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不”才能成为有钱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3:34

 

  第一部分 第1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1)

  第一篇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

  你是"N型人"或"Y型人"?

  在这世界上,有些人比别人提前一、二十年,成为年入百万、甚至千万的年轻富翁,在他们身上,我们发现到许多相似的财富基因——在消费理财关键时刻说"不"比说"好"的次数多很多。如果你也想要奋起直追,复制基因就是最快速的捷径。

  可别小看一个短短的"不"字,它可是大有学问。很多人在心里想了千万遍,无奈,就是不方便把"不"说出口。

  说不出口的原因千奇百怪:有人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好像显得我能力不足。A先生解释;有的人则习惯当"好好先生"——"我这辈子从来没说过"不",明明知道亲戚爱赌博,没钱花想来周转,我还是硬着头皮把钱借出去"……B先生说。

  我们姑且将懂得说"不"的人,归纳为"N型人"(saynoperson);凡事容易点头,习惯说"好"的人,总称为"Y型人"(sayyesperson)。想知道自己是哪种人,花5分钟做以下的测验吧!

  究竟你是"Y型人"还是"N型人"?(请勾选)

  1、周末晚上朋友打电话邀你去Party,明知道很浪费时间,但你有勇气跟他说:"谢谢你,我无法去"吗?

  ()是()否

  2、邻居的狗经常乱叫个不停,你会当面跟他抱怨吗?

  ()是()否

  3、你正在减肥,若同事买蛋糕请你吃,你会坚持谢绝不吃吗?

  ()是()否

  4、你每天总是准时起床,从不赖床吗?

  ()是()否

  5、每逢百货公司折扣,你总会超出预算消费吗?

  ()是()否

  6、年初订的工作目标,你会设法达到9成以上吗?

  ()是()否

  7、你是否常答应别人的请求,事后才发觉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处理?

  ()是()否

  8、你很喜欢一些企划缜密的计划和方案吗?

  ()是()否

  9、从小你的数学、统计,就比画画、唱歌成绩好吗?

  ()是()否

  10、遇到挫折时,你总能先设法找出解决方案,而不是到处抱怨吗?

  ()是()否

  1l、看到电视播出新的零食广告,就会忍不住去超商买包回来吃吗?

  ()是()否

  12、正在排队买车票时,有个妇人刻意插队,你会去纠正她吗?

  ()是()否

  l3、去加油时,会比较各家打折情况后,才决定到哪家加油站,而非只看赠品吗?

  第一部分 第2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2)

  ()是()否

  14、和同事发生争执时,不管别人怎么侮辱或抹黑,你都能一笑而置之而不动怒吗?

  ()是()否

  15、看到感人的电视剧情时,你很少落泪吗?

  ()是()否

  各题得分

  是否是否

  (1)l0(9)l0

  (2)l0(10)l0

  (3)l0(11)01

  (4)10(12)10

  (5)0l(13)10

  (6)10(14)10

  (7)0l(15)10

  (8)l0

  最后请将各题分数相加,看看自己是哪一类型人:

  12~15分→典型的"N型人"

  你是个理性的人,喜欢事前做好准备和策略规划。总能三思而后行,不会盲目跟从流行,不会随波逐流,很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别人愈是想说服你,你愈会觉得反感,是个典型的

  "N型人"。

  8~11分→偏向"N型人"

  你有时会"先行动,再后悔",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行动。偶而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做出一些不理性的消费和投资。不过,到一定程度时,会紧急踩煞车,不致酿成大错,"N型"性格多于"Y型",偏向"N型"人。

  4~7分→偏向"Y型人"

  你的个性随和,不愿得罪别人,为了不让人失望,总会吃闷亏,而且勉强自己完成不擅长或不喜欢的事物。虽然你的理性始终存在,但为了顾及亲情和友情,还是会做出错误的判

  断,"Y型"性格多于"N型",偏向"Y型人"。

  3分以下→典型的"Y型人"

  你喜欢心血来潮,凭冲动和情绪做事,由于缺乏事前缜密规划的习惯,所以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麻烦,甚至引发失控的局面。财务经常吃紧,但你仍乐在其中,因为你相信,这样才会带来多彩多姿的生活,是个典型的"Y型人"。

  知道自己的性格偏向"Y型人"或"N型人"后,就可据此调整理财方式,逐步建设属于自己的财富宝塔。

  ★"Y型人":定存+拒用提款卡→强迫储蓄

  "Y型人"最容易被说服,而且无法抵挡外来诱惑,所以,最好把钱放在银行定存。建议你开户时,不勾选使用提款卡,也就是说,日后要领钱,就必须亲自到银行柜台办理。

  如此一来,为了不增加麻烦,提款的次数势必减少,就能大大降低消费欲望,达到强迫储蓄的目的。

  另外,"Y型人"耳根子很软,投资股票容易听信明

  第一部分 第3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3)

  ★"N型人":可投资优质股票

  "N型人"不会胡乱消费,常在思索最适合的开源节流方法。如果把钱放定存,对这类人来说,铁定是消极性的做法。建议每月或每几个月可从薪资中,提拨固定金额投资优质股票,只要标的不差,长期下来,回报率一定优于定存。

  一样年龄,两种不同的命运

  有些人贫,有些人富;有些人苦,有些人乐。命运的好坏差别,竟然在于一个关键字——"不"!

  大学时代,基于好奇心,很想了解同一时辰出生的人,是否会有同样的命运?于是,煞费苦心,终于找到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同时辰出生的A小姐。不过,聊天之后,却赫然发现,我们两人的差异性颇大。

  我读社会系,她念政史系;我的脸看来很福泰,套句同学的形容:"以鼻子为中心,可以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形。而她,脸型削瘦,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

  两人个性更是天壤之别,我总是乐观开朗、笑脸迎人;她则整日眉头深锁,似乎永远有心事。

  毕业多年后,我们竟在台北街头相遇。在互留联系方式后的某天,她打电话向我寻求协助。原来,她是时下热门的"卡奴"一族,想从我身上了解,是否有快速解决债务的方法。

  这位可以和我互为"分身"的A小姐,其实工作挺稳定,月薪也有5、6万元。但是却喜欢名牌包,每年出国旅游至少3次。这还不打紧,糟糕的是,先生听信明牌,用融资方式

  买股票,却惨遭套牢,差点被断头。于是,她只好预借大笔现金,解决燃眉之急。只是万万没想到,在利滚利的效应之下,债务愈堆愈高。

  你瞧!这对禁不起诱惑的夫妻,一个对无法负担的高消费,提不起勇气说"不";另一个则是听信所谓的明牌,到最后,两人差点一起闹自杀。

  这则故事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即便是命盘和八字都一样的人,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最后造就"富人VS穷人"的不同命运。

  再谈谈我身边的另一个真实例子。小陈和阿明是我多年的好友,两人同样38岁,都是好人,也都富有正义感,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我认为值得深交一辈子的两个人。

  不同的是,小陈当年考上的是私立大学,阿明则是台大高材生。小陈自认不是念书的料,于是毕业后就自行创业。工作8年多,平时省吃俭用的结果,就是存到人生的第一个l000万。而后,他进而将钱投资到股票和期货市场,因为多次抓到台股转折点,所以短短5年间,身价已突破上亿元,目前财富还在不断累积中。

  第一部分 第4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4)

  相较之下,阿明发挥考场上一路过关斩将的天生本领,学生时就考上重点大学,研究所刚一毕业,就进入国家机关,过着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10多年下来,年薪也已突破80万元,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高薪上班族。不过,平常都将薪水花无的他,在面临老爸罹患癌症,需要庞大医疗费时,却一毛都付不出来,忙着四处找人借钱。

  同样年纪的两个好人,命运为何如此大不同?我想,这或许是他们在年轻时,两人内心勾勒出的"金钱蓝图"大相径庭有关。小陈立志要当有钱人,学生时代就积极寻找各种赚钱

  机会,而且绝不过度消费,即使已是亿万富翁,现在仍住在老公寓,开的是10年前的二手车,单从外貌来看,一点也嗅不出有钱人的味道。

  反观阿明,排在生命中的第一位是"当个有品味的人"。因此,凡是能衬托品味的物品,如:一盏20000元台灯、一双8000元的鞋子,出钱从不手软。他总是这样自我安慰:"要活在当下,我的今天要比明天美丽!"也因此,信用卡帐单堆积如山,薪水全部花光光。

  从物竞天择的角度来看,小陈与阿明的生存条件差不多,智商也不相上下,同样都是斯文秀气的帅哥,但是小陈就像头猎豹,钱在哪里,就立刻追到哪里;阿明则像支优雅的孔雀,

  宁可光彩夺目,却不在乎周围是否存在着危机。

  站在命运的分水岭上,你想向贫走,还是向富走?踏出关键第一步之前,请记得,对于不适当的消费、不适当的投资,和不适当的借贷游戏等,通通都要先学会说"不"!唯有懂得说"不",人生才有可能从黑白变彩色,晋升有钱人阶级。

  你会向贫走,还是向富走

  一个人的金钱蓝图,会深深影响一生的财富命运,你想知道自己会向贫走,还是向富走吗?请完成下列三题造句,就能得到初步的启示:

  1?很会赚钱的人……

  2?金钱的目的……

  3?假如我是台湾首富……

  愈渴望富有的人,通常造出来的句子的字义愈正面;相反,对财富漠不关心的人,造出来的文句就会不痛不痒,甚至充满负面能量。我曾把这三题造句,分别拿给两个朋友写。一个是年薪二百多万的专业经理人,他的答案分别是:"很会赚钱的人必有一套成功的方法。""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支配生活,不被生活所支配。""假如我是台湾首富,我会想办法提

  第一部分 第5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5)

  升台湾产业竞争力。"

  另一个是负债几百万的朋友,写出来的句子则是,"很会赚钱的人,请发挥爱心,借钱让我还债吧!""金钱的目的就是能养家糊口,不必四处借贷!""假如我是台湾首富,哈哈,怎么可能,做梦!"

  虽然这些造句,并没有量化的指标可以预测财富命运,但却能反映出两人内在的心灵能量,以及对金钱的看法。如果你的造句偏于消极,没关系,现在开始还不迟。不论你是处于何种状况、何种年纪,都可以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只要不再轻视金钱蓝图的重要性,进而吸收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再建立一些好的理财习惯,就足以摆脱贫穷命运了。

  理性和感性间的挣扎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面对舌灿莲花的推销员,虽然一开始打定主意要拒绝,但随着对方发挥缠功、黏功,加上不断的赞美,顿时理性输给感性,乖乖地从口袋里掏钱出来。

  到底是推销员太厉害,让人难以抗拒,还是在短短的数十分钟的接触中,我们的大脑发生了变化,只得俯首称臣?答案是:"两个都是"。

  从大脑构造来看,大脑可分成左右两半:左脑负责分析类型的工作,像数学、语言、书写等;右脑则是视觉传递和抽象思考的中枢。简单来说,左脑掌管理性,右脑统筹感性。其实,每个人的所有动作,都会同时运用到左右脑,只是强度有所差异而已。

  当推销员上门时,左脑会立即发出警讯:"这套古典音乐CD我根本不需要,我只喜欢听爵士,况且,最近手头有点紧,还是赶快把他打发掉,免得浪费时间。"

  不过,推销员显然有备而来,先是极尽能耐地奉承:"小姐,你长得这么漂亮,又这么有气质,如果能从听爵士乐的时间,拨出一些来听古典乐,加上你原有的轻声细语,我相信不出几个月,从你身上就能看见一股高贵的古典美"接着又疲劳轰炸:"预算不够没关系,我们可以接受刷卡。想想看,一套几千元的CD,居然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真是太划算了……"在推销员的各种感性诉求下,右脑的感性正像爬山似地,慢慢攻上山顶,并将理性狠狠往山脚下抛弃。

  此时此刻,大脑已陷入天人交战,如果理性没有进行最后的奋力一搏,不需几秒钟,感性大胜,推销员就会完美达成任务,同时也把你的存款,变成他的存款……

  每一天,当我们在消费或投资理财时,理性和感性的战争,就这么持续重复上演着。若能保有冷静的头脑,以理性思考,衡量自身条件,就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也能向不适当的消

  第一部分 第6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6)

  行为说"拜拜"。

  投资理财时,感性胜于理性的例子比比皆是,也让90%以上的散户,很难从市场上赚到钱。记得几年前,有个纺织业老总私下和媒体聚餐时,就信誓旦旦地说:"今年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一定会从20元翻一倍到40元,你们不买会后悔。"难得这位平日话不多的CEO开了金口,于是记者们趋之若鹜,纷纷讨论着要买几张。

  隔天,股价果然大涨,更让跑线记者为之疯狂,连一个刚入行几个月的年轻女孩,都特地打电话问我:"燕俐姐,我好想买喔!你买了几张?"

