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之----苹果熟了的时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2:20
     

 

                                我的知青生活之----苹果熟了的时候

 

 早在70年代的,朝鲜故事片《摘苹果的时候》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时隔几十年了,我对这部影片还是很喜爱,几年前,我买了这部影片的光盘,闲暇时常拿出来看上一看, 每看一次, 都会让我想起下乡时青年点山后的那片果园, 想起苹果熟了的季节.

                                  一

那是我刚到知青点的第二个月, 1976年的10月的一天,一觉醒来,发现大地已被突如其来的白雪覆盖了, 这是有史以来这里下的最早的一场大雪,我爬起来向窗外张望,只见青年点里早我两届的几个人站在门前,我以为他们见了雪景,兴奋的早早起来活动呢, 我也赶紧穿上了棉衣, 戴上了棉帽跑了出去, 到了门外, 见这些人前后隔着5米6米的样子,踏着厚厚的积雪沿着通往山上的小路咔次咔次地走着, 我心里纳闷, 今天不上工, 他们一大早在雪地里走,去干什么呢?我是新来的, 对他们大都不熟悉, 不能多问, 心想, 反正闲来无事, 跟着走吧, 看看他们去什么地方,走在我前面的那个人穿的是那个年代很时髦的棉衣, 帽子是和衣服连着的, 这种衣服,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是没有。走了约10分钟, 他在一棵苹果树前停了下来,把帽子往后一撂,我这时才看清,是点里长得非常帅的那个小伙,75届的,名叫侯忠伟,他只是朝我笑了笑,便一声一吭地摘树上的苹果,他把摘下的苹果直接放到自己脖后的帽子里,那动作太有趣了,见此情景,我老后悔了,怎么就没带个编织袋来呀,可别当真,这句绝对是玩笑话。我四处望了望,怯生生地跟着摘了起来,很快,衣裤上下、里外兜都塞满了苹果,然后,一步三晃地走出了果园。

                         二    当年生产队里的果树真不少,山前山后都是。但下乡两年中,到了摘苹果的季节,生产队里从未让我们青年点的同学参与采摘,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让就不让吧,大家的肚子里可真不亏,而且摘苹果的水平也一流。记得有一天晚上,七八个青年聚在一间屋子里聊天,为的是送两位女同学,她们约好的第二天要回一趟大连的家,突然有人说:“等我一会儿,”说话间,只见刘潮顺抓起两个旅行包从后窗跳了出去,一袋烟的功夫,窗户上传来了敲打声,只见他做着鬼脸向里面的人嘻嘻在笑,打开窗户,两袋装得满满的苹果递了进来:“明天捎回家去吧!”我们当时都乐了,看得出,两位女同学脸上也充满了感激。那个年代,青年点同学偷摘苹果不算是丢人的事,乡里的哪个生产大队、小队都一样。当年,大连化物所常常送物资给太阳大队,城里有汽车来的时候,晚饭后你就看吧,果园里可就热闹了。果园里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那个晚上,没人讲话,也不知谁是谁,只有枝叶发出的刷刷声,声明一点,这可真不是风刮的。我攀在一棵果树上,边摘苹果边判断:今晚上出动的人不会少了......

    第二天的情况你一定会猜到吧,那台满载而来的汽车走时自然是满载而去了。

                                             

                                      三

    我也多次在队里的果园里摘过果,首先得交待一下,我吃的苹果并不多,因为不太喜欢吃那个。我经常和点友们说,如果生产队里让我看果园就好了,队里肯定不会吃亏,我一天吃两个也就够了,换成别人,一天十个二十个没准打不住。看果园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活,不太累,但容易得罪人,抓了吧就要罚你,不罚吧,队长知道就麻烦了。所以,看果园的那两个社员常常是坐在果园的窝棚里,不怎么出来的。对于这一点,在我们青年点负责做饭的李三(化明)是很有体会的。一天晚上,大家坐在了一起谈东说西。李三颇为得意地给向大家说起自己偷苹果的经验和体会,他说:“偷苹果你不能进园就摘,首先要在果园外观察一下里面的动向,”李三给大家讲着,仍觉得不过瘾,站起来比划说:“如果没发现看果的,就直接去果园的窝棚那,里面有人,进去聊一会儿咱就走,不在的话,他们肯定是回家了,那就是动手的最好时机。”看了他的一番演示,大家情绪老好了,纷纷说:“高,实在是高。”那天晚上我刚好也在场,亲耳聆听了他的指教,当时就有了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第二天,点里的人被集中到三岔沟水库劳动,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每天都在为我们打饭那位,也就是昨晚上还为大家介绍偷果经验的李三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他早已坐了上回大连的汽车。原来,就在人们都为兴修水库大干的时候,留在点里做饭的李三觉得无事可做,决定到青年点旁的果园内再试身手,被当场发现。队里来人说了当时的情况:看果园的两个人在山上的小树林里密切观察,发现从青年点里出来一个人,径直向果园去了,但他没摘苹果,开始,看园人觉得还不错,这个人可能是抄近路的,然而…… 下面的经过不用我细说了吧,头天晚上听过李三课的人一定都知道。是的,后边的一切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设想在做。两个看园人一核计,决定一前一后的包抄一下。当口袋里的苹果装满后,李三若无其事地往回走着,突然一句:“站住,”吓的他扭头就跑,刚跨过一个土沟,便跪在了地上,没等爬起来,又听到一句:“站住,”抬头一看,另一个看园人站在了面前,他束手被擒。回点后,有人对他说:“你呀,赶快跑吧,回大连去吧,避避风头吧,现在人都在水库那边大干,你在家里偷苹果,明儿个大队肯定要把你拉到工地上,开会批斗你,”一听这话,可怜的他连饭都没顾得吃就跑了。

