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皇帝的出身与血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7:24
   刘执嘉是刘邦的父亲,妻王含始。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刘裕是刘交的后代。
       
       自公元91年匈奴进入山西定居以来(匈奴女子少且丑),不但与汉族公主通婚,也大量与当地汉族平民女子通婚。著名的蔡文姬即嫁给了匈奴的单于。到了公元317年,与汉族混居了226年的匈奴人已有大量汉族血统,但是由于其居住相对集中,文化上仍然是匈奴之风,汉习沾染甚少。所以十六国时期灭亡西晋的刘渊的母系祖先很可能多为汉族。
       
       东汉渤海太守高洪,居渤海修县(今德州北部河北景县),为当时望族,子孙传衍甚多。高洪的四世孙高褒为太子太傅。高褒的孙子高承为国子祭酒。
       
       高欢祖籍渤海,六世祖高隐,为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慕容宝战败,高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因犯法被迁移到怀朔镇(今包头固阳县)。高谧生高树,高树与韩氏生下高欢,高欢自幼在姐夫鲜卑人尉景家中长大,习俗已完全鲜卑化。高欢娶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为妻。婚后高欢方才有钱买了马,成为怀朔镇队主,后转任函使,往来怀朔镇与京城洛阳之间达六年之久。525年,北魏柔玄镇(内蒙兴和)杜洛周在张家口一带起兵反魏,高欢参加了起义军,不久高欢又投奔怀朔镇将葛荣领导起义军。次年,高欢与死党尉景、段荣等叛离义军,投奔尔朱荣,并很快赢得尔朱荣的信任,取得亲信都督(尔朱荣卫队长)的职位。在尔朱荣率兵镇压六镇义军时,高欢变本加厉,利用过去与义军中的关系,混进义军队伍,说降义军中七个称王的将领及万余众归顺尔朱荣。尔朱荣提升高欢为第三镇民酋长,后又提拔为晋州(山西临汾)刺史。
       
       四世纪末期,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魏初共有46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
       
       独孤信的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当时北魏在其北面沿边要害之处设六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的妻子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502年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出生。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南迁的鲜卑贵族们迅速汉化,鲜卑姓独孤被改姓刘。而仍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们则因远离都城,受汉化影响小,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鲜卑旧习:姓胡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
       
       524年,六镇起义爆发,独孤信只得随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县)。不久,起义风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荣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率军起义,为免遭杀戮,独孤信被迫加入义军队伍中,成为葛荣的部下。528年,尔朱荣杀葛荣,收降独孤信。
       
       北魏末年,高欢唆使关西将领候莫陈悦谋杀了拥兵关陇的贺拔岳。坐镇荆州的贺拔胜忙命独孤信入关接任贺拔岳的职位,招抚余众。到地方后后得知岳部将士们已推举字文泰作了统领,于是,返回荆州。高欢在朝中掌权,孝武帝只得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贺拔胜也投奔宇文泰。于是,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史称东魏;宇文泰则鸩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史称西魏。二者分别以怀朔系军阀集团和武川系军阀集团为靠山,开始了十多年的对峙。
       
       东魏占领了荆州,独孤信以杨忠为先锋又为西魏夺回了荆州。但后来寡不敌众,被迫返回长安。后来因对内对外战争的军功,独孤信被拜为西魏大司马,最后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赵贵因当初首推宇文泰代统贺拔岳的余部有功,也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
       
       宇文泰的正配夫人冯翊公主生嫡子宇文觉,立为太子;宇文泰的姚夫人生庶长子宇文毓,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独孤信的长女。宇文觉即位时,年仅15岁,一切大事均由宇文护裁夺。557年,宇文护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杀害了赵贵和独孤信。
       
       独孤信随贺拔胜西奔宇文泰后三十出头,娶妻纳妾,养了六子七女。六个儿子全是正妻郭氏所生。几个女儿都很漂亮,长女嫁给宇文毓;四女嫁给李虎的儿子李闼(昺?),生下了李渊;七女独孤迦罗嫁给隋文帝杨坚,生下杨广兄弟。
       
       杨坚出身弘农华阴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后汉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廉官)的后裔。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後,内部便出现了分裂:中原洛阳的人汉化日深,而戍居六镇的人却更加趋向胡化。这一分裂势必导致矛盾的激化,其不可调和的结果便是六镇之乱的大爆发,北魏因此灭亡。高欢和宇文泰及其手下大都出自六镇,因此继魏建立的北齐和北周便出现了对汉化潮流的反动,高齐尤甚,其上层极端排斥汉人,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最终因未能处理好胡化逆流带来的各种後果而灭亡;宇文周则假托周礼之名,行鲜卑部族化之实,将胡汉混成为一个物质与精神上俱有内部认同感的整体(关陇集团),较好地解决了种族与文化的矛盾,後来居上,统一了北方(苻坚之失败,即未能解决好内部种族与文化之矛盾之缘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父亲杨忠服役六镇。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汉姓(杨),停止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而转向拓拔宏力倡的汉化,并杀光了宇文皇族。(即使在这80年间,民间仍然是多数民族汉族之风盛行,这决定上层的鲜卑化趋势注定会逆转。)从杨坚对鲜卑族缺乏感情来看,其母系很可能都是汉族人,父系自不待言。据此推测杨坚是相当正宗的汉族人。杨坚妻大独孤氏。
       
