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骨干教师培训 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50:07

职教课程开发暨国家级精品课程案例剖析骨干教师培训会北京峰会

参会汇报材料

 

为促进我院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学院安排参加本次会议,现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  会议简介

一、会议名称    职教课程开发暨国家级精品课程案例剖析骨干教师培训会北京峰会

二、会议时间、地点    2009年3月22、23日,北京

三、会议内容

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从我国职教传统课程开发改造;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课程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案例及指标解析、精品课程申报技巧等方面,以理论和实践的交流方式,通过案例解析进行了系统学习。

四、与会领导

1、李亚平  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2、程方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3、林宇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副处长

4、潘光    中国教育报职业教育新闻中心主任

5、董平    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务中心主任

五、汇报专家

1、宋文官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商务与物流分委员会主任

2、戴士弘  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基地主任、教授

3、钱建辉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4、饶雪梅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六、参会人数    500多人

七、我院参会人员    房屹(教务处)

八、培训效果    培训合格,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部分  培训内容

一、李亚平

概述高职精品课建设,通过本次会议高校精品课案例分析让每个老师开拓思路,将精品课建设引向深入。本次培训的目的是建设一支能够建设精品课程队伍。

1、更新观念是前提,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成长,使专家进一步提升。

2、课程改革是核心,课程取向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教学方法要采取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上课堂与实训一体,是课程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3、建设队伍是根本,教师面临课程任务、学生问题、职业情趣的挑战。课程改革任务繁重,面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要提升阳光的心里、教学素质,不能产生职业倦怠。

二、程方平

1、为什么要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

原来的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的阴影下被边缘化,在普通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职教的教育教学、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呼吁职教学校要有自己的模式、空间,在课程方面更是这样,进行职教课程开发适合我们的发展。

2、课程开发要有全面的思考

什么叫课程开发,在一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方面要明确目的、主要思路。其上位的问题必须关注,如专业,专业设置。在某一专业设置下要开发哪几门课程,专业设置是我们上位必须关注的问题,而课程设置所对应的专业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做课程开发的时候关注其是在什么专业的设置,这样才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优势。职教课程开发要关注职业性,即工作为本的观念,不要像普通教育课程那样以学术为本。课时规定、课程总体应与学生的工作与生活相结合。如广厦职业学院,把以前的语文改编为高职语文,把过去强调文学诗歌的,改变为如合同、广告的实用文体。课程本身不仅是把原则定出来,应该有更多的操作性。南京的一些学校,把原来的教研室的组织转变为更加贴近与产品、技术相关的组织。教师把与课程相关的技术拉进来,和学生一起搞科研,学生在进入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课程的下位,我们要关注教材、教学、评估、实践、与企业的联系。研究型大学研究的技术在转化为实用技术和产品的时候,必须由我们职教学生做传递、改造和中介。职教学生的优势是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这是我们能搞引起社会、企业关注的方面。如果学生出来只能模仿前人的,不创新改造,也不会得到认可。在课程开发有全方位的思路时要关注上游、下游的内容,不是所谓的成果、政绩。

三、潘光

以媒体的角度看课程开发。

1、加快内涵建设。脱出普教的胎,换出职教的骨。

2、职教要融入经济发展。

(1)建立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体系,要注重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现在的路不是按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2)建立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应聘时只会说上过什么课而不是会做什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要有发展生产的目标。有人说任务教学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但这个“规律”是学科性的,职教任务式的教学应有新的规律,技能递进和知识递进是不冲突的。

3、建立职教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因材施教,没有类型差别,需进一步探索。适于应试教育的应用应试评价,适于技能教育的应用技能评价,要培养“跑的更快的兔子和游的更快的鸭子”,而不是“跑的更快的鸭子和游的更快的兔子”。精品课程的四要素:明确的目标、完整的任务、职业情境、技术渗透。

