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3:59
作者:流星    更新时间:2010-4-30
一、引言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天瑞)
这是中国两千多年前的一则寓言故事,叫作杞人忧天。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杞人忧天早已成为妇孺皆知的笑谈,忧虑天塌下来的人大概没有了,然而,为气候变暖困扰而“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却与日俱增,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灾难的代名词。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工业化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的能源消耗(特别是化石能源)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全球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山融化、冰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死亡、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严重威胁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国家机构、政府要员,权威组织、知名专家。。。言之凿凿!一时间,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成了全球主流媒体炙手可热的焦点,成为各国政治家、政府要员几乎一致的共识,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以此为彰显素质的时髦话题。更有甚者,一个太平洋岛国的一大群政府高官居然钻到海底去开会,以警示气候变暖的危机。
情况果真如此吗?是气候在变暖还是我们的头脑在发热?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保持清醒和冷静。
二、所谓气候问题
大概70年代,科学家把气候变暖作为一个全球环境问题提了出来。80年代,这一问题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议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上,通过并开放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哥本哈根协议》,气候问题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内一个重大国际问题。
这里其实有四个问题(或者说是概念),必须明确。一是气候变化;二是气候变暖;三是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四是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温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通俗地讲,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即气候变暖或者变冷;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即气候异常加剧,极端气候现象频发。气候变化在学术界成为问题是非常正常的。
气候变暖是指一定时期统计意义上的全球气温平均值升高的趋势。
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有两种可能,即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与温室气体无必然联系。
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理论上有两种情况:即气候变暖导致环境灾害频发,气候变暖与环境灾害无必然联系。
以上几个问题是很严肃的,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果你把这几个问题混为一谈,甚至划上等号,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全球气候变暖了吗?
作为国际社会气候问题科学智囊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认为:有“明确无误”的证据表明全球正在变暖;人类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所致;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在280ppm,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3℃到0.6℃,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到25厘米,到2050年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到2100年,可能上升5至6度。。。
果真如此吗?其实,对这种观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IPCC关于全球变暖依据的是150年来气象站的气温纪录。亨茨威尔亚拉巴马大学大气科学教授约翰.克里斯蒂对东非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亚拉巴马州的气象站进行了调查,他得出结论认为,城市化、土地使用变化和不断迁址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这些气象站采集的数据,以此为依据是不科学的。其他科学家也证明了气象站周围小环境的变化对测量数据的影响。
IPCC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到2035年,全球变暖将使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消失!后来在外界质疑下,报告作者不得不承认这个论断是从1999年《新科学家》杂志对一位印度尼赫鲁大学不知名的科学家哈斯南的采访中引来的,而哈斯南本人后来承认自己完全是出于猜测。
最典型的是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发生了著名的“气候门”。 2009年11月,一名电脑黑客攻击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窃取了英国气候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内容,也由此窥探到过去十几年里气象专家们之间私下的思想交流内容。东安吉里亚大学气候研究所(CRU)所长菲利普.琼斯教授负责两套主要数据,这些数据提供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撰写报告。他的全球气候数据成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各国政府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气温数据,当然更是预计全世界气候变暖灾难的依据。电邮透露出来的事实表明,这帮科学家们一直在竭力隐藏或者操纵数据,把以往的气温纪录压低,向上“调整”最近的气温,以此来制造气温加快上升的感觉。琼斯教授因“气候门”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以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为专业依据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乃至刚刚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正式文本中,根本没有“气候变暖”这个词!而是自始至终以“气候变化”表述,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可信的数学物理模型描述气候变化,将来很长一个时期可能也不会有,因为这的确太复杂,太困难了。仅仅依据过往漏洞百出的数据推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本来就是不严谨、甚至是不严肃的。很多学者认为,地球有变暖的时候,也有变冷的时候,有它自身的规律,并不是人们宣传的那个样子。地球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人类的历史也以百万年计,区区百十年的冷暖,在地球漫长的气候变迁中连一个微微的寒战都算不上。
四、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罪魁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得不假设气候变暖的存在。
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全球气候系统非常复杂,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非常多。涉及太阳辐射、大气构成、海洋、陆地和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活动的变化对地表大气温度的影响可想而知!海洋、陆地等自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则是一个长期的、不确定的、人类不能左右的重要因素。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消耗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这也正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几种影响因素中,温室气体的作用应该是微乎其微的,而主流观点却大有把它视作罪魁之势,言气候变暖必唯温室气体是问。其实它只不过是个帮凶。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个帮凶吧。地表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表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地外空间的速率决定的。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学术界普遍认为,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请注意,二氧化碳只是其中之一。而不幸的是,在普通人的意识中,二氧化碳已经成了温室气体的别称。那么它在温室气体中又是怎样一个角色呢?
根据地球的半径和地面压力,可以计算出地球大气的质量约51000000亿吨。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占比:0.038%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占比:0.058%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保有质量:约30000亿吨
每年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约230亿吨
大气成分主要是氧气和氮气,二者占到90%以上,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很少的,目前约占0.038%(体积)/0.058%(质量)。每年目前全球排放约230亿吨,占大气质量的0.00045%,占大气中现有二氧化碳总量的0.8%不到。
然而,同为温室气体的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可达4%(体积)/2.5%(质量),当然这个数值会因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二不同,且存在很大差异,其在空气中的平均含量比二氧化碳含量要高出数十倍、上百倍!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只占温室气体总量的2%左右,而水蒸汽则占到90%以上。如果把温室气体比作西瓜,那么二氧化碳只不过是一粒芝麻!我们知道,水广泛存在于地球,随时能补充到大气中,这个温室气体又怎么控制呢?于是联合国《京都议定书》竟大方地将这90%的水蒸汽从控制的温室气体名单中忽略掉了!
