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 尘封百年的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8:33
 以史为镜

尘封百年的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组图]
 2010年05月11日07: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藏品一

 

 

藏品二

 

 

藏品三

 

        由本报“上海世博特刊”主办、上海图书馆承办的“历届世博会奖牌及中国世博会留影”大型展览将于4月28日至5月10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从而让我们有机会温习世博会的历史和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印迹。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本次展览首次同时集中展示历届世博会的奖牌和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的各种影像,让您通过一枚枚珍贵的世博奖牌,一桢桢罕见的世博会上的中国留影,了解世博的历史,了解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从展览中,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先辈,为了跟上世界文明的脚步,孜孜不倦地追求;从展览中,我们也可以探索在过去一百多年中落后的原因;从展览中,我们也可以与现实进行比较,并欣喜地感受到现今的中国已经获得了多么大的发展和进步。

        本次展品的提供者、我国著名世博收藏家、被誉为“世博收藏中国第一人”的仝冰雪先生曾向本报记者说:“通过了解早期世博会的历史,了解这种转变过程,更有利于我们理解当今的世博宗旨。作为一种历史的回望,欣赏世博会的一枚枚奖牌,了解一段段世博会的历史,也将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回忆。”

        其实,为了让上海世博会及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中国首次举办世博会的意义,近年来,上海世博局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在国内外掀起一个个了解世博历史、关注世博进程的热潮。如今,随着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世博热正在升温。我想,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世博,上海世博会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展示人类最先进文明和理念的大舞台。

        中国世博先行者     

        在2002年世博申办成功前曾有一条消息在国内广为流传,这就是上海商人徐德琼参加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并获得金银大奖的故事。这在徐家《北岭徐氏宗谱》中有明确记载。徐德琼的参加使中国和世博会的渊源从第一届世博会就开始了。

        其实,在当时的西方,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不是徐德琼,而是一名叫“希生”的人。希生不仅是出现在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上,而且他的形象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根据这次展览有关希生的几件珍贵藏品,我们得知,希生是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中国船“耆英”号上的广东人,人称“希生广东老爷”。

        1846年8月,几名英国商人在广州秘密购买了“耆英”号,打算进行商业航行。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西方世界刚刚用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对广大没有来过中国的西方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童话,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未知土地,因此,这些英国商人想用一艘中国制造、中国船员、满载中国特色商品的一个流动的中国博物馆开到西方,来赚取巨大的商业利益,他们特别雇佣了希生身穿大清官服来作为中国的“特使”。

        “耆英”号于1848年3月底抵达英格兰。从此,“耆英”号成为伦敦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第一届伦敦世博会开幕前,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文学家狄更斯等各界名人都上船参观。3年后,船上广东希生老爷也因此被邀请参加1851年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开幕式,并受到隆重礼遇。

        藏品一:

        1851年伦敦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人瓷盖

        英国彩色装饰瓷盖,直径13厘米,重210克。英国THOMAS,JOHN& JOSHUA MAYER生产,1851年左右。

        瓷盖装饰框:外直径16.3厘米,非洲红胡桃木,1920年左右制作。

        藏品二:

        第一届世博会开幕式上的中国人“希生老爷”纪念章正面

        纪念章直径45毫米,重30克,白合金。1848年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制,雕刻师为造币厂的韩礼德(Halliday)。

        藏品三:

        1851年伦敦世博会广东希生老爷版画

        26×16厘米,《伦敦新闻画报》1851年5月10日制作。
 

 

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


        《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局部——中国馆,17×13.5厘米,木刻版画,手工上色

        整个全景画长675厘米,宽29厘米,手工木刻,再进行后期人工上色,整个版画裱在亚麻布上。长卷开始部分是“封皮”,用图表标明了展览期间观众流量的变化,背面饰以浮雕的图案和这幅长卷的英文名字。长卷其余部分展示了1851年世博会水晶宫的内景和各个国家馆。