四、董平

介绍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务中心的业务及下一步举办的活动。

五、林宇

    <>林宇报告

2003年教育部周济部长倡导“将优秀的资源拿到网上”,即精品课程的初步想法。精品课程的“精品”说明了质量,精品课程不是开发出来的,是优秀的课程。教育部开展的质量工程,精品课程是第一步。质量工程的目的是:1、推动教授上讲台,即优秀教师上讲台。现在很多院校教授上课很少,特别是在本科院校,有些教授只给研究生、博士生上课;2、促进高等教育优秀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所以精品课程需要上网,评审也在网上;3、提高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精品课程建设的初期目的受益人是教师,从面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对优秀教学资源的消化吸收,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国家精品课,应在本领域非常优秀、领先的,是一种积累、沉淀,应当是同行当中最好的课程。本人反对叫“开发精品课程”。新评上的精品课程按照10万元/门拨付,逐年递减。

2006年开始,评课的标准引导了高职评价体系与本科分开的发展,高职所有的主要教学环节与本科分开。高职评价是在系统改革下的择优。

高职与本科精品课程的区别:

1、范围不同。高职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要有所突破。高职要突出职业性培养,这是现阶段的重点,要把能够工学结合、校企开发融入职业资格的课程评选出来。

2、前提不同。高职强调系统改革,对于单门课程而言,不强调课程本身内容的系统性,而是通过课程的系统改革选择内容,确定教授方法。职业学校中打基础的课程应由在校老师教授,实习性的课程应聘请行业人才教授。

3、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不同。高职课程负责人,强调其在行业、专业领域的影响力,所带团队的专兼结合,注重其设计这门课的思想。

评审时要提供40分钟的说课录像而不是授课录像,只要对课程有好的理解,像那种职业经理人的教师也是欢迎的,教学是整个团队的事。

2009年沿用2008年的评价体系进行评审。

    <>林宇回答与会教师提问

1、问(天津对外职业学院):精品课程对基础课边缘化。

答(林宇):核心是专业及专业基础课,去年(2008年)的通知对高职课程有分类,对公共课有专门的分类。精品课程是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问:高职教育与技术型本科的区别是什么?

答(林宇):技术型本科可以理解为大高职。

3、2009年评多少门精品课,分布如何?

答(林宇):跟去年持平,没有计划的分布,由于是资源共享,所以不存在分布差异。

4、问:商科的精品课程与理工科评审标准一样,商科如何发展?

答(林宇):评价中提到“以理工科为参考”,精品课程要求的是“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5、问:说课录像,可否有人代理,是否扣分?

(林宇)答:没有规定,但应是该课程团队中的成员。

6、问:评价中“开放性”如何理解?

(林宇)答:1、课程、专业设置开放:不能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发什么样的,应广泛调研,了解需求;2、师资开放:形成一种在专业课领域主要由兼职教师担当的形式;3、实习开放:由学校提供服务,吸引企业将设备放在学校的形式。

7、问:精品课程的期限。

(林宇)答:评上后期限五年再审核,不存在终身制。同样名称的课程仍然可以评。

六、宋文官

<>精品课程指标及案例分析报告

1、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不同学校的学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教师间互相借鉴及时更新互为提高。精品课程中有两个对象需要获利,一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二是教师同行互相借鉴。这是从02年开始,教育部提出的概念,至今为止没有太大变化。用的技术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要重视学校网络建设。

2、08年的评价指标:课程设置(10分)、教学内容(25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教学队伍(20分)、实践条件(10分)、教学效果(10分)[以上100*90%],特色政策(100分*10%),教学录像(40分钟课程整体设计+15分钟课程)。评价指标在07年较之以前有重大调整,09年相对08年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要被指标的分数迷惑,课程录像没有计入百分制,但课程录像是一票否决制,专家在评审精品课程时,没有教学录像打分,故教学录像必须做好,有可能会冲淡前面某一部分的分值,虽然前面内容打分较高,但教学录像没做好,就会被一票否决掉。即使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较好,非常受学生欢迎,但不能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放到互联网上,仍然不能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把教学资源在互联网的集成度越好越能评上。评价体系是公开的但关键词没有,需要注意。

3、课程设置(10分)

(1)性质与作用:

①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精品课程,说到底还是课程,一门课程,那为什么提到“专业课程体系”?教育部在评精品课程时有个目标,潜在意识是利用一门课程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建设、申报精品课程过程时一定要把课程体系说清楚,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作为课程负责人,要了解整个专业的情况。

