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18:26


       概述:
  
       当今世界上有大小2000多个民族,当然民族的划分标准每个人有各自的见解。根据资料统计,世界上人口上亿的民族有7个: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1亿以下1000万以上的有65个:比哈尔人、旁遮普人、爪哇人、朝鲜人、泰卢固人、马拉地人、泰米尔人、越南人、土耳其人、古吉拉特人、坎纳拉人、马拉雅兰人、缅甸人、奥里雅人、暹罗人、普什图人、比萨场人、巽他人、波斯人、拉贾斯坦人、老挝人、乌兹别克人、信德人、壮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他加禄人、阿萨姆人、伊拉克人、僧伽罗人、也门人、尼泊尔人、埃及人、豪萨人、约鲁巴人、阿尔及利亚人、富尔贝人、加拉人、摩洛哥人、伊博人、安哈拉人、苏丹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乌克兰人、波兰人、西班牙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希腊人、捷克人、墨西哥人、哥伦比亚人、阿根廷人、委内瑞拉人、克丘亚人、秘鲁人、智利人、古巴人、英裔加拿大人、英裔澳大利亚人人口在1000万以下100万以上的有305个;其余2000个左右的民族,人口都在100万以下,有的只有几万人、几千人或几百人,甚至几十人。人口最多的是汉族,有11亿人;人口最少的是菲律宾丛林中的原始民族,印度安达曼群岛上的明科皮人和美洲南端火地岛上的雅马纳人,都只有几十人。
  

        人种和民族(一)

  民族和人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社会科学范畴,后者属生物学范畴。一般来说一个人种包括多个民族,但是某些民族也会包含不同人种的人,有的民族本身是多个人种混血而成。

  现代科学认为,人类作为一个统一的“物种”,在生物界占有一席之地:即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并认为世界人类可以在第一个层次上分成三大人种,每个大人种下面包括几个分支,每个分支下面又包括几个地区性类型集团。三大人种为:蒙古人种(黄种人)、欧罗巴人种(白种人)和赤道人种(黑种人)。还有一种分法是多了一个澳大利亚人种,也就是棕色人种。


  近期出现的遗传分子人类学,根据人类的Y染色体或线粒体来划分人种,对原有的人种划分发起了挑战。
          民族语言(二)

  世界上的语言有多少种?由于人们对民族及语言的看法不同,划分语言的标准不一致,因而对语言的种类说法不一。比较标准的说法,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语言。这与民族的种类大体相当。不同的语言间有亲缘关系,为了明确这种关系,语言学家们根据语言关系的远近,用“语系”、“语族”、“语支”来划分语言。例如汉语就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目前主流的语言分类包括11大语系,还有其他无法归类的独立语言,当然不同语言学家的观点也不太一致,对有些语言的归类还有争论。
  一: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 ;

  二: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 ;

  三:乌拉尔语系Uralic family ;

  四:阿尔泰语系 Altaic family ;

  五: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Afro-Asiatic family(亚非语系);

  六: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Ibero - Caucasus family;

  七:达罗毗荼语系Dravidian family (德拉维达语系);

  八: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 (南岛语系);

  九: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Austro-Asiatic family(南亚语系);

  十:非洲语言谱系;
 
  十一:美洲语言谱系
         汉族(三)

  总人口:约13亿左右。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0.56%,分布于各个省份;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


       大洲/国家 人口 占该国百分数、占海外汉族人口的百分数。


    亚洲 28,800,000 (1998年) 48.1%
    柬埔寨 150,000 (2003年) 1.2%
    印度尼西亚 7,300,000 (2003年) 3.1%
    日本 175,000 (2003年) 0.1%
    朝鲜 50,000 (2003年) 0.2%
    韩国 100,000 (2003年) 0.2%
    老挝 50,000 (2003年) 1.0%
    马来西亚 7,000,000 (2004年) 30.0%
    缅甸 1,300,000 (2003年) 3.0%
    菲律宾 1,500,000 2.0%
    新加坡 3,400,000 (2004年) 76.8%
    泰国 7,300,000 (2003年) 12.0%
    越南 2,300,000 (2003年) 3.0%

