汉中张鲁为仇。当曹操征荆州,已定汉中,遣入致敬于曹操,加为振威将军。后与曹操绝。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迎刘备入川,以粮米车马絮帛等资给刘备,使讨张鲁。十九年,刘备回师攻成都,璋出降,被安置于南郡公安(湖北公安县西北)。二十四年,孙权杀关羽,取荆州,又任璋为益州牧,驻秭归。

刘静庵(1875-1911)潜江人。原名贞一。又名大雄,字静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湖北新军黎元洪部当文案。次年,与吕大森等在武昌组织革命围体“科学补习所”,为策应湖南华兴会长沙起义而失败。旋组织王汉等行刺清户部侍郎铁良,亦未遂。三十二年春,几经筹划,利用美国基督教武昌圣公会阅览室“日知会”名义,组成革命团体,被推为总斡事。同年冬,遵照孙中山指示,计划支援萍、浏、醴起义。因判徒告密,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五年,坚贞不屈,人称“铁汉”。武昌起义前三个月。病死于狱中。

李书城(1882-1965)潜江人。清末秀才。同盟会发起人之一。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11年在武昌起义中。任武汉民军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军事秘书兼陆军部顾问官。1913年参加讨袁之役。次年随黄兴流亡日本、美国。1916年回国。曾任北京大总统府顾问,国务院参议,摄政内阁陆军总长,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冯阎讨蒋军顾问。1948年在湖北组织和平促进委员会,为两湖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农业部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共一大代表。1902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写作、翻译工作,传播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创办《劳动界》周刊,并赴武汉帮助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上海小组代表。1922后回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后因意见分歧,脱离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后回武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7年12月17日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

曹禺(1910-1996)作家、戏剧教育家。潜江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同年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1936年后任南京国立剧专教授,江安国立剧专、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讲学。同年回国。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

神农架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