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体系崩塌——明到思宗(崇祯帝)则必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58:06

价值体系崩塌——明到思宗(崇祯帝)则必亡

(2010-04-29 16:22:07)转载 标签:

信仰

崇祯帝

汗青

原教旨主义

东林党

文化

分类:跨界阅读


  晨报:官员无愧疚之心,则明亡不可避免?

  汗青:是的。明末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彻底崩溃,官员们无廉耻、无操守、无坚持,要么在道德上自我标榜,要么就是不顾大厦将倾,贪腐、内斗不休。黄宗羲说天崩地解,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当信仰体系崩溃了,那么,地解只是必然的结果。

  晨报:可为什么有作为的崇祯反成了亡国之君?

  汗青:历史充满偶然。清军入城时,崇祯带着几个太监准备逃走,结果门闩太重,太监们抬不起来,只好又折回皇宫,自杀了事。历史是由多个条件构成的,改变了其中一个条件,历史会如何?这很难说。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假设一下,崇祯逃到南京,那么南明内部分裂的情况可能出现吗?崇祯最恨党争,此外他有足够的权威,这样,东林党人为了一党私利,妄立太子的行为就不可能成功,那么,历史会不会重写呢?历史充满偶然,但信仰崩溃,明亡也是必然的,所谓万历之后明必亡,因为万历时期的懒政,导致士大夫阶层价值观已被彻底毁坏,崇祯再有作为,也不可能挽回颓势了,悲剧是早晚的事。

  大规模殉难为哪般

  晨报:既然道德沦丧,为何明亡时会有那么多人殉难?

  汗青:明亡时如此大规模的殉难,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因为明代道德原教旨主义盛行,对普通人来说,他们不了解权力斗争的真相,所以道德对他们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在殉难者中,南方比北方多,因为南方远离权力中心,人们不了解真相,更容易受到家国情怀的感召。而北方地区见证了明末官c的腐败,所以对道德原教旨主义持怀疑态度,人们更倾向于犬儒主义,殉难者反而少。出于同样的原因,明末平民殉难的多,官员反而少,像侯方域等还投降了清朝。

  晨报:北方殉难人数少是否也与北方农民起义较多有关?

  汗青:有关系。北方民生凋敝,而南方相对富庶,道德信仰的约束力相对会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