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三点论or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5:41
                        三点论思维总识

     哲学是各类事物的共性学。某一具体学科是某一类事物的共性学。三点论是以万事万物的第三点为切入点的新体系哲学。

事物的最高抽象是时空中正反因素融和而成的第三点,是事物的本质特征点。事物无限,第三点无穷。

第三点有根本的三类型,每一类型又有根本的三势态。三类型是正反因素的双聚型、双离型和若即若离型;三势态是中坚态、中介态和中分态。

第三点由十法规定,这十法是无穷正反和法、恒动法、合力法、螺旋法、界度法、特征法、本质法、量变法、定度法、结构法。

第三点又推出十理,这十理是无尽层次链之理、一统存在观之理、三因追究法之理、五能演化说之理。

世界的本体是存在,存在的形式是恒动。

存在恒动生合力,合力振荡呈螺旋,旋波峰谷成界度,界度显现为万物。

存在生“界”即为“有”;“有”之“界”消即为“无”。

“有”、“无”、“物质”、“规律”都是存在,“非存在”也是一种存在。有是存在的显现;无是存在的潜隐。物质是存在的载体;规律是存在的程控。

存在都有因。直接原因决定事物的即时变化方向;间接原因影响事物某一阶段的变化方向;终极原因决定事物的根本变化方向。

事物演化呈现“五态”,“能基、能殊、能梯、能近、能洽”五态一循环。能基、能洽为前后链节的“两同态”;能殊、能梯、能近为同一链节的“三异态”。

无穷正反和、无数第三点、无尽层次链是三异态的感性“外化”。

无常人生路,合天乃顺行。天就是规律;天就是环境;天就是内外条件。

中国哲学的太极、阴阳、八卦、五行、万物是事物演化中五能态对应的“具象”外化。太极是能基;阴阳是能殊;八卦是能梯;五行是能近;万物是能洽。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是三异态宏观思维的理性外化;耗散论、协同论、突变论是三异态微观思维的理性外化。

“火”是认识物质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力”是认识规律体系的重要“切入点”;“第三点”是进入哲学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走向极端,混淆层次是认识各异、理论相左的根本原因。三点论努力寻找这一原因,以正视听。先哲“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张载语意)的美好愿望只有在伟大的现时才能真正得以开始!

马克思主义正以新路径出场,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与时俱进。三点论认祖归宗,师从诸子、结缘百家,形成切实而思辨的开放新体系。这就决定了三点论在表达先哲未尽之言的同时,又留下了更多的未尽之言。

          概 说 三 点 论

 

大千世界,奥妙无穷。无数智慧哲人,寻根刨底,创立各种学说,力图全面认识和掌握世界。

两点论就是众多学说中,盛及上下,影响古今的理论之一。它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达。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了一个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根本事实,这就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由对立面统一而成。然而两点论对它的表达,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从实际效果上讲,都侧重于对立,对统一方面的研究却留下了充分的余地,这一余地孕育了我们“三点论”的出场路径。

马克思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11页)。这说明矛盾共存、斗争的落脚点是融合为新范畴。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一文中更强调指出:“事物(现象等等)是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在这里也是强调的统一,问题是怎样统一,需要我们去说明和发挥。“三点论”受其“催发”而“萌芽”,它在两点论理论和实践的沃土中,研究事物如何因对立面统一而显示出自己的存在。它是研究事物的存在、变化,并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促使事物向生成或灭亡方向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矛盾的同一性也谈事物对立面的统一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这里的两个“一定条件”,是矛盾能够统一、能够转化,事物能够存在和变化的“关节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一定的关节点上就引起质的飞跃,例如在把水加热或冷却的时候,沸点和冰点就是这种关节点,在这种关节点上——在标准压力下——完成了进入新的聚集状态的飞跃,因此在这里量就转变为质。”这种“关节点”是万事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实在根据,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的载体,对这个“载体”的研究与寻找,毛泽东把它留给了后人。三点论应时而出,它正是试图追寻这个载体存在变化的规律,以奉献世人。

有一种人们称为“一点论”的,是指那些只看事物的大概情况就下结论的方法。好即好,坏即坏,一锤定音,虽爽快利落,但往往难全面,难准确。

还有一种随心所欲的“诡辩论”。不讲规则,不讲原则,任意夸大事物的某一个侧面,偷换概念,偷换参照点,搅乱是非,使人们难辨正误。

综合四种论点,两点论强调事物的两分,能看到事物的可分性、复杂性、变化性;一点论强调事物统一的大概外貌,注意到事物的整体性、特征性、稳定性;诡辩论则强调事物无所谓整体、无所谓特征、无所谓稳定的变动不居的特性,使人觉得处处似是而非;三点论试图集一点论、两点论之长,针对诡辩论的似是而非,在两点论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对立面的统一原因,找出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是该事物中所有正反因素综合而成的坐标点,这一点就是我们三点论中追求的“第三点”。

这个第三点由正反因素融和而成,既具有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又是时刻变化,变动位置的点,它的变化决定事物的变化。每一个事物都具有这样的第三点。

