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07:11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喝酒的时候,有个朋友说过这样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什么叫有钱?有钱了就是富有么?你反过来想想,其实真正富有的人应该是一无所有的人,而不是应有尽有的人。

  我闻言大骇,央着要他解释一下。

  他呷了口酒缓缓道:一个乞丐一天讨得几顿饭,他可能就会因为不用挨饿而高兴。如果是一个千万富翁,他赚了一千块钱可能都不觉得自己是赚了钱了,若一桩生意赔了三十万,他心情会好么?即使三十万对于一千万来说不算什么。这就是贫富之间心态的差距。你觉得那种活的比较开心?

  该怎么解释这段话呢?

  或者可以笼统的概括为:越是拥有越是贪恋不甘害怕失去,反倒不如一无所有来的轻快来的洒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时候,人就会变得一往无前,无畏无惧,然后就会变得很强大。失去其实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失去,就无法再度拥有。

  这种观点在职场上,应该算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成功要素。

  如果马云当时只是满足于中国黄页做出的成绩,可能就不会有以后的阿里巴巴。把以前的成绩推倒,从头再来,这是一种惊人魄力。

  阿里巴巴成立初期,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网络公司,18个创业者每一个都是可以上马为将下马为相的角色,大家合伙凑了五十万的资金,经营没有上轨道的时候,甚至是向员工借钱然后发工资。

  后来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阿里巴巴终于在业内有了一些名气,但在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资金的瓶颈。于马云又开始奔走于各大风投,为阿里巴巴募集资金。就在这个时候,现在担任阿里巴巴CFO的蔡崇信的一个在投行高盛的旧关系为阿里巴巴解了燃眉之急。以高盛为主的一批投资银行为阿里巴巴提供了500万美元的投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机遇也随之而来。1999年秋,日本软银的总裁同时也是当时亚洲首富孙正义约见了马云。孙正义直截了当地问马云想要多少钱,而马云的回答却是他不需要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回答:“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这个经典的回答并没有触怒孙正义,却让马云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见面之后,马云和蔡崇信很快就在东京又见到了孙正义。孙正义表示向阿里巴巴注入3000万美元的投资,并占有30%的股份。但是马云认为,钱还是太多了,经过6分钟的思考,马云最终确定了2000万美元的软银投资,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绝对控股。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这让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了困境,甚至关门倒闭。但是阿里巴巴却安然无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网站从来没有乱花钱的习惯,即便在他获得了2500万风险投资的时候。更重要的是马云那种一往无前的信念。当时他对他的同事们说:“我们即使跪着活,也要活着一天。”那段时期,全社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阿里巴巴尽管不缺钱,业务也开展地分外艰难。马云提出关门把产品做好,等到春天再出去。 即使在后来遭遇到“非典”之时,马云的永不放弃的信念依然感染着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所有的人都在家办公,但是业绩却不降反升,成为一个奇迹。冬天很快就过去了,互联网的春天在2003年开始慢慢走来。2004年2月17日,马云在北京宣布,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的巨额战略投资。这笔投资,是当时国内互联网金额最大的一笔私募资金。之后的故事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里软件,一直到今天走向上市。

  阿里巴巴从小虾米到巨无霸的成长历程中,出现过很多从头再来的局面。实际上对于马云来说,他把那种一无所有的乞丐精神演绎到淋漓尽致。从一名职业教师,到办起一个翻译社,再到创建中国黄页,到创建阿里巴巴,到收购雅虎中国,始终都保持着一种乞丐的富有,也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执着精神,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得蔡崇信先生放弃年薪几十万的副总裁职务到阿里巴巴拿几千块钱的工资。

  有钱时也要保有没钱的心态和魄力,没钱时要有有钱的稳健和理智。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反过来说,正是有了问题,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

  兵法上说,这叫“陷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