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学金:中国生育率到底有多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6:02

人口计生委在过去两个“五年规划”中,对中国人口增量的估计,与实际人口的增量相比,偏差均高达50%以上

  【背景】关于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学术界已有了长期研究和讨论。近两年来,这一讨论更为公开化。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自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呼吁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应尽快调整,变为“提倡生一个,允许生两个”;而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程恩富却认为,应实行更加严格的“一胎化”政策。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中国实际生育水平,目前国内并未有权威的答案。国家统计局、国家人口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者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分别给出了不同的估计,结果相差甚远,亦非抽样误差所能解释。

  统计数据南辕北辙,人口学家针锋相对,恰恰折射出当前在生育政策应否整、如何调整等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这些分歧涉及两个更加基础性的问题。其一,目前中国的实际生育水平如何?其二,生育政策放宽后,是否会出现生育率大幅度“反弹”甚至失控?

  人口学家、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左学金认为,由于官方和学界对中国实际生育率的估计始终未达成一致,生育政策的调整举步维艰。而人口计生委在不同场合强调生育率反弹的风险,更会造成中国生育政策的调整窗口过大,贻误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

  左学金指出,弄清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不但对于解释过去的生育率下降十分重要,对于判断未来生育政策调整后我国生育率的走向也十分重要。

  中国生育率的下降,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条件变化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应认识到,在生育率下降的初期,生育控制相对于经济社会变化有一定超前性,前者的影响显得大于后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相对于生育控制政策而言,逐步上升。

  他表示,人口学家已发现,中国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了生育率不断走低,应主要归功于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是生育控制。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

  左学金介绍,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些地区,包括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和湖北恩施,先后推行了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二孩的政策。二十多年来,这些试点地区的实践表明,试点地区的生育率低于或接近于对照地区,而出生性别比明显低于对照地区,并且试点地区的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这说明“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会引起天下大乱”。

  此外,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低生育率时代。生育率下降,在世界各国,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东亚国家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香港、台湾等省都经历了从节制生育的政策转向鼓励生育的政策的转变。

  这些国家的低生育率虽然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担忧,并出台了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是迄今为止,见效甚微。

  对人口计生委对中国未来生育率面临的风险屡屡发出警告,左学金认为,计生委“过于单方面强调生育率反弹的风险,对生育率过低的风险却避而不谈”。事实上,中国的诸多邻国目前所面临的,正是生育率过低的现实和刺激生育无效的困境。

  左学金通过检视一下近10年来的人口预测和实际数据,认为人口计生委对中国人口增长规模和趋势的把握“有欠准确”。

  以计生委《全国“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全国“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来看,两组规划分别设有两个总人口目标,而将规划目标与后来的实际人口数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规划人口与实际人口的偏差——十分显著。

  根据人口计生委规划和《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人们可以看到,在“十五”期间,计生委规划的人口净增量为6257万人,但实际增长为4013万人;在“十二五”期间,规划的人口增量为5244万人,但实际增长为3418万人。两个“五年规划”中,对“未来五年”的规划人口增量,与后来的实际人口增量的偏差,均高达50%以上。

  他认为,对这些偏差,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人口计生委规划使用的总和生育率严重高估了实际生育率。令人费解的是,对此误差,人口计生委非但不调整,却千方百计试图证明,其总和生育率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但“全然不顾人口预测的内在逻辑”。

  生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是一项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重大决策。鉴于人口计生委严重高估了总和生育率和人口增长规模,误导了人口问题的决策,左学金建议,今后人口和生育政策调整,应充分听取有关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