② 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即在从事的工作中尽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好。要把它贯彻到整个精品课程中有一定难度。

③ 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为了上好一门课程,需要对其前序课程很熟悉,即在上本门课前要预习这门课的预备知识,如果对后续课程留有接口的话,这个老师就要熟悉三门课程,对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前后续课程清晰、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是我们教育内涵的真正要求。现在的教师课程量比较大,要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要把一门课程做的很细,好说不好做,需要很长时间。

(2)理念与思路

①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讲课时自己不清楚,怎么能给学生讲清楚。在做精品课程时指标体系不清楚怎么能做好?职业,即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工作类别。国家职业标准,是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直接反应产业对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能力,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

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或核心能力、关键能力、通用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问题)和专业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布了七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编了七本书(《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我们要把这七项能力融入我们的课程。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分为五种:商务网页制作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网络营销能力、网络信息编辑能力、网络运营管理能力。

② 与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什么叫基于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可以理解为工作任务或工作流程。

4、教学内容(25分)

(1)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门课程能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吗?但这门课程要对整个课程体系有支撑作用,对岗位的支撑提供框架。

(2)组织与安排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产学研与教学做的区别,职业教育绝大多数是教学做,产学研是研究人员的事。教育部文件中从2004年至今正在逐步重视实践教学。

基本概念要知道:实验,对已有的定理、定律、规律进行验证;实训,对已成熟的工作进行反复训练;实习,对已存在的工作的认识、熟悉;试验,对工程设计结果进行测试。在评审精品课程时发现有部分教师混淆,一定要注意。

(3)教材及相关资料

选用先进、适用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可自主学习,并获取所需要的内容。网站不需要很华丽,但一定要很有用。要有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关键概念、自测内容等,图文并茂,让学生一看就会。把一个课程变成网络课程不太容易做。

5、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

(1)教学模式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同一问题,不能在一个东西中说既是项目导向又是任务驱动。他们都是课程实训的方式,当然也能不这么叫。顶岗实习是一种培养方式,有些专业例外,如会计专业,学生不可能接触到实际。目前真正能顶岗的只有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只能是把企业中的工作流程拿来模拟。

课程实训的主要模式:

l        目标导向模式:是先制定好本次实训的目标,再以实训目标为主线展开。

职业教育实训的目的是为了熟练,熟练是为了工作,实训要符合工作的要求而不是符合流程要求,即实训的成果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如果在老师在课堂上讲一堂课,可能半天就备完了,但实训一堂课要花五倍的时间,市面上几乎没有好的实训教材,因为花费太大了。教学中要减少知识体系的讲解,加大实训力度。在知识体系的教学中要适当,要有知识点。

l        目标评估模式:即评估实训目标的效果。这种课程实训模式适用于分析技能的训练。

老师上课是一种表演。在授课当中要极大的调动学生的能力。我们不能改变学生,只能改变我们。

l        情景模拟模式:是指将实训的内容设计成与实际工作环境详尽的场景。在实训时先分析实训给出的情景,分析应如何操作。

企业提供工作流程,我们回来提炼,修改形成教学指导书或教材。

l        任务驱动模式:是指将实训内容经任务的形式提出,也就是现提出要做什么,然后是分析要做的事,再将任务分解,最后完成任务。

要把这个项目或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或子任务,同时被学生和教师认可。如一个市场营销人员,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把与该技能点或能力点相关的知识点放在后面,没有知识点就变成操作手册了。如果把很全面的东西都给学生,学生不一定能全部接受。学科型的教学是大而全,效果比较弱。

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目前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国外的多、大的多,我们的课程少土生土长的案例。案例教学要选用贴近学生的案例。

(2)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的应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教学资源:与教学相关的所有资源,如案例、音频、视频、PPT文献、论文、网站、习题、教案、辅助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学生实训等。

网络课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远程课程。

网站:是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集合),现在的精品课程评审在评审网站。有多少资源就放多少资源,没有一个专家会到你校听课。所有教学资源能否有效、直观的展现在网站上,决定了能否评上。教学资源要与网站设计技术融合起来。

6、教学队伍(20分)

