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的本质·创造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4:29:18

被中国教育协会评定为“2009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人物金榜——中国教育杰出贡献人物”,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评定为“全国青年创业教育2009年度优秀导师”,这两项荣誉同时属于一个人——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博士。

刘博士的杰出不仅显现于亲手将百余名学生送进世界百强名校,更蕴含于他对于教育本质的思考,以及当代中国优秀人才培养方法的创造、实践与总结。法晚《品学》的“名校长访谈”栏目将用两期专题报道,记录刘博士投身教育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中国教育现状存在六大弊端

·中国教育现状——

思考

当明确了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后,刘煜炎校长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就是中国的教育准备好了吗?

刘校长说:“考察中国学校后,能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学校仍在教知识!”谁也不能否认学校教知识的正确性,但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问:学校只教知识够吗?

刘煜炎校长认为,我们的学校除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们逐渐树立创造的价值观、创造的思维方法,以及在未来协作与合作中需要具备的人品(合作精神)。未来的教育必然要培养学生专一的创造性技能,一名学生最多掌握主副业两种创造性技能,若想成为多工种人才几乎不可能,一个综合项目是由多个掌握专一创造性技能的人才合作完成的。

分析出我们需要的人才与需要的教育后,就不难发现现在学校仍然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刘校长说,这必然阻碍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并呈现出以下六大弊端:

一、教育实践模式单一:公立、应试、计划。公立意味着在教育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学校)间不存在竞争;应试意味着现行教育教学的考核模式单一,带来的是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不多元;计划意味着千篇一律、按部就班的教育、教学,同样没有教育市场的概念,整个行业不存在竞争环境。

二、人格教育缺失:在越来越讲求合作、协作的时代,没有人格的教育,就等同于没有合作精神的培育。

三、创新教育不力:当考试成绩成为教育的一切,谁还敢尝试创新,跃出教育教学大纲半步?

四、技能训练不足:当学知识和做题就能搞定求学阶段的一切时,谁会注意自己会不会剪一朵小花,更别提对技能要求更高的项目了。

五、思维能力底下:当做题成为一种需要熟练的工作,谁还会去考虑“思维”应是具备的能力?

六、盲目追求规模:当校园大、学生多、题量大、分数多成为教育的追求,那么谁还会关注个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3×X与3+X教育的比较

·先进教育经验——

思考

刘煜炎校长说,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便要去发现先进的教育经验,并向人家学习。在教育领域中,拥有更多国际级高校的英国和美国无疑是学习对象。

英国教育

剑桥A-Levels体系

其核心是把对专业的选择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未来职业生涯及想就读的名牌大学,从450多个专业课程中选择最擅长的三门课程参加国际性大学入学考试。

各科考试成绩长期有效。获A的学科成绩长期有效,复读时不用重新考试,学生可把全部精力集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科。每年2次考试机会,没有中国高考全科重考,一考定终身的巨大不可控风险。

A-Levels是英国大学入学考试,也是全球大学普遍接受的入学资格考试,是大学入学前的一种全面准备教育,所以有“黄金标准”之称。

美国教育

五种课程考试

申请入读美国大学需参加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组织的SATⅠ、SATⅡ、PSAT、ACT及AP考试。

SATⅠ:考试内容包括英语语言能力,数学及英语写作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评估考试,不是专业知识测试,一年举行多次。

SATⅡ:是各学科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测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考试。

PSAT:此考试即SAT预考,是入读美国名校申请奖学金的选拔考试,成绩优异者有竞争全美各大学奖学金的机会。

ACT: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考试重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掌握,并检查学生一般学术能力,难度贴近高中生。必考学科为四个部分:英语、数学、阅读、科学。

AP:是大学课程中可超前放在高中修读的课程。AP考试有19个专业37门课程。3分以上的成绩为大多数大学所接受,可在申请大学时折抵学分。

中国与英美

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对比

中国的3+X:不能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科目,不能体现个人专长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不能发挥个人优势,

90%以上的学生入读世界百强名校

·教育实践成绩——

思考

刘煜炎校长如今已可谓桃李遍天下,而且经他的教育、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有90%以上均入读了世界百强名校,(见“毕业生入读世界百强名校名录”)那么刘博士的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模式有何不同?他又采用什么方法将如此多学子送进世界百强名校?答案敬请关注下期《品学》。

中西合璧

成就学子精彩人生

·理想教育模式

思考

结合上述四点思考,刘煜炎校长认为对于中华学子而言,中西合璧才是理想的教育模式。

他说:“为了使孩子获得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能非常向往享誉全球的英、美式教育,非常希望能为孩子找到一种更安全可靠地提供国际先进教育的方式。”

而如何帮助学子们成功获得国际化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模式又包含着哪些细分内涵,法晚《品学》将在4月15日《成就学子梦想——国际化》一文中,通过继续与北京康福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煜炎的对话来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