                                             

                                      四

下了一夜的雨,按当地说法,雨后的第二天采蘑菇最好。我和同届又是同屋的好友刘会江一核计:今天不上工了,上山采蘑菇去。于是,吃过早饭后,我俩每人拎了个编织袋就出发了,当时我穿了个白色短裤,兰色的跨栏背心。记得那天我们翻了两座山,在山上,刘会江还发现了一棵大大的野生灵芝。我们刚采了一会儿蘑菇,天气突然有了变化,远处的乌云黑压压地朝我们这边来。还是刘会江比较有经验,他说:“快走吧,暴雨就要来了,”我一听,起身与他往青年点走,转眼间,大雨倾盆,我俩在山上也没个避雨的地方,好在是夏天,穿的也不多,损失不大。在路过一个果园的时,看到树上的许多苹果,我想,这么大的雨,看果的人肯定不在这。于是我说:“咱摘点苹果吧,”刘会江说:“苹果不太熟,找沙果树吧,”我说:“好,”瓢泼大雨中,我俩地下捡、树上摘的,不一会儿就把袋子给装满了,每人扛了一袋沙果回到了青年点,进了屋,脱掉衣裤,刘会江看着我,突然大笑起来,我问:“笑什么?”答:“你自己看看自己,”我一看,雪白的运动短裤早就成了兰色,就连我身上也被那个跨栏背心染成了那种兰,现在想起来,那时的染料,质量就是差呀,你还别说它有质量问题,染布它掉色,可染在我身上怎么洗都没用,害得我我天天下工后都要到水库里游泳,洗澡,一连好几天,才把染在身上的颜色给洗掉。

                                     

                                 五

点里的青年摘苹果,自己吃不了几个,大多是等城里来车时捎回去给家里人吃的。可以这么说,青年点的人,不论是男还是女,哪个床头上的木箱子里没个二、三十斤苹果,我呢,当然也不列外,攒了点。有一天,从公社那边传来了消息,说公社组织人到“二发电青年点”的房间里翻了一次,许多人因为箱内装有苹果被罚款了。听到这风声,我们点的小青年们将苹果送走的送走,转移的转移,纷纷行动起来了。我则是按兵不动,为什么?我想啊,凭我和点长刘远军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似的,他好意思带人来翻我的箱子?在忙了两天后,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得意的神色……又是几天过去了,结果人家没来检查,传说是公社那边领导有话,说太阳大队青年点是大连化物所知识分子的子女,都很老实的,不会去偷苹果的。这样,点里的人们算白忙活了一场。他们把苹果转移到了哪里,谁对谁都不说,谁也不问谁,可能心里在想:咱箱子里反正是一个果都没有,谁不信谁就来翻。几天后,青年点组织全体同学到房后的地里收地瓜,那天全点好几十号人都在场,战线拉的特别长,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干着的时候,西边有人喊了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大家闻声围了过去,原来有个同学发现了埋在地瓜地里的一个袋子,里面是鼓鼓的,打开一看,是苹果。苹果怎么会跑到这里?谁的呢?人们把袋子给拽了上来,这时,面袋上“于晓平”(化名),三个明晃晃的大字出现在人们眼前,顿时,现场人群笑声一片,在大家开心的笑声中,于晓平摸着自己的后脑勺,喃喃地说了句:“我这个袋子丢了快半年了……”                                                                多闻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