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恶少”张春桥为何受江青青睐步步高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0:27

“文坛恶少”张春桥为何受江青青睐步步高升

2009年11月22日 21:34     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 【大 中 小】

张春桥(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相关阅读:

张春桥真实身份揭秘:潜伏中共的国民党特务

    得到柯庆施的赏识,鲁迅眼中的“文坛恶少”竟然坐上了华东新闻出版局负责人的金交椅

  张春桥,1917年出生于山东巨野,其父是国民党内搞卫生工作的一个处长,家里很有钱,有洋车,有佣人。张春桥是一个交际广泛、四处活动的人物。1932年入济南正谊中学。1933年就已非同凡响,踏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反动组织“华蒂社”的发起人及中坚分子,并在“华蒂”创刊号上发表了小说《银玲》,第2期发表了小说《秋》。可见,张春桥很早就显露了他的特点:在政治和文学的双重轨道上运行。1934年夏,张春桥从正谊中学毕业后,秃笔一枝,浪迹于济南文坛,自命为“前进作家”,目空一切,对施蛰存、老舍和臧克家发动进攻,也不把郭沫若、鲁迅等放在眼里,小小的张春桥,真乃一只文坛刺猬、十足的“文坛恶少”!

  1935年5月,上海的四马路上,出现了张春桥瘦削的身影。他担任上海杂志公司的校对员,校对之余,投稿于上海各报纸、杂志,相继在《大晚报》及《大晚报》副刊《火炬》上发表《行之端》、《土枪射手》、《我控诉》等文章。此后,他成了明里是《火炬》副刊主编、暗里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崔万秋的打手,化名为“狄克”向鲁迅射出冷箭,在《火炬》副刊“星期文坛”上,发表了一篇《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寒光闪闪的文章,后又给鲁迅写信,攻击、抹杀鲁迅。鲁迅对此极其愤慨和轻蔑,作《三月的租界》、《出关的“关”》二文进行反击。可是,在鲁迅辞世之后,张春桥居然挤出了眼泪,赶紧把自己化装成“鲁迅的学生”。这个文坛无赖,竟写起悼念的文章来。由此可知,小小的“狄克”,两面派手法已经颇为到家了。难怪,他后来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明里是人,暗中是鬼,对于这种化身之技,变脸之术,他早已颇为精通了。

  1937年8月13日,枪炮声震撼着上海城,张春桥离开上海,前往济南,住进了济南市警察局长赵群弼的家中。同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济南危在旦夕,赵君弼准备逃命。这时,张春桥才从牙缝中挤出几句话:“赵局长,我要去延安。”

  踏上延安那片热土才几天,张春桥的胸前便挂起了一枚“中国红军创立十年纪念”的红星章,他终于混入了红色的洪流。到达延安后两个月,便写起了“延安通讯”,凭借着“化身之技”,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晋察冀日报》副总编,不时地与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产生摩擦,他向邓拓射出了冷箭,向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写了针对邓拓的告状信。幸亏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彭真了解邓拓,使“狄克”诬告失败。历史的现象,常常周而复始。“文化大革命”开始之际,“狄克”伙同姚文元整邓拓,彭真又一次出面保邓拓,只是这时“狄克”已经得势,把邓拓连同彭真一起打了下去……

  1947年,《石门日报》在石家庄出版了,张春桥奉调出任《石门日报》社社长,他很得意,他的顶头上司是情投意合的柯庆施。柯庆施不久被任命为石家庄市市长,张春桥被他看中,任命为石家庄市政府秘书长兼《石家庄日报》社社长。在石家庄的这段共事,后来成为张春桥跳“龙门”的契机。

  离别大上海十二载,张春桥终于回来了,而且成了华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走马上任之后,他意识到这个“副”字太碍手碍脚了。正局长是恽逸群,兼《解放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又兼华东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恽逸群跟邓拓一样疾恶如仇,不留情面,这使张春桥怏怏不快,恽逸群成了压在他头上的一块“石头”。张春桥对《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辑这把金交椅垂涎三尺,他想撬掉恽逸群这块大石头,坐上这把可以左右上海舆论的金交椅。张春桥开始交运了。《解放日报》漏登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斯大林元帅电贺毛主席》的电讯,一些人狠狠地乘机攻击恽逸群,其中的“积极分子”之一,便是张春桥。事态扩大,导致了恽逸群的下台。张春桥乘隙而入,取而代之,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金交椅。这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的职位,他可以利用报纸,捧一些人,攻一些人。特别是报社的《内部情况》直送中央和上海的领导人物,他的《内部情况》三天两头要一两个局、部以上的领导干部审阅。他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是一个消息灵通的所在,上海各界的一举一动,他都马上知道,他了解上海的脉搏,上海的三教九流,为他日后成为上海的统治者打下了基础;这是一个“通天”的位置,作为《解放日报》社长兼总编,张春桥三天两头与上海党、政、军首脑人物聚晤,以至与中央领导建立经常的联系。张春桥坐上这把金交椅,从此便一步步直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