    北美洲 5,020,000 (1998年) 14.5%
    加拿大 1,200,000 (2004年) 3.69%
    美国 2,400,000 (2000年) 0.8%

    欧洲 945,000 (1998年) 2.6%
    俄罗斯 680,000
    法国 300,000
    英国 247,403 (2001年) 0.4%

    大洋洲 564,000 (1998年) 1.5%
    澳大利亚 454,000 (2003年) 2.5%
    新西兰 115,000 (2003年) 2.8%

    非洲 126,000 (1998年) 0.3%
    南非 100,000 (2003年) 0.2%
    总计 35,175,000 100%。

  
        汉族形成历史


  汉族最早起源中国的黄河流域,原本是古羌族的一支,后来和藏羌族分道扬镳,藏羌族到了青藏高原和中国西南,而汉族到了关中和河南地区。


  汉族先祖华夏族当时有黄帝和炎帝两个大的部落,后来火并,黄帝部落获胜兼并了炎帝部落,这就是汉族自称“炎黄子孙”的来源。后来黄帝部落打败了苗黎系统的蚩尤部落,占据了中原的肥沃平原,发展农业,种族开始强盛起来。


  夏商周几个朝代,汉族尚未完全成形,商、周还是不同的部族,山东更是东夷的地盘,但是华夏族强大文明发挥了作用,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到秦朝统一时,已经占据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


  秦汉400多年的大一统王朝,造就了汉族,而汉族的名称也是来源于汉朝
 
        汉族主体是蒙古人种,也就是黄色人种。因为汉族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南方少数民族、西域诸族相邻居住,而汉族文明程度较高,历史上不断有其他民族融入汉族,因此汉族的血统上也有微量的印欧人种、马来人种。现代基因科学证明,汉族父系90%以上是东亚黄种人,母系也有70%是东亚黄种人,另外母系有较多的棕色人种基因。


  民族是以语言、习俗来界定的,而不是以血统来界定的。匈奴族居汉地、说汉语、习汉俗,与汉族通婚,久而久之就被当中汉族,其自己也认同汉族。汉族因为人口基数大,从汉朝起虽然屡有其他民族融入,但是主体还是汉朝居民的后裔,这个已经得到公认。

         藏族


  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蕃”(音bo),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蕃巴”。“蕃巴”又按不同地域分为“堆巴”(阿里地区),“藏巴”(日喀则地区),“卫巴”(拉萨地区),“康巴”(四川西部地区),“安多洼”(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藏语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藏族与汉族同源,是古羌族的一支。大约5000年以前,藏族的先民在甘肃一带与汉族分道扬镳。汉族先民向东进入关中平原和河南平原,打败了苗傜系的部落,站稳了脚跟。藏族的先民则向西南进发,进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征服并同化了当地土著,发展为今天的藏族留在青海甘肃本地的古羌族,就是后来羌族的祖先。羌族夹在汉藏两个强大部族中间,生存空间受限,于是西部多融入藏族,东部多融入汉族,另有部分南下形成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等民族。


  现代基因人类学研究发现,藏族父系有大量的D-YAP类型,而安达曼群岛的小矮黑人是100%的D-YAP类型,这说明藏族族源除了古羌族外,还有矮黑人土著。矮黑人先于古羌族黄种人到达亚洲,因为生产力低下,被后来的黄种人所压迫,不得不向海岛、高原、山地等偏僻的地方迁移,目前只在东南亚部分海岛和山区有纯血统的矮黑人。在藏族先民进入青藏高原前,当地的土著就是矮黑人,藏族先民与之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藏族在中国唐朝时处于鼎盛时期,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蕃”。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这是类似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说明了当时吐蕃的强大。9世纪后半叶,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奴隶制社会全面瓦解。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其中出现了四个王系:
  1. 拉萨王系—朗达吗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称为拉萨王系。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布让、象雄——古格王室,总称为“上部三衮”。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
  3.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称亚泽王系。
  4.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三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称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个儿子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形成雅隆觉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为宗喀王(角厮罗)。
          藏族身处印度和汉族两大民族间,受到两个民族的影响。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演化为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元朝统治时期,青藏高原纳入了元帝国的版图,藏传佛教地位非常高,由此蒙古族也开始接受了藏传佛教。