        早期的世博影像记录是和摄影术、照相印刷术的不断改进息息相关的。摄影术正式发明(1839年)后的十二年,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召开了,这届世博会上就有专门的银版照片的展览。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银版照片主要是人像和静态的场馆或展品,并且不能复制和广泛的传播。但摄影术已经开始了对于第一届世博会的记录,英国摄影家理查德·贝尔德就拍摄了不少银版照片,来记录世博会的盛况。当时《伦敦新闻画报》出版的很多版画就是根据他的照片来刻版绘制的,这比早期依靠记忆和想象来雕刻版画无疑增加了还原真实的几率。

        世博会中国馆的第一张照片

        这次展出的《1851年伦敦世博会全景画》就是根据理查德·贝尔德拍摄的银版照片,由《伦敦图画新闻》于1852年制作的。

        从1876年费城世博会开始,组委会允许各国设立独立展馆,逐步取代了原来的主题展馆。这张照片也成为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首张照片。

        中国宁波海关副税务司的文牍(现时的秘书)李圭参加1876年费城世博会,他的一个任务是“将会内情形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回国后,李圭撰写了《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中国赴会之物,计720箱,……”这是中国人看世界的一个重要事件,“泰西物产之丰,国力之强”深深打动了第一批不再坐而论道,而是起而救国的中国人。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立体照片


        照片说明:长18厘米,宽11厘米,蛋白纸基,美国百年摄影公司摄制。

        照片中的中国馆进门牌楼上有“大清国”三个大字,里面展示着各种从中国运来的奇珍异品,馆内以精心的布置和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据记载,中国馆有880平方米,共展出了6801项产品,价值约白银20万两。其中丝、茶、瓷器、绸缎、雕花器和景泰蓝在各国产品中被推为第一,其余铜器、漆器、银器、藤竹器也颇受欢迎。

        中国官方在世博会的首张照片

        1904年之前,中国的参与世博都是以私人身份或者由外国人把持的海关来派员的。1904年,大清国接受了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邀请,派出以溥伦贝子为监督的首个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代表团赴美参会。副监督黄开甲率团先期到美国,成为1904年圣路易斯第一个入住世博会场的官方代表团。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合影
        照片说明:34×27.5厘米,凹版印制。

        这是副都督黄开甲(前排右三)会见世博会官员的照片,也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官方正式亮相的首张照片。 

 

 

中国首张世博会门票


         1904年,清政府接受邀请首次正式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这是当时世博会中国馆的参观门票。

        1904年世博会“大清国会场公所游览凭照”

        门票说明:长10厘米,宽6厘米,纸制。

        被邀请人爱德华·胡克(Edward Hooker)是当时世博会新闻出版委员会的秘书。

        下面是大清政府派往博览会的副监督黄开甲的亲笔英文签字:WONG KAI KAH,这届世博会的正监督为溥伦贝子。

        黄开甲是晚清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先于溥伦到达美国,是入住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专员。

        珍贵的世博遗珍

        在这次展览中,除了大量中国世博留影的珍贵影像外,还有不少当年世博会上中国馆里的实物,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的中华圣母像桌屏就是其中之一。

 

1904年中华圣母像桌屏


        这个桌屏高21厘米,宽12厘米,杉木制作,背面有:“1904年圣路易斯博览会中国村”英文字样。

        中华圣母像着中国当时皇太后慈禧的服装,但是是圣母玛利亚的面貌,鼻子隆起,眼睑低垂,头蒙白纱,戴着镶满宝石的皇冠。圣母下垂的左手抬起来抱着耶稣,耶稣足着中国高底云鞋,端立于圣母衣襟上,紫袍腰扎皮带,披红斗篷。宝座后面的屏风上绘有篆体的寿字,屏风两旁以山、树木、房屋、塔作为远景。典型的中西合璧之作。

        此桌屏发现前,宗教界普遍认为这种最早的中华圣母形象出现在1908年左右。

(责任编辑:王婉莹)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