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军在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04:25
手头有一本沈阳军区组织编写的有关抗美援朝的书,1988年出版,书上标明是“内部资料”,印刷了3000册。我大概是1996年或1997年在旧书市场上发现此书,当时互联网还远不如现在普及,估计即使是当时的军事爱好者对书中的很多内容也知之不多。不过十几年过去了,当今社会网络普及,有关抗美援朝的很多内容在网络上就很容易搜索到,所以书中的很多内容对于现在的军事爱好者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秘密了。当然,这本书到现在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此书的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到抗美援朝的背景、决策、后勤、部队轮战、运动战、阵地战、抗登陆作战、坦克战、空战、防空、伤员救治等等很多方面),有些方面是“热门”话题(知道的人很多),也有些方面是“冷门”话题,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这次要写的有关16军的内容就比较“冷门”。

我个人看法,有关16军的内容能入选沈阳军区组织编写的这本“内部资料”,大概是沈阳军区自己下属部队的“照顾”。因为16军入朝晚,等16军到达38线前沿阵地的时候,已经离停战只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了,志愿军在此期间也打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金城战役,但16军的阵地并不在金城战役的地域,16军那一个多月的军事行动比起兄弟部队来说,实在没什么突出的地方。16军没什么“热门”话题可说,但“冷门”话题还是有的可写,就是这些别的部队不怎么提及的“冷门”话题,倒可以让广大军事爱好者更全面的了解当时的战争。
(PS,此书涉及到沈阳军区下属其他几个军的内容有:
39军的云山战斗;
39军的横城战役中穿插行动;
40军的两水洞战斗;
68军“奇袭白虎团”战斗;
64军的马良山战斗;
23军的石岘洞北山战斗。)

16军很早就准备入朝参战了,1951年初16军就开始准备了,16军47师甚至曾经短暂入朝准备抗击美军在朝鲜东海岸登陆(47师这次入朝仅几个月就又撤回来了)。直到1952年12月,16军才正式入朝,也就是说,16军入朝前准备了近两年时间。准备时间这么长,原因多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队换装。

很多人都听说过,最早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是手持“万国牌”武器把美军为主力的敌人赶到38线的,“万国牌”武器别的弊端不说,最令人头疼的是弹药的补充很麻烦,很多部队都遇到过枪炮与弹药不配套的情况。所以部队换装势在必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部队只能统一换装为苏式武器。最早中方从苏联手中“买”到的是36个师的轻武器,从“轻武器”这个词就可以看出这36个师的轻武器不包括重武器。再后来中方从苏联手中“买”到的是60个师的全套装备,既然是全套装备,那么部队的编制就要按照苏军部队的编制来改编;也就是说前36个师的轻武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武器将就现行编制”,那么后60个师的全套装备只能是“编制适应武器”了,部队的编制首先就要改,这方面就会花很多时间。

我看到的这本书只是介绍了16军的一些情况,没有详细提及全军的这次换装。在某网站,我看到有网友说这60个师的全套装备是1954年才全部到货的(这时朝鲜战场已经停战了),中方对60个师的全套装备是送给朝鲜人民军3个师的装备,留1个师的装备作为科学研究之用,真正装备部队只有56个师的装备,而且由于到货时间晚、部队换装周期长,实际到停战的时候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只有原11军的32、33师和原16军的46、47师共计4个师是这种全套苏式装备的步兵师(入朝时,32师加入16军编制,33师作为独立师,所以16军是唯一一个按苏军编制装备的陆军军)。也有网友说,第1军的3个师的情况与16军类似,也是按苏军编制装备,但各师所属的坦克部队没有入朝。看来这56个师的装备的应用情况还比较复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16军的装备无疑是最“齐全”的。

我看到的这本书中提到:当时16军46师下辖3个步兵团(每团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6个连),1个坦克团(1个坦克营、1个自行火炮营)、1个炮兵团(3个炮兵营)、1个反坦克炮营、1个高炮营以及其他直属分队,实有16100多人,其编制比兄弟部队大不少。

1952年12月,中央一声令下,16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西海岸,准备进行抗登陆作战。16军到达38线前沿阵地后1个多月,朝鲜战场就停战了。16军入朝晚,但回国的也晚,在朝鲜的时间很长,在三八线上驻扎的时间也很长。当时在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基本上是“先入朝的先回国,后入朝的后回国”,16军作为最后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按计划也是最后一批回国。本来按计划志愿军最后一批部队是1956年回国,但1956年世界局势比较紧张,先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批斯大林,接着波兰国内形势紧张,到了下半年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一时间世界局势有点“西风压东风”的势头。于是1956年、1957年,志愿军部队回国的进程暂停了,一直到1958年才全部回国。16军在朝鲜待了5年多,在三八线驻扎了将近5年。

停战后的38线处于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仗是不打了,但双方仍然剑拔弩张,随时防备冲突再起,事实上“零星”的冲突也时有发生。现在我们知道双方的停战状态维持了50多年,可当时守卫在38线上的军人们不可能预知未来,神经始终是蹦紧的。

38线南北各2公里的范围是“非军事区”。要不加以说明,基层官兵有时候也不了解有关“非军事区”的种种限制。按停战协定,“非军事区”内一切军事设施要被拆除、平毁,除双方确认的有严格数量限制的军事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随便进入“非军事区”。一些基层官兵误认为38线以北的非军事区反正是我方控制地区,可以随便进出。于是,停战初期,有官兵在38线以北的非军事区洗衣服、游泳、打猎……上级有关部门加紧教育、宣传,让基层官兵知道并理解停战协定的种种规定。