  藏族接受佛教前,苯教曾经盛极一时。由于信封苯教的大臣政治势力过大而遭到了王室的忌惮,公元八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开始扶植印度佛教并灭苯,这次大法难让苯教徒们至今记忆犹新,在那次大劫难当中,苯教被斥为“黑教”(nag-chos)(邪教的意思),苯教徒们被迫改宗印度佛教,不愿意改宗的苯教僧人被迫亡命天涯,到阿里、安多和康区等边远地区,继续信仰和传播他们的宗教。这次法难,使苯教与公元7世纪始传吐蕃的印度佛教之间两百多年的斗争见了分晓,最终以印度佛教的胜利而告终,赤松德赞也扫清了影响其政治的阻碍并巩固了政权。修‘断法’的苯教徒。

  
        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高车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马许水南二百余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角焉。衣服类加以缨络。头皆剪发。其语与蠕蠕、高车及诸胡不同。众可十万。无城邑,依随水草,以氈为屋,夏迁凉土,冬逐暖处。分其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历而行,每月一处,冬寒之时,三月不徙。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任,死便授之。其国无车有舆。多驼马。用刑严急,偷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者累石为藏,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于阗、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蠕蠕婚姻。自太安以后,每遣使朝贡。正光末,遣使贡师子一,至高平,遇万俟丑奴反,因留之。丑奴平,送京师。永熙以后,朝献遂绝。初,熙平中,肃宗遣王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慧。其国南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生者亦与俱行,正光中还。慧生所经诸国,不能知其本未及山川里数,盖举其略云。

         中亚地区民族的变迁


  中亚地区最古老的民族是印欧人种的吐火罗人,然后是雅利安人。秦朝之前,甘肃以西,新疆大部、中亚都是白种人的地盘。其中新疆和甘肃大部分是吐火罗人(包括大月氏),中亚大部分是东伊朗人(今天塔吉克人、普什图人的祖先)。


  秦汉时代,中亚有名的国家有:月氏、乌孙、大宛、康居、龟兹、焉耆、车师、鄯善、于阗、疏勒等。其中月氏、龟兹、焉耆、车师、鄯善属于吐火罗人种诸民族,乌孙、大宛、康居等属于东伊朗诸民族。吐火罗是原始印欧人,早在西欧人和伊朗印度人分家时,他就已经来到中国的新疆一带了。吐火罗与与伊朗印度语差异很大,而与西欧的日耳曼语有些近似。
          汉朝中亚印欧人的边缘,北方是匈奴人,南方是藏羌人,东方是汉人。西域各民族大多是定居居民,居住在一个个城邦小国中,大国人口几万,小国人口几千,实力都很弱,不得不在匈奴、汉朝等大国中周旋。匈奴打过来投降匈奴,汉打过来投降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绝大部分小国的总人口还没有征服者的兵多。车师、楼兰因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来是匈奴、大汉争夺的焦点,屡次被攻破,国王也经长被干掉更换。这有点类似高加索小国,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左摇右摆,谁强就跟谁。


