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对我们有什么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47:38
2007-02-10 Tom
都说豆瓣网是Web2.0里最典型最成功的案例,我注册有帐号,并使用过一些时间,不过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并非豆瓣不好,而应该是我没有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地方,所以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就没有用开来了。
今天在QienKuen的博客里看到他谈论豆瓣推出的新服务的文章,于是又到豆瓣去转了一圈,并且把“我上”以及“九点”等服务试了一下。
豆瓣的“我上”服务是去年11月9日推出的,今年1月18日 “我上”功能做了调整,把“经常上”改为“必看”,“有时上”改为“关注”,友邻和用户页面可以看到最新的blog文章,增加blog文章推荐功能。到1月31日,豆瓣又推出“九点”服务,并且把原“我上”的功能包含了进去,主要是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blog内容聚合服务。
从豆瓣的“我上”到“九点”,体现的是帮助用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思想,豆瓣给每个用户的“我上”的域名是用do这个单词(如我的http://9.douban.com/people/freeagent/do),体现的是要用户规划好做什么事情,而“九点”服务则更是暗示和体现了一种时间管理的思想,豆瓣还把这个“九”解释成“每次访问都能超过九次点击,首页随机挑选九个有趣的blog,每个页面九篇文章,每套有九页…”
豆瓣希望“九点”服务能够成为用户的个人RSS阅读器和门户媒体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这是很好的战略思想,以豆瓣对用户粘性来说,这些功能无疑是锦上添花,很受欢迎的。
对blog的“必看”和“关注”这种分类,是符合很多人的管理需求的。我们在阅读互联网信息的时候,往往会对信息特别是blog进行价值上的分类,以必看和关注来划分可以初步起到这个作用,虽然还是粗了一点。
在这里还是挑一些毛病说说:
屏幕显示空间问题。 必看和关注里面的显示界面设计有待改进,主要问题是每篇blog文章显示所占的屏幕空间太大,一屏只能显示5条左右的文章信息,而每个必看的blog,能聚合过来的文章都不止5篇;右边是用来显示必看和关注的blog链接的,而且是带logo的,相信我们每个人平时必看或者关注的博客绝对不下10个,10个logo下来,所占的屏幕空间会很大,在加上“豆瓣猜你会喜欢……”的内容,这个屏幕也够挤够满的了 。 博客更新后在豆瓣的这个内容聚合服务里不能第一时间反映出来。不知豆瓣的聚合服务在现在这个时间是否停止刷新服务的,我的两篇零时以后的文章都没有被读出来。 访问速度问题。如果豆瓣准备要往类似RSS信息聚合服务方面扩展的话,这个问题也必须要解决,否则对用户来说,聚合的作用就等于没有体现,本来聚合就是为了方便快捷,速度跟不上的话什么都白搭。
一句话,豆瓣的blog内容聚合服务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信息聚合工具,仅仅是为了解决豆瓣用户的聚合需求而推出,像是附加服务,但也不排除豆瓣要往这个方向扩展的可能性。
对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服务来满足个人网络信息聚合和知识管理需求的用户来说,豆瓣的这些服务承担不了此任,至少目前是这样,但其思想是好的,而且对于豆瓣的忠实用户来说是有一定用处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使用豆瓣服务,更好的挖掘豆瓣内在价值,更加粘在豆瓣。
----------------------------
另外顺便说说豆瓣和读书,无疑,对人们读书生活的支持,本身就是豆瓣的优势服务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豆瓣以书会友,交流评论,甚至可以买卖二手书。豆瓣这种商业战略模式可以说是绝妙。
只是不知有多少爱好读书爱好电影音乐的用户在豆瓣的商业模式运转中获得什么样的东西,我想更多的价值应该在于豆瓣营造了这么一个社区,人们在里面根据兴趣形成了一个个的社群,并进行交流,这是附加的一些价值。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要融入豆瓣,就要把豆瓣当作网络生活里一个主要的内容去经营,才能很好的拥有和利用这些资源,这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成本的。
现在互联网,博客服务是主流,信息聚合是人们的主要需求。豆瓣向blog内容聚合方面进军,应该说明了一些问题。
-------------
我一般倒是通过豆瓣去看看别人喜欢和推荐读什么书,然后再通过网络去看看能否下载到某本书的电子书来看。
比如在豆瓣看到许多朋友推荐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于是到查找《复杂系统理论基础》电子书。
----------------------------
       非常主体-非正式学习  【学习 无处不在】
未来风暴学习社群      点击了解>>>
----------------------------