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点“回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8:52

知多點︰回教與穆斯林

 

阿拉伯語:(????????,islām),中國舊稱天方教、清真教或回教,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猶太教基督教同屬亞伯拉罕系。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其使者為先知穆罕默德。“伊斯蘭”一詞原意為順從、和平,即順從真主意志的宗教。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伊斯蘭教主要傳播於西亞北非西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歐北美非洲以至澳大利亞等地區迅速傳播,是上述地區發展最快的宗教。西歐有些國家,穆斯林的人口非常可觀,比如法國,穆斯林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10%。英國和德國也有比例可觀的穆斯林人口。美國大約有穆斯林800萬左右。現全球約有信徒13億,占世界總人口19.2%[1]。),香港的信徒約有20萬人,估計四分一是華人,其餘的是巴基斯坦人、印尼人和中東人等。

伊斯蘭教(Islam)自唐初傳入中國,與佛教、基督教並列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一詞曾在《古蘭經》出現,「伊斯蘭」一詞解作和平、順從,即順從真主意志,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意為順從者,而伊斯蘭教是這個宗教的統稱。至於伊斯蘭教又稱「回教」,是因為回族人全都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回族的形成也與伊斯蘭教有直接的關係。在中國,伊斯蘭教也稱「清真教」和「天方教」﹔有史書描述伊斯蘭教為「真主至清至真,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遂取「清真」為伊斯蘭教之尊稱。此外,明代稱阿拉伯為天方,而伊斯蘭教產生於沙特阿拉伯,故有「天方教」之稱。想知多點伊斯蘭教的資料,可瀏覽「伊斯蘭之光」網頁﹕www.islam.org.hk

 

伊斯蘭教的歷史

 

l   穆罕默德於12歲遇基督教修士,25歲結婚後開始冥想求道

l   610年(40歲)開始啟示

l   622年(回曆元年)由麥加帶領70+人逃往麥地那

l   630年由麥地那反攻麥加

l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

 

古蘭經

 

l   114章,正典於~650完成,內容為安拉透過先知穆罕默德對人的教導

l   內含新舊約的啟示

l   亞伯拉罕為祖,以實瑪利為神所揀選

l   摩西、耶穌為先知;耶穌由童貞女所生,行神蹟,在世時被接升天

l   阿拉伯文的古蘭經是無誤的

 

 

 

 

 

 

 

 

 

 

 

 


 

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 穆斯林“天房”所在地

 

麥加禁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阿拉伯語al-Masdjid al-Haram的意譯。位於阿拉伯半島麥加城(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禮拜朝向“克爾白”(天房)的所在地。麥加在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佔有神聖的地位。伊斯蘭教教規中規定,凡是有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麥加朝覲一次。每年都有一二百萬穆斯林花費巨額資財,不顧長途勞累,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裏朝覲,以表示自己是安拉的虔誠信徒。回曆10月1日至12月10日是穆斯林的朝覲期。每年這段時間,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穆斯林,懷著同一種心情從世界各地似潮水般湧向麥加城。

 

 

 

 

 

 

 

 

 


 

耶路撒冷 金頂寺

 

   最華美的伊斯蘭古跡之一 穆罕默德登霄聖石供奉處.  耶路撒冷金頂寺又名岩石圓頂清真寺,是保存最完好、最為重要的伊斯蘭早期建築傑作。穆斯林將這座清真寺稱為“薩赫拉清真寺”,阿拉伯語中,“薩赫拉”意為“石頭”、“岩石”,故而得名。該寺最早由馬立克哈立發於西元688到691年建立。它位於阿克薩清真寺以北,中隔著名的“飛馬”石牆。岩石圓頂寺底座呈八角形,每面寬205米。高9.5米,全部用石塊砌成,故寺又稱“石殿”。底座上部和支持圓頂的圓柱形牆壁上,飾以五顏六色的裝飾物和蒼古遒勁的《古蘭經》經文,全部用成千上萬的上彩釉的陶塊拼貼而成,顯得華美無比。這一建築表現了敘利亞、羅馬和拜占廷的傳統綜合建築風格,歷史學家公認,它屬於最華麗的建築物之一,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的古跡。

 

 

 

 

 

 

 

 

 

 

 

 

 


Part II: 宣教工場: 迪拜耕耘錄                 華傳                                               -- 施約瑟牧師

 

施約瑟牧師是目前在迪拜牧會的宣教士。2007年一月初,施牧師曾與華人福音普傳會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到中東地區阿拉伯聯酋長國之一的迪拜(又名:杜拜)展開一次開拓福音事工之旅,清楚看到這裡對華人福音的迫切需要。2007年6月份,施牧師將會轉移至迪拜作福音的開荒者,耕耘這片廣大的福音禾場。

 

 

 

 