       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陇西成纪(天水北的秦安)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代,与中原望族赵郡李氏同出一源。在河西走廊一带,鲜卑人人数远远少于当地汉族人,又加上中原陆续逃难迩来的移民,汉族更占压倒多数。北凉沮渠蒙逊灭李宝,李宝及降众从敦煌迁到武威,北魏灭北凉后又进入大同。李宝后裔在大同越来越鲜卑化,到李初古拔时已成了鲜卑化的汉人,得到拓拔焘重用。孝文帝改革后,名字又逐渐恢复汉化。其后屡经迁徙,至李重耳时居赵郡(郡治为今石家庄北的正定)昭庆县(今隆尧县人),为李渊始祖。
       
       重耳死后,儿子李熙为魏金门镇将领、孙子李天锡仕魏为潼主。虽然在文化上李氏家族有鲜卑化趋向,但血缘上是纯正的汉族。 在河北省隆尧县境内发现李熙、天锡、虎、昺的茔墓,和光业寺碑。茔墓的规则,都是按照汉人旧制,而寺碑颂词有“维王桑梓”之语,证明那里就是他们的故乡。李熙及妻张氏皆汉族,其子李天赐及妻贾氏亦皆汉族,其子李虎及妻梁氏亦皆汉姓。
       
       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追随仇视汉人的宇文泰开创关中政权,官至西魏太尉,被赐鲜卑姓大野氏,李虎在北周建立以前就已经死了。
       
       李闼(昺?)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由于长子和次子当年随李虎打仗的时候阵亡了,所以李闼继承了李虎的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改封为唐国公。李闼娶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为妻(杨坚的妻子的妹妹)生李渊。李闼是纯正的汉族人。
       
       隋代周後,鲜卑化的潮流被遏制,汉化重新得势。李渊娶妻纥豆陵氏(其父为隋定州总管纥豆陵毅,其母为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之妹),生李世民。
       
       纥豆陵毅汉名窦毅,托言东汉窦章之后,东汉末章子亡奔匈奴,为部落大人。实际上窦毅是匈奴人,最低也是匈奴化的汉人。窦毅妻宇文氏也是鲜卑化的匈奴人。
       
       李世民之妻长孙氏,其祖父为北周左将军鲜卑族长孙凹,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代高敬德任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子是高士廉,高敬德之女则是长孙氏之母。长孙氏,是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依传统,以男性血缘为主,所以认定李唐为汉族。
       
       李存勖是沙陀族李克用的儿子,石敬塘、刘知远也是沙陀族。 朱温和柴荣是汉族人。
       
       赵匡胤祖宗几代在河北藩镇任官,尽管藩镇首领部分是沙陀族人,但是由于在汉文明的包围区,早已汉化,并且融有大量的汉族血统,据说沙陀兵团只有20万人,而当时的汉族人有4000万人。藩镇首领大部分是汉族人。赵匡胤的高祖父赵眺(涿州人,唐朝永清、文安太令)正宗的河北汉族人,科举考上来的。赵的曾祖父是赵挺(在藩镇任官),赵的祖父是赵敬(营蓟涿三州刺史),赵的父亲是赵弘殷(留典禁军),赵匡胤的妈妈是汉族人杜氏。
       
       朱元璋的祖籍在江苏沛县,后迁句容。到他祖父、父亲时又几经迁徒,最后才定居安徽凤阳。朱元璋的世祖名仲八,生有三子,长子名六二、次子名十二、三子名百六,百六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生了四个儿子,依次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五四(朱世珍)是朱元璋的父亲。伯父和父亲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后排名,朱五一的儿子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世珍妻陈二娘。
       
       清太宗皇太极的五大后妃都出身于显赫一时的蒙古博尔济吉特家族,其中的孝庄文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生母。
       
       玄烨生母康妃姓佟佳氏,原汉姓为佟。佟国维、佟国纲为玄烨的舅舅,为清重臣,当时号称“佟半朝”,即半个朝廷的官员出自佟氏家族;其侄隆科多(由名字可见佟氏满化之深)在康熙晚年更是显赫一时,以至皇四子生母并非佟氏,但仍称其为“舅舅”。 
       
       清仁宗生母(乾隆帝妃子)汉姓魏,入宫改为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