(1)师德、能力与水平

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

课程负责人一定有课程改革项目。改革项目可以是省级的也可以是校级,08年强调省级以上,09年没有了。

(2)“双师”结构、专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要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一门精品课程有一名负责人,四名主讲教师,申报表中很明确。要注重双师结构,其中至少有了两名是企业人员,还要指明本课程中哪一部分是企业人去讲。

7、实践条件(10分)

(1)设备与环境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能够满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注意利用率的问题,可以填设备所在场地的利用率,这样就提高了。

共同建设:在企业的实训基地一定要有实训项目。

(2)建设与利用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8、教学效果(10分)

(1)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

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果优良。

校外专家,即同行教育专家的评价。企业专家,即同行的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即学校的评价。学生评价,即学生的评价。所有签字后扫描成PDF或JPG放在网站上。不要电子版,如果是系统把系统界面切开签字后上传。这四个评价体系一个都不能少,代表了不同环节的评价。

(2)社会认可度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实训、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课程对应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高,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高。

本项是09年新增加的。专业、课程参考相关的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国家有五级标准,开设的课程可以主要参考国家三级。如果找不到职业标准那就证明社会不存在这个职业,就不要办了。职业定位是专业培养的核心,要体现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职业资格证书很有限,所以可以考专业技能证书,这就多了。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不是一门课程能够完成的,有的课程没有证书可以考,但精品课程评价的理念是这门课程对整个专业有支撑作用,那就可以用其它证书。

9、特色政策(100分*10%)

(1)特色与创新:可以写2-3条/项,要简明。

(2)政策与措施:学校对该课程建设改革的的政策、措施(文件)。

(3)课程设计 :对象是同行教师(40分钟说课录像)

要给同行解释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l        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作用,已申报的国家级精品课程都是专业课或专业核心课。

l        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职业能力为核心。

l        组织与安排:教学做结合、一体化教学等。

l        教学方法的运用:启发、引导、角色等。

l        主要教学内容:内容(目的、方法、实训)。

l        网络教学资源:如何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l        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课程教学 :对象是学生(15分钟表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太容易。

设计时要秉承精品课程的理念:

l        课程: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个专业课程体系。

l        教师: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教师队伍。把精品课程的任务分解成很多子任务,分给教学团队。即使是一个人做的也得填报一个团队。

l        教材:精品课程建设不等于教材建设,自编教材更具有实训的说服力。

l        荣誉:不是个人而是学校(团队)。

l        实训:重点的重点,决定申报成功的第一要素。

l        特色:从实践中积累出来的,不要太多,太多不叫特色。

l        网站:教学资源的继承,不是网络课程。网站很重要,总体布局重要,由课程负责人设计;将任务分解给每个人;网页制作技术人员要与教师合作。网站首页非常重要,精品课程评审都在网站上,保障任何时间网站的畅通和高速。可以先设计框架再补充资源。

雷同的精品课程很难评上。

10、申报表注意

(1)双师结构:是结构,不是说老师是双师型的。

(2)课程性质与作用,可以把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内容拷贝来,参照填,不要填跑题。

11、精品课程的申报

(1)学校成立领导机构 → 确定本校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 填写申报表 → 自评报告、自评依据、证实材料

(2)中期检查 → 课题验收 → 校内验收、评比、上报

(3)申报途径:通过省市向国家申报、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通过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教学指导委会申报。

12、指标体系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录像非常重要,是精品课程最核心的内容,要下功夫去做。

课程设置、特色政策,是教师对课程的总结提升,要简单明了。

    <>宋文官回答与会教师提问

1、问:职业素养如何在课程设置上解决?

答(宋文官):建议看劳动部七个核心能力的素养,配套有七本书。

2、问:企业办的学校,企业如何帮学校办好课程?

答(宋文官):建议跟老师合作,把企业流程转化为教师语言。

3、问:教职委的精品课程与国家级有什么区别?

答(宋文官):没人定义教职委的是什么级别,但国家级满足不了需求。

4、问:15分钟的教学录像如何讲出一门课程的理念?

