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深海技术之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36:42
巴西发现海底大油田 中国大钻进台可以多卖几个了

kneey01    2010-5-13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外电报道,巴西石油机构12日宣布,他们在靠近里约热内卢海岸地区发现一深海油田,初步估计石油储量将高达450亿桶。
  报道称,新发现的油田位于巴西富含油气资源的桑托斯海盆,距离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海岸仅195公里。
  石油钻井在距离海面2189米的深度作业时发现了位于海底厚盐层之下的油田。
  巴西石油工程师认为,此次发现的海底油田处于十分广袤的盐层之下,预计储量将超过500桶。巴西可能以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作者:仕而不优则学 回复日期:2010-05-13 21:14:05    中海油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成_网易财经
  2010年2月26日 ... 中海油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成,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工程上海.
  2010年5月2日 ... 据介绍,这座深水钻井平台为中海油石油公司所有,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设计,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 ...  
  有海洋工程领域“航空母舰”之称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模型吸引了大批观众。中海油总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钻井平台由中国自主设计,今年2月已顺利出坞,预计明年将在南海海域顺利投产,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军深海采油的高科技石油勘探开发领域。  我国首艘超深水钻井平台顺利出坞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6日宣布,我国自行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顺利出坞。该钻井平台填补了我国海底油气勘探和深水装备领域的空白,计划于2011 年投入使用。“海洋石油981”属于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
  作者:050408 回复日期:2010-05-14 00:31:09    谁是深海技术之王 
  国土资源网 (2009年4月27日 11:34)   
  □吴明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深部,遥远而神秘的深海远洋是绕不开的一道坎。下海再入地是现代科学家们长期的梦想,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地方,从深海里打钻就成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最好平台。提到海底探测,不能不提及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它的目的就是计划打穿大洋壳,揭示地震机理,查明深海海底的深部生物圈和天然气水合物,理解极端气候和快速气候变化的过程,同时为深海新资源勘探开发、环境预测和防震减灾等实际目标服务。
  那么人类是如何探测深海?谁才是深海里的钻探之王呢?
  美国:扎进海底世界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深海研究和开发的国家,为了得到整个洋壳6000米的剖面结构,从而获取地壳、地幔之间物质交换的第一手资料,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从1966年开始筹备“深海钻探”计划。1968年8月,“格罗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第一次驶进墨西哥湾,开始了长达15年的深海钻探,该船所收集的达百万卷的资料已成为地球科学的宝库,其研究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建立了“板块学说”,为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在此后于1985年开始的“大洋钻探计划”和2003年开始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两大国际合作计划中,美国也以其先进的技术处于领导地位。除了深潜器、机器人和深海钻探船,美国领先于世界的最先进技术是深海科学观测光缆。美国的这一技术则是将观测平台放到海底,通过光纤网络向各个观测点供应能量、收集信息,可以进行多年连续的自动化观测。科学家们可以在陆地通过网络实时监测自己的深海实验,命令实验设备监测风暴、藻类勃发、地震、海底喷发等各种突发事件。
  日本:最先进的深海探测船
  日本“地球”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测船。“地球”号的巨大钻头能向下伸展1万米,使这艘探测船在水深2500米的深海海域也能钻探到海洋地壳下方约7000米处的地幔。船上配备的先进设备,无须破坏从海底钻取的岩心,就可以分析岩心的内部构造。“地球”号除了帮助人们探究地球形成和巨大地震发生的机制,通过分析地幔的物质成分来预测地震外,它还担负着研究地下生物圈以探索生命起源,以及追踪过去气候变化的痕迹的任务。
  日本引以为豪的机器人技术也已经用于深海探测当中。深海巡航探测器“浦岛”可根据内置计算机预先设定的程序,计算自己的位置,自主航行。由于摆脱了以往探测器必须通过电缆和母船相连的限制,“浦岛”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自动收集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机制所必需的海水盐分浓度、水温等数据。1万米级遥控无人探测器“海沟”在1995年3月设计完成后不久,就成功潜航至马里亚纳海沟10911.4米深处。在之后的运用中,“海沟”确认了生活在水深3500米至10897米的深海的6种有孔虫,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约180种微生物。这些发现为研究地壳变动、古环境等提供了资料。
  巴西:深海采油技术一流
  巴西国内开采的石油80%来自海上油田,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部里约热内卢州沿海的坎普斯海盆(占巴西国内石油产量的85%)及邻近海域。经过多年发展,巴西石油公司在深海和超深海石油勘探开采领域具备了世界顶尖的技术和经验。