  我很直接地回答:"一张也没有!"她不信,大叫着:"怎么可能,你不想赚钱喔?"我花了几分钟解释:"重点就在这儿,我超想赚钱、也超爱钱,但问题是,我不相信老板的一句话,就能让股价大涨一倍;股价要涨,除了基本面之外,还有很多因素要配合,包括筹码面、技术面、当时的大盘表现,以及国内的投资信心等等。"只见她似懂非懂,道了声谢后,就挂上电话。

  半年后,她在记者会上碰到我,只见她一脸埋怨地说:"燕俐姐,早听你的话就好了,现在赔惨了!"她顿时湿了眼眶继续说:"因为当时大家都买了,我没买就显得很奇怪。虽然我知道买了会有风险,可是大家都很high,所以我就想:"反正就算赔钱,也有人作陪"。就跟一些亲友集资,大胆敲进。"

  虽然这位女孩的理性提醒她——"买了,不见得会赚一倍"(后来,这档股票涨了两成多,后又因台股全面下修,加上筹码松动,反倒重挫近5成),但是感性又怂恿她——"不买,将会跟财富擦身而过"。就这样,在现实的股市里,她重重摔了一跤。

  理论上,在做决策时,不管是在生活、工作,或投资理财上,都应以理性为依据。不过,人是情感动物,当感性像头狂奔的野马,加速往前冲时,理性的绳索再怎么牢固,往往也拴不住感性。

  你是血拼大王吗?

  自以为理性消费,但在旁人眼中,你却是个疯狂的"血拼大王"吗?别懊恼,做完下面小小的测验,就能明白:是别人误会你,还是你根本不认识自己。

  请凭直觉回答下列问题,最后相加得总分,并参照后面解释。

  1、刚拿到10万元的年终奖金,你会计划怎么花?

  (a)到欧洲度假,全部花光。

  (b)到邻近国家旅游,剩下的一半存起来。

  (c)全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部分 第7节:决战贫富的关键字--懂得说"不"(7)

  2、收到信用卡帐单,看完消费金额时,你的第一个反应通常是?

  (a)不记得有花这么多钱,而且可能缴不出全额。

  (b)和预期差不多,应能全部缴清。

  (c)很少刷卡消费,几乎不仔细看帐单。

  3、大卖场正在低价促销42寸液晶电视,你会……

  (a)立即刷卡带回家!因为难得打折,不买可惜。

  (b)有点心动,但价格还不满意,打算等更便宜再说。

  (c)在卖场看一下爽过就够了,毕竟家里电视又没坏!

  4、你很喜欢电脑游戏,虽然手边已经有一台PS2了,可是PS3即将上市,你会如何打算?

  (a)两台功能又不一样,一定要再买一台PS3。

  (b)等PS3上市一阵子再说,如果真的好玩,就会去买。

  (c)产品日新月异,买不完啦!与其自己花钱,不如跟同学或朋友借来玩,还比较划算。

  5、百货公司换季折扣,名牌衣服原价8000元,特价只要2500元,你会买几件?

  (a)3-5件,机会难得,不买可惜。

  (b)1-2件,买些名牌衣服过过瘾也不错。

  (c)1件也不买,因为路边摊一件只要390元。

  6、你每月的娱乐花费,比生活所需(房租或房贷除外)还要多?还是少?

  (a)多出两成以上。

  (b)差不多,两者差距不到一成。

  (c)少于两成以上。

  7、平常放假时,你最常做的休闲活动是什么?

  (a)逛百货公司、唱KTV。

  (b)看电影、阅读等室内活动。

  (c)爬山、打球等户外运动。

  分数计算:

  凡是回答(a)者得3分;(b)者得2分;(c)者得1分

  18-21分一过度消费指数80分

  就算你不是疯狂的"血拼大王",也称得上是厉害的"爱买族"。"喜欢的,通通买回家"是你内心的渴望,在亲友眼中,你是一个肯买、乱买、狂买,就怕买得不够的狠角色。小心债台高筑。

  13-17分一过度消费指数60分

  你有购物的癖好和冲动,但又担心会沦为"月光仙子",所以有时会节制一下欲望。不过,骨子里还是十分享受血拼的快感。因此,你会为了喜欢的物品,而鞭策自己努力赚钱,最后快乐花钱。

  8-12分一过度消费指数40分

  你是个精打细算、谨慎消费的人,购物时总会货比三家,除非价格满意,否则不轻易出手,但偶尔还是会为了"面子"和"心情",而爽快消费。

  7分以下一过度消费指数20分

  恭喜你,总是量入为出,不盲目消费,只为生活所需而消费,最具备成为有钱人的潜力。

  第一部分 第8节: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1)

  第二篇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

  便宜名牌寻宝绝招

  便宜、好看且耐用的名牌人人爱,就算不是社交名媛,一般市井小民买来也会觉得划算。至于要到哪里"寻宝"呢?提供下列我和亲友的实战经验。

  1?折扣店

  虽然折扣店卖的是过季品,但品质一样,价格也低更多,只要用心挑,运气好,常能买到不错的名牌。朋友到纽约Gucci的折扣店寻宝,就买到一只折扣后只要一千多元的名片夹,比国产品牌还便宜。

  2?网上订购

  网上真的是"什么都卖,什么都不奇怪"。一些购物网站为了拉人气、拼现金,常有限时抢购活动,5~6折的折扣活动司空见惯,但不建议分期付款买名牌,因为容易上瘾,变成"败金女"或"败家子"都不自知。

  3?买二手货

  有不少负债购买名牌的人,为了还银行贷款,纷纷进行大清仓。因此,不介意使用二手货的人,倒是可以趁机杀杀价,也顺便拯救这些"名牌重症者"。

  4?透过特殊渠道

  所有名牌都有员工价,但为防范员工到处"做人情",公司会严格规定购买数量,不过如果透过交情好的员工购买,一定会有折扣。另外,有些品牌会和媒体交换广告,媒体为了换取现金,也会以超低价2~5折出清,只是这种机会不多,且要有熟悉的渠道才行。

  小钱变大钱投资术

  每当碰到"月光族"的朋友,我都会很鸡婆地想要改变他们的人生,其中的建议之一就是"共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

  根据密西根大学的研究发现,在长达31年的股市中,如果在股市表现最好的90天你没有进场,那么你将错过85%的市场涨幅。

  这意味着,只要错过股市大涨的"黄金周期",就算是买在相对低点,报酬率也有限。

  一般人不是专家,很难准确掌握股市涨跌脉动,因此,如果能通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每个月在固定时间,以固定金额,自动从账户中把钱投资指定的基金,历经股市多空循环,

  将能有效地降低平均投资成本,甚至再搭配停利机制(设定获利目标出场),将更有机会赚取长期稳定的收益。

  不过,对于投资经验丰富,或对产业发展较有概念的人,我会建议他们尝试"定期不定额"的投资方式,也就是每月仍固定扣款,但扣除金额不一。如此就能在股市下跌时,买进更多基金单位,摊提成本,在股市上涨时缩小投资,避免成本增高。这一方面,就有点类似股市的"逢低加码,逢高减码"的投资原理。

  第一部分 第9节: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2)

  金钱水库永远保持高水位

  有道是"钱两脚、人四脚、股票八只脚!"花钱容易存钱难。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人好不容易从投资市场赚到钱后,都会选择慰劳自己,买名牌、出国玩,等钱花得差不多,想进场再赚一笔时,却往往操之过急,最后惨遭市场修理。

  小田是小我几岁的研究员,他操作股票、期货和权证都非常勇猛,每次与他相见,只要数数他身上多了哪些"行头",便能猜测他近来的获利状况。"这件Burberry风衣是为了纪念自己在权证上大赚一倍;这副Gucci眼镜则是XX电子公司送我的(意指买XX股赚钱),下星期我还要去日本度假呢!"

  朋友能从诡异多变的市场中赚到钱,我比谁都开心。只是"右手进、左手出"的习惯,不免让人担心"他到底能累积多少财富?""累积财富?别傻了,我能赚到一堆名牌,留下一些故事,就很值得了,"他说出属于6年级中段班的心声。

  不过,小田的投资之路,并非无往不利。赔钱的时候就摸摸鼻子,穿着名牌服饰吃泡面,但是不忘再用本业所得冲刺一次,看看能不能咸鱼翻身。前几个月,他若有所思地告诉我:"好奇怪,我愈想赚钱时,就愈赚不到钱,反而是放松心情,获利的机会才会增多。"

  在我看来,这个原因很简单:心态上愈急着赚钱,就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不是追高杀低,就是根本看错趋势。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赢家,并非只以买名牌来穿戴为目标,而是懂得规划生活品质。因此,我建议他,重新调整自己的"金钱水库":投资获利的十分之二要存起来,十分之七

  拿去继续投资,剩下的十分之一才是慰劳自己的津贴。如此一来,整个水库才能常保高水位,也才不会"有出无进",否则,等到哪天水库干枯见底了,都不自知。

  水库保持高水位的好处多多,一来有了财富就有自由,可以随心所欲生活、不受钱财羁绊,所以,设法灌满水库,是必然之举;再者,水库内的活水恒常流动着,对于金钱的运用方式,才能保持最大弹性空间。

  想让金钱水库永远保持高水位,还有两个绝招:

  1?善用复利效果

  朋友在某家投顾公司负责代操多年,有两名客户的原始金额都是3000万元,投资标的一样,下单时间也差不多,经过4年后,A客户却比B客户多赚67万元,原因就在于"复利"效果。

  第一部分 第10节: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3)

  A客户没有经济压力,赚来的钱就继续投资,以过去4年报酬率分别为10%、8%、2%和5%来算,总金额已达3817万元(3000×110%×108%×102%×105%=3817)。反观B客户,生性保守,赚来的钱全部领回去放银行定存,本金没有持续扩大,最后资金高达3750万元(3000×10%+3000×8%+3000×2%+3000×5%+3000=3750)。

  A客户没有比B客户多费一点力气,就能多赚67万元,这就是复利展现的惊人效果。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时间拉得越长,复利效果也就越明显。再以这个案例来看,持平计算,就算往后6年,每年的平均报酬率只有5%,A客户却比B客户多赚465万元(A客户:3817×105%×105%×105%×105%×105%×105%=5115;B客户:3000×5%×6+3750=4650)。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有钱人能够富贵一辈子的原因,因为他们懂得善用复利效果,让钱帮忙赚钱,不会只尝到一点获利甜头,就忙着买各种战利品当纪念。因为他们知道,战利品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唯有金钱的复利效果,才是永恒且无法取代的。

  在此,还要提醒大家,并非所有投资获利,都要再拿去投资同样的商品,因为市场变化迅速,基于资产配置的概念,以及个人风险承受度的差异,部分获利移转到其他商品,平衡一下总风险,也是另一种安稳投资的方法。

  2?总支出不超过获利的5%

  从投资市场赚到钱之后,到底提拨多少金额消费,才能让金钱水库保持高水位?依我多年观察靠投资致富朋友的消费行为,我赫然发现,这些人都很自律,即使赚了千万、亿万,总

  支出绝对不会超过获利的5%。

  以第一篇第一章提到的小陈为例。他自从赚进千万后,每天开的还是二手车,最爱吃的还是一碗30元的阳春面;累积到亿万身价后,也没去参观豪宅,更别说把老屋重新装潢翻修。

  他有句名言,颇一针见血:"如果我每天都把时间花在逛街和各种消费活动上,怎么有足够的体力和脑力研究股票和基金呢?既然无法做好充足的准备,接下来,一定会被市场无情的修理!"