答(宋文官):先讲知识部分,留给学生时间做一个训练,要做一个小、短的实训,留2~3分钟对学生和总体做评价。15分钟不要求展现所有理念,只要展现某一个小项教学环节即可,最好由负责人讲解,实训任务不要单独拍摄。

5、教师团队有职称要求吗?

答(宋文官):学校教师默认没有,企业人员更没有,但从经验看最好有。

6、其它回答(宋文官):可以把基础课变为培养职业素养的课程。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提法不同,基本一样。从评审角度,第一负责人的教学成果要多。理论实训一体化一定要体现,15分钟既要有理念有要有实践。职称结构填报时要有梯度,从评审角度看是由高到低,但国家没有要求。

七、戴士弘

高职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为什么我们申报的精品课评不上,我们写的教材没人用?因为我们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而我们的社会已经大踏步的前进了。精品课,首先是新观念的精品,是改革的精品。好教材,首先是体现高职现代先进理念的教材。骨干教师,首先是实践高职先进理念的教师,是教学改革的骨干。

1、职教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这门课够不够精品课的标准,不是看不是每一次课设计的好不好,而是看整门课的观念,所以整体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精品课评审要求大部分指标都是对一门课的要求,不是对一次课的。对一门课进行分析,进行优化就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这个环节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这门课的质量和水平。

2、由深圳某学校“珠宝文化与欣赏”课、深职院“模拟电子”课的课程整体设计改革实例得出的结论:

(1)高职的课程跟讲座不一样,每门课都要有能力目标,必须考虑学生在你的课上要训练什么目标。一门课的能力必须来自职业岗位分析,能力目标是在我这门课能训练的内容。部分教师存在观念误区:在高年级才开设的课程有能力目标,低年级的基础类课程没有能力目标。但能力有简单、复杂,有初级、高级,不要只瞄准最终的能力,低年级应该有简单的、初级的能力。一旦明确了能力目标,就要对原来的课程按照能力目标重新组织教学,考虑用什么项目和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能力。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知识是可以传递的,其载体是语言、文字、图形等,但能力是不能依赖其传递的,能力传递的载体是项目和任务。

(2)高职培养的不是科学研究人才,也不是大型的工程设计人才,而是要把技术的成果(图纸方案)转化为商品和财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能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能力或工程设计能力,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核心首先不是知识,最重要的、核心的是能力,基础知识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传统的教学,把所有的重要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几乎没有。课程改革就是要把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化为能力本位的教学。

备课第一步不是看课本,而是确定我这门课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不能从课本上找,只能从职业岗位的能力出发。如果说岗位上所要做的事你的课一条都不能训练,那有可能你的课是要取消的。那课程应该面向什么职业岗位呢?我们的课有的岗位特别清楚,有的一门课程对应很多的岗位,那就找到一个代表性的岗位。如《模拟电子》课程可以对应的岗位很多,深职院定位的岗位是电子产品开发助理的岗位,产品开发工程师是研究型工程师的工作,我们的学生水平达不到。

确定岗位后再确定该岗位上的各项能力目标。一门课可能会确定很多能力目标,当学生在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时可能会用到所有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又对应诸多项目或任务。

课程设计时项目选择尤为重要,关系到课程的成败。要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亲切的、有兴趣,并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生没做过的项目。

课程不应从抽象的定理、定律、计算开始,这是我们学生的弱项,而应从感性认识、动手、体验开始,引发学生兴趣、疑问。上课时单纯将学科知识是不行的,单纯做验证性实验也不行。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实训的目的是训练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不是说把实验室改个牌子成实训室,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成功了。我们现在在实训室里做的很多是实验,不能训练学生的能力。实验不能代替实训。

高职培养的是能力,而能力多数不能用文字、图形表述,能力必须训练。作业是片段的,小型的、局部的、虚拟的,多数的作业是用来巩固知识的,不是训练能力的。能力的考核与能力的训练是一致的,给他一个任务,看完成的效果如何就知道其能力如何。知识可以用试卷,一般的能力不能通过试卷来考核,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看效果来考核。单向能力可以用小任务,综合能力用综合任务考核。为了避免分组操作时大多数学生看,少数学生练的情况,每个学生必须单独通过单项能力考核。考核时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使其有责任感。比如考核时设定多种不同难度的方案供学生选择,他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是会高度重视的。期末试卷仍然要有,但权重下降。试卷中原则上不采用客观题的方法,这样训练不了学生的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要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当然仍要有知识的考核。

