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不写荆轲易水分别的时间-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30:16
在《刺客列传》里,长于叙事的司马迁有一个明显的硬伤,就是司马迁自始至终只字没有提易水分别的具体时间;不仅如此,在刺秦全过程中,我们都无法找到直接相关的时间表述。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疏忽,以司马迁的严谨和认真,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为司马迁所舍弃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到底应该属于哪个季节呢?

  按照《刺客列传》的记述,当时参与易水送别的人皆穿白衣服,戴白帽子,很显然,对于太子的宾客们来说,荆轲要上路绝对是个突发事件,不要说上路这件事,就是策划中的刺秦事件参与的人也不会太多,因此,他们听说这件事才会大为吃惊。即使太子的宾客们有意识地将易水送别变成一场服装秀,但荆轲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这个时间很可能短到让他们来不及为这场服装秀再设计时装,生逢乱世,谁能顾得上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因此,他们的出场服装难免因陋就简。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他们服装的自然意义、社会意义才不显多余。

  因此,“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的细节至少反映了以下事实:一、太子及宾客的白衣冠不是临时定做的,也不是特制的,他们穿在身上的东西,可能就是压在箱底的一件普通的衣服,他们戴在头上的帽子,可能就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头饰,这些衣服既然不是特制的,那么就是日常衣服;二、依据物理学的简单原理和生活常识,为了多吸收太阳的光波,寒冷的季节,人往往选择穿深色衣服,而在气温较高的时节,往往会选择浅色衣服。在琼瑶小说里,我们见过太多“一袭白衣”之类的说法,对这个词,直接的感受就是和夏天有关。易水送别,那么多人那么整齐地穿上了白衣,戴上了白帽,可以确定他们穿的一定是夏装(当然,在古代,居丧之家所穿的孝服也以白色为主,但丧礼所规定的“五服”已经将衣服的颜色和质地作了严格的规定),由此可以推知,易水送别一定发生在夏季,最迟不会超过中秋,最合理的时间应该是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才显得不那么*,给人的观感才像那么回事。如果是深秋或冬天或早春,一件夏衣显然无法对付,假如内穿冬衣外穿夏衣作马甲,显然不伦不类。

  在刺秦的诸要素中,除了时间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因素显得异常重要,那就是水(或者称河)。

  水为五行之一。从古至今,水的文化价值为五行中的翘楚,对水的爱慕和追认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当然,很多时候,“水”流动于“河”里,在古人那里,“水”和“河”成了意思非常接近的两个词。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开篇《周南》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如此风雅的开篇给予了水非凡的气质,注定了水的不同凡响。“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流芳余韵贯穿了《诗经》全篇,“河水洋洋,北流活活”的断霞散彩也将《诗经》打扮得顾盼生辉。当然,这一切都徘徊于感情的层面。

  直到孔子横空出世,才第一次借助水喊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绝唱。这是水的作用的伟大升华。后人继续演绎水的神话: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在被赋予无限诗意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无限的哲理。

  在荆轲之前,水的地位已被确立:或者被少男少女用来托物起兴,放肆地抒发青涩的情感;或者被哲人用来卖弄深沉,表达形而上的困惑。引发爱情和启示哲理成为水的作用的两极,二者保持了相对的平衡。

  但是这样的平衡被荆轲打破了,这个经典事件就发生在白衣飘飘的易水送别之时。

  易水送别是个滑稽的场景,司马迁写道:“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样的送别实在匪夷所思:明明应该壮行,可是一帮太子宾客虽然穿的不是孝服,却怀着典型的“孝服心态”,搞得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真他妈无耻,面对强权,没有出征即已士气全无,魂魄俱丧,好像他们已经提前预知了事情的最后结果。他们一定感觉自己像西绪弗斯一样,在和命运做着无谓的斗争。所以他们穿上了白衣,戴上了白帽,以此来表示他们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说穿了,就是太子和宾客以这样的形式完成了对自己、对国家的抚慰。他们需要一个证明,证明面对强权的他们,曾经的反抗,曾经的不屈,曾经的无奈,曾经的同仇敌忾。因此他们感谢荆轲的出现,可以让他们安然而无愧色地面对祖宗和后代。至于荆轲的未来,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会有什么等待着他。荆轲演变成了一个表达燕国上下不屈的指标,表达从太子到宾客的抗争的指标;荆轲和他手中的那把徐夫人匕首已经转化为燕国的精神图腾,易水送别也就成了燕国人一次集体*的行为艺术。

