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台山佛易网-H区-传统文化浅谈——乙酉生辰示诸门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8:55:05
万年历起卦梅花大 六 壬紫微排盘
老黄历八字奇门玄空排盘易經全文
收藏本页
联系我们
论坛帮助
登录注册搜索论坛展区我能做什么
>> 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学
中华五台山佛易网 →顾问版 →H区 → 传统文化浅谈——乙酉生辰示诸门下
本论坛在锁定状态,不允许进行发贴/回帖等操作 您是本帖的第 318 个阅读者
标题:传统文化浅谈——乙酉生辰示诸门下树形  打印  收藏  推荐
一舟


等级:版主
威望:8
文章:1904
积分:15003
注册:2004-08-30  楼主
传统文化浅谈——乙酉生辰示诸门下
一、关于文化
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思维化,是人类精神的结晶,其概念复杂而很难界定。我认为,文化至少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宗教、哲学、科学、文艺、民俗。其中,宗教、哲学、科学是文化的三大要素,而文艺和民俗则是其延伸部分。请看我从五行角度对此五方面的解析:
水——宗教,万物之源。
木——哲学,生命意义。
火——科学,文明之征。
土——民俗,包容与规范。
金——文艺,提炼与共鸣。
宗教,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一切文化的母体与源头。哲学最早是来源于原始宗教,这是不争的事实。而科学的原动力,亦来自于宗教性的信仰——科学家探索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的理性思维,最初也是出自对宇宙本体的宗教式的感性信仰。在我国古代,儒生读书入仕是正途,而科学研究往往是方术家的本行,许多发明创造(指南针、火药~~~)都是方术家在对“道”的执着追求下,不懈努力而得来的。而西方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宗教信念——牛顿、开普勒那代科学家献身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创造的世界是有秩序的,所以行星运动三定律发现后,他们想到的首先是给上帝写赞美诗。爱因斯坦在1940年美国纽约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说,“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跛足的科学,有宗教而无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
哲学,是文化体系的内核与精华。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哲学是从原始宗教信仰中逐渐剥离出来的,它主要是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对本体存在的认识。它是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过渡带。相对于宗教而言,哲学少了神秘信仰而多了理性思维;相对于科学而言,哲学少了具体细节而多了抽象概念。
科学,是文化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相对于宗教和哲学而言,它具体而严谨,理性而客观,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然而,科学并非万能的,它本身是相对的、不断发展的,正如那个著名的比喻:我们已知的好比一个圆圈,而圆圈外的则是未知,当圆圈越大,它接触的未知也越多。所以,用现在已知的科学来排斥宗教绝非明智之举。科学的发展,不断的给哲学开拓新的领域,也常常到宗教文化中吸取灵感。西方现代科学发达,但他们的民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上帝,这本身应该能说明科学与宗教的共存性。
文艺,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文化表达,是文化的升华与结晶,是异种文化相互交流的先锋和使者。优秀的文艺作品无国界,能为人们所共赏,引起心灵的共鸣。
民俗,是在历史中逐渐沉淀下来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它是由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因素,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史中逐渐交融而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能自然的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袭。民俗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惯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它是保存一个民族的本位文化的土壤。
以上是文化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必然包含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文化的孕育过程而言,宗教是其源头;就文化的结构层次而言,哲学是其内核;就文化的发展历史而言,科学是其动力;就文化的交流融合而言,文艺是其先锋;就文化的保存繁衍而言,民俗是其土壤。
纵观世界文化,大致有两大体系,一是以古希腊文明为源头的西方文化,一是以古华夏文明(融合了部分古印度文明)为源头的东方文化(也即我们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基本是以外求为方向,以试验为手段,以分割研究为思维模式,通过局部来认识整体;东方文化,基本是以内求为方向,以体验为手段,以普遍联系为思维模式,通过整体来把握局部。西方科学长于对物质、客体的研究,东方文化长于对生命、本体(主体)的研究,从文化角度看,两者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4 15:40:18编辑过]

天道、地道、人道、王道、佛道,大道相通命理、物理、生理、伦理、玄理,至理圆融 QQ:393959585
2005-03-23 21:58       
举报帖子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一舟