Cason & Carrie 探訪華傳注迪拜宣教士, 施約瑟牧師伉儷及冼志光牧師伉儷 (14/4/2009)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簡稱阿聯酋),由七個大小不同的酋長國組成。在阿拉伯世界中不能稱得上是一大國。版圖面積約為臺灣的兩倍多。地理位置處於波斯灣的出口,與伊朗相隔一狹窄的海峽。因深具戰略價值,石油出產豐富。同時在地理上掌握著運輸石油的咽喉,阿聯酋自然成爲西方世界爭寵的盟友。因爲外來人口佔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雖然阿拉伯語是官方語言,但英語反而成了必需溝通的語言而應用在整個國家。

     迪拜(DUBAI)是阿聯酋第二大酋長國,面積是香港的四倍。地裡出產的石油使迪拜一夜致富,深知石油並非取之不盡的迪拜酋長國王,生財有道,具有遠大眼光。在十多年前開始尋求出路,銳意發展,在伊斯蘭傳統教義的夾縫中,開放自由貿易、金融工商、旅遊地産等產業,向世界各國招手,目的是使經濟發展及收入不再單一依靠總有一天會枯乾的石油。阿聯酋不但成爲回教世界最前衛的國家,迪拜城更夢想打造成波斯灣上的明珠及浩瀚沙漠中的綠洲。

 

 

全世界最大的 十字架 是隱匿在阿拉伯塔酒店(Burj al Arab)背面

 

 

藉數位姊妹不斷的祈求禱告,迪拜的華人福音工作早在十多年前開始,並因王永信牧師一次中東之行而奠定了基礎。但更實際的發展是三年前一對宣教士劉牧師夫婦的來到。經多年的努力耕耘,帶領不少人歸向真神。因當地建築工程的蓬勃,工商業的需求倍增,華人大量的湧現,增加了福音禾場的寬闊度,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福音工作的進長已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了。

    莊稼已成熟了,作工的人少,這是普遍宣教工場的景象。當得悉這迪拜的呼聲後,藉著多倫多城北華人基督教會短宣隊的啓動,我們得以肩負起這迫切的使命。並在2007年初正式展開新一波的宣教事工。我們以開設一福音中心爲名,作爲宣教事工的橋頭堡。借該基地的人力物力資源去拓展商務人員、勞工大衆、及專業人員的華人福音工作,期望能更有效地利用本地化的人力資源,去填補華人福音事工上的需求。我們先從第一個事工據點說起。

 

1.華傳福音中心

這間以商務工作人員爲對象的福音中心開設在華人稠密的住宅區裡,緊鄰是一座住滿華商的中國貿易商品集散商城中心,名叫龍城。現時約有二千家中國商舖運作,未來的規劃應有超過4千家的商舖營業,估計這裡最少有一萬中國人在此爲生活而奔波。龍城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商城,人人都付出時間及勞力去換取富裕的生活。帶著高度冒險精神的中年商人常因語言障礙而深感無助。他們總是期待通過翻譯員的協助,再結合本身的智慧與鍥而不捨的精神,去發展未來創業的空間。

    另一特色是在國內剛畢業滿有鬥志的年青大學生,也趁機湧進這新興的冒險家樂園。他們急切地要在國外實現尋求人生的理想,在這美夢連連的商城裡,吸引了一批來自新疆及其他省份的信奉回教的少數民族。他們不但懂漢語還會說阿拉伯語。他們並不諱言在我們向其他人傳福音時,不自覺地在我們身上吸收了不少基督教的資訊。曾經有懂中文的回教徒請求我講多一點關於基督教的道理給他聽。還有一批不被人知的勞苦大衆,在家鄉被人連哄帶騙的引誘到迪拜,在拜金心切的驅使下,毫不猶疑地踏上這塊陌生之地。一心以爲藉勤奮實幹數年便可以衣錦還鄉,但實際的情況是不但工作無著落,連生活溫飽都成問題,顯然地又要走上無功而返的命途。這樣赤裸裸地背著一身債務來到異鄉,除了怨恨自己的鹵莽外,實在是無計可施。在此沮喪的時刻,惡夢尚未過去,更糟的是隨之而來面對因非法居留而隨時被遣返的命運,迪拜,竟成了他們落難中的惡夢。更可悲的是,還有一些不知就裡的人相繼湧來。福音中心的出現適時地將福音帶到這錯綜複雜的群體中,當中更有幾許來自中國的回教徒。在詭計多端的環境中,中年人拼命尋找世界帶來的滿足。青年們不僅在國內被無神論影響了他們的思維,也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觀,卻影響不了他們急功近利的欲望。救恩的真光將要突破那心靈的虛空,將光明的盼望帶進人的心田中。

 

 

迪拜華傳福音中心 位於政府指定的教堂內 “Chanlaincy” HOLY TRINITY CHURCH

 

 

 