  就这样,荆轲没有出发之前就已经被太子丹及其宾客抛弃,他们既是为荆轲送行,也是为燕国和他们自己送行。

  白衣满易水,斯人独憔悴。

  当孤独的荆轲站在苍茫的易水之上,面对陶醉于**之中的太子及其宾客,荆轲突然“于天上看见深渊”,他感到了渐渐包围过来的阵阵寒意。这寒意让他无法自制。易水击中了荆轲脆弱的神经,易水终于使荆轲的内心严重失衡,荆轲如此地迫不得已,荆轲如此地言不由衷,他忘记了读书人应有的节制,突兀地喊了一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带给荆轲的感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在河之洲”,“在水一方”,也完全有别于“子在川上”的感受;此时的易水如此压抑,如此冰凉刺骨,尽管荆轲未曾下水,却感觉到了易水的寒意。易水是一个场景,同时更是荆轲人生的转折点。荆轲清楚,跨过易水之后,他自己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太行苍苍,易水泱泱,刺秦如同易水的流逝一样无可挽回,曾经“曳裾王门不称情”的荆轲,其生命也如同易水的流逝一样无可挽回。易水的表意功能、抒情功能在荆轲眼里大幅度增强,河水终于冲决了贵胄公子求偶的无病呻吟和哲人哲思的曲高和寡构筑的堤坝,为荆轲深广的忧愤提供了一个出口,为荆轲悲凉的心境提供了直观的参照。在荆轲的视野里,水成了压抑和极度苍凉的借代。“风萧萧兮易水寒”—一个“寒”字,境界全出。

  荆轲回首来路,田光、樊於期面目狰狞;展望将来,素未谋面的秦王正严阵以待,荆轲最大的*—生存权已被太子丹和秦王强制剥夺,所以他直言不讳:风萧萧兮易水寒,肉包子打狗兮不复还!

  如果将易水送别的时间—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这一因素考虑进来,荆轲在那个特定时刻的形象可能会更为逼真:荆轲左手提着一只盒子,盒子里装了颗腐烂的人头,右手拿着督亢地图,地图里裹的是著名的徐夫人匕首;地球人都知道,与其说这是刺秦,还不如说是送命更准确。在温暖的夏季风吹拂之下,易水荡起层层涟漪,荆轲却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逼,感到风萧萧而易水寒;排除掉荆轲罹患疟疾、体温增高的可能,他感觉寒冷一定是心理作用,是心里的哀伤,是注定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是一切的一切,俱使荆轲为莫名的悲凉所笼罩。“悲凉之雾,遍布华林”。读书人出身的荆轲,心细如发的荆轲,侠骨柔情的荆轲,此刻焉有不冷之理?言为心声,后来被目为千古壮语的那句话就脱口而出了。按司马迁的记述,荆轲当时是长歌当哭,且一开口就是苍凉、凄婉、悲苦的F调,荆轲极具感染力的煽情歌声立即让送行的人泪流满面。内心的抑郁和无奈被喊出来之后,荆轲感到了些许的轻松,于是唱出了主旋律,声音也由F调过渡到慷慨激昂的A调,此时才出现太子宾客瞪大眼睛,怒发冲冠的场面(按: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于今日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为F调,羽声即为A调)。易水上的告别歌会告一段落之后,主唱荆轲来了句国骂,之后乘专车而去,未曾回头,手也没挥,更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只是撂下一群*在易水河畔发呆。

  行文至此,我们就理解了司马迁的良苦用心。作为《史记》里第一激烈文字,《刺客列传》中的群豪无不信念坚定,心肠如铁,而荆轲却在漫天的暑气中感到寒冷,无论如何有点不合时宜,也许还有悖司马迁精心营造的刺客的整体形象。因此司马迁有意略去了易水送别的季节。这一重要因素被司马迁抽去之后,我们看到的就只是荆轲的大义凛然,独步千古,同时看到了太子宾客“发尽上指冠”。易水送别就这样成为了经典。


司马迁为何不写荆轲易水分别的时间-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秦始皇为何对一个寡居的富婆情有独钟?-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林彪的“滑铁卢”-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长征途中留下的三姐妹:为何两人被定性成“叛徒”-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都绝后-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网友揭秘:中国女性到了美国为何就不愿回国?-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蒋经国去世后蒋家后代为何没人再“继位”-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古埃及女性,为何“特别开放”?-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清太祖为何挥泪斩清“第一太子”褚英?-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克里姆林宫公主:斯大林为何怒斥女儿为“妓女”-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李立三横死之谜 他为何被毛泽东批判[图]-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天下第一“二奶”李师师-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汉武帝“金屋藏娇”之谜-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揭秘:秦始皇死前发生的鲜为人知的三大怪事-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50年多前的惊心动魄:1比7的较量-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纸醉金迷 中国古代的后妃真的生活得很幸福吗?-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男人最致命的45个秘密-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中国历史上最牛气的十大豪言壮语-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最早预见毛泽东成为领袖的人是谁?-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朱镕基的简历,看过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震撼!-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敢把毛主席“轰”下飞机的红色空姐-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铁面总理朱镕基的简历 看过之后我凄然泪下!-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凌迟剥皮:酷刑的中国史上惨绝人寰酷刑大揭秘-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周恩来巧妙化解毛泽东与朱德的明争暗斗-休闲阅读-文化纵横-搜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