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对联的故事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3:17:24
俏村妇出句难宋湘
       
    清代乾隆年间,广东梅县有个才子名叫宋湘。他年幼时,不爱学习,如
他在《忆少年》诗中回忆的:“老屋柴扉树打头,青山屋后水门流。受书十
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所以,及至长成之年,尚学识浅陋。一次,
他扛着一根甘蔗去赶集,撞着一位俊俏小夫人的头发。那位村妇要他以对句
作为赔礼,并出句道:
    大蔗八尺长,撩动凤髻
    这个出句,字面极平常,但谐音、转品却复杂。“大蔗”所谐的“大拓”,
以及“八尺”、“凤头”,都是附近的地名。宋湘答不上来,满脸羞愧。后 来,他到饭馆去吃饭,被沙粒磕疼牙齿,痛定细思,突然想出对句:
    小沙从口入,击痛龙牙
    “小黄沙”、“龙牙”以及“从口”谐出“松口”,也是附近的地名。
他懊悔当着村姑面未想出来,从此发愤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才子。
                                    
                           回文联趣谈
       
    回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常指可以倒读的文字,其中以回文诗、回文
联居多。它不仅体现了文人的苦心,也说明汉字的妙用。在此,只说说回文
联。
    回文联,它是我国对联修辞奇葩中的一朵。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对联,既
可顺读,也可倒读,不仅它的意思不变,而且颇具趣味。兹举数例如下:
    其一:河南省境内有一座山名叫鸡公山,山中有两处景观:“斗鸡山”
和“龙隐岩”。有人就此作了一副独具慧眼的回文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龙隐岩中岩隐龙。
    其二:厦门鼓浪屿鱼脯浦,因地处海中,岛上山峦叠峰,烟雾缭绕,海
淼淼水茫茫,远接云天。于是,一副饶有趣味的回文联便应运而生: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其三: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饭馆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过
一副有名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上联是说,客人上“天然居”饭馆去吃饭。下联是上联倒着念,意思是
没想到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乾隆皇帝想出这副回文联后,心里挺得意。即
把它当成一个联,向大臣们征对下联,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言声。只有大
学士纪晓岚即席就北京城东的一座有名的大庙——大佛寺,想出了一副回文
联: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上联是说,人们路过大佛寺这座庙。下联是说,庙里的佛像大极了,大
得超过了人。纪学士的下联,想得挺不错。
    这副回文联放到乾隆皇帝的一块,就组成一副如出一口的新回文联了: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其四:湛江德邻里有一副反映邻里之间友好关系,鱼水深情的回文联,
至今传颂不衰:
    我爱邻居邻爱我;
    鱼傍水活水傍鱼。
                                    
                         吕豪正妙联讽势利
       
    吕蒙正(公元 944—1011 年),北宋时代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太平兴 国进士。他曾于太宗、真宗在位时,三次出任宰相,不但以“智压朝纲”闻
名,而且以正直敢言著称。例如,太宗有一次夸京城繁华,群臣争相称颂皇
帝功德。吕蒙正却当面指出,城外因饥寒交迫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即使在
后来辞官回乡时,他仍然直截了当地告诉当权者,平息战争,节省民财,是
古今治国安邦的上策。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宰相,早年却经历过一段十分辛酸的
生活道路。他多次应举不第,为人又不知变通,和妻子住在一孔破窑中,靠
到“以慈善为怀”的庙寺中“讨斋”过活。然而,那些口头上慈善的佛门弟
子,心底却并非真善良。过去,他们是敲钟开饭,后来见吕蒙正听见钟声就
来乞讨,就开完饭再敲钟。当吕蒙正听到钟声去要饭时,只有涮锅水在等待
着他。看到吕蒙正被捉弄,和尚们自然得意非常。可是,当吕蒙正空手而归,
见到饥肠辘辘,正在巴望着他带回吃食的妻子时,两人只有抱头痛哭而已。
有道是“穷居闹市无人问”。看到吕蒙正贫困交加,亲戚朋友们也都远远地
躲着他,连告借的门也没有。
    世态炎凉,人面高低,有时比自然界的风云变幻还转得迅速。吕蒙正身
贫贱而不移,处逆境而不屈,仍然坚持刻苦读书,结果,在大比之年应举时,
终于中了状元。这一下,可大非昔比了。过去,见了穷愁潦倒的吕蒙正就远
远躲开的亲戚邻里们,这时却像苍蝇见了血似的,纷纷趋身前来,登门送礼,
表示“祝贺”。面对这种情景,吕蒙正不免回想起辛酸的往事。当日贫穷不
第时,世态似冰,人情如纸,看尽了势利人们的眉高眼低。今科中举,人们
却争相逢迎,丑态着实可厌。于是,他愤从心起,才涌笔端,撰写了一副奇
妙的对联,贴在他一直居住的破窑门口: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安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
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指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
四,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这副对联,对那些溜须拍马、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们,进行了辛辣的讽
刺。对联一贴出来,那些送礼的人们看见,免不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开。
                                     