  或许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把总支出控制在获利的5%之内,似乎有点不人道,毕竟赚钱就是为了要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历史经验已证明,一旦赚到钱,就轻易改变消费观,并无限膨胀总支出,只怕有钱人的日子会当不久。

  第一部分 第11节: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4)

  切记,涓涓细流才能汇聚成滂沱大海,想要成为一辈子的富豪,金钱水库除了不断进水之外,也要设法防止漏水,水位才能灌得又高又满。

  收入年增长+复利效果=财富滚滚来

  除了善用复利效果之外,若能搭配收入年增长,相信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很快拉开和同事间的财富差距。以我的经验为例,研究所毕业后就进入联合报工作,当时月薪4?2万元,就社会新鲜人来说,已属中上水准,但我仍不自满,定下薪水年年都要增长的目标。由于业绩不错,加上外稿接得勤,这3年间,我的年薪平均每年都增长15%。

  本业收入既有增长,业外投资也稳定上扬,两部分赚来的钱,我都没有开心花掉,而是持续寻找最佳投资标的,因此,虽然每月有固定支出,如房租、孝亲费和生活费,但3年下来,却赚进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对照和我年龄差不多,或工作年资类似的同事,我的存款显然亮眼。因此,如果你想要让金钱水库的水位快速飙涨,除了用心在职场表现外,在这个"多职人生"的时代里,想办法赚个外快,如此一来,收入年年增长,也代表你拥有更多可以利用的筹码,让复利效果发挥到极致。

  第一部分 第12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1)

  第三篇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

  拒绝不适合的投资对象

  朋友听说有个"包赚"的KTV投资机会,蠢蠢欲动之余,想听听我的看法。

  她兴奋地对我说:"只要投资10万元,成为小股东,3个月后,保证每月领回3万元。投资愈久,领得愈多。"听完,我就心想:"天下怎会有这种'躺在床上睡觉,也能数钞票数到手软'的好事?"于是,我分析给她听:"KTV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动不动就比装潢、比美眉身材,没有大资本,很难有大气派。况且,其他大股东你都不熟,他们的人格、品德值不值得长期合作,也是个疑问。"然而朋友根本不听我的分析,冲动之下,还是决定抛出10万元去投资。事后碰到面时,还不停信誓旦旦地说:"你们等着瞧,我就快变成有钱人了!每月轻轻松松多赚3万元,真是拜财神爷了!"

  半年过去,朋友理直气壮的声音愈来愈小。终于在某天,她忍不住大吐苦水:"阿成(大股东之一)这个骗子,根本就是装疯卖傻,明明生意好得不得了,却可以做账做成亏损,分明就是不想分给我们一毛钱。"在这大梦初醒时刻,朋友也终于体会到——即使在"对"的产业,遇到"不对"的合作伙伴,依旧无法激荡出赚钱的火花,更别说分到一杯羹!

  身处"冻薪时代",很多公司企业摆明着不调薪,所以如果想多赚点钱养家糊口,过更好的生活,兼差、跨业投资,就成了"自立救济"的唯一方法。尤其小额的跨业投资,因为资金门槛低,常标榜快速回收,很难让人不心动。

  然而,跨业投资真有那么好赚吗?在我的采访经验中,说真的,成功几率非常非常低。记得有一次负责"艺人投资——叫我第一名"的专题,搜集了很多资料,采访过不少当红和已退隐艺人,只见他们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包括餐厅、古董、服饰、唱片、建材、饮料店、出版业等等,但是其中真正赚到钱的艺人,却不超过15%。最主要的原因是,涉足的新事业仍需专业知识,退下艺人光环之后,如果不懂得用专业经营,以为只要靠昔日人脉或耍耍嘴皮子,投资的路都走不长。

  除专业外,跨业投资是否成功,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能否找到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白纸黑字签订合约,有人还是会为了饱足个人私欲,连祖宗八代都可以出卖,更何况合伙人和小股东。

  备受尊崇的两位投资大师巴菲特和费雪一致认为,选择好股票,首看这家公司的CEO是否具备2个I和1个H。我认为,这条"CEO原则",可以作为我们选择合作搭档的准则。

  2个"I",指的是诚信正直(Integrity)和聪明才智(Ingenuity);1个"H",则是努力工作(HardWork)。三者缺一不可,详细分析如下:

  1?诚信正直

  没有诚信正直的人,就算表现再好,也会为了图利自己,而背弃股东。近几年台股史上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博达。

  博达董事长叶素菲,为了炒作业绩和股价,透过国内外人头公司做假账,一共掏空公司资产70亿元。消息见报后,眼见股价无限下跌的小股东们欲哭无泪,曾将叶素菲捧上天的部分媒体,也都一脸错愕。

  我只见过叶素菲一次。印象中,她温柔婉约,气质不错。据其他记者说,这是整形后的样子,跟整形前相差颇大。博达出事前征兆不多,我依稀记得,某个同事去参加博达记者会,回来后就替小股东抱不平,"见鬼了,明明是一家不赚钱的公司,办个记者会那么大手笔——叶素菲仿佛巨星般,从一大片干冰中走出来,还送记者每人1瓶红酒"。

  叶素菲是否借此讨好记者,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她重气派、爱面子,当公司账务出现问题时,她总避重就轻,连相关财务人员都被蒙蔽。就"诚信正直"这项特质而言,她的确不及格。

  第一部分 第13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2)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正直,面相学上的"眼神会不会乱飘"仅供参考,重要的还是要多打听、多比较,才能确实掌握。毕竟,缺乏诚信正直的CEO,在顾客服务上敷衍了事,在产品品质上隐瞒与吹捧,都会对你的未来投资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2?聪明才智

  聪明的人,做事有效率,反应又很快,可以在一片混沌的市场商机中,找出会下蛋的金母鸡,这种人,任谁都喜欢和他做朋友。

  不过,在我来看,"聪明"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聪明,另一种是大智慧。前者行事机灵,遇到新事物可以很快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后者不单拥有机灵,还深谋远虑,顾全大局,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不轻易低头。现代人受教育机会比以前更多,有小聪明的人比比皆是;反观有大智慧者,则不多见。虽然后者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在我采访的经验当中,有两个人就让我看到智慧者的风范: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与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

  施振荣的管理风格温文尔雅,从不恶言对待员工,就算遇到品牌危机,仍力图振作,化险为夷;许文龙则对员工念兹在兹,秉持"企业是经营幸福的手段",集团福利在全台首屈一指,除了有专属的咖啡厅、诊所、托儿所,还有一系列心灵成长课程,免费让员工参加。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大智慧,得从生活细节着手,如是否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是否将众人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是否永远早一步全方位思考等等,都是观察的指标。

  3?努力工作

  想要赚钱,你必须工作。但是,如果想赚更多的钱,除了努力工作外,还要"聪明地"工作——迅速找出方法解决问题,即使在休闲时间,也能灵机一动,发掘新的获利模式。

  以许文龙为例,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停留在:喜欢钓鱼、拉小提琴,重视生活情趣,不太过问公事。事实上,他只是没有很费力工作,而是聪明地努力工作。为了得到日本客户的信赖,他会到台南外海钓最鲜美的正鲤(俗称烟仔虎),在客人莫不吃得津津有味时,当下也乐于和奇美电子有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因此,能灵活努力工作、时时保持弹性,就是不错的合作伙伴。判断对方是否具备聪明工作的特质,重点不在工作时间的长短,反倒是工作的效率与成果,能一边玩、一边赚大钱的人,才真是奇葩。

  不要跟着羊群走

  第一部分 第14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3)

  有一则外电消息,非常发人深省。土耳其东部的吉瓦斯镇,有1500头在悬崖边吃草的羊,突然间,无预警地集体跳崖,让牧羊人惊慌失措,也令当地农家损失惨重。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个性温驯的羊宝宝们,愿意"集体自杀"?根据报导,羊习惯性的跟着领头羊动作,当这一群羊的领头羊忽然从15公尺高的崖边摔下时,其他的羊虽不明就里,但也有样学样,跟着直接往崖底跳,总共有450只羊摔死,后面的羊因为有前面的羊作为缓冲,免于一死。

  追查原因,原来,羊的本性十分盲目,领头羊只要往右,羊群就不敢往左,领头羊的行为和决定,等同于羊群的行为和决定。反观投资市场上,这种"羊群效应"也屡见不鲜。人群就像羊群一样,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常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策,导致损失严重和情绪恐慌。

  "羊群效应"发生的当下,投资者并不会察觉,只是在一股很high的情绪感染下,跟随众人起舞。这两年,相当热卖的"金砖四国"基金产品,以及大涨数倍的台股高价股,便是充斥着"羊群效应",后来,也验证了盲目的羊,下场都很悲惨。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俄罗斯、印度及巴西四个有希望在几十年内取代G6(现有六大工业国,包括美、日、英、德、法、意),成为世界最大的四个经济体的国家。这个简称来自这四国国名的开头英文字母bric的谐音brick(砖头)。据统计,2002~2005年,相关各国股市平均涨幅都有1~2倍,"金砖四国"也就成为新兴市场的代名词,并衍生出投资于金砖四国的基金,吸引不少投资者追逐。

  新兴市场的涨幅固然亮眼,不过,就在一堆媒体推波助澜,人人都想拥抱"金砖"时,新兴市场竟无预期地大幅回档,不少国家一跌就是跌个2~3成,狠狠"套"住一堆投资人。

  有个完全不懂投资理财的出版界朋友,好不容易存了20多万元,看到报纸每天都是关于新兴市场的讨论,再加上理财专员也大力推荐,她便毅然全部拿去买新兴市场基金。无奈,她运气实在太好,一买就买在高点,后来随着全球股市重挫,两个月内赔了近两成,不禁哭丧着脸到处求救:"原来金砖也会砸死人,怎么没人告诉我?"我就问她何以选"这么好"的时机进场,她苦笑着说:"我认为很多人都在买,应该有赚头吧!"你瞧,这就是一只典型的盲目羊。

  另一位朋友,眼见2005年高价股独领风骚,加上圈内盛传着买宏达电、茂迪赚进一栋豪宅的传闻,他自认运气不差,于是在2006年初,决定要在高价股上好好大捞一票。然而,风水轮流转,高价股最美好的时光已过,只见他来回操作好几次,不是追在高点,就是停损后立刻反弹,半年下来,整整亏了3成多。"奇怪,明明都是高价股,为何别人会赚,我就赔钱?"显然,这又是另外一只被蒙着双眼的盲目羊。

  第一部分 第15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4)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当个脑袋空空,常被人左右的盲目羊?