通过这样的课程,给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他会积极参与;给他提供他决策、选择和创新的空间,他会主动学、增强责任感;给他创造恰当的实践条件和学习氛围,他就能增强能力、做出成果;给他展示成果的舞台,他就会真正树立信心。对高职老师有了新的要求,就是善于设计项目。教师在做整体教学设计时,可以先改课,出来效果之后再改教材。

2、课程整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内容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不应该是知识体系导向。

(2)高等职业教育应当突出能力目标,而不是知识目标:课程可以有很多目标,能力、知识、情感、素质目标等等,但当前很多老师对能力目标的认识远远不足。

(3)课程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

(4)能力训练要精心设计。训练能力的项目如何引入、如何展开必须精心设计。

(5)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现在很多课程都是老师从头忙到尾,学生在冷眼旁观,原因是他对你的课程不感兴趣。我们去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要看学生学习效果。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设计,能力的训练不能跟理论、知识脱节。一些动手课按节次上课有缺陷,所以课程改革与管理改革同时进行,但有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但这个方向的改革是目标,因为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课程的改革不仅是老师的事,还需要领导、督导观念的改革。

(7)渗透

① 外语、道德、素质:在各课内渗透,比如关键词的中英对照。

② 职业能力:是一个三层结构,最外层大家能看到的是岗位专用能力;第二层是行业通用能力;最里层叫做职业核心能力,只要是中国的职业人,不管是什么职业都应具备,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国家标准,共有八项: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字应用能力、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

3、课程整体设计要点

(1)整体设计目标

“学生能根据(运用)……做……”,不要写成“我要训练学生的……能力”,要承诺学生学了这门课之后能做什么,重点在做什么。

(2)内容准备:搜集案例,对课本内容增、删、排序。

(3)综合项目:设计一个大型、复杂、实用、能够覆盖课程主要内容、典型、学生感兴趣、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能够创新的活动,最好是贯穿全课的项目。

(4)单项项目:有一定独立性,训练其单项能力。

(5)读书:老师要读书,多读书。

(6)操作:授课之前要老师要先做过。

(7)课程考核设计:单纯的一张试卷,达不到能力目标。

(8)整体设计反映在教学进度表,不能像课本目录一样,要把每次课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怎么做表达出来,教学进度表是课程整体设计的重要依据。最后完成教学文件、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教案)。

(9)教学设计:

注:督导标准必修改。

4、课程整体设计的常见问题

(1)什么是能力:高职课程改革中的能力指做职业岗位上的事、完成职业岗位上的任务的本领。

(2)每次课都有能力目标吗?是。如果课程只有知识,那可以设一个讲座,让学生来选修就可以了,那些没有能力目标的课程就可以取消了,我们现在已经取消了许多课。

(3)学生对我设计的项目不感兴趣时,教师必须对项目进行修改,做出学生喜欢的项目。

5、其它课程的改造

没有产品的课程如何设计项目,如商科、两课、外语、语文等,学生就业的岗位只要有工作过程就能设计出项目,项目不仅仅是产品。

6、规范术语、消除误区

(1)项目、任务:名称有区别。

(2)综合、单项能力:综合项目训练综合能力,单向项目训练单向项目。

(3)案例,不能参与,不是项目,用来分析的,案例教学不是项目教学;活动教学不是项目教学,上课问答、练习、讨论、读书、作业、课堂互动等是教学活动,不是项目;模块教学不是项目教学,模块是用来搭配的,模块不是项目;还有很多误区。

(4)项目,一件没有做的事情师生共同完成,模块教学不是项目。

(5)我们所说的项目,情境尽可能真实、数据尽可能具体、实用的、复杂的、综合的、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创新空间的大型工作,尽可能不是片段的、环节的、虚拟的、仿真的、纸上谈兵的、局部的练习。项目来源不是从课本上看出来的,更多的是从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设计出来的。项目的主要用途是训练学员的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系统的应用知识、必要的理论和定量计算。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因此,课程中的项目,不是现实的职业岗位工作的照搬,而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经过设计,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出来的。