2.文職人員事工

在市中心金融商貿區。我們的對象轉換成面對不少在附近上班工作的專業及文職人員。他們自覺生活環境上算得稱心滿意,雖然同樣來自中國,因居留日子較長,語言能力強,也適應了當地的文化風情,只是在穩妥的事業裡卻經常帶出不少破碎的婚姻狀況,情感上的迷茫、困惑、挫折成了他們坎坷人生的寫照。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中年女士,從她的急切談吐中,隱約感受到她需要有一位真神去幫助安慰她的渴求,卻不知在何處可尋覓得到。她告訴我縱然不知基督教爲何物,但在經過一間看似教堂的建築物時,明知內裡全是說外國語言,心中還是有一種要進去尋求平靜的衝動。我誠懇的告訴她,我們一定會在市中心區域開設一個中文聚會點,以幫助這一帶有需要的文職同胞。感謝主的恩典,不久之後,我們果然在一間英國教會內,開設了專業人士團契。

 

3.勞工福音工作

迪拜城市的發展帶動建築業及工商業的興盛。大量招聘外勞成爲阿聯酋的特色。中國的男女勞工也趁勢湧進,特別是建築行業的勞工。現今估計有超過十萬華人勞工散居在大小不同的住宿營區裡。每天清晨摸黑動身乘坐接送巴士前往工廠或工地工作,到黃昏後才下班回家,通常工作時間超越十小時。政府規定一星期要給工人休息一天,但往往因應需要趕工加班,而失去休息機會。中國的合約勞工,大多來自貧困地區,文化程度不高,常因爲辛勞過度而出現身體不適,心中思念家人而精神困擾。在半封閉的宿舍裡過著隔世生活,除了看電視及打紙牌外找不到甚麽休閒娛樂。人與人之間,矛盾叢生,也彌漫了不少的孤寂和鄉愁。爲了達成更有效的管理,領導上曾對工人的作息生活都有嚴格的指標。又因伊斯蘭保守的法律與文化,男女間不可隨便往來,因此形成勞工們都住在宛如半封閉式的營舍,外界難以有機會接觸工人。有一位熱心的弟兄帶領我們像在戰地一般的爭取時間和空間去接觸他們,到宿舍探訪與隊長打招呼,期望打通關節,不時都會遇上一些挫敗。我們深深的祈求上主開路,憐憫這些工人。

 

 

迪拜中華福音教會聚會 (對像是龍城中國商人)        恩雨之家聚會 (對像是中國建築業勞工) Jubi Ali “Chanlaincy”

 

 

有不同國籍的基督徒租用來崇拜及聚會                      不少在迪拜信主的勞工每星期五到教會守聖餐

 

當我們衝破重重障礙將福音帶給他們時,經常出現兩極反應,有些人熱情且反應迅速地接受了救恩。更多的是冷漠的採取觀望態度,在無神論深植心中的同時,也認爲是無稽之談而不屑一顧。當平安喜悅的表現從信了主的勞工臉上展現時,我們心中深受感動,且不斷地感謝主恩。撒旦的工作總是緊隨出現。領導的不滿,故意的刁難,曾下令不得在營舍內聚會查經,特別在聚會時間下令加班,加上工人之間的嘲諷揶揄,層出不斷的壓迫,讓信主的弟兄姊妹深受打擊,內心的掙扎不斷。使人深感安慰的是他們沒有受困於這些患難。主的力量使他們在喜樂的淚水中有更大的渴求,要爭取認識親近所信的主。他們很快的學會了唱詩、禱告,定期的聚會,真理的追求,並熱誠的事奉。因宿舍不允許聚會,我們只有花昂貴的費用租用巴士運送他們去特定的西人教會,租用地方來給他們聚會,雖然困難重重,工人在信仰中的堅定與熱烈,加深了我們行動的決心,物資的缺乏有時也成爲我們的困擾。常常在探訪事工上要使用本地熱心愛主信徒的車輛,來完成任務。讓我們感恩的是,在我們最缺乏聖經詩歌的日子,巴西宣教工場的弟兄姊妹立時奉獻大量的聖經詩歌。從國內火速運送,使整個迪拜華人福音事工得到如甘露般的助益。因此之故,我們在勞工福音工作的範疇內給他們起名叫「恩雨之家」,取其意思爲神恩典中的愛,像沛然下降的雨,降臨在這沙漠中苦澀的群體身上。未來的日子我們期望在衆多不同區域的華人勞工定居點設立更多的福音站。是一種化整爲零的策略。當舉辦大型佈道會或培靈會時,我們又隨時化零爲整。

 

結語:

   

主耶穌說:莊稼已經熟了。也就是說,莊稼十分需要收割的人。在福音要傳回耶路撒冷的呼聲裡,波斯灣顯然成爲一個前哨站。衆多華人的湧現,突顯出他們何等需要救恩。漂泊生涯原就滿載讓人心碎的夢。心中缺乏安全感之餘,導致海外華人在掙扎中渴求平安去祝福,在信了主後,強烈的歸家感使他們有機會將福音帶回祖國大地。當第二代華人子女成長時,本地人的福音工作便落在他們肩上。在意識華人福音需要的同時,主引導我們,提醒我們處身在熾熱的禾場裡,不論環境順逆,以堅定的信心,靠著主的帶領散發出關愛與真誠。生命的獻上不只是一個過程,它是不斷更新,長經考驗,歷久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