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一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7:28:40
11月底,某人力资源网公布的年度员工敬业调查显示,被认为最不敬业的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80一代”。心理专家发现,“80一代”不敬业很多是由于心理上的“情感饥渴”所致。

  事例回放

  林刚,曾是外地一家大型酒店的高管,现在北京某知名餐饮企业任人力资源主管。

  林刚曾很努力地把这些员工当“孩子”似的跟他们沟通过,但“很难走进他们心里”。林刚也很纳闷。直到有一天,一位多年老友的孩子小辛从他公司辞职后,他找到了北京志诚职业生涯咨询公司的高级心理顾问胡健生博士。

  1“80一代”为何倦怠第一份工作?

  林刚谈到初见小辛时的感觉:这孩子没有名校出来的那种霸气,普普通通的那一种,感觉比较踏实,我们觉得行政类的工作相对比较适合他。工作之初,这孩子也一度非常努力,可大概过了一个多月,他就开始倦怠了,人也闷闷不乐的,很消沉,没什么活力。不久,小辛辞职了。他在辞职前主动找我谈,而且言语激昂地说:“行政这工作挺乏味的,跟我在学校里想得差太远了。反反复复的就是干那么几件事,没什么意思。我觉得换个公司也许对我好一点,这段时间我工作得也不痛快,我觉得这不是我要的,挺压抑的。我想下一份工作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不同导致心理落差胡博士:

  大家都知道,“80一代”已经是比较纯粹的独生子女了。他们成长时,社会上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倡导“鼓励式”、“表扬式”教育了。上学阶段,哪怕是成绩不好了,会有人去鼓励他们发掘自己其他特长,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动力。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观,是把孩子当成一个人来对待的。他们确实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成就感和认同感在马斯洛理论中是人的基本需求,但“80一代”表现得更强烈和突出。但是工作单位毕竟要靠业绩说话,单位领导也往往不会从体贴你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业绩。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标准使“80一代”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在起作用。在国内就被表述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并不是说领导意志有多么强大,而是说期望对于人的行为能产生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能使人干的更好,而消极的期望,对方也能感觉到并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不适合只是心理不满意的外在表现相对于“80一代”成长中,外界鼓励和表扬带来的“积极期望”而言,单位里给予个人的关注就少多了。这并非单位不重视员工,给他消极期望,而是“80一代”内心感到了落差———“积极期望”的锐减———原来属于你的鼓励和认可是一桶水,现在只有一杯水了。这让“80一代”感到不受关注,以至于“被忽视”、“不被尊重”,最后觉得“自我价值不能实现”。这就造成了他们很实际的“情感饥渴”。在我们的跟踪调查案例里,很多孩子并不能明确意识到自己这种心理需求,只是觉得没有成就感,进而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所以产生工作倦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还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对工作期待过高,高不成低不就造成的。说到底还是人性化教育和工业化时代人的异化造成的。浅言之,人得适当调整自己的心理域值。因为这种产业结构是不可能像教育时代提供那么多对于内心的关注的。

  2心理高度导致跳蚤人生

  林刚:后来这孩子去了新公司。过了一段时间,他爸爸告诉我小辛意志再度消沉,又寡言少语起来,眼里也没活儿,一副爱干不干的样子。反复思考后,他觉得只有彻底改变现状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决定考研。

  但是,小辛落榜了。好在他父母仍然有能力并且愿意负担小辛的生活,落榜后的大半年里,小辛就那么“漂”着,嘴上说继续复习考研,但是却仍不见他努力。

  我前两天看到小辛,完全没有往日名校毕业生的风采,更像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父母也提出让他找工作算了,他却死活不愿意,赌气说“考不上就一直考,直到考上为止,反正就是不找工作也不上班!”

  跳高冠军为何跨不出一个水杯

  胡博士: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跳蚤立即跳了出来。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可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实验者再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同时在杯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再过一阵子,跳蚤再也没有撞到盖子,因为它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一个小时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跳;一天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其实它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难道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只是经过几次碰撞,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

  “心理高度”导致频繁跳槽和考研在求职过程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取消,但他们早已经被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习惯了,不想再跳了。心理定势使人们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80一代”的频繁跳槽和偏执考研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也默默认了一个“心理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去这家公司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其实罩在他们头上的“盖子”不是单位造成的,而恰恰来自于他们内心。

  对于认可的高度期待让他们总也意识不到真正问题所在,还产生了对于就业的恐惧感,也就只能“跳”到丧失信心,无所适从。而考研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逃避心理在作祟,因为不清楚真正问题所在,考研也没有目标,仍然没有动力去学习。即时考上,毕业后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

  专家建议

  “80一代”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好心理落差的问题。

  当然,单位也必须意识到“80一代”的特点,调整应对策略,毕竟以后“80后”员工会越来越多。但“80一代”也必须要知道自己根本问题所在。人生毕竟有两个坐标:一个是自己需要的,一个是社会需要的。这两点结合好了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名词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的热情感动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少女变为真人,嫁给了他。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测试看到,由于教师认为某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他就把这种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术界也叫“罗森塔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