  1?不要买在最热潮

  ◎疯狂标的=头部警讯

  通常,当一档基金或股票,已让全民陷入疯狂状态时,就表示欠缺再推升的动能,因为高点已近,趋势即将反转,这时如果进场,铁定成为"最后一只老鼠",一住"套房"可能就要住上好几年。

  某位新闻界前辈,她就有切身之痛。2000年第一季,网络股即将泡沫化前夕,她和周围朋友一样,正沉醉在"网络产业前景没有一片乌云"的美梦中,当时看到有档网络基金,在短短17分钟内,就申购一空。她看得心痒痒,为了不想放弃这赚钱机会,硬是想办法参加抽签,最后果然雀屏中选。只是没想到,这竟是恶梦的开始。随着全球COM股惨跌,这档基金净值也一路下滑,等到跌到剩下3元时,她只有被迫认赔砍光。

  这则案例验证了投信圈内的一句名言:"卖得愈好的基金,投资风险愈大,因为意味着散户都看好未来行情,正是头部的警讯;而卖得最差的基金,投资风险较小,因为表示散户都没信心,正是底部讯号出现。"

  ◎设法搭上"头班车"

  想成为投资赢家,绝对不能搭上最疯狂的"末班车",而应平日就要埋首研究,掌握第一手信息,以敏锐的嗅觉,坐上"头班车",领先大众买进可长线布局的主流标的。

  例如,注意到油价节节高升时,就该思考油价还有多少向上的空间,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能源。如果答案都为"是",就该进一步去挖掘台股和全球基金中,有替代能源和节能概念的标的,并从中寻找体质稳健、经营绩效向上者。如此一来,就算涨幅不是最凶,也会有一定的获利。

  2?只投资自己懂的产业

  ◎明牌=衰牌

  台股目前共有1000多档,国内外发行的基金更是琳琅满目,就算"明牌"在眼前,奉劝大家,还是不要随便碰。唯有投资自己懂的产业和区域经济,风险较低,也才不容易成为盲目羊。

  某一次,我看到大楼清洁妈妈,正望着晚报上的股价发呆,好奇之下一问,才知道她听信第四台(第四台,是指在1976年至1995年间,台湾民间当时依法成立的三家电视台之外,私营的各种地下电视台的统称。最后由"台湾政府"订定《有线电视法》,发放有线电视系统业者牌照,故第四台在台湾也成为有线电视的代称。)老师的推荐,买了某档光碟机股票,她长叹一声:"唉!赔好多,真惨!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建议她做停损的动作,但她是一副"没卖就等于没赔"的鸵鸟心态。

  第一部分 第16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5)

  看着月薪只有2万多元,却被股票套牢烦心的清洁妈妈,说真的,我非常于心不忍。费了一番唇舌跟她解释"明牌不可信",只见她不仅没有听懂,反而怪我没有"报"更赚钱的明牌给她。

  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明牌的产生过程,我简单图示如下:

  金主(或公司高层)→找第四台老师(或不肖投信业者)合作→投顾会员(或投信)先买→搭配新闻发布利多→一般散户得知→散户勇于跳入火坑,承接所有倒货

  了解明牌的产生流程后,其实就会知道,所谓的明牌,是历经多层传递,才到了散户这儿。这其中,有些根本是金主、作手(刻意炒作股价者,让股价与基本面脱钩)和中实户(资金庞大的专业投资人,投入股市至少几千万元)想利用机会,倒货给散户;散户没有大鱼大肉可吃,最多分到一些汤,运气不好的,股价反转下跌,连汤都喝不到,只能干着急何时解套。

  上述这些情况在中小型股较常发生,大型权值股较不易见,这也是为何中小型股常发生异常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

  ◎自己懂的产业最有把握

  不能听明牌,又想赚钱,那该怎么办?结论很简单,还是"老实做功课"。我曾专访过宝来曼氏期货董事长贺鸣珩,他的投资心法值得大家学习——只投资自己懂的产业,不熟悉的绝不碰!

  在金融业拥有20年资历的贺董,和台湾多数投资者偏爱电子股不同,他只投资金融股。"我偏爱稳健型标的,只要加上配股、配息,一年可以赚个5%~6%,我就会考虑买进。"

  各位,可别小看这区区的5%喔!假设投资2000万元,一年后就赚100万元,比很多人年薪还要高,这是有钱人的另一种独特思维——宁可稳稳赚,也不要冒险赔!不像很多菜篮族,买菜时斤斤计较,但买张几万元的股票,却很爽快,连比都不用比,就立刻抢购。

  熟悉的产业,因为娴熟个中景气状况,才有筹码投资,也不会乱做决定,跟钱过不去。

  3?勇于逆势操作

  ◎逆势操作=拥抱钱潮

  当所有的羊都排着队,依序地往悬崖跳时,请问你:"要不要跟着跳?"相信大家都会选择"不要",可是在当时气氛下,所作所为却都是"要"。想要逆势而为,除了要有理性支撑外,最重要的,还要有一股勇气。

  我很喜欢操作某档电子权值股,虽然产业波动性强,可能上一季还赚钱,下一季就陷入亏损,可是,抓准逆势操作的原则,几年下来,报酬率还挺不错。

  第一部分 第17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6)

  这档股票的产业变化快速,连年薪几百万元的外资分析师都看不准,更别说一般投资人要从中获利了。坦白说,我并不会精确估算公司每月营收和获利,也抓不准下月产品报价(实在太难了),但我时时观察当下的投资气氛,发现只要95%的人都看空,就会准备进场,相反,当80%都看多,就要开始留意卖点。

  这正是一种"心理战",和绝大多数散户作对的战争。不过,还是要承受一些内心压力,特别是在一片看空声中,带着勇气进场,或许还会再跌个5%~10%,甚至15%,但是,一旦承受得住,股票打底完成,就有机会尝到大涨5成到一倍的甜美果实。

  ◎掌握投资气氛,才能逆势操作

  掌握投资气氛,是逆势操作的第一步。认真的投资人可多上网络讨论区,以及阅读各大财经媒体与投资专刊,来了解市场普遍的想法。

  如何观察投资气氛?除了秉持着"'行情'总在悲观中诞生,总在乐观中结束"原则外,在此,贡献我自己最常用的私家绝招给大家做参考,就是"观察股市报纸和投资周刊的销售量"。

  当这些媒体刊物销量迅速攀升,甚至创下新高时,表示行情过热(2000年上半年我还在《今周刊》时,连不懂股票的工读生,都开始拿《财讯快报》回家研究,就是警讯),将有反转迹象;若销售量大幅衰退,差点亏损时,底部就在不远处。

  研究机构推荐的股票和基金,到底可不可信

  为服务客户,稍有规模的券商、投信和投顾公司,都会定期寄出投资信息,包括全球经济局势、产业分析、个股推荐,和基金后市展望等,究竟,这些建议值不值得采信?

  在此建议大家,各种分析报告还是可以仔细研读,特别是第一手的全球区域经济和产业变化。毕竟,我们无法亲身参与各国经济发展,也不可能一一拜访国外各产业的龙头公司,但是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资料,全面思考、仔细判读,作为投资时的参考依据。

  至于券商明确写出的个股目标价,我必须坦白地说:"看看就好!"因为研究员也是普通人,没有通天眼,无法准确预知股价未来走势,只能凭借过去的估算模式,算出股价的成长潜力,能否真的达到,其中还是存在太多的变数。

  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外资分析师为了闯名号,不但比谁喊进股票的动作快,也比谁喊的价格冲动。因此,就我的习惯而言,当我看到目标价时,通常会打个7~8折,当做未来合理的股价,而不会被表面的数字给迷惑。

  第一部分 第18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7)

  最后,有些发行或代理基金的投信、投顾公司,为了拼业绩,就算某档基金绩效不佳,也不会自打嘴巴,寄报告让投资人减码或卖出,顶多就是要客户"耐心"持有,或"审慎"看待。所以,如果你是个脑筋灵光的投资人,当你看到"审慎"两个字,就应该要读出言外之意,好好思考是否要调整投资标的了。

  投资股票:可不可以单恋一枝花

  关于和股票"谈恋爱"这件事,众说纷纭。

  投资大师巴菲特有5档"永恒持股",分别是"可口可乐"、"吉利刮胡刀"、"华盛顿邮报"、"美国运通银行"和"富国银行",无论股价多高,他从不曾卖出,历经三四十年来盘势的上冲下洗,这些股票的报酬率从个位数到三位数都有。

  套句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如果不打算拥有一档股票10年以上,那么,最好连10分钟都不要拥有。"因为他认为,一家能创造高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是用来衡量企业为股东创造获利的能力,数值愈高,表示获利愈好)的公司,绝对值得投资一辈子。显然,在巴菲特心中,一旦遇到好标的,不要只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最好还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相较之下,有"股市狙击手"之称的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无论投资股票、汇率或其他商品,永远快、狠、准,他能让英镑一天之内贬值15%,也能大举抛售泰铢,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他的无情炒作聚财,追逐报酬和风险的极大化,将"投机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他来说,投资就是为了套利、赚大钱,哪来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道理?

  巴菲特与索罗斯,究竟孰对孰错?说实在,就结果而论,两位最后都是成功的投资天王,天生对钱的敏感嗅觉也都不相上下,只是演出方式迥异(投资者VS投机者)罢了,似乎没什么好争论的。

  不过,巴菲特的选股法,移植到台湾后,不能照单全收,必须按照本地特色加以修正,才能提高获利率;而索罗斯的剽悍手法,完全不适合小额投资人,大家就当做欣赏一出精彩好戏即可。

  我认为,巴菲特和股票永浴爱河的做法,无法完全适用于台湾。因为台股是浅碟型市场,容易受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干扰,且散户又多,不像欧美以法人为主。所以只要台股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在恐慌心理下,指数就会重挫一两百点。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巴菲特精选的"永恒持股"公司,在当年的环境下,确实值得长线投资,但历经半个世纪之后,即使再强盛的公司,也会面临成长瓶颈,这一点,许多畅销企管书如《从A到A+》,早有一堆研究佐证。

  第一部分 第19节: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8)

  更别说台股企业,重量级电子公司多以代工为主,在上游客户砍价、同业竞争下,毛利率守得很辛苦,有几家经营品牌者,不是火候不够,就是备受国际大厂的夹杀,想挑出一家可以"谈恋爱"20年以上的公司,可以说是寥寥可数。

  按照巴菲特以ROE作为选股中心的思想,我就曾精算过,台湾最值得投资的公司,当属"鸿海"。无论景气多么不好,鸿海每一年的ROE,都设法维持在20%~30%,就像郭台铭常对小股东说的:"不管何时投资鸿海,经过配股配息,都不会赔钱!"堪称台股奇迹。

  只不过,鸿海毕竟已是全球EMS(专业电子代工服务)厂"一哥",未来20年,要再大幅成长也会有局限,所以,我们看到,努力创造ROE的郭台铭,现正积极通过各种并购和金融操作,扩大事业版图和续保竞争力。

  言归正传,投资股票到底可不可以"单恋一枝花"?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向来讨论。

  1?对特定公司十分熟悉→可以单恋一枝花

  朋友曾在手机制造厂服务,对于整个手机的上中下游供应链非常熟悉,虽然后来转业,投资标的仍不脱离手机族群。

  他最喜欢操作两档手机零组件公司,倒不是有什么内线可以听,而是知道这两家老板经营企业都很认真、不会做假账。并且手机产业淡旺季明显,用一些固定的指标去观察,就能臆测出最近的接单量和营利。

  因此,每当这两家股价跌到历年来的低档区时,他就会很放心地加码,涨到高档区时,就会视成本情况进行一些调整。"除非手机的发展到了极限,否则,我现在还看不到抛弃这两档股票的理由。"他笑着说。

  在此提醒读者的是,单恋一枝花的投资风险比较高,建议资产配置上要有多元思考,也就是不要把所有资金都重压在这朵花上面,万一发生意想不到的重大利空,才不会损失惨重。

  2?对投资标的掌握度不高→单恋不如劈腿

  像上述案例一样,对特定公司了如指掌的投资人,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单恋不如劈腿,无论是中途变心,转往寻找适合的下一个标的,或将投资组合替换,只要能创造更多的幸福和利润,劈腿反而是件好事。

  第二部分 第20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1)

  第四篇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

  不在求财路上高速行驶

  "有没有什么投资商品可以快速获利?"有人问道。

  "有!"我说。

  在冒险家的天堂里,"期货"、"选择权"正是一夕致富的最佳途径,但是,就是因为在求财路上高速行驶,只要稍微失控,就很容易摔得粉身碎骨。

  我周围的朋友,喜欢操作期货和选择权的人还不少,尤其以40岁以下的男性居多。每次听到他们"赚"、"赔"的数目字,都相当吓人,动辄百万、千万以上,而且输赢往往就在短短几分钟之内。

  由于获利的波动性如此大,不是上了天堂,就可能下了地狱,我对这票人的"心脏强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我问他们:"心理压力大不大?"所得到的答案几乎口径一致:"压力无所不在,也很难完全排除!"