   大月氏属于游牧民族,原本十分强大,不把匈奴放在眼里,在河西走廊活动。匈奴崛起后,月氏打败了,国王的脑袋也被人砍了装酒,没办法举族西迁。没有西迁的部分留在原地,被称为小月氏,人数较少,不得不依附匈奴或羌人,很快就丧失了原本的人种和民族特色,与羌族混起来了。而大月氏靠着人多势众,虽然斗不过匈奴,却在中亚称王称霸了。而且乐不思蜀,张骞联络他们一起打匈奴,人家一点兴趣都没有,谁放着好日子不过去打打杀杀,再说匈奴也不是好惹的。
          大月氏属于吐火罗人,原因是月氏最早生活在甘肃河西走廊,可以说在最靠东的印欧人,而当时新疆东部的楼兰、车师都是吐火罗人,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和帕米尔地区才是塞种人(东伊朗人),不太可能有东伊朗人越过吐火罗人跑的更远到中国来。但是大月氏西迁后,虽然靠着武力在中亚取得了统治地位,并且还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国,文化上却逐渐被东伊朗人同化了。这也不奇怪,月氏人是游牧民,武力强而文明低,类似与匈奴。伊朗人是定居民族,武力虽弱但是文明程度高。而且月氏原本就是在人家东伊朗人的地盘上建立的王国,类似与满清。因此在月氏亡国后,吐火罗人彻底被同化了,据说今天阿富汗的一些民族,就是当年月氏人的后代。

         清朝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回、汉、哈萨克等族大量涌入新疆,维族也从南疆扩张迁徒到北疆,多民族混居杂处,充满历史的纠纷和现实利益的矛盾。

  
   新疆历史之複杂和血腥,在于它夹杂在众多强大的帝国之间,又是各种宗教交汇之地,所以这片土地几次经历剧烈的民族、宗教大洗牌。汉人向称新疆「西域」。九世纪以前,匈奴、乌孙、铁勒、柔然、吐蕃以及汉族移民先后在此交锋。九世纪中叶,维吾尔族祖先回鹘从蒙古高原迁徒过来,先后建立了西周回鹘和喀喇汗王朝。

  
   一一二四年契丹征服回鹘,一二零九年以后新疆又被蒙古统治。一七五九年,清军彻底打败天山北麓蒙古准噶尔部,又平定附庸于准噶尔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小和卓的反抗。

  
   清政府害怕准噶尔部东山再起,就对其实施种族灭绝政策,几十万人的强大游牧部落荡然无存,只留下一个徒有其名的淮噶尔盆地。而之后,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府,建立满城,又迁徒锡伯族、达斡尔族和汉族到北疆,来防范其馀的蒙古部落,从此改变了此前是北疆蒙古族、南疆维吾尔族的格局。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后,乾隆皇帝将这里定名「新疆」。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古柏之乱和左宗棠率湘军进疆之后,新疆的民族格局进一步複杂化。大批维吾尔族随著阿古柏的扩张迁徒到了北疆,让维族影响力突破南疆,确立了维族的全新疆的主体地位;阿古柏大量接纳逃亡的陕甘回民,从此回族成为新疆的一个主要民族;大量乌兹别克人随阿古柏进入新疆,此后也成为新疆重要民族。

  
   清政府依靠汉人平乱,汉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大增,这次战争之后,现代民族格局初步形成。之后,又有大量哈萨克族为躲避沙俄迫害,从哈萨克斯坦逃亡到北疆。尤其是列宁、斯大林时代更严重,仅一九一九年前后就有十二万;到民国时已是新疆的第二大民族。

  
    这样,新疆逐步形成了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满族等共存的複杂局面。而各民族之间又充满了历史的纠纷和现实的矛盾。比如,同属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和回族间也有很深矛盾。因为维族认为哈萨克人是外来者,抢佔了其生存空间,而一九三四年回族军阀马仲英消灭维人的「东突厥斯坦」,更埋下维族对回族的仇恨。

  
  清末民初,虽有汉人进入新疆,大多数是屯垦军队,始终没有达到数量上的优势。到一九五三年,中共接管新疆之初,新疆共有四百三十万人口中只有二十九点九万汉族,佔总人口的百分之六,而维吾尔族佔百分之七十五。之后,中央政府运用鼓励青年「支边」等多种手段,组织汉族人进入新疆。到一九六四年就迅速上升到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七,尤其是在北疆成为多数民族。到二零零零年,新疆汉族人口达到七百四十八万,佔总人数四成。

