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瓶颈”待消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3:44
文化产业“瓶颈”待消除
张立伟 2010-05-07 23:37:06
据中国社科院统计,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文化消费已经占GDP的40%。自去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文化产业被置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地位,希望借此摆脱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近日,九部委提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的规划,而财政部5月6日也表示,13家中央所属文化企业已被认定为转制文化企业。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后,富裕起来的中国拥有了庞大的精神消费群体,而由新技术推动的新媒体在过去几年呈几何级发展,中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文化产业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他们追求新奇的多元体验,而我们缺乏创造性的文化产业难以满足,形成供给缺口。
不必讳言,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是产业化与意识形态属性间的冲突。产业化意味着追求市场的商业价值,而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实施管制,因此,文化领域以国企为主,并辅以行业性的部门管制。如电影审查制度的存在无形中影响了电影类型的丰富,以古装片为主,形成审美疲劳。因此,文化部部长蔡武多次表示,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落实和保障。
有两大障碍影响了文化产业发展,其一是在该领域中的某些央企,具有资源垄断性,尤其是对终端的垄断,比如在电影领域,中影可以通过院线控制上游,比如目前互联网电视行业准入争议造成三网融合难产,比如无线通讯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垄断等,逼迫即使具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也必须依附于他们,更别说扼杀了更多民间创造性力量。
另一个问题是行政主导的低效。事实上,去年中国生产了大约450部电影,产量排在美国和印度之后,
制作了428879分钟的动画片。但是,最终上映的电影只有1/3,而且仅有屈指可数的影片具有市场;动画片播出总量17万分钟,远超世界第一动漫大国日本。可见,我们是数量制作大国,但大部分是无效投资与制作。这些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是因为政府或国企的投资追求的不是商业价值,而是政绩与完成行政任务。这提示我们,财政补贴政策与国企结合可能缺乏市场前景。
今年以来,一些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了授信额度试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文化部与中国工商银行也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各地财政被要求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财政部主导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也已经启动。事实上,企业融资并非困难, 因为只要有创造力,产品就有市场;有市场,资本就会流入。目前已有大量PE进入文化产业,像盛大、阿里巴巴、网易等公司也携带资本跨入这一领域。
在这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的政策大潮中,我们有必要思考,为创作提供更多自由空间重要,还是资金推动重要。业已存在的事实表明,行政主导的补贴政策与国企运作可能产生更多没有市场的产品,形成虚热性的泡沫,而且会产生“国进民退”效应,因为政府主导可能会强化民营企业的政策与市场资源弱势。
事实上,文化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而非资金,重点是市场而非数量,只有允许更多的创作自由,才能激发中国人的创造性,并引起资本市场的追逐,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政府要做的,就是放松管制,提供宽松的产业环境就够了。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0/0NMDAwMDE3NjM0NQ.html 复制链接
-
更多关于文化产业的新闻
蹊跷的并购:志高杀入文化产业2010-04-23
刘德旺: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2010-03-04
广东将设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寻求新媒体扩展机会2009-12-04
国际文化产业论坛落脚广东2009-11-09
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复合增长均在40%以上2009-10-29
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财政发挥导向性作用2009-10-13
打通文化产业链2009-09-29
上影分镜头:一个文化国企的转身2009-09-28
适当扩大文化产业开放有多重利好2009-07-30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2009-07-24【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5-10/0NMDAwMDE3NjM0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