这个第三点在研究事物的存在、变化、评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也都是通过这个第三点体现出来。

它表现在存在上是融二为一的平衡点。

表现在分类上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的分类点。

表现在比较上是参照点。

表现在联系上是中介点。

表现在质量互变中是临界点。

表现在否定之否定中是转折点。

表现在分析上既是线、面、体中一分为二的拆分点、拆分线、拆分面或拆分体,又是解析式中的参变常数。

表现在综合上则是归属的统一点(相同点、关联点)。

表现在本质上既是深藏在对立中的关联点,又是显现在统一中的和谐点。

表现在时间上是时间观测的起始点。

表现在空间上是空间观测的起始点······

我们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四种观点,一点论的数学模型是一条直线,两点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圆,三点论的数学模型则是一种螺旋,诡辩论的数学模型却只是一个点。一个点,虽然能涵盖一切,评说一切,点内的丰富内容却无从知晓,点的发展变化也无从推测。是无限缩小了的整体或任意放大了的局部,是可供遐想纵横驰骋的无维世界,是任意夸大事物某一侧面的广阔天地,是歪理邪说的理论模型。一点论的一条线直来直去,虽然简洁明了,却无视左右联系及变化,简单机械,是理想化的一维世界。一个圆,环状对立运动,首尾难分,变化不定,有是也有非,是非相对,凭主观臆断,正误难分。变动不居,是放大了的点,是幻想里的两维世界。一节螺旋,既有圆的变动性,又有直线段方向大小的确定性。随时间而立体变化。有量计值,有质界定。是现实的三维世界。

三点论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论”有不谋而合之处。亚里士多德指出,中道并非数学上的平均数,而是一种变量。它随着各种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只有成熟,灵活的理智之人,才能看得清,断得准。以人的性格为例,可以一分为三,两头为极端和缺德,中间的便是美德。位于怯懦与鲁莽之间的是勇敢。位于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怠惰与贪婪之间是抱负;卑屈与骄傲之间是谦虚;呆滞与圆滑之间是诚实;呆板与滑稽之间是幽默;奉承与顶牛之间是尊重;好斗与苟合之间是友谊。优柔寡断与莽撞冒失之间是果断利索。因此中道上的对与数理化上的对,没有什么不同。它们指的都是正确确当,也就是取得最好效果的最好方式。

三点论与黑格尔的正反合“三一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贯穿于黑格尔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世界上的所有现象与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面,然后是对立面统一,形成更高级、更复杂的整体。这就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一个正确意见或主意的形成,总是在两个极端的认识或意见之间,摆动逐惭减少的结果。三点论还认为,所有事物中总有一个潜在的对立面的统一点,这就是“正反和”现象。它反映了事物“正反合”公式的来源和奥秘。

三点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相似之处。“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这里的不偏和中正是说的理想第三点,所谓“理想第三点”,是正反因素的最佳融和点,它是现实第三点(具体事物的特征点)相比较的参考点。现实第三点与理想第三点的差距有时越小越好,如射箭等等;有时越大越好,如行为与犯法等等。而这里的不易和庸则与三点论背道而驰。它用固定不变的态度看世界的规律,抹杀了世界变化的永恒性,从而也否定了正反因素矛盾本质运动的存在,也就从根本上违背了三点论。

三点论与道家“阴阳原理”有相同的精髓。阴阳相摩相荡,融为一体,方成万事万物,这正是三点论中第三点形成的过程。阴阳卦理最讲究各爻之间的联系与交会,否则便是卦理解释的大忌。突出的道理就是对三点论中“正反和”三点动态平衡点“和”的追求。《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是这一生动过程的写照。

三点论与佛教的“中道观”有相通的哲理。佛教哲学家龙树在《中论》中指出,一切抽象和具体的事物——诸法,因缘产生、存在、变化、消亡,没有常存不变的主体或自性,因而便是“空”。用假托、假设给事物定的名称和概念为“假”名。联系“空”与“假”的相即相离关系,应该既不执空,亦不执有,这便是“中”。龙树认为,中道不是折衷主义,是诸法的实际。这与三点论中第三点的形成相同源。

根据三点论原理,追寻第三点的意义,就是让人们在研究事物存在时,注意关键的平衡点;在研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时,注意它们之间的中介点;在研究事物变化时,注意它们的“临界点、转折点”;在研究事物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时,则要全力找出它们总的关联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可能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强词夺理所左右,不被矛盾的错综复杂所折腾。

