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叶问》系列与《黄飞鸿》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5:50

 

假如给时下最热的相亲真人秀《非诚勿扰》找个代言人的话,银幕上的叶问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一个低调的宅男,会一身华丽的功夫,对老婆好到随时可以揉脚,这种新好男人的典型,茫茫人海,现在去哪里能找到呢?

     作为商业类型片,《叶问2》的成功可能开启中国电影的“二时代”,它的编剧和导演在第一集成功的基础之上,完美地复制了所有前作的成功元素,每个细节都非常到位,无论是搞笑还是打斗,无论是煽情还是说理,都让观众非常受用。

     但是作为一部电影,《叶问2》的成功同样开启了中国电影的“二时代”。可以预计的是,从《叶问》开始,影片上会反复出现中华武术英雄和洋人打擂的场面。我不想评价这背后的民族情绪,只是想说,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有压力的时代,还有什么能比在电影里看痛击外国侵略者更痛快、安全而且正确的娱乐方式呢?

     《叶问2》的故事情节是一个不费脑子的过程,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看到擂台就能想到扬我国威,看到武术就能想到仁义的结尾。但是叶问这个人物形象太无趣了,假如你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大神,全天下的道理他都懂,满世界的武功他最厉害,好男人的优点他都有,道德修养最完备……这不是人,是完美无缺的神,就算他有一块钱难倒英雄汉的窘迫,也跟下凡的济公差不多。

     这样一位下凡的大仙,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却比同乡黄飞鸿差了很多,我不是要求《叶问2》这样一部商业类型片有多么宏大的含义在其中,但是比之《黄飞鸿》系列看待中西文化矛盾和冲突的眼光,《叶问》系列显然要狭隘得多,也浅薄得多。

     在《黄飞鸿》系列中,徐克让黄飞鸿学外语、学西医、了解蒸汽机,而在《叶问》系列中,上世纪50年代的叶问总是那身长袍马褂和老布鞋;在《黄飞鸿》系列中,“打洋人”并不是唯一要呈现的情节,其中对于民族性的反思和剖析,都比《叶问》系列中以符号化的“淡定”、“长袍”和“谦逊”要更有深度和广度。

     和《黄飞鸿》系列的时代不同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是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叶问》系列才会做出那么多符号化的中国价值观,想向外进行输出。但遗憾的是,如果跳不出擂台模式,叶问只能这么无奈地打下去: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国人、第三集打阿凡达……

     在黄飞鸿系列最经典的《狮王争霸》结尾,黄飞鸿敢于承认武术的非实用性,正视洋人的强项。这一点,比单纯打死几个洋人拳王有意义多了,这样看来,叶问在境界上,比黄飞鸿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