等级:版主
威望:8
文章:1904
积分:15003
注册:2004-08-30  第 2 楼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超前科学内涵
我中华传统文化,自炎黄立族以来,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而渊源流长,成为世界四大文明起源中,唯一延续至今而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独具的超前科学内涵和强大生命力。惜今人认识不够。以下略举数例以证明:
1、欧洲哲学、心理学家荣格在《易经英文再版序言》中写道,“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
2、黑格尔非常赞叹易经里的辩证思想,并从中吸收了学术营养,他说:“易经包含了中国人的高度智慧”。众所周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哲的三大来源之一。
3、莱布尼兹通过到过中国的传教士鲍威尔得到了两张易经卦象图,从而激发了他发明二进制的灵感。他在《致德雷蒙的信:论中国哲学》中说:“《易经》,也就是变化之书,~~~~~~阴爻就是零,阳爻就是一,这个算术提供了计算千变万化的数字的最简便方式。”
4、近代曾受易理之启示而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德国的海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的玻尔,其论文为《论原子和分子结构》(玻尔把太极图作为他的族徽标志);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宇称不守衡定律》。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内容、意义
传统文化之源头,以我之见,应是起源于黄河流域西北高原的易文化。据考古发现,早在20多万年前的石器时期,就有了关于易文化最初萌芽的图案印记(甲古文的“易”字,是日月二字合成)。到距今7000多年前,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而作八卦,可视为易文化确立的标志。而《易经》(不是单指周易)的成书,则标志着易文化进入成熟期。其后,一源而分三流:崆峒演教,轩辕执弟子之礼,柱下传经,仲尼兴犹龙之叹,黄老之道家兴焉;著四书修六经,立纲常定礼乐,孔圣之儒学传焉;达摩东来,嵩山九载不语,惠能南去,漕溪一朝闻名,顿悟之禅宗生焉(我个人认为,只有禅宗才是具有中国特色佛法的代表)。此儒、释、道三家,乃我中华数千年文化传衍之主流,其余诸子百家亦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就内容而言,儒家可视为易文化运用于人文社会,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社会规范、治世修身等方面的延伸。道家可视为易文化运用于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修真、天文、历法、地理、预测、医学、谋略运筹等方面的延伸。禅宗则是中华易文化与印度佛文化的融合体,它深层次的揭示了人类智慧、心理方面的奥秘。
传统文化之构成,可分为八大分支,以八卦配之解说如下:
坎:中华哲学——如道家之无为无不为,儒家之穷理尽性,禅宗之直指本源等,其要点在“主观内求”。
乾:中华权谋学——权者乃统御之道,谋者乃运筹之术,如鬼谷纵横,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其要点在“正奇兼用”(以正治世,以奇用兵,逐鹿战场政坛商海,其理一也)。
兑:中华文艺学——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戏剧陶瓷等,其要点在“神重于形”。
震:中华医学——如素问灵枢,千金肘后,伤寒本草等,其要点在“天人整体”。
坤:中华民俗学——如节日祭祀,宗教信仰,衣食住行习惯等。
离:中华伦理学——如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社会关系的定位与规范,各类礼仪,道德准则等。
艮:中华养生学(或曰中华性命学)——如佛家禅修,道家内丹,医家导引,武学拳道等。
巽:中华方技学——如命相占卜,铅汞烧炼,风水建筑等。
传统文化之意义,简而言之,实乃我中华民族魂魄之所系,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它的兴衰直接与我们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魂魄若散,躯体必朽;根基若失,树木必倾。试观世界列强,美德日俄英法等,谁无自己之本位文化?然而,近世中国之思想家,在近代历史的低潮期,不可避免的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怀疑,进而偏激的认为传统文化落后无用,遂有照搬苏俄、全盘西化等错误思潮,其余毒至今仍在泛滥。而西方列强,也有意以文化为武器,打一场不见硝烟的文化侵略战争,从精神、文化的层面上瓦解、同化我族,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是故,当今之世,群夷鸱顾,西学日盛,国学渐衰,文化侵略之势如蚁穴滋生于堤坝,有识之士,能不忧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2 14:16:10编辑过]

天道、地道、人道、王道、佛道,大道相通命理、物理、生理、伦理、玄理,至理圆融 QQ:393959585
2005-03-23 22:00       
举报帖子
删除单贴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一舟


等级:版主
威望:8
文章:1904
积分:15003
注册:2004-08-30  第 3 楼

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之路
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整合。
第一次传统文化变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百家争鸣,在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各个领域,由易文化这一总源头所衍生的各种学术流派竞相绽放。经过大约550年左右的淘汰、重整,最终百家归于儒、道,儒家逐渐为统治阶级所采纳扶持,道家流入民间山林,形成儒在朝、道在野的双重文化结构。这次文化变革的结果,是催生了大一统的汉王朝(秦朝只是前奏),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到一个比较繁盛的时期。
第二次传统文化变革,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学术背景是印度佛文化的传入,对中华固有的文化传统产生了一定冲击。经过约400多年的融合重整,最终诞生了兼具东方两大文化体系之长的禅宗,形成了儒、释、道三足鼎立而以儒为主的文化格局。这次文化变革的结果,是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盛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各方面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传统文化的第三次变革或者说复兴,从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就已经拉开帷幕。这次变革的历史背景,是落后腐朽的旧中国在近代史上受尽屈辱,而政治的腐朽与文化方向存在的问题是有必然联系的。这次变革的学术背景,则是西方文化的传入所带来的文化冲击。这次变革的任务,是完成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重整。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近百年,但变革才方兴未艾,离复兴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的目标还很远。用中山先生的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诸位有志于传统文化,与我名虽师徒,实乃同道。诸位皆值风华正茂之龄,前程浩大,后步宽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之重任,今后就*诸位努力承担了。望能潜心求索,学有所成,他日弘扬传统文化于世界之上,方不负我言传身教之苦心。最后,借韩翊的几句诗与诸位共勉:
水流万折心无竟,月落千山影自孤,执手沙头休话别,与君原不隔江湖。
知非斋主     草就于中华黄帝纪元四千七百零二年仲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6 15:28:02编辑过]