                            乾隆与对联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览西湖时,在灵隐寺见到一位长寿老人,这位老
人时年一百四十一岁。乾隆即兴制了这么一副对联赠给老人: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是一副内含数字运算的对联,上下联不仅词句对仗,而且运算的方式
相同,结果相等。上联中“花甲”,指六十岁;重开者,乘二,则是一百二
十岁;外加三七二十一,合起来,岂不正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中“古稀”,
指七十岁;双庆者,两倍,再加一个春秋,则加上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
一岁。
    相传,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
玉书在酒楼上饮酒。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
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
书一时苦思莫对。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 二字拆开。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
出几点。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水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
生赐教”。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
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
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据说,打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
联戏人了。
                                     
                        怨刻薄先生对萝卜
       
    有一家富户,极是吝啬刻薄。他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每顿饭只给一盘
萝卜作菜,天天如此,从不变味。先生虽有怨气,却无由发作,只好将就着,
忍耐着。
    有一天,主人在吃饭时,要考他儿子对课。先生预先叮咛学生说:“席
前令尊出句时,你看我筷子夹何物,便以何物对之。”学生怕对错了父亲责
怪,便把老师的话牢牢记住。
    在考对时,富翁出上句说:
    核桃。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夹的是萝卜菜,对道:
    萝卜。
    富翁不大满意。他又出一句:
    绸缎。
    学生瞅瞅先生的筷子,又对道:
    萝卜。
    富翁斥道:“萝卜对核桃,尚说得过去;绸缎如何可用萝卜来对?”先
生解释说:“这是谐音对。‘萝’谐绫罗的‘罗’,‘卜’谐布匹的‘布’,
有何不可?”富翁一听蛮在理,又给儿子出一句:
    鼓钟。
    学生见先生筷子上仍然夹着萝卜,便对:
    萝卜。
    富翁说:“这更对不上了!”先生又解释道:“这还是个谐音对。‘萝’
谐锣鼓的‘锣’,‘卜’谐铙钹的‘钹’,是对得很工稳的。”富翁语塞,
接着再出一句:
    岳飞。
    先生又夹起萝卜菜,学生照样对道:
    萝卜。
    富翁生气了,恼怒地冲着先生说:“你为什么就只给学生教下萝卜二字,
让他来对?”先生不慌不忙地说:“你天天叫我吃萝卜,我眼睛里看的是萝
卜,肚里装的也是萝卜,你不让我教令郎对萝卜,我肚子里还有什么货色
呢?”富翁听罢,无言以
                                     
                            名人墓联
       
    离西泠的岳坟不远,有一座苏小小的的坟墓。苏小小是何许人,恐怕有
很多人不知道,可是看过香港电影《苏小小》以后,便知道了苏小小的为人 了。她是南朝时的一个歌妓,正像电影里所描写的,她很看重才子,甚至可
以慷慨解囊相助;她也钟于爱情,最后以情死。唐代某著名诗人李贺为苏小
小写过一首诗,很值得一提: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全诗境界幽冷凄绝,仿佛苏小小的幽灵就在我们眼前,她依旧坐着油壁
车在等待着她的意中人。读后令人感到有一种飘忽、凄恻的意味。有人为苏
小小墓题对联:
    桃花流水杳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苏小小的墓旁有慕才亭,亭中也有对联:
    湖山此地曾埋玉;
    花月其人可铸金。
    明代的著名才子唐伯虎现在也是尽人皆知的了,电影《三笑》便是根据
小说《唐伯虎三笑点秋香》改编拍摄而成。唐伯虎名寅,号六如,是著名的
画家,与仇英、沈周、文征明等被称为明四家。因为他风流倜傥,不慕功名,
又很有才气,因此,历史上关于他的逸闻、佳话流传有不少。他住在苏州,
筑有桃花坞,曾写过《桃花坞》一诗,反映了他的不慕功名、不求富贵的思
想,及“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的生活情趣。俞平伯先生曾指
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受唐伯虎的影响。其实唐伯虎对曹雪
芹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唐伯虎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祠堂,也题了一些对联,
如:
    才子风流,岂在色字;
    名贤忠正,不附权奸。
    沧浪亭中,吴郡名贤占一席;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
    究竟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地认识他,前一联做了一定的评
价。清代宋荦在苏州任职时,曾为唐伯虎修墓,有人题对联:
    在昔唐衢常恸哭;
    祗今宋玉与招魂。
    宋荦在当时也是有名的文人,因此,这副对联含有才子怜才子,惺惺惜
惺惺之意。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争天下,兵败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境内)。
成败千古事,留与后人评。两千年来,人们并没有忘记项羽。安徽和县有后
人修的乌江项王祠,祠中有一副对联: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是豪士,临祠大哭,至今墓木为余悲。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项羽本纪》,是大家熟悉的篇章。杜师雄则是
宋朝和州的歌者。“霸王别姬”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安徽的灵壁县还有虞
姬墓,碑文是:“西楚霸王虞姬之墓”,两旁有一副对联: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安徽合肥还有著名的包公祠堂,大门两旁有对联:     中贤将相;
    道德名家。
    正面祠堂中有楹联三副,现录其一:
    照耀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
    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对联不仅在国内流行,而且流寓海外的侨胞中也都在运用。香港《地平
线》载文谈到,1871 年印尼日里烟园中有五名华工,因不堪虐待,起而反抗,
将荷兰监工打死,被捕后坚贞不屈,最后惨遭杀害,后人在棉兰郊外建五祖
庙,庙内有一副楹联:
    立胆义为昭千古;
    存心从忠著万年。
    藉以表彰忠烈,扬威海外,对联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