  为了提高自身在1000米水深级别的石油勘探和生产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巴西石油公司于1986年推出了第一个深海石油技术发展计划。2000年,巴西石油公司的目标直指水深2000米以上的超深海油田,力图早日使在距水面3000米的海底进行商业开采变成现实。目前,3000米的目标已经达到,机器人将采油设备运到海底安装,输油管将油井与水面上的船只连接,开采的石油就源源不断地装进了油船的船舱。2007年11月,巴西石油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一种新的海底原油开发技术,可使深水重油开采量提高近140%。这项新技术名为“海底离心泵系统”。通过这种新技术可日均产出2.4万升原油,而利用常规技术时其产量仅为1万升。这种离心泵系统还可延伸到传统技术无法触及的小型、边缘和深水域油气田。
作者:050408 回复日期:2010-05-14 00:32:25 
    http://www.clr.cn/front/read/read.asp?ID=156677
俄罗斯:深海载人潜水优势大
  1987年9月,前苏联科学院海洋学研究所建成深海载人潜水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1987年到1990年间,这两艘深海潜水器共在深海进行了8次科学考察。在当时,“和平号”已经可以完成任何深度的水域科学考察任务。“和平1号”潜水器最深达水下6170米,可持续工作14小时,“和平2号”潜水器可深入达6120米。
  目前,世界上可用的载人深潜器总共有5台,其中美、日、法各拥有一台,俄罗斯则  拥有两台。俄罗斯的两个潜水器可以放在同一条科考船上进行必须由两个潜水器操作的科考活动,这是其他国家无法完成的任务。2007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俄罗斯国旗,充分显示了俄在深海潜水器技术上的优势。俄罗斯本打算在6000米深海载人潜水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水下超万米的潜水器。
  欧亚各国:深海开发各演绝活
  其实,在深海勘探和开发方面技术领先的国家远不止美、日、巴、俄四国,一些西欧和北欧的国家也各有擅长之处。另外,一些亚洲国家也想在这方面取得突破,赢得深海“圈地运动”的先机。
  在深海石油开采方面,英国和挪威的钻采平台自给率达到80%,虽然其平台装备的钻井、井控、固控等设备及海底完井设备约90%来自美国,但它们分别在动力定位技术、钻机顶部驱动技术具有领先优势。
  另外,法国的高压石油软管制造技术,半潜式、自升式平台建造技术等著称全球;意大利的海上铺管技术、管线涂敷技术、瑞典的动力定位铺管技术、荷兰的大吨位海上浮吊技术装备及海底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德国的石油钻井设备制造技术及仪器仪表技术均可称冠于世界。
  在亚洲,韩国可燃冰开发项目团成员于2007年6月乘坐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的勘探船“探海2号”,在韩国附近海底成功采集到可燃冰,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之后第五个采集到可燃冰的国家。
  韩国三星重工业公司拥有建造深海石油钻探船的独到技术。迄今为止,全球共发出17艘深海石油钻探船的订单,三星获得其中的11张。
作者:050408 回复日期:2010-05-14 00:33:25 
  深海采油:资金与技术的战场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09-11/23/content_389120.htm
  王啸 《 中国能源报 》( 2009年11月23日 第 15 版)
  近年来,随着深海石油开采深度的递增,更为可观的石油储量正不断被发掘。据估计,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亿—500亿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而巴西东部海域深水油气比例则高达90%左右。
  深海石油开采带来的巨大利益使各国都把目光转移到了这个领域。墨西哥湾、西非海域等地早已成为了各国深海采油的勘探热点。非洲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周边的深水项目,也成为壳牌、埃克森美孚以及BP等国际能源巨头搏杀的主战场。同时,许多前景被看好的海上新区将陆续投入勘探,例如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大陆架海域、孟加拉湾等。值得一提的是,北极海域由于显现良好的开发前景,也被看作是未来全球海上油气勘探的战略后备区。
  深海石油竞争,其实比拼的是各国资金实力和技术的先进程度。
  深海平台的单价,大多数在10亿美元以上。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只有油田总储量超过2亿桶,上述平台建设才能收回成本,并且进一步实现盈利。由于投资过于巨大,加上技术挑战复杂,绝大部分大型深海平台项目都是几家公司联合出资建设。由雪佛龙、壳牌和BP联合出资建设的超深海平台Perdido,将是墨西哥湾第一个超深海平台,计划在2010年投产,届时或许将真正掀开“下第三纪”岩层开采的序幕。
  大量资金的汇聚,使海工装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在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上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少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家,拥有的深海钻井装置占全球总数的70%;英国和挪威的钻采平台自给率达到80%;法国高压石油软管技术、半潜式、自升式平台技术、测井技术、LPG储运设备制造技术独树一帜;意大利的海上铺管技术、管线涂敷技术;瑞典的动力定位铺管技术;荷兰的大吨位海上浮吊技术及海底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德国的钻井设备制造技术、海上液压工业装备技术、大功率变频电力拖动技术及仪器仪表技术等亦闻名于世。日本由于其造船、冶金、电子技术领先于世界,在平台建造、海洋工程结构和石油管材以及平台上配套的机、电、仪等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此外,韩国、新加坡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建造技术也开始在世界崭露头角。
