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出类拔萃彰显能力重于学历-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32:37
王熙凤是曹雪芹先生塑造的最成功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红楼梦》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的描写,彰显了王熙凤出类拔萃的超强办事能力。

要说在才貌双全的金钗里面,论文化王熙凤相形见绌,望尘莫及,不仅不懂诗词歌赋,连大字也不识几个。论办事能力则名列前茅。

秦可卿之死是宁府不大不小的事,其公爹贾珍以超乎寻常的情感大办丧事令人惊叹。照贾珍的说法是:“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根据这一精神,宁府上下齐动员,投入“战斗”。从时间上看,仅停灵就持续四十九天;从雇佣人员看,仅各高僧、高道就有三百多人为其超度、打坐;从连锁反应看,瑞珠触柱身亡,令人唏嘘不已;从惊动的皇亲国戚,亲朋好友之多和巨大花费等诸方面看,无一不表明贾珍的确是尽其所有。“如此亲朋你来我去,也不能计数。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是当时场景的真实写照。

宁国府大奶尤氏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犯旧疾,无人可用。贾珍“唯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心中不自在”,只好向荣国府求救兵,请王熙凤“出山”。于是历史选择了王熙凤。

王熙凤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王熙凤进宁国府第一天就订造册簿,查看家口花名册,做到合力分配劳动资源。如:管茶饭、管上香、添油、挂幔......事无巨细都有专人负责,解决了人口混杂、苦乐无均、事无专管的问题。

王熙凤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精打细算,心中有数。无论使用任何物品都要提笔登记,“一草一苗或丢或坏照价赔偿”。执事领四件东西,王熙凤能指出其中两件错了并“将帖子摔下来。”解决了遗失东西,需用过度,滥支冒领问题。

王熙凤采取的第三项措施是威重令行,严格纪律。王熙凤规定不管“有脸”还是“无脸的”,一要守时,二要尽责,三要按规矩办事。对违反纪律的人一律打板子,革钱粮。解决了“有脸者不能服矝,无脸者不能上进”的问题。

由于王熙凤措施有力,拨乱反正,“宁国府的人才知道凤姐利害,自此俱各兢兢业业,不敢偷安,不在话下”。从曹先生的描写看,王熙凤办事能力强,与文化水平高低无关。宁荣两府里有文化的“能人”不少,有“秀才”、“举人”、“进士”之类学历、学位的人才也不稀罕,为何单挑大字不识的王熙凤来主持这件大事呢?曹先生表达什么意思呢?

一、实践重于学历。读者知道王熙凤没学历,责任不在她,应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但这并不影响她有超强的办事能力。其原因是她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经历过大世面,耳濡目染,无形之中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贾珍评价王熙凤:“从小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无意之中点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二、能力来自强大的背景。历史选择王熙凤不是偶然的,推荐她出山的是荣国府的宝贝疙瘩贾宝玉,又受到宁国府实际掌门人贾珍的高度信任,让她掌握宁国府的“党政财文”大权。表面上王熙凤“威重令行”,“杀伐决断”,而背后支持她的则是以贾母、王夫人、贾政、贾琏等为代表的皇亲国戚,封建官僚。否则,根本没有王熙凤露峥嵘的机会。三、能力与个性有关。“凤姐素日最善揽事,好卖弄能干”,这是个性。而“重在参与”的道理在于: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敢参与,少才无能的人不敢参与。出风头不是个容易事,没有两下子,风头没出好,反而丢了自己的人。个性与“重在参与”一拍既和,王熙凤不出类拔萃都难。四、批判了封建社会礼教。在曹先生笔下,荣宁两府的“须眉”们饱读诗书,道貌岸然,“金钗”们知书达理,才貌双全是封建社会向往的理想人物。然而当真遇到事上,竟然无人可用。“须眉”们“金钗”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竟不如一个文盲。不禁使人联想起这个封建家庭的小宝贝和叛逆者贾宝玉痛斥劝他用功读书的那些人说的是“混账话”的原因和道理。这不是批判把人圈子小黑屋里,死读书,读死书,为考取功名而奋斗的误人、误家、误国的封建社会礼教,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