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6:56
“猪-沼-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新华网 ( 2007-05-11 09:54:50 ) 来源: 半月谈2007年第8期
实践篇:
“猪-沼-果”:循环农业的“赣州模式”
郭远明 胡竹林 梁飞
位于江西省南部的赣州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猪─沼─果”工程建设,赣州市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者,农业经济进入良性循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
循环农业让农民“腰包鼓了”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走进赣州农村,目之所及,“一片果(一畦菜),一栏猪,一口沼气池,一户小康人家”的生态农业美景尽收眼底。在瑞金市武阳村农民梁永华家的“猪─沼─果(鱼)”生态循环庄园里,50亩“纽荷尔”脐橙长势喜人,8个沼气池、3间猪舍和一口鱼塘浑然一体,猪壮鱼肥……
“沼气是个宝啊!我们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烧水煮饭点灯,沼渣、沼液用来给果树施肥,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年光节约电费、化肥、饲料等款项就超过7000元。脐橙只施农家肥,个大味甜,卖价也高。”憨厚、朴实的梁永华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他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秘诀”。
梁永华受益于沼气生态循环模式,是赣州市大力推进“猪─沼─果”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惠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赣州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状况被称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以土地规模扩张为基础,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途径狭窄。
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东溪村农民吴小华告诉记者,原来家里12亩蔬菜每亩收入满打满算也不过4000元左右,扩大规模又缺乏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也缺乏技术。
为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带动农村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赣州市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求全市每年新增“猪─沼─果”生态农业示范户2万户以上。市里明文规定,政府为生态农业示范小区建设搞好通水、通电、通路,并减免各种税费,实行区内建栏补助、提供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各县(市、区)也相应围绕规模开发、山地流转、用电用水、良种补贴等,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赣州市努力改善沼气池型,提高质量标准,创造了强回流沼气池、康乐型沼气池等,创新推广应用了远距离输气技术、稻草替代发酵技术,实行沼气池与猪舍、厕所三结合或“一池三改”,解决了进出料、回流搅拌和厕所冲水难的问题。
在“猪─沼─果”生态工程建设中,赣州市坚持“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循环利用、持续消费”的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采取“公司+小区+农户”、“协会+大户带小户”、农户自愿集中、企业联合运作等形式,积极构建生态畜牧小区,促使产业规模聚集。生态畜牧小区推行山顶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鱼、沼气煮饭、沼液施果等资源综合利用,种养互动。
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农业走出新路
赣州市于都县小溪乡簸箕村农民许地长是赣州市生态农业走廊里的一名“庄园主”。他告诉记者,原来家里6亩脐橙不仅产量低,果质、卖相也差。他看到村里不少村民建起了“猪─沼─果”生态农庄,脐橙产量大大提高,果质、卖价也好,且成本大大降低,当即参加了乡里举办的“猪─沼─果”技术培训班。2005年,他与村里的一户养猪大户合作建起了“猪─沼─果”生态庄园。如今他们庄园每年的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目前,赣州市京九、赣龙铁路和105、323、319、206国道沿线6条“猪─沼─果”生态农业走廊粗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猪─沼─果”、“猪─沼─稻”、“猪─沼─菜”三大模式为主导,“猪─沼─鱼”等模式共同发展的农业新格局,农业经济逐步走上了生态、循环、持续的发展轨道。
生态专家、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鄢帮有认为,“猪─沼─果”工程模式的推广实施,有效实现了资源反馈式循环利用,较好地促进了生态循环农业的良性发展。
调查显示,2006年,赣州市农村沼气池年产沼气2.3亿立方米,折合16.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保护林地面积254.5万亩,脐橙产量增长31.3%。通过发展沼气池,赣州市每年还增加优质有机肥250多万吨,扶持10多万户畜禽养殖户和果(菜)业种植户,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编辑:孙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