  
  近代,在泛突厥主义和苏联的影响下,维吾尔族多次谋求独立。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派大量教师和神职人员到新疆,新疆的上层人物也把子女送到土耳其接受教育,泛突厥主义、土耳其认同感在南疆流行开来。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南疆地方实力派和宗教领袖利用新疆政局的混乱,成立了「东突厥斯坦」,但只存在了三个月。一九四四年在苏联的直接策划下,伊犁、塔城和阿山(今阿勒泰)爆发革命,成立「东突厥斯坦」。独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泛突厥主义和建立「东突」国家的根深蒂固影响持续至今。

  
  中共治理新疆,铁腕人物起了重要作用。王震对新疆採取高压统治,严厉镇压「反革命」。此后,虽然王震离职,但其制度被沿袭下来。王震之后的王恩茂与维人关系修好,几出玉门关,先后主持新疆达三十年之久。自一九九一年任新疆自治区副主席起,现任新疆区委书记的王乐泉已在新疆任职十八年,是中国现任各省领导中在职时间最长的、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并且连任政治局委员,足见新疆重要性不断上升。
  
   
  维族老人怀念毛泽东
  
  新疆在整个毛泽东时代,虽然有残酷的镇压,但总体来说,维汉关系还是甚为融洽的。这不仅是因为中共巧妙地用阶级观念代替了民族观念,汉族干部和移民也主动尊重、关心维吾尔族。那时,维族民众真的感到是共产党解放了他们,汉族人真的是来帮助他们搞建设的。至今仍有很多维族老人怀念毛泽东时代。
  

        月氏被匈奴打败,西迁到中亚。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进入汉地。蒙古草原被鲜卑占据。柔然崛起在蒙古高原,鲜卑人大举进入中原,建立很多割据政权。          一个民族大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同的民族,例如雅利安人现在就变成了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同一个民族,例如多个民族融合成现在的维吾尔族。
         一个民族夺取了政权,不代表这个民族就能取得当地的其他民族认同,但是有无政权对民族的发展关系还是比较大的。有独立政权的民族容易保持其民族传统,保证民族发展;没有独立政权则发展受限,文化上易被同化。


  当然也有不完全是这样,少数的统治民族,如果文明程度低,也容易被被统治民族所同化,如进入汉地的女真人、进入突厥地区的蒙古人。

        各领风骚数百年,轮到突厥人出场了。昔日柔然的锻奴翻身做了主人,又一次把中亚和北亚控制在手中。  
        同宗兄弟回鹘灭了突厥,另一个同宗兄弟黠戛司又打败了回鹘。突厥西迁到了中亚,回鹘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统治新疆数千年的印欧人遇到了替代者。
          女真兴起,同时成吉思汗也统一了蒙古高原,一部分操突厥语的民族进入了蒙古族的行列。契丹族,这个昔日蒙古语族中的老大被女真人所取得,留在本土的契丹人大部分变成了同宗的蒙古人一份子。而西迁的契丹人建立了西辽,蒙古人进入了中亚腹地。          蒙古人崛起,建立了著名的四大汗国,蒙古人也移民到了俄罗斯草原、伊朗高原、中亚、中国腹地。但是蒙古人的人数实在不多,对当地民族分布影响有限。蒙古帝国烟消雨散,各大汗国的蒙古人迅速被当地民族所淹没。蒙古人又退回到了蒙古高原腹地。同时俄罗斯人从西向东推进,占领了漠北大片土地。
         总结一下:

  1、几千年来,突厥系和蒙古系在蒙古高原进行了殊死较量,各有胜负,最终蒙古系站稳了脚跟。
  2、突厥系虽然争夺蒙古高原失败,但是进入中亚后迅速获得优势,取代和同化了伊朗系成为中亚的主体民族。突厥系进入中亚后转为定居民族,人口迅速发展。
  3、伊朗系在与突厥系的较量上处于下风,不过守住了阿富汗、帕米尔等高原山地地区。
  4、吐火罗系经过几千年的挣扎,终于被突厥系全民取代和融合。
  5、汉藏系在中亚进进出出,直到上个世纪才算在占据了一席之地,有了客观的民族分布。
  5、斯拉夫系迅速抄了突厥系和蒙古系的后路,占据了漠北一条线。
         煮酒到处都是匈奴、突厥、蒙古的帖子,再讲老史料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重点放在民族的变迁、民族的地域等偏门的东西,正史一般记载很少。先从中国入手,看一看各地区历史上民族和人口的变迁情况。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和“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长达两千多年。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河南大部分都是适宜农耕的平原,有包括黄河在内的众多河流,适合早期农耕文明的孕育。不过后来随着黄河的屡次改道,其他地区的开发,当地人口的膨胀,河南的地位在逐渐下降。全省土地面积1 6.7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2008年底总人口9918万人,居全国第一,足以说明河南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优越。
  

        河南在春秋时主要属郑国,战国时属韩国、魏国。当时河南开发较好,耕地和人口都局全国首位,估计人口200万左右。


  汉朝时,河南是全国的中心,远离边疆战乱地带,人口估计在300-500万,绝大部分是汉族。


  汉末三国时期,中原大乱,出现了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的凄惨景象,人口大量减少。河南主要属兖州、豫州,当时是曹操的地盘。


  西晋灭亡后,中原大乱,匈奴、鲜卑、羯、氐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河南也有了除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其中主要是鲜卑族,羯族也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几乎被杀光了。当时河南士族大家纷纷南迁,号称“衣冠南渡”,这是河南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河南当时的人口亦不可考,但是估计不会太多。少数民族的比例不高,而且很快就被同化了。

         隋、唐河南依然是中原富庶之地,居民也已汉族为主。但是唐末的长期动乱,让河南很久也没有恢复。河南之地地势平坦,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很多仗就是在河南打的,其结果就是人口大起大落。战争爆发后人口迅速减少,战争平息后人口又快速恢复。安史之乱时,著名的大都市洛阳竟然只剩了千把人

         北宋时期,按理说开封是北宋的首都,河南应该人口很多吧。实际上恰恰相反,举史料记载,因为唐末和五代十国连年战乱,河南人口流失严重,只有十分之二的土地被耕种,以至于北宋政府不得不从山西等地移民到河南。战争对老百姓的影响是巨大的,很长时间也恢复不过来。北宋时期河南算是汉族单一民族地区


  北宋时期河南虽然人口稀少,但是总算是在恢复的过程中,最终被金灭北宋战争所终止。金宋战争十分残酷,河南是当时的主战场,居民有钱的逃命,没钱的等死,大批人口被屠杀或被掠为奴隶。这个时期是河南汉人最为悲惨的历史时期之一。不甘失败的南宋希望收复失地,河南又成了主战场,当地老百姓可以说是十不存一,千里无复鸡犬。

         金朝后期,蒙古大举进攻,华北北部被蒙古人所蹂躏。金宣宗抵挡不住蒙古铁骑,没办法只好迁都开封,随他一起走的还有河北几百万老百姓。于是河南一下子人口暴涨,移民比当地人口还多。此时河南除汉族外,还有大量的女真族,金朝皇帝孤注一掷,把猛安谋克都迁过来了,除了军队还有军队的家属。数量估计最少有几十万人。不过好景不长,蒙古人很快打了过来。女真人拼命防守,蒙古人拼命进攻。按蒙古人的习惯,不投降的城市都要杀光,只有工匠例外。于是河南几百万人很快被杀的差不多了,又变得荒无人烟。不要说女真人,就是汉人也没有多少了。蒙古人占领河南时,数了一下,只有区区十万户,几十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