  尽管压力大到会让他们吃不下饭,甚至胃痛、头痛、失眠,但他们就像鲨鱼嗜血般,只要闻到赚钱机会,就会奋不顾身地去抓取觅食。原因无他,就是期货和选择权的市场实在太美妙,谁有幸拿到仙女棒,谁就能点石成金,获利翻上数十倍,成为新富豪。

  曾被喻为"期货天王",著有《从20万到10亿》的张松允,多年前,我曾专访过他。虽然他的行事风格颇受争议,但不可讳言,他敢压、敢赌、勇于放大杠杆倍数,并开创了独门的投资术。不过,在台湾期货界,又有多少人像张松允一样,能从一个小乞丫,变成足以呼风唤雨的大户?我算过,最多不会超过3个,其他人不是战死在沙场,就是干脆退隐。

  志成操作选择权4年多,在这4年中,他的财富来来去去,最早从30万元一路压宝,累积到千万元以后,索性就辞掉工作。原本以为可以当个快乐的专业投资人,没想到,噩梦才刚开始。

  "专心操作后,反而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摆在赚钱这件事上,不像以前上班,一天最多只能看盘看个三四次,偶尔还会为人事行政心烦。唉!我真的觉得当一个人愈想赚钱、贪念愈多时,就愈赚不到钱。"志成懊恼地说着。

  原来,志成每次在操作选择权时,杠杆倍数都放很大,只顾着要翻N倍,却完全忽略背后也隐藏赔N倍的可能性。于是很快,1000多万变成600多万,600多万跌到200万。最后,当他发现账户只剩下几十万时,终于回魂清醒过来,开始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

  "我太急了!简直和莽撞的赛车手没两样,一心想着加速油门奔到终点拿第一,却丝毫没有考虑到气候、装备、车况等各种环节因素。"幸好,就在快翻车的那一瞬间,志成懂得重新握紧方向盘,向贪心与诱惑说"不"。

  自此之后,志成把杠杆倍数缩小,原本每月以自有资金5%~10%来操作选择权的习惯,改以控制在3%以内,除非对行情非常有把握,才会偶尔突破5%。心态稳定后,财富也慢慢地回流。

  第二部分 第21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2)

  事实上,选择权的操作难度非常高,但这几年在券商的推广之下,交易愈来愈火热,尤其吸引不少校园莘莘学子,大家都想借此一圆"大亨"梦。在我看过众多输家的故事后(赢家不到5%),建议大家对这些衍生性商品应该要有几点正确的认识:

  1?股市新手别碰选择权

  有次受邀录制股市节目,看到同台的分析师不断强调:"选择权很好赚,只需利用程式交易(将市场上常用的技术指标,利用电脑软件将其写入系统中,借由程式计算出买卖点,操作人只要依其讯号进行买进或卖出的动作即可),每月至少可以固定赚4成以上,希望投资人要多加利用。"

  当时的我听了,脸上不由地冒出三条线。因为对股市新手来说,要精准掌握盘势,就已非常不容易,更何况要用选择权来压大盘多空,加上里面又隐含时间价值差,可说是难上加难。我所认识的选择权高手,几乎在股市都有十年以上的经验,且拥有自己的操作心法,面对诡谲多变的选择权市场,仍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从不敢奢望财富会从天上掉下来。

  投资大师巴菲特说过这么一句话:"期货和选择权是投机,不是投资!"因此,如果是股市新手,专业素养还不够,就千万别轻易尝试,否则很容易就吃到"龟苓膏"——资金完全归零。

  2?可和股票搭配操作

  如果在股市有一定的资历,也想尝试期货和选择权这两种新衍生性商品,那么我会建议这些人,股票、期货与选择权,可以依循"7比3"原则(期货与选择权是3)一起搭配操作,压力比较不会那么大。

  以100万元资金来说,可用70万元~80万元去投资股票,剩下的20万元~30万元再来操作期货或选择权,且股票务必要买现股,不可融资。这样"7比3"的投资比重,才能压低风险,提高在市场上的存活率。

  顺带一提,通常自有资金不多的投资人(300万元以下),就请你专心挑选优质的股票和基金,从稳健中求取财富就好;而自有资金较高的投资人,可以用期货、选择权搭配股票一起操作。如此一来,以少许的钱,去博取获利数倍的可能,最后无论赚赔,得失心才不会太重。

  最后,我要再次强调,期货和选择权的操作难度非常高,正所谓"没有三两三、不要随便上梁山"。股票投资可以分享到企业的成长,每年又可以领取配股与配息,但是,期货和选择权只要出手时机不对,再多的财富都有可能在瞬间化为泡沫。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不足的人,千万不要轻易尝试。

  第二部分 第22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3)

  第四篇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

  看清包着糖衣的高利率

  "以信用卡分期缴税,既可免利息,又可累积红利,真是一举两得!"

  "交不出学费没关系,信用卡是你的好帮手。"

  "用分期卡消费,自动分期付款,既能减轻压力,利率也低,再方便不过!"

  从年头到年尾,不管任何节庆活动,只要和民生消费息息相关,银行业者就会大动脑筋,开发新业务,想从民众身上获取利润。看着这一句句动人心弦的广告词,数学不好或没有时间精算的人,冲动之下,很容易就被这"包着糖衣"的高利率给蒙蔽了。

  为何说是"包着糖衣"呢?因为银行业者都会委托有创意的广告公司代笔,想出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陷阱的"金句",吸引民众一步步踏入无尽深渊。就拿信用卡缴税来说:用信用卡缴税,的确免利息,而且可以累积红利。不过,广告却没有告诉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收取手续费,且利率还会因期数的不同,而有差异。

  一般来说,分3期缴税的利率大约是0.3%~2%;6期介于1.8%~3%;12期则为5%~6%。稍有头脑的消费者,看到银行在玩数字游戏时,不妨直接问行员:"这样的方案换算成年利率,到底是多少?"虽然一定比18%~20%的信用卡循环利率低,但只要觉得超过个人可接受的范围,就应寻找更恰当的缴款途径。

  还有一个包着糖衣的例子——分期卡。

  分期卡原来的设计用意是,让有固定收入的理性消费者,能够据此做好收支计划,较大的单笔消费金额不会集中在某个月,而能每月平均分摊,将所得做更有效的运用。可惜,许多血拼族只着眼分期的简便,却忘了分期卡背后的精神,在电视不断播放"让我们分了吧"的广告洗脑下,刷起卡来毫不眨眼,有如三餐便饭。

  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分期卡内容不一,各种费用的收取标准也不尽相同,消费者往往使用之后,才发现怎么又多了一笔"广告中没有说明的费用"。例如,有的银行标榜前6期免利息与手续费,但若变更分期期数,就得加收50元变更费;有的银行则前3期免手续费,第4期之后,就收刷卡金额的0.88%,做为手续费。乍看之下,0.88%似乎不多,但比较恐怖的是,银行行员告诉我,少数分期卡的爱用者,因无法控制消费欲望,样样都分期购买的后果是,只能缴最低应缴金额,剩下的部分又落入循环利息18%~20%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第二部分 第23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4)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所有罪过都推给银行,回过头来看,银行也是营利单位,有一大群员工要养,还要对得起股东,不在手续费和服务费上挖空心思,叫他们如何生存下去?

  与其指着银行业者的鼻子痛批,不如反求诸己,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应该更精明些,花个几分钟,拿起计算机好好算一下,让各种成本一目了然,也能立刻判断该不该使用这项服务。

  别误踩循环利息的地雷

  某天看到报上一则新闻:"张先生某月信用卡账单只缴了最低应缴额度,还剩下5000元尾款,隔月,刷了一笔所得税款30万元,没想到,收到账单后,竟发现有笔循环利息,且利率是以30.5万元来计算,令他错愕不已,决定向主管机关投诉。"这则新闻后来没有下文,也不知张先生是否能争取到权益。其实,我在读这则新闻时,也感同身受。因为有一次忙于工作,忘了缴卡费,银行也未主动催缴,等到下次收到账单,不仅得付上违约金,还因为这个月刷了上万元的保费,致使循环利息是以2个月的刷卡总金额来计算,高达千元,让我当时就拨起电话,跟客服人员沟通。

  这位客服人员态度很坚持:"卢小姐,在你申办信用卡时,文件上就有详细记载,忘了缴卡费,就必须付出这些成本,请你见谅。"我自认理亏,只好全部缴清。日后也申请从银行账户固定扣款,免得工作忙昏头,又得多付一笔钱。

  目前各家银行对于信用卡循环利息的起息日,分为"入账日"、"结账日"和"缴款截止日"3种,其中以缴款截止日对民众最有利,但只有一家银行选择采此标准,另有7家选择结账日,剩下的都采"入账日"。

  所谓结账日,是指银行按期结算持卡人应付款项的截止日,入账日则是银行代持卡人给付款项给特约商店的当天,无论入账日或结账日,距离民众收到下次账单都还有一段时间,也就造成循环利息比大家想象中还要多的原因。

  为避免误触循环利息的地雷,建议大家,收到账单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上面记载的缴款截止日圈起来,并在期限前缴清所有款项,或办理银行自动扣款。

  不让银行多赚一毛钱

  我有个同事叫娜娜,有次兴高采烈地去意大利旅游。回来后,想把没花完的欧元现钞换回台币,却被银行行员告知要收取200元手续费,她气急败坏大叫:"搞什么嘛!一点都不合理,帮我盖个章、送份文件,就要200元的手续费啊?"不过,因为当初是在这家银行汇兑外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娜娜只好摸摸鼻子,不甘心地把200元送给银行。

  第二部分 第24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5)

  我另一个朋友叫小爱。多年前,为了帮亲戚做业务,她在外商银行开了个户头,因金额不多,始终未曾关切户头的最新动向。直到某天心血来潮,一刷本子,竟发现所剩无几,打电话到银行询问,才知道银行以"存款不到一定标准"为理由(通常是15万~25万),必须每月扣款500元,作为"账户管理费"。"什么?什么服务都没有,竟然一个月自动扣款500元,是不是有点欺人太甚?"小爱义愤填膺地说,完全不能理解这项规定的逻辑。

  理论上,银行是"民众生活的好伙伴",举凡存钱、汇款、贷款、出国结汇等,都需要通过它。只是这几年,银行在竞争压力下,有将手续费项目扩大的趋势,以托收票据为例,以前多数银行都不收费,现在酌收40~50元(但也有少数不收费的),存折挂失也要收100~200元。民众如果不仔细了解这些"游戏规则",事后难免会有"受骗上当"之感。

  一般来说,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依项目的不同,从5元、10元,到100元、200元都有。这些钱看似是小钱,但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一笔费用,尤其现在"什么都涨、就是薪水不涨",在全球通货膨胀疑虑加深之下,能省着点花,就应尽量省。

  银行并不是怪兽或恶魔,和银行打交道,确实需要一些"窍门"。下面4个重点,保证让你不会被银行"多赚一毛钱"。

  1?多听、多问、多比较

  就像看病求诊一样,想得到既有医德、又有医术的名医治疗,挂号前,势必得多听、多问、多比较。由于每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不一,想要精准省下这些费用,一定要做足功课。