  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其中70%蕴藏于深海区域。但我国目前油气开发还主要集中在陆上和近海。随着全球能源消耗需求的增长,在加大现有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开辟深海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以寻求新的资源将会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可喜的是,这几年我国海洋工程发展迅猛。通过自行研制或引进技术,建造了一些海洋工程设备。可以说,我国在海洋工程开发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建造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深海采油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深海油气开发装备是否先进,直接决定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水平的高低。因此,寻求适应我国深海的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采装备已经成为了我国深海石油开发未来发展的关键。
作者:050408 回复日期:2010-05-14 00:39:49 
  中国海上钻井平台的自主创新之路
  http://china.cippe.net/news_sec/12290.htm
  [ 时间:2009-03-26 全球石油网 关注度:35280 ] [ 加入收藏 ] [ 字号:大 中 小 ]
  2008年4月28日,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承建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正式开工建造。
  该钻井平台为世界第六代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代表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装备的最高水平。该项目是我国实施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项目被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也是我国继1984年成功自主研制“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之后,再次斥巨资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无疑,这将会大大缩小我国深水钻探装备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也将提升我国在深水钻探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追昔?今,倍感振奋,浮想联翩。
  勘探一号与勘探三号
  七十年代初,为捍卫我国海域主权和勘探海底油气资源的需要,原地矿部在上海成立了“六二七工程筹备组”(上海海洋石油局的前身)。与沪东造船厂和七O八所等有关单位一起开始进行海上石油钻井装置设计方案的调查研究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本着“因陋就简,小修小改,尽快建成,出海试钻”的原则,用二艘相同的尾机型三千吨级沿海货轮拚装改建一艘双体钻探船。用一个大平台把两个单体船连接在一起,船上装设一些当时国内能?提供的配套设备,包括全套陆用石油钻机及试制的水下钻井设备和锚机等。这就是我国第一艘海上钻井浮船??“勘探一号(见下图)。首次出海打钻,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勘探一号”的试钻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该钻井船在南黄海海域打了七口地质普查井。为了解南黄海的地质情况,锻炼和培养海上队伍,特别是为摸索海上浮船钻井的经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勘探一号双体钻井船
  坦率地说,“勘探一号”不是一条合格的钻井船。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及各种物质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对钻井船的设计与建造和海上钻井都缺乏经验,船的强度、稳性、定位、安全和防喷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未得到解决,钻井、水下、井控、测试等各项设备,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尽管当时选择出海钻井的气象、海况条件还比较好,可是每一口钻井都十分困难,每遇大风,钻井船摇晃、走锚、站不稳、拉断水下设备等,安全性较差。但是,由于当时历史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钻井装置和海上浮船钻井的一次大胆实践,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勘探一号”的历史作用。正是有了“勘探一号”的实践,使我们开始对海上浮船钻井工艺有了初步但又比较全面的了解,结合后来对国外资料的研究,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新的浮式钻井装置创造了条件。也可以说,这是一次浮船钻井装置设计建造的一次自主创新的实践。
  1974年底,按照国务院和地矿部有关部门的安排,由七O八所、上海船厂和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同组建的三结合设计组开始了“勘探三号”半?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工作。七O八所对设计负总的技术责任,?承担主要专业的技术设计。上海船厂负责平台的施工工艺设计。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设计中对平台的使用要求负责,?承担钻井专业的全部设计工作。
  “勘探三号”的设计建造历时十年,经受了各种曲折、磨难。广大设计人员、工人克服重重困难,群策群力,终于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建造中独创的“水上合拢,浮力顶升”船体建造工艺,大型井架整体吊装工艺以及优良的焊接工艺、节点工艺等都得到国内外造船界的一致赞赏。
  “勘探三号”的设计建造完全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如果说“勘探一号”钻井浮船是一次“初生牛犊不怕虎”实践的话,那“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就是一次科学的真正意义的自主创新实践。  “勘探三号”建成之后,经过系泊试验、倾斜试验、海上拖航、抛起锚和沉浮试验之后,经船级社捡验正式交付使用。自此,“勘探三号”历经风浪,转战我国南北海域、东南亚海域、孟加拉湾,俄罗斯萨哈林海域,为东海平湖油气田、春晓油气田、南海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多个含油气构造和油气田的发现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于多年使用设备老化,现代钻井工艺的需求,再加上环保、安全、健康的严格规范要求,平台又经几次升级改造,使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生活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完全适应国际油公司的要求。现又接新任务,目前正在我国南海海域进行钻井作业。(见下图)。
