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作家高玉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32:28

高玉宝展示“特殊名片”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不少读者会激动起来。当年,一位从放猪娃、童工成长起来的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
”,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这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国内有7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国外有近20种文字版本。仅汉文版累计印数就多达450余万册。在我国出版史上,几乎没有哪本小说拥有如此高额印数。同样,也是这本书的作者高玉宝,从1952年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累计有500多万人听过他的报告。“我要读书。”“没有文化什么都干不了。”“成功属于勤奋学习和辛勤努力的人。”高玉宝的革命故事、自我奋斗成材的事迹和名言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春光明媚的5月,在我市第八届读书节首届读书论坛开坛之际,这名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领域作出突出的贡献,多次被全军、全国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并获得革命传统教育突出贡献奖的老人,作为特邀嘉宾来到了江阴。黝黑沧桑的脸掩盖不住精神矍铄的神容、额头深深的皱纹和挺拔有力的黑发、妙语如珠的诙谐谈吐,5月25日长江饭店一次近距离面对面的采访,记者走近高老的心路历程,触摸了一位古稀老人壮心不已、对社会无私奉献的拳拳爱心——
从放猪娃成长为“战士作家”
罗荣桓元帅亲题书名《高玉宝》
《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并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尽管世事变迁,如今的人观念变了很多,但谁又能否认得了高玉宝的作品给几代人烙下的深深印记?正是这部小说,使一个大字不识的放猪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自学努力,成长为一名战士作家。
1927年4月6日,高玉宝出生在辽宁大连瓦房店孙家屯一户贫苦农家。在旧社会,他是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受尽了恶霸地主、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苦。当时,高玉宝家里穷得时常揭不开锅,他眼馋富家的孩子能上学,就每天割完猪草后站在小学校门口,偷偷地听上学的孩子念课文。那个时候他心里就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呼唤:我要读书。
1947年11月,高玉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要读书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行军路上学写字,没笔没纸没桌椅,没书没老师更没时间。怎么学?高玉宝捡薄石片和碎瓦片,请识字的人用铁钉在上面刻上“红、黄、蓝、天、地、人”等字,在心里默念字的形状、笔画及其字意。后来,高玉宝决定写一本书。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他就画个伸着舌头的吊死鬼代替鬼子;杀人的“杀”字不会写,他先画个人,然后在人脖子上再画一把刀。还有很多字,很难画出字的意思,他就画个圈圈空起来,等向别人问清楚再填到圈圈里。部队南征北战打了许多大胜仗。高玉宝先后荣立六次大功,两次小功。他跟着部队从北方打到南方,一直打到湖南、广西、广东,一路行军作战,一路艰难地写书。1951年1月28日,高玉宝终于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画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草稿。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专门请当时著名的作家“荒草”帮助指导高玉宝将这部用图画画出来的书全部“翻译改写”成小说。这部小说以高玉宝亲身经历的种种旧社会的苦难和在战斗生涯中战友们的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内容朴实生动,感人肺腑,在解放军文艺报上刊登后,反响很好。但书名一直没定下来。后来,罗荣桓元帅知道了这个事,就笑着说:“既然主人翁和作者都是高玉宝,高玉宝也出了名,那干脆就叫《高玉宝》好了。”于是,这部作者、书名、主人公三位一体的自传体小说就广为流传,影响了几代人。
从高哥哥讲成了高叔叔、高伯伯、高爷爷
半个多世纪巡回演讲和“三不收”原则
从建国初期的1952年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鼓励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建设新中国发奋学习,高玉宝从南方的广东等地作报告,一直作到北京,又从北京作到北方的大连、旅顺、沈阳、抚顺、锦州、鞍山及山东的烟台等地。高玉宝在部队、学校、厂矿、企业、机关等单位,为战士、学生、工人及广大青少年作的报告多达上千场,500多万人听过他的报告演讲,高玉宝苦大仇深的故事和“人生价值,成功之路”等系列报告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激励了几代人。全国有16个省市317个单位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德育教授等,各地62所学校自发成立了“高玉宝中队”、“高玉宝班”、“高玉宝读书小组”等。时光荏苒,高玉宝也从当初的小伙子“高大哥”讲成了“高叔叔”,又从“高叔叔”讲成了“高爷爷”。