  以娜娜的情况来说,要把外钞换回台币,有的银行会收100~200元的手续费,有的只要凭当初结汇的水单,就可免去费用。但要注意的是,各家结汇时的汇率会有些微差距,若想要更精打细算,汇率、手续费都得同时考量。

  而想避免步上小爱的后尘,在外商银行开户时,就得熟读各项说明和通知书,尤其一般外商银行并不会主动告知客户账户余额不足,将被收取管理费,只会在每月寄发的对账单中列出,民众如果不想当"冤大头",详细检查对账单金额,而非收到后就立刻当垃圾丢掉,是最佳补救方法。

  另外,提到汇兑和出境旅行,不得不提醒大家出境刷卡所隐含的成本。曾有位民众,出境前向发卡银行询问手续费问题,客服人员表示:"在境外刷卡购物,并不需要负担额外的手续费。"因此他也放心地使用这个塑胶货币。没想到回台后,看到账单一惊,因为金额根本不对,就算以最高汇率来换算也不合理。再次询问银行,对方终于承认差价部分,正是海外刷卡的手续费——为消费金额的1?1%。这下他才明白,自己被银行白白赚走一笔费用。

  第二部分 第25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6)

  事实上,刷卡消费虽方便,不必带着满身现金,心惊胆战地害怕随时会被偷窃,但刷卡所负担的成本不低,等于同时被"剥"两层皮——必须同时付给发卡银行和发卡组织(如VISA、MasterCard)两种手续费。其中,发卡组织收取的手续费以VISA最高,目前为1?3%,MasterCard收1%,JCB则完全不收,各家银行收的手续费也不同,从0~1%以上都有,两者相加,民众约需付上至少1?5%的成本。可别小看这1?5%,买1000美元的纪念品,就要多付15美元,愈多愈不划算。

  这一年多来,发卡组织和银行在竞争压力下,常有促销活动,像是手续费减半之类的,聪明的消费者出境前,若能问清楚,就比较不容易吃到闷亏。

  2?尽量不要使用人工服务

  银行为了降低成本,能让机器操作的业务,就尽量不用人工操作。不过,有些民众习惯和行员接触,认为"见面三分情",却没料到,请行员服务,时间就是成本,酌收手续费变成必要条件。

  以大家最常遇到的汇款为例,亲自到银行柜台,以现金汇款,手续费居然高达100元,若通过账户转账,也要30元。最便宜的是,使用ATM或网络银行转账,只要17元。

  因此,可别为了与行员"搏感情",就在柜台办理业务。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也瘦了荷包。

  3?适时和银行谈判

  银行是重要渠道,除了基本的存、汇款之外,也销售许多金融商品,像是基金、保险等。无论哪种商品,每家银行都有明文规定的手续费。不过,为了争取和留住客户,所有制度都保有弹性,只要懂得谈判,才能"谈"出好价格。

  有位名主持人,投资海外基金十分有心得,由于资金不少,又是银行往来的重要客户,她便发挥杀手本领,在手续费上讨价还价,最后,竟然赢得0?5%的手续费,比起银行一般规定的2%~3%,足足省下一大笔钱。

  "负责专员为了这件事,还特地写报告上呈,经过层层关卡,终于给了我最优惠的价格。"这位年收入几千万元的主持人,私下向我这么透露。果然验证了这句话——有钱人真的是锱铢必较。有钱人先不问投资能赚多少钱,倒是在手续费的起跑点上,便赢了别人一大步。

  4?善用哀兵政策

  走访过许多地方,我发现,台湾人的热情,绝对可以名列全球"前茅"——台湾人相当具有同情心,而且热衷帮助他人。因此,和银行打交道时,紧抓这项特质,善用哀兵政策,往往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

  第二部分 第26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7)

  某年过年,我和先生到帕劳(是太洋上的岛国,位于菲律宾群岛以东500公里,主要产业是渔业和旅游业。)度假,使用某家外商银行信用卡刷团费后,才"匆匆"想起来,这家银行提供的服务是只能派专车到机场接送一次,不能在机场附近免费停车。但是因为回国后我们必须直奔中部老家,需要用到免费停车服务,只好厚着脸皮(完全没滥用媒体身份),请求银行协助。

  几经交涉,这家银行就是不同意我把机场接送的服务改为免费停车,并顺便"教育"我一番:"卢小姐,你把车停在签约合作的停车场,也会有折扣啊!"但我算了一下,再怎么折扣,也要两千多元,有些不划算。

  后来,我转打给另外一家持卡银行,原本只是想比较停车费,没想到,这家本土老字号的银行行员,详细问我事情发生原委后,居然答应提供完全免费的停车服务。

  "可是,我这次没用你们家的卡刷团费耶!"我很不好意思地问。"没关系,卢小姐,您是我们的多年卡友,为了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愿意提供这项免费服务。希望您日后记得多刷我们的卡就可以了。"就这样,我开开心心地旅游。回来后,我也把这家外商银行的信用卡"冰冻"起来,多刷替我特别着想的本土银行信用卡。

  另外,依朋友经验,"哀兵政策"最好用的时机,是在忘记缴卡费的7~10天内,只要打电话到客服中心,谦卑兼虚心地道歉,并再三保证日后会准时缴费,通常服务人员会大发慈悲,免收违约金和利息。但这招不能太常用,次数太频繁,铁定会被识破!

  别小看年终奖金5000元的威力

  每到农历春节前一个月,相信多数上班族和我一样,有着共同的心愿——领到又厚又重的年终奖金,开开心心过年去!然而,这几年台湾薪资涨幅有限,老板有意愿发年终奖金,员工就偷笑了,根本不敢有太多奢望。

  在这种情况下,拿到"薄薄"一包年终奖金后,应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最有效的分配运用,甚至几年后,可以变成"厚厚"的一笔钱,让财富每月安稳增长,成了平凡上班族必须学习的课题。

  先不论年终奖金的多寡,我会建议不同财务状况的人,对年终奖金的处理方式,应该要有不同的思维。

  若是负债族,身上还有一堆卡债或欠款没还,当然,这份年终奖的唯一目标,就是终结或减轻你的负债,让财务黑洞不再继续恶化下去。不过,还债还有轻重缓急之分,也就是说,利率最高的部分一定要先还,利率较低的可以慢慢处理。一般来说,双卡(现金卡和信用卡)利率较高,约18~20%:车贷次之,约6~10%;房贷最低,约2~4%。先还利率高的,才能减轻心理负担,堪称年终奖金带来的年终惊喜。

  第二部分 第27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8)

  如果你无债一身轻,也没有大笔的额外开支,就可以将年终奖金运用在像是房屋装潢、储备创业等方面,让效益极大化。

  我从工作第1年起,就把年终奖金分为4等份来处理,至今成效颇佳:

  第一份——孝亲费和晚辈红包

  父母亲辛苦拉扯我们长大,每年能够从年终奖金拨出固定金额,给双亲大大的红包,算是孝顺的表现,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随着年薪增加,这份孝亲费也应等比例增加,让父母亲有机会多存私房钱,退休后,才不至于手头无钱而缺乏安全感。

  对于晚辈的红包,尽力而为就好,切忌打肿脸充胖子,为了和其他亲戚互相攀比,大方出手,最终苦的还是自己。

  第二份——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的定义很广泛,例如:工作上需要一台功能更强大的笔记本电脑,预估换新机后,将能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带来好业绩。那么,投资一台电脑就十分值得;也或许,好几年没出国走走,想利用过年到国外换个心情,体会新事物,回来上班后更有冲劲,也算是投资自己。

  另外,不少女性朋友会把钱花在"门面"装饰上——买新衣服、换新发型,购买化妆品、保养品等。只要金额不高,好好打扮一下自己,提升BQ(BeautyQuotient;美丽商数),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职场竞争力,这样的投资也很划算。

  当然,有些更实际的上班族,会利用年终奖金去上课,强化专业知识,考取相关证照,如:财务规划师、证券分析师执照、金融保险证照等,都有利于将原本的"饭碗"捧得更牢固。

  投资自己眼光要放远,如果期待只花个5000、10000元,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落得失望收场。倒不如心态放稳,把握每一刻学习的机会,反会有意外的惊喜。

  第三份——投资

  不少上班族的年终奖金在扣除必要支出之后,可能所剩不多,如果用来投资,会不会效益不大?

  我必须很明确地告诉各位:"投资永远不嫌晚、也不嫌少,只怕没有行动力。"

  即使只剩下3000~5000元,我还是要鼓励大家投资,尝试把小钱变大钱。可别小看这少少的几千元,只要运用得当,还是会"按年增长"。那么,5000元可以投资什么呢?我推荐两种商品:一个是ETF(指数股票型基金);另一个则是优质零股。

  ETF这几年在国外非常火红,它所连结的是"一篮子股票",风险较低而且,ETF还可定期定额购买,最低门槛只有3000元,相当适合小额投资人。

  第二部分 第28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9)

  另外,5000元还可以用来买零股。如果你买不起一张(就是1000股)50000元的台塑股票,你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买零股,100股刚好只需要5000元,就能当快乐的台塑小股东。

  第四份——安心存起来

  有些中高级主管的年终奖金很多,如果又身处在获利佳的公司,常常年终奖金一领下来,就是20万元以上,扣掉孝亲费、投资自己和投资一些金融商品之后,可能还会有闲钱,那么,"储蓄"便是最佳管道。

  把部分年终奖金存起来,不是为了让钱增多,毕竟不管是活存或定存,利率都低得可怜,而是做为紧急储备金。因为万一家庭临时发生意外,急需用钱,就能立即挪出。如果没有任何紧急预备金,到时候必须临时筹钱,就会有点麻烦。

  拒当保险白痴

  买保单,就像挑伴侣一样,是件终身大事。买对保单,就能建构完整的防护网,生活也能无后顾之忧;买错保单,形同一张废纸,发生意外时,连一毛钱也领不到,只能徒留遗憾。

  买对和买错之间的关键,除了保户能否明了自己需求之外,重要的是,有没有找到一位"对的"保险业务员,不为个人利益,而给予你最适当的建议,并为你量身打造所需的保险范畴和额度。

  当我从研究所毕业,进入报社工作没几个月,就体会到保险的必要性。于是,我就开始主动询问朋友,看看能否推荐几个专业诚恳的业务员,帮我设计适合的保单。后来,找来的业务员,相当会做业绩,一直鼓励我买储蓄型保单——既有储蓄功能,又有寿险保障。当年的我,只是个社会新鲜人,什么都不懂,只有猛点头,几天后就签约。

  半年后,我后悔了,因为这张保单根本不适合我。一来,保费过高,每月将近一半的薪水都缴给保险公司。当我有其他投资理财计划时,资金运用立刻被卡死;再者,应有的保障不够,寿险、意外险买的单位很低,若不幸发生"万一",保险也无法发挥功能。于是,我立刻解约。日后在跟主跑保险的记者聊到这件事时,我自己才恍然大悟——原来,储蓄型保单的佣金还不错。难怪不少业务员都会主打这项商品。

  我并不认为这全是业务员的错,只怪自己没有睁大眼睛,多比较、多做功课,因而当了"保险白痴"。记取教训之后,买第二张保单时,就没再被业务员牵着鼻子走。

  如何挑到"对的"保险业务员呢?我所认识的几位业界资深人士,给了最中肯的建议:

  第二部分 第29节:向不适合的理财方式说"不"(10)

  1?选择年资至少5年以上的业务员

  这几年工作难找,有些失业或转业者,还不清楚未来方向,就会先尝试保险工作。但是如果不具备足够热情,很可能一两年后就阵亡。选择年资5年以上的业务员,将能降低自己成为"保单孤儿"的几率,得到较完善的服务。