  从技术角度讲,“勘探三号”钻井平台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大。说明我们当时在海洋钻井平台的设计与建造技术方面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如果我们当时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我们的海洋工程事业,我们在这一领域就会有大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后来再也没有造过这样的平台。20年后的今天,在这一领域,我们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尤其是深海勘探技术装备,我们不得不承认,差距更大。
  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
  国外的发展
  近几年,由于能源战略和开发的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为寻找和开发新的油田,积极向深海推进,寻求新的油气田发现和新的突破。再加上油价一路攀升,居高不下,虽然近期有些回落,但还是在高位振荡。在这种形势下,现在全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呈旺盛态势。各种钻井装置的工作开动统计曲线均在高位。由于勘探开发的需求旺盛,钻井装置的钻井合同很满,租赁市场也很紧张,海上钻井租不到平台。钻井平台的日租金也节节升高,一般的钻井平台日租金是20多万美元,深水钻井平台的日租金已上升到50-60多万美元。由于平台欠缺,许多七十年代末期的平台有得还在升级改造。尽管新造一条平台花钱不少,但钻井公司不得不投入巨资去新造平台, 以满足勘探开发者的需求。另外,FPSO以及LNG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过去,液化天然气的产量和远洋运输通常以每年平均6.5%的速度递增,近几年其增长率爬升到每年大约9%。有了如此旺盛的商业需求,世界各造船厂纷纷抓住这大好时机,抢接定单。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国外海洋工程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建造几十年来一直在发展,而且有所创新,新的产品型式不断?现。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家钻井装置设计承包商,设计的海上钻井平台产品己形成系列,半潜式钻井平台知名的如美国的Friede&Goldman ExD;瑞典的Gotaverken Arendal ABGVA;挪威的Aker Kavaerner H-3、H-4、H-6等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有美国的LeTourneau、F&G、BASS、BMC;荷兰的MSC;日本的三井海洋开发及法国的CFEM。每个公司已经形成多种型号的系列产品。美国的LeTourneau公司是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的先驱,全世界三分之一的自升式平台是LeTourneau的型号。F&G从80年代推出了L-780系列,2000年以后又设计了JU-2000型,相继造了不少的数量,技术性能都有不少的改进。平台建造主要是日本、韩国、法国、挪威、新加坡等国建造。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日、韩两国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在海洋工程领域发展较快,承接和建造了许多艘大型、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大型FPSO,世人瞩目。这也是他们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内的情况
  从国内情?看,我们在1984年造好“勘探三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后,20年没有再造这样的平台,自升式平台也很少造。什么原因呢?当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原因。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政府对能源的战略需求和国家经济安全没有足够的关注,海洋开发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少,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步伐缓慢。在技术上,由于前几年国内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定单不多,所以,国内对其研究不够,技术储备不足。但是,国家的重视程度和体制问题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
  现在,国务院根据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及时作了调正,中国石油总公司也可以“下海”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可以“上岸”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本身就是既有陆地勘探开发的,也有海上油气勘探的,特别是新星石油公司整体拼入中石化以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都在搞海上石油勘探,既有分工,又有互动,还有竞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千?进发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另外,近几年我国的造船实力不断加强,造船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大,己拥有一批设施完善的造船企业,而这些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也具备建造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包括海洋钻井平台建造的能力。