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08:03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探究实验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   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三、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四、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准备未发芽的种子若干教师准备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预先种植的几组的对照实验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棵: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1、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外界条件有哪些?”(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1 2 3 4 5 6 处理方式             探究的条件 水 空气 温度 预期效果       实验结果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2、种子萌发的过程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2 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个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得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三、课堂小结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四、作业课后回家利用两个花盆,用沙子栽培两株植物,一株只浇水,另一株除了浇水外,还施加少量的氮肥,定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如何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机会,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 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 将自己对生物学的学习内化为一种需要, 一种乐趣和一种强的内趋力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发兴趣产生兴趣, 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所吸引, 从而促进他们去分析研究,这也是吸引他们探究能力形成的必经途径教师在创设探究性的情境时, 应注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我们的课堂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手段, 激发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激趣。可以先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小麦种子萌发的课外小实验(选取100 粒去年的小麦种子和100粒五年前的小麦种子, 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并数出已萌发的小麦种子的数值) 在导入新课时, 针对课前小实验问: 是否所有的种子都能萌发? 在同等的外界条件下, 为什么两类种子萌发有差别? 两组实验开展的条件有何异同点? 你是如何培养小麦幼苗的? 在这一过程中, 种子萌发还需要外界条件吗? 由此引导学生作答: 种子的萌发需要条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可能有: 水土壤阳光空气温度等学生由于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取, 使学生感到科学原来就在身边从这里可以看出, 教师的激情引趣, 为进一步探究提供了很必要的情绪基础2 营造氛围, 使学生乐于探究营造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 从而真正地表现自我,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首先,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支持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 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依据提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其他可能的条件,做出假设,组织学生对这些假设进行分析讨论, 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假设。让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先天性和后天性素质差异很大。教师应按学生的“基础、能力、态度、提高程度”等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估,促进学生在实验、竞赛和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及时地在评估中给学生的兴趣之火助燃。3、帮助学生制定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已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依据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确定知县自已的教学目标,并引发学生对目标,采取相应的策略。……4、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更重要的是在于过程而不是完全相同的结果。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让他们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注重对学生探究的启发。探究的步骤为:(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与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或者是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能以书面或是口头的形式表述出来。(2)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利用自已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预测结果。(3)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资源,设计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或实验方案。(4)检验假设:引导学生依据自已的实验设计,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包括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结果等步骤。(5)得出结论:引导泩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后期处理。(6)表达交流:学生在各项工作结束后,撰写研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