  2?测试业务员的诚信

  顶尖的业务员口才都一流,任何商品都能讲解地口沬横飞,但却不见得适合每位保户。为了避免一面倒,消费者应主动提出问题,一方面考考业务员的专业度,另一方面也可借机测试业务员的诚信度。例如,当业务员一直称赞某项商品多好时,消费者可以客气请教对方:"听说全世界没有最完美的保险商品,只有适不适合的问题。所以我想,这个产品也许很适合我,但一定也有不完美的地方,那么,请问它的缺点是什么?"如果业务员愿意诚实告知,详细分析产品的优缺点,就表示他的诚信还不错;反之,业务员始终不肯正面回答,态度支支吾吾,不仅诚信大打折扣,也暗示商品可能有问题。

  3?摒除人情,回归专业

  很多人的第一份保单,都是跟亲戚、朋友或同学购买,只因碍于人情,不得不掏钱出来。原本以为向亲友买保单,可以获得的服务更完备、更便利,但几年过后,发生纠纷时,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就是直接撕破脸,坏了双方感情。

  在我的家族中,有个阿姨从事保险,基于"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善意,很多亲戚就先后跟她购买好几份保单。可是,当发生重大意外急需理赔时,阿姨总是借口很多,让亲戚们感到相当灰心。

  建议大家在挑选业务员时,还是先摒除人情,回归到专业和诚信,以捍卫自己的血汗钱为优先考量。如果时间许可,类似的商品,可以多比较三五家。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千

  万不要害羞,随时提出,相信,愈诚恳的业务员,愈会乐意提供完整的资讯。多问、多比较、多测试,才是聪明买保单的唯一方法。

  第二部分 第30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1)

  第五篇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

  管好口袋,轻松记账

  向不适合的消费说"不"、向不适合的投资说"不",和向不适合的理财说"不",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了解自己的收支状况。然而,天底下就是有人始终不清楚收支情况,以为自己很有钱,可以充当阔少爷和公主,花钱如流水,等银行上门讨债才知事情严重。

  如果要充分掌握收支状况,"记账"是唯一且最诚实的方法。访问过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我还没见过不懂得记账、却能赚大钱的老板。因为唯有通过记账,才能知道金钱的流向,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

  全球富豪中,以洛克菲勒家族最懂得记账。老约翰·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是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办人,也是美国首位拥有十亿美元身价者。他教导子女自成一套,不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好,或逢年过节,就发给零用钱,而是鼓励他们用劳动换取零用钱。等孩子拿到零用钱之后,他又规定孩子一定要记账,不能随心所欲乱花,并定期协助孩子检视账本,发现有不适合的消费,立即纠正,日子久了,孩子就能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就这样,洛克菲勒家族靠着教导下一代的记账方法,顺势导入物力维艰、应谨慎用钱的好习惯,使得家族子孙个个不败家,甚至还出了几位银行家,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记账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用一本册子当做记账本,每天乖乖地记录所有的花费,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做个简易收支表,了解收入和支出状况。看到某些数字超乎想象时,就该提醒自己缩减不该的花费。这个方法很实际,却也很费力,对忙碌的都市人士来说,往往实施不到几个月,就会宣告投降。我在念书的时候,因为必须靠家教养活自己,所以每一笔钱,都会在记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生怕少了个零,就付不出房租或没钱吃饭。步入职场后,也曾试过每天记账。然而,新闻工作如战场,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不够,只要一两天忘记记账,整个月的账本就会一团混乱,最后索性不记,落得清闲。但是,不记账的后果很快就浮上台面。一些看似50、100元的小花费,1个月累积下来,竟也有几千元。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采取另外两种简便的记账方法,就是"口袋管理",兼以"信用卡记账",以完全了解收支,控制消费。

  所谓"口袋管理",就是每月月初拿到薪水后,从中领取一笔固定的零用钱,举凡吃饭、搭车、买CD、看电影等零散费用,都从这里支出,既可免除每天一笔笔花费详细记录的麻烦,也可每周弹性运用资金。

  重点是,这笔零用钱要有花1个月的心理准备,绝对不能下个星期多消费,就临时多提款。也就是说,这笔钱是代表整整一个月的"粮食",因此,要好好妥善规划,例如上半个月花掉三分之二零用钱,下半个月就要设法节衣缩食,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整个月结算才不会透支。

  另外,每个月的零用钱又该以多少为准则?这个答案,必须依照个人收入和储蓄计划来设定。以我来说,我非常清楚储蓄的重要性,对于零用钱自是严加控管,从一毕业的6000

  第二部分 第31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2)

  元,到现在也才12000元。除了零用钱外,加上几笔以信用卡付费的开销,像是和朋友聚餐、保费、旅游费、生活必需品、换季拍卖偶尔抢购的服饰等,每月总开销绝对不会超过25000元。如此平均下来,每月储蓄月薪的一半以上,简直轻而易举。还有几个月,因为工作忙禄,连娱乐时间都没有,省下来的钱,竟把总体储蓄比例,冲高到月薪的四分之三。

  除了"口袋管理"外,"信用卡记账"也是轻忽不得。信用卡账单上都列有详细的消费明细,你可以趁机仔细算算食、衣、娱乐各项金额所占的比重,就能知道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有所偏颇。如果其中一项比重过高,往后几个月就要想办法删减,降低花费。

  一般来说,每个月的信用卡消费金额,最好不要超出月薪的五分之一;零用钱也不要超过收入的五分之一。这样一来,加上其他的生活必要开销,如房租、孝亲费等,才会有结余储蓄。

  每逢夜深人静,我看着户头的存款越来越多,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和成就感。所以,我常鼓励周围的亲朋好友,如果嫌记账麻烦,没关系!善用口袋管理兼信用卡记账,不失

  为简便有效的记账方式。

  这两种方法虽然没什么艰涩的大道理,不过,必须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心态和比例原则:

  1?信用卡是信用记录,而非满足消费欲望的工具

  只要是人,一张开眼睛,就必须消费,才能生活。对于购物狂,我会建议干脆不要申办任何塑胶工具(包括金融卡、信用卡、分期卡等)。毕竟,卡片愈多,消费欲望愈强。

  大多数人都介于"N型人"和"Y型人"的中间,有的偏向N型,有的偏向Y型,偶尔会冲动消费和投资,但不至于倾家荡产。我会建议这些人,可以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代表

  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如果记录良好,日后需要大笔资金,如创业贷款、房贷等,通过银行审核的几率较高。

  使用信用卡做为记账帮手,需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是——视信用卡为信用记录,而非满足消费欲望的工具。每刷一笔款项时,必须很清楚知道,这笔消费"需要"的成分,远大于"想要"的成分,绝非看到什么喜欢的,就乱买一通。

  2?务必先设定每月刷卡的总金额

  既然要用信用卡记账,就必须设定游戏规则,针对每月可刷卡总金额进行规划。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合理的范围是,最好不要超过月薪的五分之一,但这个比例可因人而稍做调整。

  第二部分 第32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3)

  例如,有些年轻人刚进社会,月薪不过24000元,若想多存一点钱,势必得将刷卡金额再降低;有些年薪几百万、千万的人,想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可将刷卡金额比例放宽,也算对振兴台湾经济有所贡献。

  另一方面,刷卡金额比例和零用钱比例,也可互做调整。

  有些人凡事都爱刷卡,以换取红利点数和赠品,只要能刷卡的商品和服务都不放过。那么,这样的人,刷卡金额比例就可稍微调高,而将零用钱比例降低。

  3?零用钱每月只能领一次

  发给自己的零用钱如果花完了,就随意多领几次?这种情况不无可能。我会建议偏向"Y型人"的人,一定要找亲友监督,每月只领一次零用钱,若有违约,就要遭到扣款处罚。唯有当可支配的金钱变少时,消费才会更谨慎。

  顺带一提,随着所得的增加,零用钱的额度,还是以月薪的五分之一为合理标准,不见得要等比增加。因为存得愈多,离"有钱人"的目标就愈接近。

  强迫储蓄Stepbystep

  大学毕业两年,目前在广告公司担任企划的美莉,月薪35000元,该如何运用口袋管理兼信用卡记账,以达到强迫储蓄的目的?

  Stepl

  将信用卡每月刷卡金额设定在7000元(35000×20%)。

  在妈妈的监督下,每月可领取的零用金,也设定在7000元(35000×20%)。

  Step2

  虽然美莉不必负担房租费,但父母希望她能改掉爱花钱的习惯,于是规定美莉,每月固定从薪水中拨出5000元帮忙家用。

  Step3

  扣掉固定支出,美莉每月只剩下16000元(35000-7000-7000-5000)。虽然离每月储蓄一半薪水的目标有点小差距(每月应存17500元),但若真能每月存16000元,也算非常不容易。

  Step4

  一个月后,美莉收到信用卡账单,发现惨了,居然刷了10000元!仔细看了一下账单,发现衣服买太多,居然占了六成。原来,上个月百货公司换季,她贪便宜,忍不住多买两件。为了立志成为"有钱人",她和妈妈商量,这多刷的3000元,就从零用钱扣,也就是连续3个月,零用钱少领1000元,变成6000元。

  Step5

  在银行上班的姐姐告诉美莉,不管每月存款能力是10000元,或是15000元,钱不能笨笨地放在银行,而要活用,想办法变多。于是,在姐姐的推荐下,美莉用定期定额扣款的方式,买了两档稳健型海外基金,每月一共扣款10000元,其余的则放定存。就这样,每月薪水一下来就直接扣款,她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享乐。

  第二部分 第33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4)

  Step6

  一年后,美莉的现金存款约70000元,两档海外基金投资报酬率约5%,尽管不多,但她很开心,因为,终于把钱存了下来了!

  穷人必换有钱人的脑袋

  "如果可以选择,你希望出生在富人家,还是穷人家?"

  这个问题拿去问有着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得到的答案很有趣。出身清寒或小康家庭者,大多选"希望成为有钱人的孩子";而不少有钱人则选"不必太富有,但也不能太寒酸"。

  由此可见,一般人还是向往生活在富裕家庭。只是,豪门深似海,有钱烦恼多,作为富豪后代,压力也大,不如"有点钱,但又不会太有钱",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就好。

  如果是我,仍不会放弃穷人家庭,但不同的是,我要立志"换有钱人的脑袋"。因为与其空有一大笔财富,而缺乏创造财富的思维,再多的资产,终有花光的一天。

  我一直认为,身处贫穷家庭,是人生中难得的磨炼,也是最活生生的"理财教材",因为只有通过贫穷的生活体验,才能了解金钱的价值,也才懂得量入为出,更珍惜得来不易的一粥一饭,进而激励向上赚取财富的决心。

  看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包括: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亚洲第一富豪李嘉诚,甚至引爆台湾八卦风的壹传媒负责人黎智英等人,都从吃苦中长大。和平凡人不同的是,他们虽出生贫穷,却都有着一颗"有钱人的脑袋",无论沉寂多久,总能适时抓住成功的机会,奔向滚滚财富。

  这一颗"有钱人的脑袋",值得所有人复制;而穷人若要迅速翻身,除了重视教育的力量,并拒绝以债养债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务必换个"有钱人的脑袋"。

  究竟,有钱人的脑袋和穷人的脑袋有什么不同?说实话,差异还真大呢!在此,我详列几项有钱人创造财富的思维,供大家参考:

  1?有钱人找方法,贫穷人找借口

  没有人不爱钱,但为何钱总是流向固定的一群人?根据联合国最新统计,全球财富差距持续扩大,六分之一人口瓜分八成财富,最贫穷的两成人口,消费能力仅占全世界的1%。

  新一代的有钱人,即使富可敌国,也不错过任何投资机会,例如全球财富排名第8、拥有"阿拉伯巴菲特"之称的阿拉伯亲王阿瓦里德(AlwaleedBinTalal),投资生涯20年大赚200亿美元,对赚钱始终保持热忱,可以在数日内访问数十个国家。不管走到沙漠或荒野,他都自备飞机、电视墙、卫星通讯等各种配备,因为想在第一时间和华尔街重要人士通话,以顺利进行所有投资决策。

  第二部分 第34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5)

  许多银行为了满足这些大户需求,不断开发崭新的财富管理软件,以及提供最全面、即时的财经信息;而这群富豪们永远不嫌钱多,马不停蹄地寻找税负最轻的国家,乐于把钱搬来搬去。据美国联邦参议院的调查显示,有钱人逃税手法超多,每年逃漏税金额竟高达700亿美元。

  对于创造财富,有钱人有个敏锐的"赚钱鼻",钱往哪里走,他们就想办法追到哪里。就算这次失误,也会记取教训,下次再努力赚回来。他们不怕失败,只怕时间不够、方法不对!