大连船厂不仅一艘接一艘地为旧平台进行升级改造,而且为国外公司造了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为中海油造的一艘适应水深400英尺的自升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41”,于2006年5月31日己交付使用。(见下图)。按照计划,现正在造第二艘“海洋石油942”。另外,为美国诺贝尔公司建造的作业水深3050米的半潜式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建造项目于2006年6月12日正式开建。目前,该厂手持同类型钻井平台合同还有几艘。2007年3月12日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挪威Maracc公司?下了GM4000半潜式可移动海洋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中油海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2007年5月31日完工交付。(见下图)。该平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坐底式钻井平台,也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新-代钻井平台。“中油海5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同年9月3日在青岛北海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完工交付。其它船厂如烟台莱福士船厂、南通中远、韩通重工等船厂也在造钻井平台或接到了钻井平台的定单。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造船技术、能力己达到一定的水平,得到世界同行业的认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国外公司设计的,真正属于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差距。
  海洋石油941钻井平台
  中油海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抓住机遇 自主创新
  上海外高挢造船有限公司是一个年青的企业,但它几年的快速发展和创造的不扉业绩,在国内外获得良好的声誉。从2002年1月开始,该公司在海洋工程方面相继造出15万吨FPSO“海洋石油111号”、17.5万吨“海洋石油113号”,30万吨级的FPSO船“海洋石油117号”,于2007年4月30日交船。
  早在前几年,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就立项:对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装备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做好技术储备。后又与有关单位联合研究、设计多功能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通过研制用于深海油气开发的半潜式平台,深入了解和掌握其设计和制造的关键技术,做好承接深水钻井平台的技术准备工作。2007年10月18日,上海外高挢造船有限公司为中海油承建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在北京如愿签约。2008年4月28日, 钻井平台正式开工建造。这一项目的设计建造,对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装备制造水平,对于缩小我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与国外的差距,加快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将起到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外高桥造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
  也可以说,这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该平台为世界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定名为“海洋石油981”。作业水深10000英尺(3050米);钻井能力12000米;可变载荷9000吨;具有智能化钻井能力。平台是由美国Friede Goldman公司进行初步设计,中船集团公司七O八研究所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承担详细设计与生产设计。钻井平台计划在2010年底交付使用。   
  中石油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深水钻井平台,他们筹措资金,调兵遣将,与国内知名院所和学校合作,研究和设计先进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据悉,他们研究和设计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设备采用国产化以及先进的制造技术。通过设计和制造,培养一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研究、设计、建造的技术人才,组建一支“产、学、研”的骨干队伍,志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我国深水油气勘探技术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自主研发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中石化虽然没有明?要搞深水钻井平台,但是,在南海的油气勘查登记区块是深水区,再加上国外购买的油气田也是深水区域,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对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进行研究。目前也在做深水钻井平台的调研工作,做设计和建造钻井平台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外,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对FPSO、LNG、LPG、VLCC、海洋地质调查船、地球物理地震船、海洋救助船、守护船、三用工作船、铺管船、大型起重船等等,都在努力研发和制造。