天道、地道、人道、王道、佛道,大道相通命理、物理、生理、伦理、玄理,至理圆融 QQ:393959585
2005-03-23 22:01       
举报帖子
删除单贴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一舟


等级:版主
威望:8
文章:1904
积分:15003
注册:2004-08-30  第 4 楼

下面补充一些资料;
1、1972年10月2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中说:“牛顿力学已被量子力学代替了,在量子力学中有条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测不准定律’。这条定律说明我们永远测不准一切,任何物体假如我们能完全测定它在任何一刻时间的位置,那在同一时间,它的动量(即质量乘速度)就无法能固定。对普通一般物体来说,动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 那也就无法完全预定这物体将来的路线了。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所以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与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过《易经》,对于世界万事万物互相联系变化的观点,阴、阳互变的原理,阴、阳互根等问题,在他的脑海中比较透彻分明,64卦的变化(如否极泰来)启发他后来与李政道一起打破了宇称守恒定律,而发明了弱相互作用条件下的宇称不守恒定律。
2、上文中,黑格尔的那句话,出自《哲学史讲演录》。
3、1998年4月12日的《中国石油报》载:
近年来,许多人引用“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占卦”之事例,阐述自己的易学观点。肯定“周易预测”者自然相信这一事实,否定“周易预测”者则认为此事纯属无稽之谈,“无风不起浪”,那么到底是怎么会儿事呢?姜斯雄的《杨振宁“占卦”探秘》一文给予了详细回答,篇幅所限此处只作重点摘选。
一、杨振宁就此事从香港发来传真的原文:
“1960年至1962年间,有一天晚上,在我家里聚集了一班理论物理学者一起吃饭。有A·Pais,李政道,另外还有几位别的人。饭后我们开玩笑,占了一卦,并且查了易经。这件事后来在J·Bernstein一篇很有名的关于我和李政道的文章里曾有过趣味性的报道。我在9月回到美国后可自石溪寄来一份这篇文章给你。”
二、传真中提到的文章有关部分之中译文:
“杨与李常常关注这一问题,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常常极为欢欣地借助于深奥的东方智慧之源易经……1959年11月26日,李与杨问卜易经,问:‘两年后基本粒子发生突破吗?’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渐卦。1961年6月21日,A·Pais教授,他是李与杨的同事,问卜易经:‘存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它统一强作用、电磁作用与弱作用?’他得到回答的那部分是:需卦。李政道和杨振宁正在怀着喜悦、并且不垂头丧气的心情在等待着与工作着。”
4、比利时物理学家、耗散结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I.pringogine说:“西方科学和中国文化对整体协调性理解的完善结合,将导致创立新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引自天津师范大学辛立洲教授编著的《21世纪的明珠》

天道、地道、人道、王道、佛道,大道相通命理、物理、生理、伦理、玄理,至理圆融 QQ:393959585
2005-05-22 13:57       
举报帖子
删除单贴
复制贴子
加为精华
单贴屏蔽
帖子评价
选取所有  4   4   1/1页      1   

发短信
购买论坛点券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阿里巴巴Alibaba
Powered ByDvbbsVersion 7.1.0
Copyright ©2000 - 2005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8125 秒, 3 次数据查询
中华五台山佛易网-H区-传统文化浅谈——乙酉生辰示诸门下 中华五台山佛易网-H区-地支相刑、相害、相冲 【中华瑰宝】——五台山佛光寺 古人相字 - 传统文化 - 中华智慧h 踏莎行——乙酉除夕寄友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高山族-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 ws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陈大惠谈《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陈大惠谈《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瓷器——从商周到现代【中华传统文化集锦】 民族医药—壮医—壮族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 儿科—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方-中医学-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 中华五千年-中国佛教-五台山 台外有台——五台山环游记 台外有台——五台山环游记 浅谈丹道筑基——静定之感 >> 中华气功网 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水中天 -- e京网,汕头第一网(EZEEM.COM) 分享: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成都雪人-搜狐博客 引用 中国瓷器——从商周到现代【中华传统文化集锦】 - wangxiuhuan1945的日... 中国瓷器——从商周到现代【中华传统文化集锦】 - 温柔细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革不掉的传统文化——家乡话里有玄机 - 文化万象 - 中华智慧 诊疗技术—中医按摩—按摩巧治过敏性鼻炎-中医学-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