  相比之下,穷人对于"没钱"这件事,充满种种借口:"现在失业率很高,工作一点都不好找!""你不知道我身体不好,不能做太累的工作吗?""奇怪,钱就是跟我没缘,加薪、分红总轮不到我!",穷人忙着找借口,以合理化贫穷的现状,一来能安慰自己;再者能免除亲友责难。我认为,穷人如果不改掉找借口的习惯,哪怕机会就在眼前,连黄金跟狗屎可能都分不清。

  2?有钱人把人脉变钱脉,贫穷人则把人脉拒于门外

  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有钱人喜欢结交比他们更有钱的人,因为一堆有钱人聚集在一起,碰撞出的不是美丽的火花,而是金光闪闪的赚钱机会。在"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和分散风险的心理因素下,他们彼此分享投资信息、赚钱良机,然后再互相比较财富增长速度。

  就像中部地区有个知名的"磐石会",这是一个由75家上市,或准上市企业所组成的团体。会员来自不同产业,他们会通过隔三差五的聚会,彼此交换产业知识和经营心得,遇到不错的投资方案,也会一起评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当众多CEO齐聚一堂,讨论同样的案子,思考角度必能比较周全,同时也能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度,验证了"把人脉变成钱脉"的道理。

  反观不少穷人,不懂得把人脉变钱脉也就算了,甚至还把人脉拒于门外。"我不喜欢参加聚会耶,因为跟一群陌生人吃饭聊天,我觉得很别扭!""饶了我吧,难得下班,还要出去交际应酬喔?""人脉变钱脉?怎么可能!不要结交到损友就好。",穷人总是先恐吓自己,以悲观预设所有可能发生的后果;穷人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宁可无聊看着电视,也不愿积极存下"人脉存折",长期下来,外界有什么最新发财机会,总是一问三不知,屡屡与财富擦身而过。

  人脉不见得会立即变成钱脉,这需要时间慢慢经营。可是,如果连基本的人脉都没有的话,要叩开财富大门,门都没有!

  第二部分 第35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6)

  3?有钱人专做高毛利率工作,贫穷人却相反

  毛利,是财务报表的专有名词,指的是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而毛利率,就是毛利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数值(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通常毛利率愈好,表示买进的原料成本愈低,产品也愈有竞争力。

  如果一家企业,毛利率愈高,表示获利机会也愈大。像我之前采访的一些公司,如从专门生产调味盐,最后扩大到美容业的台盐、盖屋口碑不错的长虹建设、吃自助餐都需要排队的晶华酒店等,毛利率都有3成以上。

  虽然,大部分民众并不是企业主,对毛利率的感受不会那么直接。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同样工作1小时,有人可以赚2000元,有人只能赚100元,每天都在持续性拉高贫富差距,问题出在哪儿?

  答案是——有钱人专门做高毛利率的工作,如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或是时下需求正强的行业。前者如律师、会计师、造型师都是典型代表;后者则以网络拍卖为代表。

  有一位在网络上贩售负离子服饰的中年妇女,因为产品功能独特,又能替客人量身设计订做,网络商店开张没多久,生意就红火得很,月收入至少30多万元,比以前当券商营业员好很多,还能同时兼顾家庭。

  相比之下,多数穷人只能靠汗水和劳力赚取报酬,由于劳力的替代性太高,市场供给量大,平均薪资自然较低。因此,穷人如果想要过有钱人的生活,一定要设法切入高毛利率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报酬率。

  不过,穷人如果没有专门技术,一下子跳入高毛利率工作可能会有难度,建议可从"创意"着手。同样商品和服务方式,多加一些创意之后,就能创造庞大商机。例如,有名大学生在安全帽上设计五颜六色的卷发,造型既酷又具保护功能,一推出之后,大受欢迎,也赚满许多银子。

  总之,穷人若真能换上有钱人的脑袋,就算再穷,苦日子也终有结束的一天;假如思维永远不改,还把穷人脑袋教导给下一代,势必好日子没有来临的一天。

  用反省创造财富

  从小,老师们就不断告诫广大的学子"失败乃成功之母!"在财经界这么多年,采访无数成功案例之后,我认为,这句话稍有不足,应再加上"反省为成功之母!"因为唯有透过反省,找到问题点,化挫败为力量,才能再一次自我挑战。

  反省,应该是人类最伟大的智慧之一。举凡事业有成,或当上投资大师的人,都具备相当的反省能力。台湾首富郭台铭,留给一般民众的领导形象,莫过于"严谨",但几次媒体专访,他都不断强调:"我没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勤能补拙,遇到任何难题,就是不断寻找最适合、且可执行的方法。"

  第二部分 第36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7)

  所以,不管客户提出什么超高难度的要求,像是在零下50度做产品测试,鸿海团队都会不眠不休想出解决方案,而非怪罪于客户的无理,这也才能造就今日竞争力一流的鸿海帝国。

  相较之下,缺乏反省能力的人,很容易把失败推给别人,看不清自己才是问题根源。

  曾有一家软件公司在2000年挂牌时,一度荣登台股股王,我还特别在上市前去专访董事长。不过,可能因为当时业绩正好,这位董事长说起话来意气风发,在专访结束前,还特别透露一个秘密:"有位算命大师说我这辈子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失败。"当时的我,心里不由地困惑:

  "做生意绝对不会失败?这倒是我第一次听到!"

  几年后,这家公司的业务愈来愈多元,和本业无关的也切入。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连串投资失利的消息。面对小股东的疑问,董事长有各种解释,"嗯,景气不好""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竞争激烈……"2005年,这家公司正式爆发财务危机,股价也成了鸡蛋水饺股,董事长的自信飞扬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孤寂。约莫半年后,接受某家媒体专访,他说:"我不该相信这辈子做什么都会赚钱,我真的错了……原本想自杀,可是一想自杀也不能解决问题,还是打起精神振作吧!"

  看到这份自白,我也替董事长感到欣慰。因为,他的反省能力回来了,不再把失败推给其他人,虽然短期内要东山再起并不容易,但若能找回当年创业时的热情和智慧,相信他仍有机会闯出一片天。

  经营企业要懂得反省,同样,生活里的种种消费习性和投资决策,也要适时反省,才不至于重蹈覆辙。"反省"两个字写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知易行难",最主要还是人性的懒散和堕落,会像冤魂般无时无刻地干扰着我们。若能做到以下3步骤,反省能力将能大大提升:

  1?写下反省备忘录

  在我的采访经验中,一些真心求进步的企业家和操盘人都会虚心求教、每日反省,也许他们很忙,抽不出时间天天写"反省日记",但至少都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遇到难解的问题或绩效表现不如预期,都会忠实记录下来,作为反省的开端。

  记录的好处是,可以边记录边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以及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案?"也许问题无法立刻迎刃而解,但通过反省备忘录,却可以反复思考、跳出盲点。

  第二部分 第37节:说"不"开头难,如何强迫执行(8)

  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是个律己甚严的大老板。旗下事业版图扩及金融、电信、购物、KTV。如此庞大的事业体系,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空写反省备忘录。或是遇有灵光乍现的创意,也会刻不容缓记下,因为他知道,即使是反省,也要跟时间赛跑,不能落后给竞争者。

  我认识一位非常资深的操盘人,他就把十多年来的反省备忘录,写成好几本笔记,若遇到操作不顺或人生低潮,就会重新翻阅,看看自己是否遗漏了哪些操作金律,或重复犯了哪些错误,再三反刍后,总能找到新力量、新希望,迎向下个新的赚钱机会。

  2?找出失败的原因

  投资不顺有很多原因,是误信明牌,或产业趋势改变了?还是……?买了好几柜的衣服,却始终找不到可以出席正式场合的一件,是因为不懂得搭配服饰,还是所有衣服都太过休闲?所谓"事出必有因",反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出原因。我认识一位银行女性主管,拥有100多个名牌包,经常使用的不过那20个,剩下的都"供奉"在阁楼间。

  她的妈妈很不解,直觉女儿爱虚荣,但仔细想想,若是"虚荣凤凰女",应该天天换一个包包背才对,怎么还有80个被"冷冻"起来?后来,观察女儿的消费模式才发现,她只要跟先生吵架,或工作被责骂,或莫名的情绪低落,就会冲动买个包包慰劳自己。

  这位妈妈很有智慧,透过间接的方式关心女儿,让女儿明白她是为了发泄情绪而冲动消费,并非真的爱死名牌。在妈妈的开导下,她打开心房、找出原因——原来,自己个性太好强,有烦恼不愿说,若能解开这个心结,就有机会告别疯狂的名牌包生活。

  3?采取行动

  找到原因后,接下来,就要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积极采取行动,改善问题。在前述案例中,这个银行主管同时采取两个行动,第一,假日时,多到户外走走,缓解身心;第二,她在衣橱、阁楼间,贴满了大大的字条——"你的包包已经够多了,再买,这个家就要被淹没了!"

  说也奇怪,这种恐吓式的警语,居然能发挥效用。日后,她买名牌包的频率逐月降低,甚至还把从未用过的名牌包上网拍卖,这样的改变,连她自己都觉得诧异。

  要注意的是,采取行动必须衡量自身能力,才不会造成经济和心理层面的负担。例如,有些年轻朋友知道"理财"这件事很重要,可是收入又不多,无法投入大笔资金,竟做着向银行借款,利率只要10%、投资可能赚5成甚至1倍的美梦,大举向银行借钱。借来的钱完全投入股票、基金、外汇之后,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好赚。这种超乎能力范围的行动,根本无需采取,因为这无异于玩火自焚,有可能连老本都赔光。

  采取行动之后,还要验收成效,如果效果不如预期,就必须再反省,找出原因,重新调整行动,如此环环相扣下来,就算当不上超级赚钱人物,至少本金也能顾得到。

  不为人情而投资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开始投资股票和基金。回顾过往,亏损幅度最大的,竟都和人情有关。

  有位交情非常好的朋友,向我推荐一档未上市股票,当时理性告诉我,多数未上市公司财务不透明,且营运规模小,业绩容易大起大落,少碰为妙。可是朋友坚持这家公司很有远景,若我不投资,就是不相信他的判断。

  为了不让朋友失望,我只好硬着头皮买了几张。两个月内,股价还维持在高档,之后,因为客户抽掉订单,业绩重挫,股价也跟着直泄而下,腰斩了一半多。又过了半年,我趁股价稍有反弹,停损出场,总计赔了近4成。

  另一次惨痛经验,则是自己心软所造成。在投信公司上班的好友,背负着募集基金的压力,希望我能看在她的面子上捧捧场,认购一些额度。看到这档新基金锁定的区域经济和标的,老实说,我一点都感受不到"钱景",但又不好意思让朋友空手而归,于是,也就少少投资了几万元。

  因为从来不敢奢望这档基金会赚钱,就很少盯着绩效看。

  3年过去了,有天心血来潮认真查询,一看,才知道竟亏了3成多,当下有些傻眼,因为基金1年赔l成多,还满"了不起"的。当场就决定立刻赎回,毕竟人情做3年也足够了。

  这两次事件给我的最大教训是,绝不要因为人情而投资。

  自此,我坚守这项原则,从未再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