  面对这样的形势,实为振奋和鼓舞。我们似乎深切的感受到,海洋工程的春天又一次来到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冷静地面对与思考:现在各厂造的平台绝大多数是国外设计的,尤其是深水油气装备,自行研制的几乎没有。我们总不能依靠别人走路,拿着别人的图纸造船壳吧。像沪东中华造的LNG船一样,引进的图纸是非常昂贵的。(当然也有必要。)你不能不深切地感受到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所需装备技术的发展是决定未来海洋优势、保证国家高新技术领域竞争优势的关键。西方各国充分地认识到其战略地位和作用,纷纷?取各种政策和措施,保障和促进该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想发展我们的海洋工程,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现在,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正在按计划制造。其它企业也接了一些海洋工程定单,如何抓住这一大好的发展机遇,精心组织,学习世界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潜心研究,攻克技术难关,掌握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逐步从跟踪模仿型向自主创新转变,继而独立自主地研发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式海洋工程装备,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服务于我国的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使我们的海洋工程事业走上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作者:050408 回复日期:2010-05-14 00:46:21 
  我国深井超深井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概况
  http://china.cippe.net/news_sec/13208.htm
  [ 时间:2010-01-08 全球石油网 关注度:10038 ] [ 加入收藏 ] [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深井超深井钻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及装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作为支持,它是一个国家或企业钻井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相应的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就是为满足地层深部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特色钻井技术。深井通常是指完钻井深为4500~6000米的井,超深井通常指完钻井深为6000米以上的井
  从我国陆地油气资源分布格局来看,东部老区作为国内石油资源主力产区,浅层和中深层的勘探程度较高,深层及超深层探明程度很低,具有很大石油资源潜力;中部地区是天然气富集区,有超过一半的天然气资源量在深部地层;西部地区是国内石油产量的主要战略接替区,但其近70%油气资源埋藏在深部地层。因此,国内石油公司要提高勘探开发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向地层深部进军,向深层要储量,大力发展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开启地下深层油气宝库的大门。
  一、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发展概况
  世界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于1938年钻成世界上第一口4573米的深井,1949年钻成6255米的超深井。1984年,苏联创造了12400米世界超深井的纪录。
  目前,全球能钻4500米以上深井的国家有80多个,有30多个国家能钻6000米以上的超深井,中国是其中之一。美国是世界上钻深井历史最长、工作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累计钻深井已占全球80%以上。
  我国深井和超深井钻井技术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到1975年的起步阶段。1966年7月28日我国在大庆油田钻成第一口深井 松基6井,井深4719米。第二阶段是1976年至1985年的初步发展阶段。1976年4月30日在四川地区完成了第一口超深井“女基井”,井深6011米。第三阶段是1986年至今的规模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各大石油公司、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针对塔里木盆地、川东地区深层油气勘探进行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联合攻关,大大提高了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水平。
  2006年7月12日,中国石化西北分公司部署的塔深1井成功钻至井深8408米,被誉为当时陆地上“亚洲第一深井”,该井的钻探对于在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界大型原生油气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06年,中国石化钻4000米以上深井196口,平均井深5458米,平均钻井周期仅为128天。
  自2003年起,中国石油4000米以上深井的数量和进尺增加较快,增加幅度分别达77.69%和77.62%。2006年累计完钻4000米以上深井231口,完成深井累计进尺115.12万米,平均井深5007.16米,机械钻速3.5米/小时,平均钻井周期139.31天,平均完井周期155.73天。
  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在深井机械钻速、钻井周期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在塔里木油田轮南、塔中、哈德逊等区块完成一口5000米左右深井,钻井周期一般为50天至60天,而20年前,类似井的钻井周期一般需要一年以上。超深井钻井周期也大大缩短,塔里木油田哈得13井井深达6700米,实现了4个月完钻,四川盆地的元坝1井井深7170米,钻井周期也只有280天。
  二、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世界级钻井难题
  我国陆地上深井超深井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这些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深井超深井钻井存在地层压力系统多、裸眼段长、井壁稳定性条件复杂、高温、高压,深部地层岩石可钻性差等难点,同时还要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一系列钻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