用三点论研究世界的本质,我们提出“一统存在观”。

一统存在观认为,世界上有三类存在,一类是正存在,一类是存在,还有一类是负存在,如同正数、零、负数的关系一样。在现实世界的不同层次中,凡人类正觉察并注意到的某存在就是正存在,与正存在相对的存在,我们称它为负存在,正负存在的统一就叫做“存在”。正如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统一于氧化物,正负电子来自于受激发的基态物质一样。三者在世界的不同的层次中有不同的内涵。一统存在观认为:存在是世界某层次中,一切事物现象的最高抽象和统一,具体存在总是有原因的。一事物总有他事物作为本原,追溯源头,越接近源头就越分不清正存在与负存在的区别。例如各种“场”与各种“力”、“基态虚空”与“初始规律”这些“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原始形态难分彼此的情况,就是如此。由此一统存在观认为唯物唯心的“唯”字按辩证法的观点就显得绝对而不辩证。物质、精神这一对对立物无可辩驳地都是“存在”。最后“存在”与“非存在”虽然相互对立,但是非存在也是一种存在,它们也必然统一于最后层次的“存在”,这是一种无穷层次“存在”的“极限”。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加强,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将不断地加深。就像数学上的微积分,通过对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与同圆的外切正多边形边数的无限增加来求圆的周长一样,其极限的存在就是世界某一层次的真正本质和第一因。

用三点论研究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提出“三因追究法”。

人类有史以来认识世界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外乎三类:一是主要凭感觉认识的,不妨称之为感证法。一类主要是凭理性思辨认识的,这就是所谓最初意义的辩证法。再有一类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理性思辨、综合验证、推理,而认识的所谓综合认识法。三点论认为,人类总结出的各种认识法,尽管相对、相反或兼收并畜,但谁优谁劣,取谁用谁,应以体现事物特征的第三点为依据,在充满正反因素的各类认识法中,寻觅与“事物第三点”相对应的“方法第三点”,不能带任何偏见,既不强调惟一性,也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从具体事实出发,切中时弊,对症下药,一箭中的。以追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终极原因”等分层次,有重点选择应用的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我们称其为“三因追究法”。它是各种认识方法实际应用的统一。三因追究法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随时代、随环境的变化是无限的,然而总要受时代及环境的限制,就像眼睛看东西一样,近处清楚,远处模糊。因而正确的认识方法应该是努力追究“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终极原因”的不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由近及远,由现在到过去或将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的、经验的、理性的“三因追究”,从而客观地不是臆断地,明确地不是含糊地认识世界。由此也使我们想到,对世界的本原,如此“深遂莫测,链节无限”的事物,轻易简单地说成“有限范围”内的结论,确实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唯物、唯心的争论,数千年唇枪舌战未能公认统一,这也就是不足为怪的了。

用三点论研究事物的变化,我们提出“五能演化说”。

所谓“五能”,就是事物第三点在变化的五个特殊阶段呈现出的五种特定状态,它们是正反因素特殊的动态平衡点。这五种状态连接起来,是事物发展螺旋曲线中的一小圈,是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变化螺旋长链中的一个链节。这五种状态是:能基态,能殊态,能梯态,能近态,能洽态。

 

例如在物质结构系列中:

——[大爆炸前的基态——正负基本粒子态——元素周期态——化学反应平

     (能基态)          (能殊态)       (能梯态)     (能近态)

衡态——分散系态]——

       (能洽态)

 

又如在社会形态发展系列中:

——[原始社会的蒙昧态]——[奴隶社会的野蛮态]——[封建社会的等级态]

        (能基态)            (能殊态)           (能梯态)

——[现代社会的民主态]——[共产主义的自洽态]——

         (能近态)           (能洽态)

 

一般说来,能基态,能梯态,能洽态较为稳定。因而大爆炸前的基态,元素周期态,分散系态及原始社会的蒙昧态,封建社会的等级态,共产主义的自洽态等是较稳定的状态,这是大家都了解的事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单位,领导与被领导的综合能力对比也是这样的规律。

用三点论研究人生,我们指出“人生三世界”的事实。世界中产生的人,认识世界、利用世界、改造世界是其本能的追求。真实的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我们称它为“现实世界”。人对世界的认识,由于知识层次的不同,生活阅历的不同,生存环境的不同及由此综合而成的理念信仰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人自己向往的“理想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总不能完全重合,人的一生始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碰撞,一次次碰撞的结果,因意志、机遇及奋斗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各人不同的的“实践世界”。这是“无常的人生之路”。实践世界是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正反因素相融和的“第三点”。这个第三点越接近现实世界,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人”“天”努力合一的道理。

综上所述,“似曾相识”的“三点论”,其思维涉及世界的各个方面,道之所大,无所不包。三点论能兼容其他各论之长,人必“行尚果断”,应懂一点论。人之“言须雄辩”,应会两点论。人欲“治事有纲”,非通三点论。而人之“性求愉悦”,却也少不了诡辩论。正所谓“存在有因”,各有其所正用,同成世界。杂色斑烂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正反因素融和而成。“正反和”现象既证明了对立面统一的规律,又是“正反合三一式”的检验,反映了万事万物的本质。至此方知,海德格尔的“存在者”之“存在”,就是“无穷正反和、无尽层次链”的演化过程中所显示的一个个“第三点”,世界所存必为“三点论”所存也!同样,人生奋斗之路,也必以“第三点”为路标也!这些都是先哲们对“对立面怎样统一”,“矛盾同一的一定条件何在”,“关节点、交错线有何规律”等问题的未尽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