就在这种“不战不和”的状态下,16军待了近5年,既要随时保持警惕,也不能随便“惹是生非”。部队虽然在国外,正常的“老兵退伍、新兵入伍”还是要进行的。16军也注意调整部队、人员在前沿阵地的轮换,保持士气。

虽然停战了,但38线上并不平静,南方常有特务、军事侦察人员潜入北方,甚至有胆大妄为的南朝鲜军人去移动38线上的标志物(当然是往北移动了)。16军针锋相对,严密注意对方的一举一动,近5年的时间内抓了40多个从南方潜入的人员。有一次,16军发现对方人员有异常举动,于是就加强了警戒,并通知了临近阵地的朝鲜人民军,结果几天后,南方一潜入人员被朝鲜人民军捕获,此人虽然没有成为16军的“猎物”,但也成了中朝军队协作的“成果”。(在别的书上看过这么一个例子,战争期间,一次美军的侦察人员要在夜间深入中朝军队阵地侦察,自己准备了很多,但没通知友邻部队,结果出发时友邻部队不知什么原因打了一晚上照明弹,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美军的侦察人员在草地中趴了一晚上也没找到机会出发,只好放弃此次侦察行动。看来在战场上友邻部队的协作也很重要。)

“来而不往,非礼也”,面对南面猖狂的挑衅,16军也没闲着,拿出了人民军队的看家本领:对敌人展开“宣传攻势”。仅据两个师的不完全统计:就主动与敌方人员接触443人次,联欢44次,接近其士兵1539人。效果嘛:对我方政策表示理解和同情的有377人,脱离敌方投向我方10人,还有南朝鲜士兵主动将部队换防消息提前通知我方。另外,中朝方面截获的一份南朝鲜国防部的文件中也提到:(大意)铁原方面共军经常对我军(南朝鲜军)进行宣传,双方颇无敌意,我军(南朝鲜军)士气堪忧……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回国内,16军也结束了在朝鲜的历程,从此划归沈阳军区隶属,一直到现在。
16军入朝后,首先开赴朝鲜西海岸,1953年6月又开赴38线前沿阵地,就是说16军在停战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行军。在朝鲜战场,志愿军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防空。当时美国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的空中优势很大,当然中朝方面(包括没有公开但实际参战苏联空军)的空军、地面防空部队也是逐步增强,但总的来说,空中优势还是在敌方。如果像在国内正常行军那样很多人马排成长队,浩浩荡荡地行军,场面倒是很壮观,但很容易被敌方发现目标并遭到轰炸,蒙受损失,还要耽误行军时间。

对于这种情况,志愿军方面早就总结出了经验,其内容就是“多梯队逐段跃进”。所谓“多梯队”就是多路人马按照不同路线、拉开各行军梯队的间距、在不同时间分别开进,简单说就是不要很多人马挤在一起。由于每个行军梯队人马不多,使敌人不容易觉察到我军的大规模调动,我方遇到空袭也容易组织隐蔽和转移,即使最坏的情况,一个行军梯队受到损失一般也是伤亡人数有限。

当时16军的装备虽然先进,但当时还没有实现“摩托化”或“机械化”,有的部队、分队可以做到摩托化行军(比如坦克部队就可以自行开进,有的部队也有一些卡车),在某些地段部队还可以乘火车,但大部分步兵还是得步行,很多物资还得用马车运送。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同开进速度的部队在一起行军也不太现实,各部队、各分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每个行军梯队的人数较少有利于防空,但也不是越少越好。每个行军梯队的人少了,行军梯队的数量就要增加,相关的组织、通讯问题也随之而来。16军下属部队比较多,编制比较大(每个步兵营下辖6个连),16军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后制定的原则是每个行军梯队的规模以营或加强营(或相当于加强营规模)为标准。

我看到的这本书中提到:46师按照“多梯队逐段跃进”的原则行军,所遇到的最大的一次空袭损失是在从朝鲜西海岸开赴38线前沿阵地过程中,138团的一个行军梯队乘火车行军,在火车站下车时没有遵守上级“在火车站下车时不能在火车站停留,部队集合地点要远离火车站”的指示,在火车站整队集合,突遭空袭,伤亡203人,教训深刻。除此之外,46师的损失不大,例如136团刚入朝时为躲避空袭在野外隐蔽时候有部分人员冻伤,137团1营刚入朝时在空袭中亡4人伤2人。连一次“亡4人伤2人”的空袭损失都记录在案,看来46师的防空效果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

书中还举了一个行军梯队灵活处置当前情况的例子:46师师部所在行军梯队在从朝鲜西海岸开赴38线前沿阵地过程中,行至某地先按原计划休息,师领导这时了解到前面行军区域经常遭到美军空袭,但美军空袭比较有规律,基本上每天都是“定时定点”来轰炸,要是46师师部所在行军梯队还是按原计划休息后再行军,很可能正赶上美军的空袭,师领导临机处置,一声令下,停止休息,再赶一段路,“跳”过前面这段地域。等美军“按时”前来空袭的时候,46师师部所在行军梯队已经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