另外,化学上有个雷沙特列原理,大意是:平衡的化学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力、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浓度),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改变)。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就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后,将加快自然界植物的生长,从而光合作用增强,碳水化合物增多,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轻温室效应,降低大气温度,这是一种自我调节。这只是地球环境自我调节之一,当然还有前面所说的海洋和陆地变化对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
由此可见,而把人类活动作为气候变化的罪魁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五、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我们还是要假设气候变暖的问题是存在的。那么,气候变暖会导致自然灾害加剧吗?显然,目前主流媒体和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在2007年的报告中宣称:全球变暖已经影响到全球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请注意,它说的是“影响到”,而其实质无疑是“加剧”,不可能是“减弱”,这只不过是它做贼心虚的文字游戏罢了。
然而学术界对此并不统一。2010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联合国错误地将全球变暖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文中披露,IPCC的结论所依据的是伦敦风险咨询公司研究部主任罗伯特.穆尔伍德2006年撰写、并未发表的论文。而该论文于2008年才正式发表,并且其论点已经变为:“我们发现断定全球气温上升与灾害造成的损失之间的统计数字关联没有充分的依据。”而IPCC一直到2009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召开都未公开进行澄清!
关于这个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表述是:“承认地球气候的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
《哥本哈根协议》的表述是:“3. 所有国家均面临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看清楚了了吗?是“气候变化”而不是“气候变暖”;是“不利影响”和“负面影响”而不是“灾害”,其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必须理解这些词句的准确含义,而不能想当然,这一点非常重要。
再退一步讲,即使存在气候变暖,并且气候变暖也如权威机构和主流社会认为的那样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加剧。那么又怎么样呢?人们一提到自然灾害往往是谈灾害而色变,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区。因为,所谓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破坏和损失,还有财富和利益。例如,台风会给沿海居民造成生产、财产乃至生命的损失,但同时也给陆地带来充沛的降雨,这正是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环境所必需的。2009至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严重旱灾,其直接原因就是印度洋台风登陆该地区的次数急剧减少。同样,洪水和沙尘暴对丰富、改变区域耕地的土壤成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是气候变暖本身,也会造成植物生长旺盛,农业产量增高。即便是海平面上升,也不是一无是处,据说最近一个小岛的消失就化解了两个国家多年的领土争端。。。遗憾的是,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够。
自然界本就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现所谓的“灾害”是正常的,而风调雨顺、温文尔雅反倒是不正常的。人类要做的是去认识和适应这些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充分发挥和利用变化带来的好处,而不是试图去改变这种变化。须知,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愚公移山只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六、问题的背后
显而易见,气候问题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个已经演变成气候变暖的伪问题。
应当承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等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的文件,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原因、影响的认识和表述是比较谨慎和严谨的,虽然他们客观上对问题的发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各国政治家、国际媒体和无良学者的炒作下竟成为一个制约人类发展的国际问题。气候问题从一个学术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联合国气候大会变成了世界各国间利益博弈的战场。
从气候变化,到气候变暖,再到控制碳排放,其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生存发展的阴谋!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典型阶段(可以商榷)。
第一阶段:从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型集成电路的出现的200年。其特点是以传统制造业发展为龙头。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的30年。这个阶段可以称为互联网信息时代。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创新”至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大约20年。该阶段可以称为“金融创新”时代。
人类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获取利益和价值的过程。归纳起来,能够带来价值和利益的方式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煤炭、石油、矿藏等)、人力资源创造(包括普通劳动力和智力即科技创新),还有战争掠夺。工业革命250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西方在获取利益和价值的过程中一直占据着绝对领先优势。第一阶段,西方列强以传统工业制造业优势和对外掠夺战争,领先发展了200多年。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传统工业优势逐渐消失,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了它们的杀手锏。然而,也正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交流不断加剧,这种优势很快便不好使了,杀手锏原来是一柄双刃剑。于是,“金融创新”应运而生。所谓“金融创新”说白了就是在华丽包装下的以次充好,就是在复杂规则下的骗人把戏!既然是骗人的把戏,自然不会持久,于是只玩了20年便露馅了。在上述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依靠正义的科技创新、非正义的战争掠夺和令人不齿的骗子伎俩,获取了大量的世界财富,同时也培养出难以抑制的贪婪。随着世界各国逐渐觉醒,特别是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他们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有关数据表明,世界石油探明可开采储量约为1645亿吨左右,可以开采40年;天然气探明可开采储量约为178万亿立方米,还可开采60年;煤炭探明可开采储量约9300亿吨,可开采140年。。。僧多粥少,发展中国家几十亿穷棒子嗷嗷待哺,石油的价格从几美元涨到一百多美元,怎么办呢?靠劳动力创造价值干不过发展中国家那群穷棒子;科技创新吧,技术保密的难度太大,那帮穷棒子也不是省油的灯。看来只有动用非常手段了——欺骗和战争,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低碳经济时代”开始了。为什么要“低碳”呢?因为全球变暖,这叫师出有名。这一招不仅师出有名,而且一举两得——一方面通过贩卖低碳技术可以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低碳这根绞索抑制穷棒子国家的发展。
这就是问题背后的本质!
七、保持清醒的态度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科学家的良知、权威机构的公正是靠不住的。
气候变化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等于人类末日。
对于“低碳经济”,我们则应采取科学的态度。一方面“低碳经济”与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没有科学可信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世界资源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节能减排、科学发展应当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要适时适度,坚决捍卫国家的发展权。
当今世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西方国家的民主、文明只不过是贪婪的面具。阴谋、欺诈无处不在,战争掠夺从来就没有停歇,当黔驴技穷时,更大规模的战争掠夺将会拉开序幕。
关键字:气候变暖 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