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诗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29:20
黑塞在一篇自传散文中说过这亲的话:“我从13岁开始就明白这一点:要么当个诗人,否则什么也不想当。”黑塞在他的一生中,从青年时代直到晚年都没有停止过写诗。
黑塞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主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
……
孤独、彷徨、感伤、怀乡、哀叹失去的青春,对童年时挖的回忆,梦幻、黑夜、死亡,这些常常出现在浪漫主义诗人诗中的主题,也多见于黑塞的诗中。浪漫主义诗人受歌颂大自然,黑塞也是如此,他写了不少歌咏自然景色的田园诗。浪漫主义诗人爱向民歌学习,黑塞的诗也有很多具有民歌色彩。浪漫主义诗人常发思古之幽情,怀念中世纪,而黑塞则常把古代希腊、埃及、东方的印度和中国作为他怀古伤今的寄托。
黑塞的诗不仅常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而且有时也用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黑塞爱读法国名胜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诗,并且译过他那首名诗《我常做的梦》,但是在应用这种手法时,他并不是机械地模仿,却还保持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黑塞的抒情诗富于音乐节奏,这跟他对音乐的爱好是分不开的。……他爱好音乐,爱巴赫,爱莫扎物,尤其是喜爱肖帮,他说肖邦对于他就象瓦格纳对于尼采一样因此,他的生活弥漫着强烈的音乐气氛,音乐使他陶醉。在他的诗集中,我们读到有不少篇章都是以音乐为吟咏主题的诗歌。他有一部诗集就题名《孤独者的音乐》。
黑塞不仅喜爱音乐,也喜爱绘画,而且是一个水彩画家。他有许多画家朋友。 他出过一部附有他所作的彩色画的诗集,题名《画家的诗》。他的小说《克林格佐尔的最后的夏天》和《罗斯哈尔德》都是以画家为主人公的。这种对绘画的喜爱,当然会反映在他的诗中,因此,有时他的诗就充满画意,他的诗笔同时也是画笔。有人说他状况于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黑塞是一个飘泊的诗人,因此他的诗集中有不少记行诗。他曾两次去过意大利,他在德国南部和瑞士各地施行而且到过亚洲的锡兰、新加坡、苏门答腊。……他进入苏门答腊的原始森林,并不单单是为了游山玩水,探险猎奇,而是由于他厌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文明,于时想到另一些陌生的地方,去寻觅他的理想的境界,用现代时髦话说,就是出于一种“寻根”的心理。可是结果,他并没有寻到他要追寻的东西,只得仍旧绝望地回到他的隐遁的洞天里寻求他的内心世界,过他的隐士生活。
在黑塞的诗中常常出现“故乡”、“母亲”的用语,他经常回忆他的故乡和母亲,他在睡梦中也经常“梦魂常绕故园飞”,看到他的故乡和母亲的影子。怎么?难道他故国难回?无家可归?难道他不能回到他的故乡卡尔夫去归省?难道他一回乡就会被德国的专政机关抓起来送去劳改?难道他是一个事母至孝的教子?难道他也熟悉我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不!他的这些用语,既是现实性的,又是象征性的。他寻求故乡,乃是寻求他的心灵的故乡,寻求他的理想境域,寻求他的归宿。他怀念母亲,寻觅母亲,并不单单是孝子寻亲,渴望他的母亲从冥府中再回到阳世间来,而是另一种“寻根”的象征意义。他诗中的“母亲”、“永恒的母亲”,有人说是“道”,庶乎近焉,老子《道德经》中称“道”“先天地生”“为天下母”,同时又令人想起歌德《浮士德》中的“母亲场”和歌德所说的“永恒的女性”。
黑塞是一位孤独的诗人,如前所述评,他有一部诗集即以《孤独者的音乐》命名,他写过一首广为人爱读的诗《雾中》,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没一个人了解别人,人人都很孤独”;他的诗中又常常出现“无常”这个字眼,显示出他也是一个悲观者。这就令人想起尼采。是的,黑塞爱读尼采的作品,尼采对黑塞是颇有影响的。然而,他们两人虽都是了身于牧师的家庭,在对待基督教,对待上帝这个问题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尼采说:“上帝死掉了”,黑塞在《在烦恼之中》诗中说:“唉,上帝死掉了!我还该活在世上?”由此可见,黑塞并不背叛他的基督徒家庭,他对上帝仍保持虔诚的信仰,但这种信仰,跟世俗人的宗教信仰又有的所不同他在《耶稣和穷人》诗中说:“基督兄弟…我们…不求你什么…我们只爱你,因为你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也就是说,耶稣到世界观间是来受苦受难的,所以诗人把他当作患难弟兄来讴歌。在诗人心目中,基督仍是受苦受难者的同路人。
黑塞似乎是一位隐逸诗人,他总是想逃避现实。他早年就在博登湖畔的渔村加恩贺芬度过几年隐居的生活。后来,他在瑞士的一个山村蒙塔纽拉隐居时,在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谢绝来记”,这说明他真有点想实行老子的遗教,跟世人“老死不相往来”。然而,现实真能逃避得了吗?黑塞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瑞士虽然是中立国家,他又怎能不受到战争冲击波的干扰?纳德勒写过一本黑塞评传,书名题作《赫尔曼·黑塞。爱自然,爱人类,爱上帝》,是的,黑塞并不是一个真正逃避现实的独善其身的隐士,……黑塞也会路出他的隐居的小天地。他有一颗热爱人类的心,他不忍人类受战争之苦,因此他总是参加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的行列,为捍卫和平努力作出他自己的贡献。我们评价他时,应当强调他是一位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道主义作家。这种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在他的抒情诗中,经常反复出现,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黑塞非常仰慕中国文化,特别崇拜孔子、老子、庄子。老庄哲学对他的创作有明显的影响。他读过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所译的中国诗选《中国之笛》,特别推崇李白。黑塞的诗,短诗较多,以每首三节、每节四行者最多见,还有不少更短的精品,恐怕多少受到我国诗的影响吧。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黑塞抒情诗选》钱春绮译 译者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