高玉宝成了不辞辛劳的演讲家,但他一生廉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他作报告历来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也不吃请,只收三件“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个聘书。他把毕生精力用在关心和培育青少年上。正因为如此,这次首届读书论坛,市文化局专门邀请这名德高望重的名人来澄为我市青少年作“成长与成材”的报告。
在采访中,记者意外地了解到:无锡广丰中学也有一个高玉宝中队,是1991年5月14日在该校初一年纪专门成立的,以学习高玉宝的名义上街学雷锋。这是江苏省内第二个高玉宝中队。10多年过去了,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高玉宝中队和它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这次江阴之行结束后,高玉宝还要专程去看望学校的孩子们。
“我要读书”的新诠释
高玉宝告诉记者,当初写书,作报告,只是为了教育自己和后人,不忘旧社会的苦难,不忘国内外反动派对中国人民的残害。根本没想到会在国内外引起这样大的反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这使我深受鼓舞。我能战胜不识字等种种困难写出这部书,全是党给我的精神力量。今天,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有人在议论我讲的那“老一套”是不是过时了,我觉得,尽管时代在变,但学习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个人要想进步、成材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在今天,“我要读书”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读书不仅仅是要在书本中学习,更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出来的新知识、新经验。一个人的成材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学习,我在不断的演讲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充电学习。代沟在我和年轻人的交流中的确存在,但我用自己的“革命家史”一直在呼吁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孩子们能不忘过去,珍惜今天,把握好未来。我更多的希望青少年能从我成材的经历中汲取力量,通过努力学习,走向成功。
一张“入党申请书”名片和“猫狗的故事”
采访结束时,高老赠送了一张特殊名片。在名片的背面,印有他1948年1月16日写的入党申请书。这里记录着高老入党的一个小故事。
1948年初,高玉宝入伍后第一个月就发了津贴费,当时,他看到部队一些老兵在缴党费,他想到是共产党使他当了兵,过上了舒心的生活。一激动,就找到班长“缴党费”。班长莫名其妙地问他:“你是党员吗?”高玉宝理直气壮地说:“我跟共产党干革命,怎么不是党员呢?”他竟和班长吵起来。
指导员知道了这个情况,就耐心地开导他,共产党员是经过战斗考验的先进分子,他刚入伍,还要努力才行。高玉宝这才明白,入伍不等于入党。指导员知道高玉宝出身很苦,放过猪,当过小杂工,是棵革命的好苗子,就问高玉宝:“你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吗?如果愿意就写个入党申请书吧!”这可难住了高玉宝,他从小给地主放猪,斗大的字不识。他琢磨了半天,后来用图画画出了一份只有8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除了一个“我”字外,其他都是用图形画出。“毛毛虫”代表“从”,“心形图”代表“心”,“眼睛”代表“眼”,“梨”代表“里”,“咬”是要的谐音,“鱼”是入的谐音,“钟”代表有“钟声”,“当当”——党!不久,高玉宝以突出的表现,破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高玉宝后来用名片的形式保留下来,作为教育后人的一个教材——“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一生只有爱国爱民,活着才有意义。”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当兵还是写书、演讲,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革与动荡,高玉宝那颗向党的心没有动摇过,他一个心眼地跟从党,脚踏实地学习、工作、无私奉献传播革命传统。他对任何有损国体国格的事耿耿于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高玉宝老人的人品与文品一样,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1995年,高玉宝在火车上听到一伙年轻人在醉酒后谈论中国不如日本种种,他当场就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教育了他们:我喜欢狗,不喜欢猫,因为狗它在我最艰苦的时候仍忠心耿耿跟着我,不离不弃。我讨厌猫,因为她没有立场,哪有腥味往哪钻。那伙人听了一个个惭愧地低下了头。
高玉宝告诉记者,他最崇敬的人是雷锋,并且一生以雷锋为榜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