7、四种教学模式

(1)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用试卷考知识点,教学法突出知识传授。

(2)以能力点训练为主,先学后用,学生不具备综合能力。

(3)综合能力训练为主,边做边学,行动引导教学法为主,考核以综合考核为主、单项知识为辅。

(4)综合能力迁移训练:双线并行,有两个任务,客商师生完成A,课下学生完成B,保证了学生在项目A中的能力在B下能用。

八、钱建辉

2008年国家精品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整体设计(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1、《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历史沿革背景

2、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1)课程定位:

第一步: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

第二步:确定专业岗位和培养目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在机械制造行业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治造、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械设计、制造、管理、科研开发、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三步:确定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第四步: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第五步:课程对应的工作任务

第六步: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综合技术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桥梁作用。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2)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① 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学用一致,学工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工作岗位所需一致的能力;课程设计选择源于实际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题,按照工作的实际过程开展,使教学过程演化为一个工作过程。

②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

l        完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赋予本课程的任务。

l        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研讨会,分析和综合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l        与一页联合制定课程标准等文件,编写教材和选择合适参考资料;力争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校内“课程专用教室”。

l        建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网站。

(3)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

l        依据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选取学习领域教学内容。

l        依据机械制造企业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工作中常见的工作任务归纳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6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认识典型机械零件、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检测、典型机械零件的选材、典型机械零件毛坯的生产、典型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典型机械零件的制造案例。

l        以6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要有能力目标。

l        依据教学规律和职业规律,依托工作任务载体对教学内容进一步整合序化,将6个学习情境划分为14个学习单元,共98学时。在学习单元划分上,打破了原来的学时体系,突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任务到综合任务”的认知规律。

(4)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编制出每一阶段学习的工作页、课业文本、帮助学生学习和时间练习。

3、课程教学方法举例——以任务教学法为例介绍

九、饶雪梅

从操作层面介绍,精品课程申请的具体做法、得分技巧,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08年教育部评了200门精品课程。现在学校很多、课程很多,在申报时肯定会撞车,但由于各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不同、学习情境也不同,所以可以申报相似的名称。

申报途径:教育部把指标分给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再分到学校,如果学校指定某课程申报,完成后就直接可以送到教育部评审;教指委、校长联席会,还要经过预审,这个渠道大约在5月10日左右,将所有材料准备完毕送审,合格后再跟省教育厅送报的一起参评国家级。评审的时间是7月15—30日,在网络评选,这时间要保障网络24小时正常运转。如果网站速度太慢肯定会受影响,网站打不开就零分了。经过网评之后是会议评审,大约在8月上旬再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最终8月底在网上公示,正式下达文件是10月20日左右。

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审主要依据是:申报表、整体设计介绍录像40分钟,课程教学录像15分钟,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把这四项都放在网站上。

1、申报表的填写

认真研读指标体系,找准关键词逐句填写,不能遗漏。为了能够拿到全分,每个表格填写完毕后可适当增加佐证材料。佐证材料尽可能挖掘,把这门课的亮点展现出来。将所有佐证材料扫描放到精品课程网站上去。

2、40分钟的整体介绍录像,大约30—35张PPT,一般语速的话一张PPT一分多钟。内容要针对评审标准从课程背景、课程开发、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方法手段、实践条件、实训场景、教师教材、课程考核、课程特色这些方面介绍。最好是课程负责人拍摄、主讲。

课程背景:用一张PPT把这门课建设的历程展现一下。

3、课堂教学录像15分钟,表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4、网络教学资源,应有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网络课件、教学录像、教学案例、课程作业、课程考试等。

5、2008年国家精品课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餐饮管理》精品课程申报与网站建设举例。

 

第三部分  个人体会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使本人了解到很多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方面的前沿知识和操作技巧,了解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受益匪浅。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社会需求入手,转变管理、教学上固有的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建立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利用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做的培养过程,配合合理的督导、评价、考核体系,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才能将我院的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上升为精品课程。

 

 

注:会议相关材料见附件。

 

 

 

教务处   房屹

2008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