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社会公平 教育新政给穷孩子一个机会 立足农村医改与耕地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26:30
教育问题是历年两会的热点,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了教育公平,并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奖学金支出增五倍,师范生可接受免费教育。这两项政策可以说抓住了两大核心问题:学费和师资。提高奖学金额度,受惠者是优秀的贫困生,而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一方面使那些无钱上大学的孩子有了一条出路,同时充裕的师资也为解决农村教师不足问题提供了后备军。
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以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并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在十八年时间里,中国大学学费涨了约25倍,子女教育费用超过了养老和住房,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了第一位。现时的中国,贫困大学生约有270万人,特别困难也达120多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约两成和一成。
高额学费使得穷孩子读不起书,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就将弱势群体拒之门外,教育成为奢侈消费,成为社会阶层对立,加速社会分化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之下,要求学校降低学费显然不现实,因此,在各类高校、职校增加奖学金额度就成了政府改善教育不公、平息民众怨气的手段。
健全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的效用主要体现在高等、中等教育上,而中国教育的软肋——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师资。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绝大部分农村孩子都上得起学,问题在于师资。目前中国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教育水平,仅仅相当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城市教育水平。
就算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国前列的广东省,目前仍有两个教师编制:按照国家的标准,教师与学生的比率是1:12.5,可按照省制定的标准,是1:14.5,“省标”低于“国标”。其它贫困省份就更不在话下了。
可以说,将学金支出增五倍,以及师范生可接受免费教育这两项政策,真正的着眼点都在于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温家宝2月26日发表在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提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而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问题的两项举措,则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除继续加大“三农”的资金投入外,还有针对性的提出耕地问题和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两手抓”,前者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后者是中国目前医疗卫生制度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说2006年取消农业税仍具有象征意义的话,那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向新农村建设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温家宝在当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提出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3917亿元,比去年增加520亿元。在此基础上,温家宝指出,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十八亿亩这条红线。坚决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在阐述耕地问题这一立国之本的同时,温家宝强调,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1亿元,比去年增加58亿元。
从2006年废除农业税后一系列惠农政策,到今年继续加大对“三农”问题的财政投入,以及对耕地问题和农村卫生制度建设两手抓来看,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坚定地改善这一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和生存状况,而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民问题已经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社会隐患。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中有70%生活在农村,这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三农”问题在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中将成为中国政府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然而,中国社会当前“最不和谐的音符”就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这表明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硬目标,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可以被看成为对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而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保障。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政府的执政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